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醃酸壇

字數:6943   加入書籤

A+A-




    話語鏗鏘, 竟如隆鍾撞響,震得阿蘿背脊僵麻。
    莫名地,她想起魏玘的雙眸——烏沉、幽曠、淩厲, 像暗無天日的深夜,卻又燃著一段火、撕開一寸光,迸出蓬勃、璀璨的力量。
    阿蘿不禁提息, 道:【之後呢?】
    吳觀笑道:【之後,二人徹夜長談,一拍即合, 勢要全千裏之誌、建成書院。】
    聞及此, 阿蘿眸光漸亮。連青蛇也半探頭頸,似全神聆聽。
    正期盼間,卻聽吳觀話鋒一轉——
    【隻是……】
    她顰眉, 忙道:【山長請說!】
    吳觀搖頭, 沉聲道:【隻是,皇子卓爾不群,招致旁人妒恨,周圍虎狼環伺。若令其仇敵知曉二人所為,定會百般阻撓。】
    【故此, 皇子與老人居隱幕後,托老人好友為山長,經辦此事。】
    【曆經百餘日夜, 台山書院終於落成。】
    聽到落成二字,阿蘿長舒一口氣。
    吳觀講述時, 她聽得認真, 被故事吊足精神, 直至此刻, 方覺塵埃落定。
    往回想去,此間種種,如周文成苦求無門、師徒秉燭夜談等等,竟如白描圖卷,在她眼前悉數浮現——這令她倍感認同,又心生困惑。
    她眨眸,道:【所以,是魏玘建立書院、送更多學子參加科舉?】
    吳觀頷首,道:【不錯。】
    得此回複,阿蘿抿唇,又鬆,道:【為什麽?】
    平日裏,她所看見的魏玘,分明冷傲、殘酷,渾身覆滿尖刺,不露半點真意。他工於心計,與人不誠,隻計量用處,常威逼脅迫。
    ——待她,尤是如此。
    她仍記得,是他以蒙蚩的性命、待遇相要挾,強迫她留在肅王府、討他歡心。
    【他做這些,是為求用處,還是出於真心?】
    吳觀聞言,挑起長眉,麵有訝色,卻並未作答。
    曾經,周文成謁見魏玘,他受邀入府、坐於旁側,親耳聽見周文成問過魏玘,道是肅王身居高位,牽掛微末之人,意欲為何。
    對於魏玘的回答,他言猶在耳。
    ——本王身居高位,尚且如履薄冰,換作先生所言微末之人,又當如何?
    這些話,叫吳觀當時聽去,深覺魏玘口舌漂亮。之後,他眼看書院平地起、將一批批學子拽出泥沼,方知魏玘篤誌、並非紙上談兵。
    吳觀身為山長,最知書院艱辛,隻是說來話長,不好盡數告予阿蘿。
    他道:【我不敢擅斷肅王真意,但有一點可以交代。】
    【凡是書院學子,皆視肅王為恩人,無不研精覃思,但求為肅王盡綿薄之力、以報恩德。】
    他知阿蘿來自巫疆、對越語不算熟稔,便道:【若小娘子不好理解,隻管記住——對肅王殿下有用處,正是學子們的心願。】
    這番話仿若連珠,打入阿蘿耳中,似往心頭滑落。
    她抬眸,望向吳觀,看人泰然自若、不似有假,一時隻張唇,不知作何答複。
    吳觀見狀,亦不作多言,隻擺手道:【書院之內,尚有不少去處,頗具閑情逸趣,還請小娘子移步,聽老朽細細說來。】
    ……
    另一側,台山書院,風雩亭內——
    魏玘臨池,負手而立,掃視池內錦鯉。
    於他身後不遠處,段明撩衫跪地,頭頸低沉,背脊卻筆挺如竹。
    魏玘道:“你倒是知禮。”
    短短五字,言語無多,口吻涼薄,含義晦暗不清。
    可段明一聽便知,這是在說他看阿蘿。
    吳觀曾告訴他,肅王此程有女子隨行。那時,他不甚在意、隻覺麻煩,想男女授受不親,若有女子暫住書院,學子行事定有不便。
    豈料阿蘿清麗、嬌憨,甫一出現,就將他視線緊緊抓住。
    爾後,他看魏玘動作、聽阿蘿對話,便知二人關係匪淺。按情形看,應是魏玘傾慕阿蘿,而阿蘿渾然未覺、或並無情意。
    眼下,魏玘動怒,特意將他與阿蘿隔開,更令他確信此事。
    便道:“小生知錯,定當改正。”
    不待人回答,他又抬音,道:“可殿下自己,何曾以身作則?”
    魏玘聞言,不由勾唇,目露冷光。
    果然,如他所料,段明不會輕易放棄。在他麵前,段明提議為阿蘿領路、有心與之獨處,定不可能因三兩句斥責而罷手。
    “你膽量不小。”他道。
    ——倒是沒否認自己盯著阿蘿。
    “書院授有明法。依照越律,衝撞尊王,該當何罪?”
    段明麵色不改,道:“諸衝撞尊王者,得杖九十;誤傷貴體,得徒一年。”
    “隻是,小生謹記書院學規,凡台山出身,當不避強禦、敢為人先。書院既為殿下親建,觀念如此,定也受殿下認可。”
    魏玘冷笑一聲,並未答話。
    他旋身,離開池畔,及段明身前,低目俯瞰。
    深影降臨,壓迫感逼仄如山。段明忽然感覺,自己的呼吸如被掠奪,發不出半點聲音。
    隻聽魏玘冷聲,譏誚道:“你段氏子,當真知恩圖報。”
