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求學長安7-9
字數:4159 加入書籤
4-7
劉秀回到宿舍,見彊華正在門口徘徊,正欲說笑,彊華已迎過來,急道:“怎麽這麽晚才回來。”
劉秀笑道:“沒事,無財無色,沒人會搶我,你還擔心我?”
彊華歎道:“唉,不是擔心你被搶,是可惜今天你沒有和我們一起。”
“不會今天就找到《赤伏符》了吧?”
彊華神秘一笑,“雖然沒有找到《赤伏符》,但是我今天見到了和《赤伏符》一樣重要的人?”
“寫《赤伏符》的人?”劉秀很誇張地把身子挺得筆直。
彊華把劉秀拉到角落,四麵看了看,神秘道:“你知道嗎?我今天看見國師劉歆……”
劉秀心中一驚,怎麽這麽巧,今天聽到的話都是和劉歆有關,看來這老家夥還真神通,能引起這麽多人關注。見彊華一臉神秘地滿足,劉秀覺得心中好笑,心想當初和劉歆麵對麵說話,自己也沒當回事。
劉秀笑道:“見到當朝國師,是不是要給你謀個一官半職?”
彊華臉上一紅,“不是他老人家本人,是他的弟子林鬆先生。”
劉秀差點沒笑出聲來。但看彊華一臉滿足,劉秀不忍取笑,問道:“收獲不小吧?”
彊華馬上來了精神,壓低聲音道:“你知道未來的天下是誰的嗎?”
“我知道。”劉秀心想,天下是誰的與你我有什麽關係呢?
彊華吃驚地打量著劉秀。劉秀反問道:“你不知道?”
彊華一臉茫然,再次認真地端詳著劉秀,見劉秀一臉胸有成竹的樣子,不似說笑,心中更加驚詫。自己整日鑽研讖緯之學,又遍訪名師,至今也還不知道未來的天子,劉秀整日不聞不問,竟然就已經知曉了?彊華又是敬佩又是羞愧,顫聲問道:“是誰?”
劉秀忍住笑,悠悠道:“天下當然是天下人的天下啊。”
彊華又好氣又好笑,埋怨道:“我是說天子。”
劉秀一本正經地“嗯”了一聲道:“我說的也是天子,天下當然也是天子的。”
彊華不悅道:“我是認真的,我是說誰當為天子。”
劉秀嘻嘻一笑,“我也是認真的,得民心者為天子。”
彊華不再理會劉秀的戲言,認真道:“我真的已經知道未來天子了。”
劉秀根本不信那一套,但彊華固執的嚴肅讓劉秀有種異樣的感覺,笑道:“那你說是誰?”
“是你們劉家的。”
彊華說得一字一句,以為劉秀會非常興奮,卻不知劉秀今天已經是第二次聽到這樣的話了。劉秀漠然地看著彊華,淡淡一笑,“也是你們彊家的。”
彊華疑惑地看著劉秀,實在沒有想到他竟是這樣的平靜。彊華意興索然,心中還有的話本不想再說了,但見劉秀不屑,還是忍不住靠近劉秀,低聲道:“天子就在南陽!”
劉秀不屑一笑,並不在意彊華的話。突然間,劉秀心念一閃,他想到了大哥,猛然間心扉激蕩,大哥一直就想光複劉家的昔日輝煌,劉秀對大哥的夢想雖然欽佩,但從不奢望。他知道對於一個敗落的家族擁有遠大夢想是何其艱難和凶險,劉秀從不做想入非非的夢,但他從心底欽佩敢有遠大夢想的人。彊華的話觸動了劉秀心中隱隱的願望,要說南陽劉姓,除了大哥誰還有資格?難道真有天意?
劉秀似乎看見了大哥堅毅的容顏,一時呆呆出神。
彊華沒有在意劉秀的發呆,自顧自道:“聽國師說,天下一定還會是劉氏的,我看了不少圖讖,又思量了國師改名之事,覺得其中大有蹊蹺。”說完怔怔地看著劉秀。劉秀全然沒有在意彊華的注視,一心想著大哥,想他那麽多年一直執著的堅持著,劉秀心中有種酸楚的感動。劉家子弟,有誰比他付出更多?南陽之地,還有誰比他聲名更盛?劉秀一向無視那些無稽之談,但現在,為了大哥,他願意完全相信。
彊華在劉秀耳邊輕聲道:“聽說方士蘇伯阿經過南陽時,看出南陽之南有天子氣。”
劉秀嚇了一跳,南陽之南正是舂陵鄉。劉秀似乎一下清醒過來,嘿嘿一笑,戲謔道:“你該不會想說是我吧?”
