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李景隆北上
字數:4528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一十三章李景隆北上
當然了,還有一些不能說的事情,那就是李景隆看出來了,跟隨何夕的勳貴都吃上肉了。
李景隆也想吃一口。隻是,大明朝廷之中,錢隻是次要因素,不能放在台麵上說的事情,說出來,弄得自己好像太愛錢了。雖然關上門來,家家戶戶都要算自己的帳,卻萬萬不能說出來的。
李景隆以視察北方邊防為由,離開了南京,一路由海路北上。
開到天津的時候,就遇見了申國公。
此刻天津的洪水已經退卻了。
泡在洪水之中的天津,也從水下麵浮了上來。
而更多的士卒從四麵八方而來,李景隆從船上看過去,密密麻麻的就好像螞蟻一樣,一直到天津城,就沒有斷過。李景隆在軍事上的能力還是有的。
他默默估算,僅僅是他看到的人,大抵有十萬上下。
而且看他們組織行動,應該不是尋常民夫,而是大明軍隊。
李景隆心中暗道:“一下子動用十萬大軍,鄧鎮真是好大的手筆。”
李景隆正念叨著申國公鄧鎮,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一到天津城,就遇見了鄧鎮。
鄧鎮在天津坐鎮已經好幾個月了。隨著夏天過去,冬天就要來了,天津河段,也進入的了枯水期。鄧鎮已經與何夕聯名上報了。要加強天津河道的修建,挖深擴寬,甚至還要修建支渠,讓洪水可以多道入海。
畢竟,天津是整個河北水利工程的氣眼,這裏做活了,下麵的事情,才好辦。如果天津的問題解決不了,即便其他地方的水利工程做的再好,到時候,水還是會倒灌的。
所以,何夕決心下大力氣,完善天津水利工程。
而這樣一件大事,也隻能申國公來辦。動用這麽多的軍隊,沒有一個壓得住場子的人是不行的。
而申國公的身份地位,讓他領兵打仗,或許讓人擔心,但是讓指揮修建水利工程,上上下下都不會覺得鄧鎮做不來的。
畢竟,鄧鎮雖然沒有主持過大的戰役,但是也從軍打過仗的,再加上鄧愈給他留下的班底,也不至於什麽也做不了。
李景隆與鄧鎮自然是認識的。
畢竟,頂級勳貴圈子也不大,而頂級勳貴圈子的二代們,更不大。小時候,李景隆與鄧鎮還有一些小問題,當然了,那都是父輩在的時候,無憂無慮的日子裏,而今想起來,甚至有些懷念。
隻是朝廷之中廝混過之後。
他們都明白一件事情,對方不是自己的對手,甚至是朋友。
而今的大明開國功臣的權力,其實就是一點,誰活得久,誰權力大。傅友德而今厲害,但是在兩家老爺子在的時候,傅友德見他們也畢恭畢敬的。但是而今,卻顛倒過來了。
而且他們軍中的勢力,也被各方麵蠶食了。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畢竟,不管什麽時候,論資排輩都是存在的。除非他們將這些大佬們都熬死了。否則等他們出頭,就不知道什麽時候了。更不要說,這些大佬們自己也有後代。
魏國公徐達,倒是厚道,他在南京,嚴厲的教育子女,他的兒子們,沒有一個出身高官的,最多是殿前給皇帝站崗,隻有虛名而已。
徐達知道自己的樹大招風,他不死,他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出去當官的。而他也是揣摩了朱元璋的心思,等他什麽時候死了。朱元璋一定會加恩自己的子孫的。
到時候,簡在帝心,孩子們的前程不會太差。但是需要的卻是能力,有能力,拖延幾年算不得什麽,沒有能力,提前幾年,將來也不可能走的太遠。
這就是徐達在南京的主要經曆。
徐達身體一直不是太好,他而今主要的經曆都放在教育兒子身上了。
馮勝是沒有兒子,但是對自己的子侄也有照顧。而傅友德更不用說,傅忠而今還在日本鎮守。日本也不算太平,正是傅忠刷功勞的地方。
等將來,這三巨頭走了,他李景隆與鄧鎮真能出頭嗎?