    此話擲地,段明當即心頭一懾。
    他並沒有忘記,哪怕不論他入學書院之事,魏玘也確實是段家的恩人。
    從前,他早失爹娘,與胞妹相依為命。當地太守見胞妹貌美,強納其為妾。胞妹拚死抵抗、將太守刺傷。兄妹二人自此流亡。
    萬幸是,肅王府宿衛找到二人,將其帶回台山書院。
    魏玘聽聞此事,便暗中打點、懲治太守,保住段氏女清白,又將段明收入書院、免去束脩。
    於段氏兄妹而言,肅王確實恩重如山,段明萬不該與恩人作對。
    可是,他對阿蘿一見鍾情,又何罪之有?
    段明強穩心神,道:“敢問殿下,阿蘿娘子可是殿下妻妾?”
    聽聞妾字,魏玘神色愈冷。他眉關一緊,如凝深鎖,滯了片刻,才道:“不是。”
    ——這兩字,幾是他恨恨擠出來的。
    段明展眉,提息,又道:“既如此,阿蘿娘子尚無婚配,小生心有所求,也理所應當。”
    隨後,他話鋒一轉:“況且……”
    “殿下壯誌淩雲,定能榮登大寶。阿蘿娘子出身巫疆,或與殿下心念相悖。”
    他說得含糊,但話外之意卻很清晰:倘若魏玘登基為帝,必受六宮圍繞。而在巫疆,男子隻娶一妻、並不納妾,與帝位不符。
    魏玘自然聽得出這層意思。
    他眯目,冷視段明,眸裏怒焰壓城,已是噴薄欲出之態。
    尚不待他發難,忽聽人聲由遠及近——
    “肅王殿下在風雩亭!”
    “噓!殿下尊前,不可肆意喧嘩。”
    循聲望去,便見青衫學子三兩結伴,約有十餘名,正向風雩亭仆仆趕來。
    魏玘閉目收息,再睜眼時,已複尋常冷沉。
    他拂袖,拋開段明,未允其人起身,隻向眾學子,揚長而去。
    ……
    書院還未逛完,阿蘿就留了在百膳軒。
    百膳軒,是書院的庖屋與膳堂,眾學子在此備膳、進食。
    按理說,她與肅王同行,是書院貴客,不必入庖廚之地。可經過百膳軒時,她聽吳觀說起此處用處,不由心生好奇,索性留下幫忙。
    對此,吳觀覺她熱心,便跟隨其後,不加阻攔。
    正是備膳時,百膳軒內煙火喧囂。
    阿萊敵不過熱氣,身軀一遊,藏入袖裏,再不肯出來。
    阿蘿入內,便見學子各自奔忙,或摘菜洗葉,或執刀切斬。各處嘈雜,可聽說話、切砍、水流等聲響,好不熱鬧。
    她倍感新奇,圓睜杏眸,打量周遭。
    眼前景象,她從未見過。縱是在西市,她也隻看攤販叫賣,未見庖丁忙碌。
    這令她突然想起蒙蚩。
    小時候,蒙蚩教她煮菜,與她並肩,立於灶爐之前。
    蒙蚩很高,她太矮,隻好搬來小椅、踩踏其上,模仿蒙蚩模樣,烹煮蔬菜。她認真,又愛侍弄煙火,學得很快,惹來蒙蚩誇讚連連。
    正回憶著,忽聽身旁人喚道:【小娘子。】
    阿蘿迎眸,循聲看去,見是吳觀,便收神,道:【山長請說。】
    吳觀搖頭不答,隻揚臂,舉於身前。
    “啪啪。”拊掌兩下。
    隻瞬息間,軒內嘈雜停滯。眾學子頓住活計,向二人投來目光。
    阿蘿身子一繃,小手緊絞。
    哪怕受王府仆役打量,她也不曾如此緊張。這大抵因為,仆役們的目光令她不大舒服,而學子們視線炯炯、滿是友善的好奇。
    有人先道:【問禮!】
    下一刻,問候整齊、明朗:【見過山長!】
    吳觀笑意慈祥,道:【眾學子安好,不必多禮。】
    他輕咳,向阿蘿擺手,道:【此乃阿蘿娘子,係與肅王殿下隨行貴客,有心籌助晚膳。娘子出身巫疆,通曉巫族飲食,望眾學子虛心請教。】
    話音落地,一時無人開口,軒內鴉雀無聲。
    阿蘿不免越發局促。
    忽然,一條手臂舉出人群,詢問緊隨其後——
    【請問娘子,書中有言,巫族愛食酸、擅製酸壇,娘子可擅長?】
    阿蘿眨眸,盯住那條手臂,道:【擅長。】
    那人又道:【製酸、醃酸,自是巫族學問。小生慕名已久,娘子可否透露一二?】
    話音剛落,另一人揶揄道:【樓兄喜酸,百膳軒內盡是你私藏醃梅。你隻管向娘子討教,何不與人分享?各中便宜,盡叫你討到。】
    眾學子聞言,哄堂大笑。軒內氛圍宛如破冰。
    又聽一人道:【你二人拌嘴,將娘子晾在一旁,未免不合禮數。】
    眾學子紛紛附和。
    便有一人向阿蘿招手:【娘子,請!】
    阿蘿眨眸,環視麵前,見學子暢快親切,漸漸放下膽怯,走入學子之中。
    很快,百膳軒內再掀喧鬧。
    而在軒外,一道長影停駐良久,並未入內,隻注視。
    視野裏,少女嬌小、秀麗,受學子簇擁,與人相談正歡。她笑,純澈、誠摯,杏眸如綴明光,丹唇反複開合,梨渦靈動可愛。
    魏玘攥緊手掌,指節泛白。
    他後悔了——他根本就不該帶她來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