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回威遠(一)

字數:3190   加入書籤

A+A-


    威遠衛城內,沈奚與唐家父子三人,端坐於縣衙後堂。
    坐於下首的沈奚,一臉的愁容,率先開口問道:“唐知縣,據錦衣衛內線密報,我那堂弟機緣巧合,成了那俺答嫡孫楚力克的座上之賓。不日,即將出使大明,共商兩國互市事宜。這該如何是好?”
    唐進雙眉緊蹙,“昨日,我也接到了韃靼送來的國書,書中言語倒是頗為誠懇。請求與我大明共商兩國互市事宜,隻是不知這韃靼的使團,竟然是以沈牧為主。他為那楚力克出謀效力,又率領使團出使大明,其中必有緣由呀。”
    沈奚手中的密信,本該直達天聽,但他心知此事事關重大,出於私心,暗中將密信之中的部分內容,提前透漏給唐家父子。一則相互之間提前有個準備,二則做出對沈牧最好的判斷來。
    此時,卻見這唐進會錯了意,趕緊又接話道:“唐知縣,以在下得到的軍報,沈牧絕對沒有投敵叛國。他雖身在敵營,為楚力克出謀劃策,但心懷大明,更不會做出什麽對不起大明的事來。”
    “哼......”一道冷哼傳來,說話的正是唐有忠,“為敵虜出謀劃策,那不是投敵叛國是什麽,他不是要來嗎?到時候,我親自問問他,我唐家待他不薄,為何投到了那韃靼帳下。他要是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我唐有忠必定大義滅親......”
    “住嘴......”唐有忠實在是有些聽不下去了,騰地站起了身,怒斥道:“老二,你平日裏跟沈牧接觸最多,也太不了解他的為人了吧?且不論他是幼卿的夫君,你我的妹夫。單論品行,他最恨投敵賣國的賊子,怎麽可能出賣大明。”
    唐有孝略微一思索,是呀,以沈牧的為人,怎麽可能投敵叛國呢。自己好像又魯莽的過了頭,幸好這後堂隻有沈牧的至親四人。
    唐有孝的話也讓沈奚甚為不滿,他臉色一沉,怒聲說道:“三位,我已經說了,沈牧不可能叛國,他雖為楚力克出謀劃策,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心係大明之舉。密信中的內容,我不便過多的透露,說與你們這一節已經是犯了大忌。在下甘冒風險,是與三位商議對策,不是討論沈牧的品行。”
    沈奚身為錦衣衛總旗,官階品序與唐進相當,再加上錦衣衛的特殊身份,連縣令唐進都要讓他三分。此時沈奚發了怒,唐家兩兄弟不敢再多言,紛紛抬頭看向唐進。
    唐進心知自己的這個二兒子,雖秉性純良,但行事太過魯莽。敲打一番也是好事,便說道:“唐有孝,上次沈牧墜城你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此次,你又在軍情不明之際,妄自猜測,目無父兄上下,誹謗有功之臣,二罪合一,左右,與我拖將出去,重責軍杖二十。不得有誤。”
    上令下達,左右轉出軍卒衙役,將唐有孝拖出了後堂。唐有孝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心中有愧。既不呼喊,更不求饒,閉口不言,甘心被軍卒拖了出去。
    沈奚坐在一旁,冷眼旁觀,一不求情,二不阻攔,時不時還要呷上一口熱茶。心道:你唐氏父子的死活,與我何幹。我隻關心我那兄弟的大好前程,不要被這口無遮攔的唐有孝破壞了才好。
    唐進老謀深算,像是看出了沈奚的擔憂,朗聲說道:“沈總旗,不必太過擔心,此間之事,不會有其他人知道。以本縣看,沈牧此行,未必就是壞事,如果計劃周密,安排得當,兩國共開互市的話,沈牧可是大功一件。”
    沈奚見唐進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便起身抱拳,道:“在下願聞其詳。”
    唐進哈哈一笑,手捋頷下長髯,說道:“沈總旗放心,有些事不上稱,有千斤萬斤,上了稱沒有四兩重。沈牧不僅僅是你的堂兄,也是我唐家的姑爺,焉有不相助的道理。我會上報總督王大人,讓他支會兵部尚書譚大人,二位大人知曉此間的戰事,定會力保沈牧。
    同時我也會手書一封,將此事告知吏部侍郎張大人。幾位大人早有接納土默特部朝貢之意,此時如果沈牧率領使團,主動來協商雙方互市的事宜,二位大人必然會鼎力相助。
    到那時,兵部、吏部一齊進諫,外加韃靼使團來訪,三方協力共進。隻要兩國互市一開,明蒙結為友邦,沈牧去一趟友國,為鄰邦出謀劃策,不僅無過,而且有促進兩國睦鄰友好的大功。”
    福至心靈,沈奚頓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說道:“唐知縣果然老成謀事,我那兄弟的前程,就有勞唐知縣操心了。”
    沈奚作為錦衣衛,早已就知道這唐進與宣大總督王崇古,私交甚篤。又與吏部侍郎張四維有同年之誼。此刻見唐進的謀劃頗為嚴密,心中也放下心來,他正色道:“唐知縣,算無遺策,又廣結善緣。我那兄弟有你這樣的丈人,也算是他的造化。”
    此時,唐有忠卻站起了身,向前踱了幾步,說道:“父親,您的謀劃雖然周密,隻是......隻是妹夫他畢竟身處敵營數十日,又做了韃靼的使者,不日即將進京麵聖,即使將來互市一開,恐怕在皇上和文武百官心中,也留下了汙點,對他將來的仕途,大為不利。”
    唐進心中一驚,看了唐有忠一眼,微微點頭,自己這大兒子能想到這一節,看來是大有長進。
    沈奚也是一怔,雙眉一皺,起身道:“有忠兄所言極是。沈牧是要帶著韃靼使團麵聖的,稍有不慎,如果在皇上或者百官心中留下他為韃靼辦事的印象,那真可就是滿盤皆輸,哪裏還有翻身的機會。”
    “這可就難辦了,沈牧麵聖,本來是平步青雲的好機會。但他偏偏卻是韃靼使者,成與敗,乃是咫尺之間。”
    沈牧此次麵聖,如同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讓在座的三人同時陷入沉寂沉思之中。沉默了片刻,依然是唐進開口了,“沈總旗,密信之中,有無提及韃靼的使團之中,都有何人?”唐進本也知道,這是犯忌諱的問題,但此刻為了沈牧,也顧不上那許多。
    沈奚也知道此事關乎沈牧的仕途,故此也不再隱瞞,便將密信中關於韃靼使團的情況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
    唐進思索一番,眼中精光一閃,計上心頭,說道:“為今之計,隻能犧牲了韃靼的三公主和那些護衛了。”
    縣衙後堂,唐進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與唐有忠、沈奚附耳低語。沈奚神色凝重,微微點頭,沉聲說道;“為了保住沈牧,隻能這樣了。”
    三人商議已定,唐進即刻手書密信,交給沈奚。囑托沈奚及時送至大同鎮王崇古和朝中吏部侍郎張四維處。他又提前手書了一份奏折,等計成之後,便要呈報朝廷,以表沈牧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