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恒
字數:4092 加入書籤
都說言君玉憨,他也確實是有點憨,明明天天跟衛孺演練槍法打得有來有回的,這下竟然全然沒想到躲。象牙戒尺又厚又窄,打在手掌上一聲脆響,聽起來都覺得疼。言君玉疼得跳了一下,手掌上頓時紅了一片,也不嚷,隻是甩了甩手,驚訝地看著葉太傅。
事發突然,容皓也嚇了一跳。連外麵端茶進來的雲嵐也停住了,伺候的宮女也都噤若寒蟬。
但容皓第一時間看的還是太子。
太子殿下從來喜怒不形於色,但容皓也當了十來年東宮伴讀,這點直覺還是有的,本能地察覺了危險。
然而葉太傅卻看不出太子殿下眼中神色一冷,還在那教訓這不稱職的“伴讀”。容皓隻能在心中感慨,葉恒遠離權力中心太久,竟然連這點敏銳都沒了。素來朝中官員不管清流還是自號“純臣”的雍相爺,最基本的能力就是“體察上意”,至於選擇奉迎上意還是直言進諫是另外一回事,但要是連上意都看不明白,那基本是被排除在權力的遊戲之外了。嚴重一點,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言君玉挨了一下打倒是知道跳開了,葉太傅自恃身份,不能追打,沉著臉把言君玉的文章扔了回去。
“你這寫的什麽,一竅不通,回去把詩經抄上十遍,再來見我。”
言君玉脾氣還是好的,挨了打也不生氣,默默去撿自己的文章,澄心紙極輕,在空中飄悠悠不肯下地,有兩張甚至飛到了太子書桌邊。葉太傅這才意識到自己失了分寸,被這不學術的伴讀氣得禦前失儀。皇家規矩,教皇子讀書一般除了伴讀無人伺候,連宮女也是侍立在一旁而已,是尊師重道的意思。但自己麵前畢竟是一國儲君,扔文章那一下確實太過輕狂了點。
然而太子反應也出乎他意料,竟然自己伸手接住了落下來的文章。他看書從來一目十行,垂著眼睛,掃了兩眼,葉太傅這才明白過來,其實他對宮中傳言也不是一無所知,也聽說過言君玉這名字。但文人多半有股傲氣,想起宮中傳言,反而更加覺得自己剛才那一下打得對。
何況他是聖上親自召進宮來,也許就是為了糾正東宮的荒唐行為。想到這裏,不由得底氣更足。
但他萬萬想不到太子根本沒對剛才的事置評,而是淡淡道:“學生有一句書讀不通,請問太傅。”
葉恒心下稍安,道:“殿下請講,老臣雖見識淺薄,自當竭力為殿下解答。”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請問太傅這句話當做何解?”
子書是皇室子孫早早要學的,何況是太子殿下,當初不到十歲就請了許多大儒教學的。葉恒一邊驚訝他問得如此淺顯,一邊解答道:“殿下怎麽連這句都不懂了?孔聖人是說,如果以禁令和刑罰去約束百姓,百姓雖然知道躲避責罰,卻不懂犯罪可恥。不如以道德教化……”
葉恒說到這,忽然怔了一下,然後停了下來。
他已經懂太子殿下是在問什麽了。說起來他也不是第一次入宮了,這一問難免讓他想起當年他第一次當“葉太傅”的時候。當時也是眼前這位殿下,年紀雖輕,才思敏捷,過目不忘,而且博覽群書,諸子百家都有涉獵。又正是少年意氣的時候,以儒破法、又反過來以老莊來詰問儒家是常有的事,自己教他時很是吃了點苦頭,又兼老葉相珠玉在前,常常讓他感覺自己學問不精,有辱葉家門楣。
隻是後來風雲變幻,驚心動魄,再耀眼的鋒芒也學會了收斂。他一度以為再也見不到東宮這鋒芒畢露的一麵了。現在又再見到,真不知道是該欣慰還是感傷。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在心裏苦笑起來。
“看來老臣才疏學淺,已經教不了殿下了。”葉太傅歎了一口氣,感慨道。
學問倒是小事,這點文人酸氣可真是要不得,容皓心道。他看了一眼神色不動的太子殿下,又看了一眼還傻乎乎在旁邊認真研究那篇讓自己挨打的文章的言君玉。忍不住在心裏笑著接話道:其實教還是教得了的,但前提是你不要一回來就打他的寶貝小言呀。
