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敵在何處?

字數:4538   加入書籤

A+A-




    第七十八章敵在何處?
    越往北方越冷,這個常識,這個時代的人,也是知道的。
    另外,漠北相當大部分領地,其實此刻已經不在元廷控製之下,而是在瓦刺控製之下了。斡難河畔雖然還是蒙古人的聖地,但此刻的聖地並不能保佑蒙古人的安全,特別是漠北的天險,是對漢人的。對於同樣生活在草原上的瓦刺人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麽。
    這也是燕王之所以要帶三十日幹糧的原因。
    這三十日幹糧,不是別的東西,是炒麵。
    就是誌願軍帶的那種炒麵。其實這種炒麵的雛形,已經在明代軍糧之中出現了。當然了,不如後世曆代改良之後的完全體。燕王為了這一次大戰更是下了大功夫,將很多肉幹磨碎了摻進炒麵之中。
    更是重鹽重油。
    真要說起來價值也挺高的。
    真要說起來,畢竟每一個將士都帶了一匹備馬,並不是不能多塞一點東西的。但是燕王覺得沒有必要而已。畢竟,在戰場上每一分負重都是非常重要的。
    戰馬是備馬,是用來出擊的。而不是馱馬。
    至於一騎三馬,對大明來說,還是太奢侈了一點。最少長春都司還做不到。
    隻是,戰場上的情況,出乎燕王的預料。
    一路向北,檢查了數個冬天的宿營地。
    並不是沒有收獲的,殺了大概千餘韃子,俘獲戰馬牛羊一批。不過都是瘦得成一把骨頭了。於是,燕王幹脆殺了,給將士們加餐。而俘獲的韃子,也一個沒有留。
    草原上有很多遊動的小部落,很難說這些部落,到底是誰的麾下。
    而這幾個宿營地之中,遇見部落就是這種小部落的聚合。韃子王廷,對草原的統治並不嚴密,最少這幾個部落,並沒有被控製住。但是同樣的,這些部落也不知道韃子王廷的去向。
    出兵第十日,依舊沒有發現韃子的蹤跡,甚至連大隊人馬行動的蹤跡也沒有發現。
    燕王心思有些不穩定了。
    他有些懷疑,韃子是不是在平安那邊,會不會平安已經遭遇韃子主力。打勝仗還好說,打了敗仗,那就問題大了。
    燕王到底是初次領兵,此刻有一些六神不屬了。
    第十一日,氣溫驟降,大雪紛飛。還有大風。將一層層大雪給卷起,天地之間,一片彤白,不辨方向。燕王隻能帶著軍隊在地方躲避風雪,不能前行。
    這一件事情,也給燕王心中帶來一些陰霾。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節在中原已經是春天了,在漠北雖然還是算是冬季,但已經算是尾巴了,這種情況下,天氣一日暖過一日,才是正常情況。而不是這樣的,忽然氣溫下降,更是降雪了。
    這大雪一連三日。
    終於在第十五日雪停了。
    這個時候,糧草已經有些不足了。也幸好,在路途之中俘獲一些牲畜,給將士加餐。因為是冰天雪地,這些宰殺過的牲畜,做成肉條帶在身上,也不礙事,畢竟,這天氣都就是天然的冰箱了。
    糧草雖然還有,但是士氣有些萎靡了。
    因為這三日,有幾十號人凍死,一百多號凍傷,這裏說的凍傷,就是那種最少要掉根指頭那種,尋常凍瘡,根本不配說凍傷。
    決定權,又到了燕王手中了。
    繼續,還是回軍。
    繼續的話,風險就大了,因為糧草已經到警戒線了。如果再來一場這樣的風雪,很容易將大軍再困頓數日。到時候軍中無糧,可是要出大問題的。
    但是燕王撫摸了一下麾下的戰馬,決定繼續前進。
    最少與平安匯合再說。
    而實在不行,還能殺馬。他實在不甘心,就此空手而回。
