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三尺神明

字數:4059   加入書籤

A+A-




    直覺思維具備六個特征,直接性、快速性、跳脫性、個體性、堅信感、或然性。
    因此,超凡直覺也受自身認知和本能局限,比如察覺到學妹注視過來的目光,高原條件反射的昂首挺胸,氣勢猶如竹節般步步高。
    表麵看不出半分虛弱,其實內心慌的一匹。
    眼下場中試煉雙方的情況一目了然,以二人目前的精力消耗速度都撐不過三日夜,不過高原心裏門清,他不需要撐過三天三夜,隻需要撐過對方就是勝利。
    可他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在兵法上叫隻知己不知彼。
    楊東升看似睡意深沉一無所覺,隱隱還有鼾聲可以作證,其實隻是外在表象,其內裏精神世界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以前需要時刻鎮壓一群散兵遊勇,無形之中牽製住部分精神力量無法動用,現在將他們招安重新納入掌控,揮之即來揮之即去,冗餘精神得以釋放。
    精神境界突破隨之水到渠成,不知不覺進入心如止水的第二境。
    值此關鍵時刻,常旌新生靈性順著慕儒本能使勁往上蹭,恰逢楊東升時常以神養劍對其不設防,愣是讓它湊到跟前撒嬌賣萌打滾兒。
    一者猶如清澈明淨的若水,一者猶如懵懂無知的遊魚,二者契合動靜之造化,如水得魚相得益彰。
    與此同時,在他人都無法注意的更衣櫃裏,楊東升的手機屏幕自發亮起來,他所謂的金手指或者苟係統有所動作,其非金非玉的圖案虛空生雷火,緩緩演繹出一道形如蝌蚪的元古神文。
    遂而引動天賦使楊東升陷入莫名頓悟中,金手指隨之進入持有人信息頁麵。
    持有人:楊東升
    天賦:【燭照三生】
    精神:【心如止水】
    體質:暫無
    技能:【核心冥想法·昊】、【三尺劍幕鏡湖】、【破軍八略養兵千日】
    評價:【強】
    備注:天賦出眾,戰力卓越,評價甲上,同境難敵,天之驕子。
    一個半鍾頭很快過去,馬明剛有所猶豫要不要喚醒沉睡中的楊老大,就聽見場中“嗡”的一聲劍鳴淺吟低唱,緊隨其後的不喚自醒。
    楊東升仿佛經過沉睡五個小時一樣,頓時感覺一陣神清氣爽,連精神狀態也有所改善,約莫從三成回複到四成五。
    劍道部成員無一不是耳聰目明之輩,眼下還是休息時間,忍不住的交頭接耳,紛紛談論副將的劍是不是成精了吧。
    唯有知情人高原滿心苦澀說不出口,貨比貨,沒得比,人比人,氣死人。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比人與狗之間的差距都大,同是鑄成至今吸收天地精華的古劍,數百年下來從未認過主的生瓜蛋,他這邊溝通起來還磕磕碰碰,楊老大那邊都會吟會唱會互動了。
    楊東升沒心思理會其他,拉起小老弟一起去衛生間。
    灑灑水啦!
    最讓他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某些人試合丟的場子還想在衛生間找回來,鐵頭娃的腦子怕是特麽的瓦特了,他都不用等到試煉結束,就能讓小老弟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過去幾分鍾的時間裏,試煉場重新收拾幹淨,連場中地板都擦拭一淨。
    望著這個煥然一新的儲物間,雖然看起來不甚起眼,但是寄托很多學弟學妹們超凡的希望,一定要盡力而為,才能不負眾望。
