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太子眼中的絕境
字數:4358 加入書籤
第四十二章太子眼中的絕境
太子內心的悲憤源源不斷的噴發出來,說道:“而今變法之舉,惹的天下士大夫側目。而父皇對淮西叔伯們,也談不上厚恩,韓國公之死,又怎麽能瞞得過天下人。臨安告訴我,有一天她發現,李祺早上起後,整個枕頭都是濕的。”
“上一次這樣做的人是漢光武。魏國公身體日益虛弱,已經不能上陣。而其他各家勳貴,都與藩王有姻親。我即便收攏兵權,也未必能鎮得住這個局麵。我本來是依靠天下士大夫製衡淮西叔伯們。而今江南士大夫,噤口不言,道路以目。這樣的局麵焉能長久。父皇已經將天下給掏空了。而今僅僅是以父皇的威望震懾天下宵小之輩。但是我怎麽可能有父皇的威望?”
“父皇駕崩之日,就是天下大亂之時。”
太子已經淚流滿麵了。說道:“母後,孩兒不孝,這天下孩兒保不住。實在是想了很多辦法。殺何夕以謝天下,但是沒有用的。且不說,今日殺一何夕易,他日何夕的學說,就會在大明境內成為禁書。恐怕他國會習何夕之學而伐我。我大明就成為了千古笑柄。而且不用何夕之說,如何強國以禦諸藩國?”
“而不殺何夕,如何令各地士大夫臣服?而士大夫不服,我恐怕令不出南京。海外藩國來伐,恐怕江南之地,望風而降。”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張度而今還在刑部摧殘士大夫?是覺得天下士大夫反心還不夠嗎?”
“我看父皇,非焚書坑儒不會罷休的。”
“母後,要不你諫言父皇,讓老四來當這個太子。孩兒無能。這事情實在做不來。孩兒不能讓大明基業付之東流。”
這才是太子病一直不好的原因。
在太子看來,大明危機一重重的醞釀。
第一重危機,就是新興王朝的二代危機。
畢竟大明天下是朱元璋打下來的。朱元璋去世,沒有了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會是什麽樣子,這本身就是危機所在。
畢竟大明王朝才二十多年,很多大臣都是成長於亂世之中,對於他們來說大明的存在,並不是天經地義的。甚至有些人對大明的忠心,也不過爾爾。
如果有可乘之機,他們不介意爭奪一下最高權力。
甚至各大王朝第二代君主,都會遇見這個問題,秦二世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秦亡,漢代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是漢文帝。而漢文帝,漢文帝在勳貴跋扈,諸侯勢大,等等情況之下,穩住了大明王朝,才有之後的大明。
本來,朱標要麵對的僅僅是這個危機。
勳貴老將,宗室藩王。朱標本來想法,就是依靠士大夫們,製衡雙方。
畢竟,經過唐宋經驗,讀書人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有讀書人的支持。太子是把握渡過這個危機的。
第二重危機,那就是變法,所謂的變法,朱標太清楚了。何夕說的什麽工業化,資本社會,但是在太子看來,其實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整體上鏟除士大夫階級,將把持天下輿論學術的士大夫幹掉。
這一下子讓太子本來依靠士大夫的支持,製衡宗親勳貴的想法泡湯了。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大明朝廷根基不在。
等他繼位的時候,太子隻有三種力量可以依靠,第一,朱家嫡係人馬。如南京京營,錦衣衛,等等人馬。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畢竟朱元璋從一屆布衣走到這裏,即便說朝廷上有很多山頭,但是最大的山頭就是朱元璋本人。
這股力量強大嗎?
很強大,軍隊過百萬,大多都是精銳,並掌控中樞朝廷。大部分關鍵地位上,都是太子可以信任的人。
但是與天下相比,強大嗎?
可以說,元廷退出中原的時候,所擁有的實力,並不比這個規模小。但是結果如何?
第二股力量,就是何夕所謂的變法派。
此刻還是一個小幼苗。實力雖然有一些,特別是在軍工生產上,但是其他方麵就差太多了。
第三股力量,就中間派,太子看來可以爭取的人,比如藩王之中,勳貴之中的某些人。但是太子悲觀的覺得,天下勳貴,站在他們這邊的人不會太多。
倒不是,太子不自信。正如太子所言,朱元璋對勳貴限製太嚴苛,是要有反噬的。
李祺身為皇家的女婿,本應該與朝廷一條心,但是李祺與大明朝廷已經是積怨深厚了。當初,漢光武劉秀在綠林軍中,更始帝上了他的哥哥。劉秀就是在外人麵前,一點也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每天晚上枕頭都是濕。最後才得到一個機會,孤身去河北,從此天高海闊。
如果沒有機會,李祺隻能忍著,但是如果有機會。李祺決計不會放過的。
或許有人覺得,殺了李祺就行了。
但是李祺這樣的人少嗎?
勳貴之中,有太多了。朱元璋管他們管得太嚴了。即便沒有李善長案與藍玉案,也有很多勳貴被辦,家門不保,至於訓斥,閑置等等。更是家常便飯。
殺得過來嗎?
太子覺得,他登基之後,一定要加恩天下,安撫天下才能將這些問題慢慢解決。
但是朱元璋要變法。
要鏟除天下最龐大的士大夫階層,這簡直是自掘根基。
而今天下反對的人不多,一方麵是很多人其實都不明白,朝廷這個變法是什麽意思?如果僅僅是給泥腿子施恩。他們其實並不在意的。因為大明朝廷的管理結構,就代表著他們不可能直接接觸到百姓,是需要通過胥吏,士大夫這些階層,再接觸到百姓。隻要這個結構不變,不管朝廷有什麽法度,都是他們說了算。
一陣風的事情而已。
另外一方麵,也就是朱元璋鎮著。
他們不敢冒頭。
但是朱元璋一旦走了。
這天下會是什麽樣子?
大明根基動搖,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何夕能感受到未來的狂風暴雨,太子在大明最關鍵的位置上,可以說大明的所有情況,都瞞不過太子,他看得比何夕還要明白也是很正常的。
隻是馬皇後萬萬沒有想到,而今天下在太子看來是這樣的。
馬皇後皺眉,思考了一陣子,說道:“不至於吧。我雖然不懂,但也知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何夕的辦法隻有能給大帶來好處。反對的人不會太多吧。”
太子咳嗽兩聲,說道:“母後,給誰好處?誰的好處?母後不知道吧。今年處決的私鹽販子,是之前數倍,他們的鹽都是從遼東販賣過來的。鹽也就罷了。”
“天下的鹽都是朝廷的。大不了,朝廷關閉所有鹽場。但是其他的怎麽辦?因為幾個鐵廠,很多想見都沒有鐵匠了。而今又要生產布,男耕女織,很多百姓家中的布,是他們唯一的活錢,一旦讓百姓的布賣不出去,會出現什麽樣的風波。”
“一想到這裏,我就頭疼。”
“讓老四來吧。”
“住口了。”馬皇後厲喝說道:“你非要害死老四,才肯罷休嗎?”
太子張張嘴沒有說話。
他雖然沒有這個主觀意願,但是他也知道,他這樣的話,如果傳出去,燕王的處境將極其艱難。畢竟,太子的儲位,是朱元璋也不能輕動的。而這個儲位,即便太子肯放棄,太子很多跟隨者也不會放棄。
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必將將燕王置於死地。
這是可以預見的。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