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

字數:2288   加入書籤

A+A-




    太傅一到,就考察起伴讀的學問來。要是羽燕然還在這,也許可以擋一擋,但現在隻剩容皓,言君玉就完全暴露了。
    要是以前,雲嵐一定趁言君玉研墨時悄悄告訴他:“太傅不能查考儲君,所以在你們伴讀身上下功夫”,也許會給他一點提示也不一定。但今天她被這變故弄得心煩意亂,也就無暇顧及了。所以言君玉懵裏懵懂,自己認認真真趴在桌上寫,容皓那邊倒是輕鬆,他雖然最近專心和赫連鬥智謀,連書經也少看,但瘦死駱駝比馬大,太傅考他“君子不器”,雖然和曆年科考試題一樣,是從四書中取人人都讀過的題目,卻要作出別出心裁的好文章。但對他來說還是太簡單,一篇寫下來,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寫完看看言君玉,還在那畫他的墨烏龜呢。
    容皓把這篇文章一交,葉太傅看了,隻淡淡道:“是好文章,隻是寫得太實了,不像注經,倒像是策論了。”
    大周取士,有進士和明經兩條途徑,最近幾科也出了不少好策論文章,像之前的《平戎策》,連太子都親自評過。所謂策論,其實是對時事政治進行議論,向朝廷獻策的文章,是最實用的。但葉太傅是傳統讀書人,學的又是儒,還是以四書五經為主,恐怕連預定的新科狀元的《江南賦》,在他看來也不過是詩詞長賦,不能作為正業。
    容皓以前就偏愛詩詞風流,經書雖然也讀得好,卻不喜歡,當初葉太傅在時就被教訓過了,所以倒也不覺得什麽。他現在滿心裏想的,都是怎樣才能既把賴在京中不走的西戎人打發了,又不觸怒慶熙帝,更能躲過段長福那些淨衛耳目,讓人無法發現是東宮的手筆。
    所以文章一交,他就懶洋洋侍立在太子旁邊,也忘了關注言君玉了,直到一支望鶴香燒完,一個穿著朱袍的身影捧著一卷文章乖乖蹭到太傅書案麵前,他才想起來。
    糟糕,葉太傅今天這陣勢,小言那點三腳貓的學問,多半要壞事。
    太傅雖然出於君臣之分,不便考察太子,隻說是請太子觀書,但太子講究禮儀,也就太傅的題目作了兩篇文章。太傅考容皓用論語,考言君玉的題目則是相對淺顯的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已經是照顧他年紀小,滿心以為王侯子弟,詩經都是從小背下來的。這首秦風無比淺顯,講的又是秦人忠於周王室,抗擊獫狁的故事。言君玉隻要通篇忠君頌聖,再追思一下周王室的仁德,也就夠了。
    但容皓一眼掃到言君玉紙上寫的東西,差點一個趔趄。
    這家夥最近天天跟他那個叫衛孺的小廝在那舞刀弄棒,恐怕早把太子手把手教給他的東西都忘了個幹幹淨淨了。太子殿下也算用心良苦,知道他看不進書,而且之前的夫子是翰林院來的,也知道言君玉的水平,隻要言君玉胡亂寫點交差就行了。所以太子寫了幾篇注經讓他背了,隻要考起來就從裏麵抄幾句應付就行了。
    誰知道言君玉這家夥,拿了葉太傅的題目,先是認真想了想,總算把原詩背了出來,還錯了兩句。抬頭一看,香已經燒完大半了,一時也想不到別的,一看又是打仗的詩,幹脆寫了一堆兵法心得上去,什麽“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還質疑士兵無衣是不是後勤出了問題。別說葉太傅,容皓看了個開頭都覺得額側青筋直跳。
    葉太傅也算性格沉穩了,看到他那滿紙烏龜爬一樣的字,也隻是愣了一愣,等到看下去,看到言君玉幹巴巴地誇了兩句詩經好,忽然筆鋒一轉,寫起兵法來。頓時字也不用塗改了,寫起來也不艱難了,還引用孫子兵法,大寫什麽“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墨烏龜滿紙亂飛。
    容皓站在旁邊,看著太傅麵色越來越沉,頓時心道不好。
    言君玉雖然學問不好,態度還是端正的,認認真真寫滿三頁,葉太傅耐著性子看了兩頁兵法,翻到第三頁,一看上麵儼然還質問起秦人的後勤,是不是出了貪汙糧草的官員,頓時險些一口氣背過去。
    容皓在旁邊想使眼色讓言君玉快認錯,言君玉卻已經在偷看太子寫什麽了。
    葉太傅看到第三頁,也不多說,隻淡淡道:“手來。”
    言君玉正盯著蕭景衍寫字,太子殿下的字是寫得極好的,他也分不清什麽顏筋柳骨,隻覺得尋常人寫這種字都過於中正,他的字卻似乎還隱隱帶著威儀,又有風骨,俊秀無比,連寫字的姿態也十分好看。
    所以他聽到太傅這樣說,隻當是要把文章還給自己,乖乖伸出手去。
    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太傅拿起旁邊的象牙戒尺,照著他的手掌,就用力抽了下來。
    ※※※※※※※※※※※※※※※※※※※※
    遲到了,晚點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