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昆陽之戰1-2
字數:6965 加入書籤
8-1
宛城被圍,天下震動。但宛城之固乃天下少有,義軍連攻數十日,竟無絲毫進展。劉縯隻得一邊圍城緩以圖之,一邊分兵向周圍進取,同時派出王鳳、王常等人率領一支軍隊向北拓展。這支軍隊很快進入潁川郡,攻取了昆陽、定陵和郾城等地。
王莽聽說宛城被圍,龍顏大怒,召集百官,商議對策。對策未出,又傳來義軍擁立了新皇帝。王莽氣急敗壞,痛罵朝臣。王莽見眾大臣滿臉驚懼卻無人奏議,不由怒氣更甚。眾大臣見王莽須發花白,滿臉皺紋,憤怒時,須發顫動,如一團盛開的菊花,大家更生懼意,一個個噤若寒蟬,無人說話。
王莽拍案喝道:“眾卿平日以肱骨之臣自詡,今日倒是為朕拿出主意來啊。”
群臣盡知,這兩年朝廷的精銳軍隊派往山東一帶去剿滅赤眉,赤眉未滅,新朝的軍隊卻沒了,老將廉丹敗亡,主帥王匡受傷。新近又聞甄阜和梁丘賜雙雙敗亡,連常勝將軍嚴尤也被劉縯擊敗。嚴尤是新朝最後的老將,如果他都沒有勝算,誰還能知道有什麽辦法?看著王莽氣急敗壞的樣子,更沒有人敢說話。
王莽見眾人唯唯諾諾,突然對這些朝臣們生出莫名鄙視。又一想,自己身為新朝皇帝,天下大事又豈是這些臣僚們能決定的,自己怎能像他們一樣惶恐不安。又想起前幾日自己剛剛算過新朝的氣數,足足還有三萬六千年,自己怎能被一時之困亂了方寸。王莽心中想定,頓時踏實了。王莽大笑道:“其實現在之勢,不過是一城之危,朕自有辦法。各位愛卿不必擔心,朕早已算過,新朝氣數還有三萬六千年之長。”
眾人見王莽突然間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雪白的須發顯出仙風道骨的氣度。眾人既感到莫名其妙,又覺欣慰敬服,紛紛祝賀。王莽見大臣們滿臉崇敬,心中大喜,心想果然是一群庸碌之輩,不禁為自己的雄才大略感到自豪。
王莽宣布大赦天下,同時命令有司在全國廣選淑女,以充後宮。眾大臣見王莽雖然年邁,竟有如此精力,無不歎服。
王莽退朝後,匆匆招來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尋。王邑是王莽的堂兄弟,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軍。王尋是王莽的侄兒。兩人都是王莽的心腹,如今朝廷危急,王莽隻能倚重自己的子弟。王邑、王尋雖曆經戰事,卻並非帥才,如今因南陽起事使兩人一躍成為手握重兵的重臣,俱是誌得意滿。兩人深知此去凶險,便向王莽要求派出重兵,否則劉縯之徒難以平定。王莽也知劉縯的厲害,短短兩個月擊斬新朝兩員大將,還大敗名將嚴尤,如今包圍宛城擁立新帝,豈是一般的變民軍所能比。王莽一麵調集軍力,一麵讓人製作劉縯的畫像,分發朝臣,讓他們日夜對著畫像射箭。又傳令全國,如有擒獲或殺死劉縯者,賞金萬兩,封萬戶侯。
王莽雖然使出了各種手段,但他很清楚,要擊敗劉縯,還必須靠實實在在的武力。王莽調集精銳兵力四十二萬,號稱百萬,連同一支特殊的隊伍一並交給王尋、王邑。這支特殊的隊伍是由一名身高過丈的巨人帶領的由象獅虎豹等猛獸組成的軍團,是一支史無前例的可怕軍隊。王莽還不放心,又為王邑王尋配備了兩百多名從全國挑選出來的軍事學者,王莽這才安心。王邑王尋也放心了,他們大搖大擺地從京城長安向宛城出發。
送走了出征的隊伍,王莽這才開始對全國采選來的一百二十名美女進行評賞,最後選中了一名史家女子。王莽將自己須發染黑,用三萬兩黃金作為聘禮對史家女子進行隆重迎娶。在等到王邑王尋踏平義軍的消息傳來之前,王莽要用自己的婚儀為新朝帶來盛大的歡樂氣象。
8-2