彊華默默地審視著劉秀。劉秀不為所動,故意板起臉道:“等我發達了封你為國師。”
彊華見劉秀一味說笑,反覺無趣,愁眉苦臉道:“我要是找到了《赤伏符》,就一定能知道真命天子是誰了。”說完輕輕歎了一口氣,臉上那執著而堅毅的神情讓劉秀有幾分感動。劉秀拍了拍彊華肩膀,笑道:“好!我等你的真命天子。”
忽聽嚴光在屋裏叫道:“彊華,你又在做《赤伏符》的夢?你們不好好讀書,整天操什麽狗屁天子的心?還真想掃地出門!”
四個人中,嚴光年紀最長,學習也最為刻苦。嚴光不僅自己刻苦,對其他幾人也時常加以督促。彊華眉頭一皺,劉秀卻哈哈大笑。
嚴光突然走了出來,皺著眉對劉秀道:“虧你笑得出來,劉姓江山敗就敗在不讀書。”
“高祖可是不讀書的。”劉秀嘻哈笑著,表麵上並不在意嚴光的話,心裏卻為劉姓敗落感到難過。
“你怎麽知道高祖不讀書,處世不是文章?人情不是學問?讀書不是死讀書!”
劉秀聽得目瞪口呆,幾乎不相信這個刻板嚴謹嗜書為命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劉秀想起來歙之言,自己既沒有像嚴光一樣窮究學問,也沒有像來歙一樣廣交朋友,不禁又羞又愧。
4-8
來歙和嚴光的話對劉秀觸動很大,使他有了重大改變。他相信,一個人的夢想源自內心,而一個人的成功需要依靠外力。
劉秀一邊刻苦學習,一邊廣交朋友。朱佑在太學裏是頗有名望的學生,常常給其他人講習經書。劉秀每每去拜訪,總是站在朱佑的門口,等他給別人講習完才能去請教。學習與交流極大地豐富了劉秀的見識,使他對天下形勢和各地情況有了深入了解,並對大哥的理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人隻要有遠大理想,雖然艱難但一定有希望。隻是從長安的繁華和各地的形勢來看,大哥的夢想充滿希望,但依然艱難漫長。
彊華的《赤伏符》始終沒有找到,而劉秀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王莽連續推出的貨幣新政使貨幣不斷貶值,劉秀在長安的用度一向是由鄧晨提供,現在行將用完,家裏無法為劉秀提供資金。劉秀不好向二姐開口,更不能對大哥有要求,自己離開家不少時間了,家中少人經營,隻怕早已自顧不暇。
鄧禹見劉秀生活艱難,便偶爾接濟劉秀。劉秀與同窗韓生一起籌錢買驢,在學習之餘做些接人送貨迎來送往的買賣。劉秀頗有生意頭腦,竟然賺回了不少錢,很快就還清了向鄧禹借的錢物。
4-9
雖然不斷有民變的消息傳來,但太學的考試還是如期舉行。人人對新朝充滿了失望,但對選拔依然滿懷期待。
從考場出來,劉秀信心滿滿,自己的答卷契合題意且見解不俗,相信一定會通過選拔。雖然對新朝心懷怨恨,但每每想起陰麗華,劉秀心中就無法抑製對功名的渴望。
錄取的名單終於出來了,鄧禹、嚴光、彊華都通過了選拔,獨獨沒有劉秀。原來就在考試前,又有劉家宗室的人發動起義,矛頭直指王莽,意圖恢複劉姓江山。王莽大怒,責令太學選拔不得錄用劉姓人。劉秀本是名列前茅,卻因王莽的責令被直接剔除了。
劉秀雖然期盼大哥將來能開創大業,但自己何嚐不希望早早建立獨有的功名?何況那是連接陰家的最低門檻,卻沒想到自己連求取功名的大門都不曾進入,竟然還敢奢望其他。
劉秀愧恨難當,隻覺再也無臉呆在長安。雖然鄧禹三人苦苦相勸,但劉秀心意已定,決意回到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