    隨著雙方再次回到起始位置,試煉第二天即將開始,新一天的試合令人無限神往。
    楊東升往那裏一站,頓時覺得視界與往常不同,一明一暗雙重視界重合在一起,一個是以自身感官所認知的明光視界為實,一個是以常旌靈性所照映的暗影視界為虛。
    這種對立又統一的視界,仿佛一麵半徑約為三尺有餘的平靜湖麵,風來起漣漪,雲往現倒影,身處其中無不神而明之,風吹草動莫不清晰可辨。
    暫時可以將其稱為鏡湖,把映照四周的能力稱做照見虛空。
    不管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噓頭一定要搞得驚天動地。
    這可是現代營銷學的精髓,裝比犯必備神器,經過一番簡單研究,鏡湖映照四周如同一種本能,好比湖水倒映岸邊景物,其映照本能好像是水中月鏡中花。
    本能映照之下隻是一種相對模糊的感官體驗,想要更加清晰的感官需要持續消耗精神,幾乎等於主動使用精神感應。
    兩者之間相互比較的話,高清晰範圍小消耗大分辨率高,精神感應範圍大消耗小分辨率低。
    第一次與常旌線下見麵的結果讓人喜出望外,遺憾的是常旌靈性還不足以與人正常交流,隻能進行一些簡單互動,倒是可以輕易收到靈性的歡喜情緒。
    旁若無人的在鏡湖之中遊弋逡巡,就好像是那種失孤兒童重新組建新家的那種喜悅心情。
    對於鏡湖的映照本能,楊東升不能再滿意了,這是一種依托常旌靈性而存在的特殊狀態,甚至可以嚐試進入冥想狀態緩緩回複精神,還需通過試煉實戰來驗證實用性。
    不久之後休息時間過去,馬明口中高亢激越的哨聲再次吹響,第二日試合正式開始戰鬥一觸即發。
    盡管不知道楊老大雙眼緊閉是一個什麽狀態,但是高原還是主動降低攻擊強度,默默將攻擊目標改成手臂,每一回合隻發動一記攻擊,每一記攻擊都有所保留,將試合的控製權牢牢抓在手裏。
    確保萬無一失的同時,抓住機會盡力回複狀態。
    高原的無聲改變讓場外二人長長的舒了口氣,鐵頭娃隻是頭鐵,並不是真的腦子進鐵水,馬明看到試煉進入穩定狀態,便打發劉正平回去休息。
    試煉場離不開人,他們又不是場上的試煉者,該休息還得休息。
    高原並不知楊老大連續突破,依舊不緊不慢的防水攻擊,麵對一個反應明顯遲鈍下來的對手,不禁升起一股讓人悵然若失的失落感,一種好似拳打南山院腳踢托兒所的錯亂感,一點戰意都提不起來。
    按照一直以來的認知和直覺,這一刀應該可以輕而易舉的突破防禦線,斬到楊老大身前兩尺以內隱約威脅到生命,他才能有所反應。
    可是,局勢不為高原個人意誌左右,而是說變就變了。
    刀身剛及身前三尺之處,楊東升的手腕不急不緩的翻轉過來,常旌順著空隙輕易繞過太刀,刀背不經意抵住對手手肘部位的尺神經溝,緊接著輕輕一敲。
    高原持劍右手不由自主的發麻,太刀險些落地,攻勢隨之頓消,整個人如遭雷擊忍不住睜大眼睛,疑惑不解的盯著楊老大,想仔細看清楚怎麽回事。
    楊東升也好不到哪裏去,完全沒有想到鏡湖狀態之下用劍,有意無意中契合霓虹劍道的“無念無想”之說,不為所動,不為所惑,湖動則意動,意動則劍至。
    德川幕府初期,澤庵禪師在《不動智神妙錄》中詳細論述了“劍禪合一”的奧妙,其中指出到達“無念、無想、無我”的境界,就能進退自如,縱橫捭闔。
    這樣的特殊狀態,雖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精神回複問題,但是有效解決部分精神持續消耗問題,並且提供了近乎於無念無想的劍術境界。
    普清無需持續消耗精神,高清可以瞬間掌控周身三尺範圍一擊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