義軍猛烈的進攻沒有絲毫進展,宛城依然很堅固。北上的義軍占領了昆陽、定陵和郾城等地,將那裏所獲的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送往宛城,給攻城的義軍以極大的支持。陰識帶領陰家的兵丁門客也加入了義軍。
不久,傳來了新朝百萬援軍即將南下的消息。義軍更加著急,如果攻下宛城便可據城以相抗衡,如果攻不下,勢必隻能分兵逃散。義軍已經圍城數月,將士們知道城中人員已接近崩潰,相信旦夕即可攻破,都不願輕言放棄。大家日夜不停輪流攻城,一定要趕在新朝軍隊到來前拿下宛城。
五月的中原,鮮花盛開,陽光明媚。王邑王尋的百萬大軍已經踏上了潁川的土地,被劉縯擊敗的嚴尤也受詔率領餘部加入南下的大軍。浩蕩的軍隊鋪天蓋地,當他們踏過繁花似錦的原野時,前軍踩上時還是碧草萋萋,中軍所至已是草木俱碎,後軍過後便是塵土飛揚。於是,大軍過後,一片碧野便形成了一條灰黃色的大道。這支軍隊仿佛一架龐大的開路機器在中原大地剪過草木一路南行。
正在潁川活動的義軍探兵,遠遠就看見了滾滾前行的隊伍。隊伍中高高舉起的旌旗在陽光下隨風閃爍,像飄揚的風帆,延伸到無邊無際。高大的巨無霸帶著裝滿猛獸的車隊在隊伍中顯得格外醒目。
探兵使勁揉著自己的眼睛,終於明白這就是傳說中的新朝大軍,嚇得麵如土色,拍馬便跑,飛一般地奔向昆陽城。昆陽是通往宛城的必經之地,由王鳳王常等人率領九千義軍在這裏把守。
眾將士正在城內巡視,忽見探兵慌慌張張跑回城來。探兵一頭撞倒城中行人,尚不自知,仍欲慌忙前行。眾將見狀,大吃一驚。李軼喝道:“混賬東西,幹什麽?”
探兵這才注意眾將領都在看著自己,結結巴巴道:“報告……五威將軍,新朝……新朝軍隊來了。”
王鳳不屑道:“慌個屁啊,你沒見我們正在準備嗎!”
探兵結結巴巴道:“太……太……”他實在不知道該說太多還是太猛。
王常見狀,心知情況不妙,忙道:“咱們趕緊去看看。”
李軼早已爬上城頭探望。王鳳王常等人上到城頭,見李軼神色已變,幾位將領忙走過去。隻見北邊天際一片灰暗,人影與旌旗已經看得分明,明亮的陽光下,那一片灰暗顯得分外醒目,人影與旌旗在慢慢移動,空氣隨著這些人影和旌旗抖動,一直抖動到遠遠的天際,飛起的塵土也在抖動中不斷蔓延。
將領們麵麵相覷,臉色灰白。大家剛才還豪言壯語要為攻打宛城的兄弟守住昆陽,而今看遠處隊伍的氣勢,隻怕瞬間就要席卷昆陽,直搗宛城。大家竟一時說不出話來,劉秀站在人叢中,看著遠方,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王鳳對各位將領道:“看來王莽老賊這次真是出動了全部兵力,隻怕……”王鳳想說“隻怕我們抵擋不住。”又想自己身為主帥,怎麽能開口就是泄氣的話,說了一半便硬生生的停住,緊張地看著其他將領。
有人道:“隻怕家眷……”眾人都想到了當年劉家宗室無數親人慘死的情形,心中無不膽寒。
李軼道:“要不我們暫且撤離到別的城鎮。”
“好,五威將軍說得對。”王鳳早就等著這句話,“昆陽肯定保不住了,趕快撤離,我們保住家小和兄弟們性命要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以後總有機會跟老賊決戰。”
眾人一聽王鳳發話,立馬動身,準備去收拾東西。
劉秀忙站出來道:“各位將軍,切不可撤走。今日我們有昆陽城,還能靠將士戮力抗敵,如果一旦撤退,我們勢必不能保全。現在宛城未破,我們如果放棄昆陽,宛城的義軍必然無法成功。主軍若敗,我們還保什麽家小和兄弟性命,哪裏還有將來的決戰?況且昆陽城完全能夠守住。”劉秀想到了正在進攻宛城的大哥,新軍的到來一定讓他萬分著急。無論如何也要把敵人拖在昆陽城。
王鳳心意已決,偏偏劉秀來說這幾句話,弄得大家好不尷尬。王鳳怒從心起,喝道:“你……太常偏將軍……這裏輪得到你說話嗎?”