更不要說,還有已經隱居,但似乎無處不在的湯和,看似安分,實際上在蠢蠢欲動的韓國公。
鄧鎮與李景隆同病相憐,少年那些爭風吃醋,打架鬥毆,反而成為彼此之間美好的回憶了。
兩人回想了少年的事情,也就切入正題了。
李景隆直接問道:“老鄧,你在北京城賺的不少吧?”
鄧鎮一擺手,說道:“多乎哉,不多矣。”話雖然這麽說,但是看著鄧鎮忍不住笑開了花,就知道鄧鎮賺得一定不少。
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鄧鎮在北京任職,雖然不與何夕在一地辦公,但是彼此之間,權力製衡,何夕想辦的事情,如果鄧鎮想要搗亂,那一定是辦不成的。
何夕明白,鄧鎮也明白。
所以蒲州社,成為北京建築界頭把交椅,一年納稅在五萬兩,按十五稅一,都要近百萬兩的利潤,更不要說,鄧鎮手下,不僅僅是一個蒲州社。隻是蒲州社最明顯而已。
李景隆說道:“南京那邊的情況,你知道吧。”
鄧鎮說道:“你說什麽事情?”
李景隆說道:“有文官死諫,彈劾何駙馬種種事務,有以權謀私,貪汙腐敗,草菅人命,等等。而今還壓著,沒有上報紙,但是時間長了恐怕是壓不住了。”
“這些你怎麽看?”
鄧鎮說道:“眼紅了。不用去管他們,有陛下在,這些人翻不出浪花。”
這就看出何夕的眼光高明了。
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是真正的屠龍術。何夕分析很多事情,都是嚴格的遵從後世政治經濟學一些原理,比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南方很多人反對,的確是觸及他們的利益了。
須知,如果大明未來真是這樣的,士紳們就要被商人踩在腳底下了。他們在鄉裏之中,借助官府鎮壓泥腿子的權力,也不存在了。這裏麵有多大的利益空間。
足以付出許多人命了。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不能忍。
但是李景隆與鄧鎮卻沒有這麽高明的眼光,他們並不覺得,雙方的矛盾有多大,甚至也不知道雙方是誰?隻是覺得,何夕做法,在他們看來,其實也是有些離經叛道。
但是離經叛道不要緊,隻要讓他們賺到錢。
這就足夠了。
其他的事情,他們根本沒有往深裏想。
這其實,是很多人的想法。真正能看清楚大明局勢走向的人是少數的。最少,李景隆與鄧鎮不在其中,如果他們的父親在的話,或者能看明白。
李景隆說道:“不錯,老鄧,我也眼紅了。能不能指點一二。”
鄧鎮說道:“你來找我沒有用啊?拜錯碼頭了,去找何夕,他不是你的老師嗎?”
李景隆笑道:“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再說,我之前不是得罪他了嗎?所以,借你的麵子一湧。”
鄧鎮說道:“好說。何駙馬也不是小氣的人,不過我覺得,你不用來找我,直接去找安慶公主,你應該叫安慶公主,叫姨吧?晚輩拜見長輩,豈不是理所當然的?”
李景隆聽了,說道:“不錯,還是你想的周道。”其實這個辦法,李景隆並不是沒有想到。他直接將話題往下麵引而已。李景隆說道:“隻是而今的北京城,什麽最賺錢,還請指點一二。”
一邊說,一邊起身,給鄧鎮倒滿了茶水。
鄧鎮看這樣的李景隆,內心之中很是滿足,畢竟當年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近人,在地位上要勝過鄧愈的。而李景隆當年在氣勢上要壓鄧鎮一頭。而今看李景隆低頭,他自然快意。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