第二十七章 治亂循環新解(上)

字數:3466   加入書籤

A+A-




    以前,對於這些生活在區域內的凡民,薑乾從有些抵觸到接受,最後更是徹底適應了有他們在的生活,至少,麵對他們,比麵對一顆顆韭齒草和昆蟲群落有趣得多。
    他還可以通過對他們淺層思維的“閱讀”,了解到自身所在區域之外更廣闊的世界。
    但他終究還是將自己定位在一個局外看客的角度,對於他們的繁榮興衰、喜樂悲愁,頗有些無可無不可的意味。
    可現在,他卻是以一個農人看著自家地裏韭菜的心態來看待這處凡民聚居點。
    以前,看著眾凡民齊心協力建設新家園,他無所謂。
    當新家園落成,眾凡民真正有了“要在此紮根下來”的意識後,勞動不再隻是單純的為了一日三餐,想法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尊卑貴賤、三六九等、勾心鬥角……一個個因緣際會才湊合在一起的單獨的人,彼此勾連牽絆,演變成一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旁觀的他同樣覺得無所謂。
    待到兩位修行者離去,已經習慣了在他們庇護下生存的凡民小社會就像是溫室中的花朵忽然置身在荒郊野地,獨自麵對險象環生的蠻荒天地,彷徨、無措、惶恐……他依然覺得無所謂。
    看到仝子義在有修行者撐腰時近乎完美的表現,等到修行者離去,很快就暴露出其心性和能力的上限,加上每個凡民心態的變化,挑戰者的越來越明目張膽,就差明確喊出“我們需要重新選擇一個領導人”,他還是覺得無所謂。
    他就像是在看一場沒有腳本的直播,精彩的時候多看兩眼,乏味的時候就少看兩眼。
    或是看看凡民小家庭生活瑣事,家長裏短,或者是圍繞仝子義、郭振兩位角色而展開的“鄉村版政治鬥爭”,又或者沉浸式體驗一下武者的磨礪日常,甚至有木工、石匠、農民、廚師、裁縫……等初級生活職業的沉浸體驗。.
    僅此,而已。
    可現在,他卻再難做到“無所謂”了。
    幾乎所有“精彩”的背後,可都是隱含著讓這片“韭菜地”減產甚至絕收的隱患。
    所以,必須做點什麽,既然以農人自居,那除了割韭菜,除草驅蟲,澆水施肥職業,確保整個菜地欣欣向榮,避免枯萎死寂,這都是應盡之責,沒有就等著收割,其他諸事不管的道理。
    不過,他心中也劃定了一條明確的底線,無論如何,他不能將自己暴露出來,就連“這片區域存在神秘詭異”都必須盡量避免,他的“管理”,呈現在外界眼中,必須是合情合理,經得起審視與研究的。
    他心中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任何有可能導致我自身暴露的做法,哪怕幾率再小,隻要時間的尺度足夠長,都將變成一種必然。”
    如此想著,他以郭振為目標,又做了一係列新的試驗。
    意識在與郭振身周紅塵氣接觸之前,他隻反複強化一個念頭:“不要吸收,不要吸收……”
    意識與紅塵氣接觸便會自動吞噬吸收,若不能將這種純本能行為變成更主動的掌控,於他未來主動參與進這片“田地”的管理將是最大的阻礙。
    對此他卻也沒有太過擔心,按照以往的經驗,隻要他的念頭足夠明確,這種程度的自我掌控是可以做到的。
    果然,這一次意識再與郭振身周紅塵氣接觸,就沒再直接吞噬吸收,而是如同單獨接觸生死二氣一樣,紅塵氣可隨他意識自由拿捏操控。
    ……
    “那麽,第一步,我該從哪裏尋找切入點呢?”
    薑乾心中思考著,“目光”則在八百多位凡民身上來來回回,不僅看他們的行事,更是仔細的“翻閱”那些隱於他們自己內心,未曾訴之於口,卻也是每個人最真實的心意。
    以前,這種事他雖也經常做,但要麽是以之為窗口,“窺視”外麵的世界,要麽就隻是想翻看到一些足夠精彩的“劇目”,就像是拿著遙控板不斷的換台,至於那些被他迅速略過的“節目”都有什麽內容,他並不太關心。
    而現在,他是第一次以研究的態度來翻看這八百多顆大腦。
    雖然隻能閱讀道淺層的,對方心中思維最活躍的那些念頭,卻也足夠讓他認清真實的現狀。
    而越是翻看,薑乾心中就越是沉重,卻也漸漸的有了明悟。
    “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劣幣驅逐良幣吧?”
    局麵在惡化,不僅所有成年凡民心知肚明,就連那些未成年的孩童都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而在這種局麵下,人的不同被更徹底的暴露了出來。
    有的人在被動等待惡果的出現。
    有的在自欺欺人,自我麻痹,故意當做一切正常,沒有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於是他們真就心安理得的隨波逐流。
    有的知道危機就在前方,這是能將他們所有人都吞噬的大凶險,甚至想要做點什麽避免這種局麵的發生,但因為想得太多,顧忌也太多,體現在行動上,反而顯得笨拙,不夠堅決。
    而這其中,還有一類,他們同樣看到了危機,但他們從心底裏就沒有要拉著大家一起脫險的念頭,“別人的死活與我何幹,隻要我能脫險”,這是他們的信條。
    心意最確切,行動最堅決的,正是這一類人!
    他們最活躍,參與社交最為熱切,身周的紅塵氣皆高於平均水準,仝子義、郭振與其他凡民之間的位置幾乎全被這種心思的人占據,仝子義、郭振二人如何想法行事反倒顯得不重要了,因為最終呈現在其他凡民認識中的,都是經過這個群體的扭曲和過濾之後的產物。
    薑乾覺得,這和曆朝曆代的治亂循環有著某種神似。
    為何新朝定鼎,百業凋敝,一個並不懂得太多道理,也無太多見識的鄉野山民也會感覺到一種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為何到了王朝末期,明明入目所見皆是錦繡繁華,也並未真的見過黑暗和齷齪,隻是憑著直覺,就能感受到一種深藏的腐朽,縱霸王再生也無力回天的墜勢?
    難道人心向上時個個都是人傑,大勢難挽時個個都是鼠目寸光的蠹蟲?
    一般認為,這種“大勢”一旦形成,便是神仙來了也難救,除非神仙不顧形象親自下場。
    “不過,我倒是可以試試。”
    一個靈感出現,薑乾心中忍不住有些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