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字數:2570   加入書籤

A+A-




    夜太深了。
    趙弘博進宮已經七年了。他是江南人氏,世家公子。入宮那年才十二歲,對於家鄉的記憶已經模糊了,記得最清楚的,是自幼讀書的族學,在江寧小有名望,叫做“雲居書院”。
    他剛讀書的時候,是江南文脈最衰弱的時候,朝中黨爭已經結束,江南派的官員紛紛落敗,江南世家元氣大傷。李相辭官後,一品大員全是北人。入仕無門,所以文壇也一片凋零,那些已經成名的大儒,有寄情山水的,有尋仙問道的,還有幹脆沉醉溫柔鄉養起歌女樂伎來的。
    哪怕是過去多年,隻要提起那幾個年份,江南人都會想起那段陰暗的時光。甲子和丁卯,連著兩次科舉,殿試三甲裏沒有江南人。大儒們紛紛辭世,沒頂的危機似乎就懸在江南文壇的上方,如同沉重的烏雲,許多年後,趙弘博仍然記得春闈放榜那幾天,學堂夫子臉上的陰霾。
    而酈道永的名字,就在那時候跳了出來。
    開國百年,一篇《江南賦》,占盡風流。這是夫子當時點評的原話。
    江寧三年就有一個解元,但整個江南百年來也隻出了一個酈道永。那年秋天,江寧城中的謝公箋價格連翻十倍。相傳是《江南賦》被送到京中,京中貴女紛紛傳抄,連宮中公主也不例外,後來明懿皇後在解憂公主案上偶然見到這篇賦,隻淡淡說了句“此賦當用淺雲箋”,謝公箋又叫十樣蠻箋,淺雲是其中一個顏色。所以世人紛紛附庸風雅,用淺雲箋來傳抄江南賦,結果倒真有了幾分“洛陽紙貴”的意思。
    而趙弘博,卻是在入宮之後,才在無意中得知,原來解憂公主的閨名,就叫做淺雲。
    原來皇後此語,有招婿之意。連帶著那年選皇子伴讀,也偏向江南,趙弘博就是這樣被選入宮中的。
    此時一切都過去了。解憂公主早在數年前就嫁出宮去,江南也早有了新的解元,今年的沐鳳駒風頭正勁,而當年名滿天下的酈道永,此刻正在他的背上,昏迷不醒。
    淨衛過來抓人前,十皇子得到消息,說東宮的言君玉被淨衛抓走,恐怕會把他們供出來,所以要趕快把酈道永轉移。譚思遠自告奮勇留下來拖住淨衛,兩個年長的伴讀和趙弘博一起,背著酈道永離開。
    逃到校場附近時,身後遠遠亮起火光,還有馬蹄聲,是淨衛已經追了上來,另外兩個伴讀都是練武的,留下阻攔,最終隻剩下趙弘博一人,背著重傷的酈道永在黑暗中奔逃。
    兩側的宮牆高聳而威嚴,隻有狹窄的一條甬道,趙弘博深一腳淺一腳地跑著,背上的人是他童年世界的英雄,自己就算拚盡全力,也要救下他來。
    其實他心裏也知道已經救不了他,能往哪逃呢,他們連宮門也出不去?就算逃出去,這天下哪有酈道永的安身之處?
    然而他仍然不肯停下來,隻是拚命地奔跑著,直到再也支撐不住地栽倒在地。
    皇宮的地磚堅硬而冰冷,身後的火光漸漸逼近,趙弘博的腿摔得鮮血淋漓,再也跑不動了。他背著酈道永,試圖再往前爬一段距離。
    “趙公子,別再跑了,給咱們省點事吧。”一個尖細的聲音在背後響了起來,是那個叫龐景的胖太監,淨衛的一把手,為人最是陰狠。
    無盡的寒氣從磚縫中冒出來,淨衛的燈籠將他們的身影在圍牆上拉得頎長無比,如同傳說中的鬼魅。趙弘博絕望地想爬出這陰影的範圍,哪怕再遠一尺也好。
    然後他看見了宮巷盡頭的那個身影。
    那是一個蒼老,卻仍然偉岸的身影,穿著一身舊鎧甲,山林甲這種製式的鎧甲早已經被淘汰了,今年換防的衛戍軍,穿的都是亮鋥鋥的銀光鎧。
    燈籠的光照在那人身上,他的鬢發和胡須都已經花白了,麵容也早已不複壯年,軍中那些關於他的傳說,想必都已經被新的故事代替,唯一不變的,是他手中那杆□□,那是一杆傳說中的槍,也許還有孩童記得,聽過一位將軍槍挑西戎北大王的故事。
    身後的黑影都停下來了,那些淨衛也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他們和酈道永之間隔著的最後一道防線了。
    那些讀過江南賦的文人全都沉默不言。官場靜默,連東宮也置身事外,最後擋在酈道永麵前的,竟然是一位誰也沒想到的人。
    這是二十年前的鎧甲,也是二十年前的將軍。
    不知道為什麽,趙弘博的眼淚忽然流了下來。
    淨衛的刀出鞘時,宮巷中忽然響起了青年的聲音,因為力竭而虛弱著,卻似乎有著無盡的豪情。
    “雲台高議正紛紛,誰定當年蕩寇勳。”
    刀聲襲向一個目標,金石相擊的聲音如此清脆,□□如龍,卷起沉重的破空聲,如同當年塞上夾著黃沙的長風。
    青年的聲音這樣悲壯,幾乎泣血。
    “日暮灞陵原上獵,原是漢家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