    好在經過一場大風雪之後,老天爺並沒有再為難他們。到了第十七日,兩軍在斡難河畔會師了。
    燕王與平安一對情況,發現雙方都沒有發現韃子主力何在?而這個時候,糧草已經所剩不多了,甚至兩軍互相調劑一下,不過十日左右,餓幾天肚子,還是能回到肇州的。
    此刻,平安也著急上火了,即便冰雪也掩蓋不了,他內心深處的煩躁。
    出兵到而今,數萬將士跋涉千裏,沒有與韃子接戰,接接連凍死凍傷數百人。而且回程的時候,注定有更多人的可能凍死。也就是說,這一戰非戰鬥減員最少千人。
    再加上其他耗損,更不知道多少。如此情況下,無功而返,即便是平安也覺得愧對天下人。
    平安說道:“韃子跑什麽地方去了?而今韃子就在東蒙古一帶,能作為宿營地地方,屈指可數。他能飛了不成?”
    燕王已經不說話,這幾天幾夜,燕王都沒有睡好覺,嘴裏生了一個大瘡,一張嘴就是生疼生疼的。這種情況下,燕王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但是不管說話與否,燕王的焦急是遮掩不住的。
    “殿下,”張玉闖進營帳之中,說道:“你快去看看吧。”
    燕王皺眉,不過他對張玉還是信任的,知道張玉決計不會無的放矢,也就沒有多問,就徑直出去了。
    遠遠的看見,哪裏就圍了不少人。
    燕王走過去,圍觀的人紛紛散開。燕王卻看見一個大冰塊,而冰塊之中深出一隻手,一個人凍死在裏麵了。隻是燕王看見這隻手,臉色頓時一變,因為他看出來這個人手套是明軍的樣式。
    這裏是明軍從來沒有涉足的地方,怎麽會有明軍的屍體。
    燕王立即說道:“砸開。”
    張玉上前,說道:“兄弟,對不住了。”隨即親自掄起一個戰錘砸了下去,將大冰塊砸開之後,為了怕傷了裏麵的屍體,就放棄戰錘,改上手了。
    片刻之後,裏麵的人顯露出來。
    立即有人高呼說道:“老酒鬼。”
    燕王也認出來,這是他派往草原追查韃子宿營地的夜不收之一,因為愛喝酒,老是醉醺醺的,但是作為夜不收,卻是一把好手,卻不想他死在這裏了。
    這個時候,有人提了一壺熱水來,緩緩的澆在上麵。
    張玉上前,細細搜查老酒鬼的屍體,終於衣服最裏層發現一個竹筒,將竹筒打開,卻是一張地圖,燕王打開一看,略顯抽象的地圖上,畫出一個黑色的點,燕王判斷,就是這裏往西,大抵三日路程的地方。
    燕王看完之後,遞給平安,平安看完之後,遞給張玉。
    幾個重要的將領都看完之後,陷入沉默之中。
    三日路程,說遠不遠,千裏跋涉都過來了。還怕區區三日路程,但問題是,軍糧已經不夠了。而且這地圖上的地點已經非常非常靠近漠西了,也就是很接近瓦刺人的領地了。
    當然了,草原上並沒有什麽具體的邊境線。雙方的邊境更多是一個範圍,而不是具體的某個地方。
    這其實很不合情理的,難道韃子那位大汗,就不怕瓦刺控製了他。讓他成為傀儡皇帝,到時候,這為益王殿下的下場,未必比落入大明手中好。
    一旦有誤,很有可能大軍在冰天雪地之中斷糧,能活著回去的人,估計不會太多。
    諸將其實也都想明白了。但問題不是想明白,而是做決斷。
    能做這個決斷的,隻有燕王。
    燕王並沒有再去看地圖,而是來到老酒鬼屍體旁,輕輕的為老酒鬼整理儀容,老酒鬼的酒葫蘆還在身邊,卻已經倒不出一滴酒了。
    燕王晃了晃,說道:“去拿的酒來,給這位兄弟滿上。”立即有人拿來燕王的酒壺,將裏麵的酒倒進老酒鬼的酒葫蘆之中。燕王安排人將老酒鬼收斂就地安置。
    他此刻心中已經有了決心。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