都說言君玉憨,他也確實是有點憨,明明天天跟衛孺演練槍法打得有來有回的,這下竟然全然沒想到躲。象牙戒尺又厚又窄,打在手掌上一聲脆響,聽起來都覺得疼。言君玉疼得跳了一下,手掌上頓時紅了一片,也不嚷,隻是甩了甩手,驚訝地看著葉太傅。
事發突然,容皓也嚇了一跳。連外麵端茶進來的雲嵐也停住了,伺候的宮女也都噤若寒蟬。
但容皓第一時間看的還是太子。
太子殿下從來喜怒不形於色,但容皓也當了十來年東宮伴讀,這點直覺還是有的,本能地察覺了危險。
然而葉太傅卻看不出太子殿下眼中神色一冷,還在那教訓這不稱職的“伴讀”。容皓隻能在心中感慨,葉恒遠離權力中心太久,竟然連這點敏銳都沒了。素來朝中官員不管清流還是自號“純臣”的雍相爺,最基本的能力就是“體察上意”,至於選擇奉迎上意還是直言進諫是另外一回事,但要是連上意都看不明白,那基本是被排除在權力的遊戲之外了。嚴重一點,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言君玉挨了一下打倒是知道跳開了,葉太傅自恃身份,不能追打,沉著臉把言君玉的文章扔了回去。
“你這寫的什麽,一竅不通,回去把詩經抄上十遍,再來見我。”
言君玉脾氣還是好的,挨了打也不生氣,默默去撿自己的文章,澄心紙極輕,在空中飄悠悠不肯下地,有兩張甚至飛到了太子書桌邊。葉太傅這才意識到自己失了分寸,被這不學術的伴讀氣得禦前失儀。皇家規矩,教皇子讀書一般除了伴讀無人伺候,連宮女也是侍立在一旁而已,是尊師重道的意思。但自己麵前畢竟是一國儲君,扔文章那一下確實太過輕狂了點。
然而太子反應也出乎他意料,竟然自己伸手接住了落下來的文章。他看書從來一目十行,垂著眼睛,掃了兩眼,葉太傅這才明白過來,其實他對宮中傳言也不是一無所知,也聽說過言君玉這名字。但文人多半有股傲氣,想起宮中傳言,反而更加覺得自己剛才那一下打得對。
何況他是聖上親自召進宮來,也許就是為了糾正東宮的荒唐行為。想到這裏,不由得底氣更足。
但他萬萬想不到太子根本沒對剛才的事置評,而是淡淡道:“學生有一句書讀不通,請問太傅。”
葉恒心下稍安,道:“殿下請講,老臣雖見識淺薄,自當竭力為殿下解答。”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請問太傅這句話當做何解?”
子書是皇室子孫早早要學的,何況是太子殿下,當初不到十歲就請了許多大儒教學的。葉恒一邊驚訝他問得如此淺顯,一邊解答道:“殿下怎麽連這句都不懂了?孔聖人是說,如果以禁令和刑罰去約束百姓,百姓雖然知道躲避責罰,卻不懂犯罪可恥。不如以道德教化……”
葉恒說到這,忽然怔了一下,然後停了下來。
他已經懂太子殿下是在問什麽了。說起來他也不是第一次入宮了,這一問難免讓他想起當年他第一次當“葉太傅”的時候。當時也是眼前這位殿下,年紀雖輕,才思敏捷,過目不忘,而且博覽群書,諸子百家都有涉獵。又正是少年意氣的時候,以儒破法、又反過來以老莊來詰問儒家是常有的事,自己教他時很是吃了點苦頭,又兼老葉相珠玉在前,常常讓他感覺自己學問不精,有辱葉家門楣。
隻是後來風雲變幻,驚心動魄,再耀眼的鋒芒也學會了收斂。他一度以為再也見不到東宮這鋒芒畢露的一麵了。現在又再見到,真不知道是該欣慰還是感傷。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在心裏苦笑起來。
“看來老臣才疏學淺,已經教不了殿下了。”葉太傅歎了一口氣,感慨道。
學問倒是小事,這點文人酸氣可真是要不得,容皓心道。他看了一眼神色不動的太子殿下,又看了一眼還傻乎乎在旁邊認真研究那篇讓自己挨打的文章的言君玉。忍不住在心裏笑著接話道:其實教還是教得了的,但前提是你不要一回來就打他的寶貝小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