劉秀淡然一笑,退到一邊,默默看向不遠處的新軍,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拖住這支可怕的援軍。
大家慌慌張張走下城樓,正欲各自撤走。有人來報:“上國將軍,來不及了。”
眾人一愣,再次走到城頭。隻見剛才的人影已經密密麻麻湧近城前,塵土飛揚,旌旗彌天。人與人之間的叫喊聲清晰可聞,兵器上的光影晃得令人刺眼,人員兵馬像潮水一樣逐漸流向城牆兩邊。遠遠望去,人影晃動,直到天邊。又見不遠處有一名巨人,身後一車隊上巨籠排開。籠中猛獸兀自徘徊,偶聽虎嘯獅吼,恍如就在城下,比開始看見的景象更加令人駭然。
眾人大驚失色,無不屏住呼吸,彷佛城下兵馬立時就會攻陷了城牆。王鳳喃喃自語,“這如何是好?”眾將半響無語。
“怕什麽,他們剛剛到,我們馬上殺出去。他們哪裏就防得住。”說話人臉色黝黑,聲音洪亮,正是綠林軍將領馬武。馬武字子張,南陽郡湖陽人,年少時為躲避仇家,常年活動在江夏一代,練得一身好武藝。馬武後來投身綠林軍,成為綠林軍中一員勇將。
王風看了看城樓下人馬漸多,擔心道:“現在隻怕要殺出去也不容易了。”
“管他呢,殺一個就不賠,殺兩個就是賺。”
“家眷呢?”
馬武憨憨一笑,不知如何應答。
王常道:“我們還是請太常將軍為大家謀劃吧。”
眾人這才想起劉秀剛才說過的話,忙請劉秀過來。
劉秀見眾人臉上憂懼不安,用手拍著城牆道:“你們看看,這哪裏一般武器能攻破的。”眾人平日並沒有注意城牆,現在見城牆雖然古舊,卻是三尺見厚的磚石壘成,確實非一般武器能攻破,更不用說數丈寬的城牆,劉秀指著城內道,“昆陽雖小,卻是城池堅固,絕非一時能攻破。敵人人數雖眾,但在小城麵前無法施展兵力,我們根本不用怕他們。”
王鳳擔心道:“劉將軍話雖有理,但昆陽城小,就算可以堅守一時,又如何能長久抵抗這百萬之師。”
大家一下又緊張起來,神色不安。
劉秀並不知道如何抵抗百萬之師,但他現在心中隻有一個念想,無論如何,一定要說服眾將,堅守昆陽,拖住新軍。劉秀指向遠處,對眾人道:“你們看,昆陽四周山丘眾多,河流密布,這樣的地形,隻利於小部隊作戰,不利於大部隊作戰……”
未等劉秀說完,王鳳不以為然道:“你說什麽利不利的,誰又能以一擋十,何況哪止十啊,我看最終肯定還是很難守住,與其日後城破不能保全,還不如我們及早投降……”
不少將領都露出讚許之色,也有人麵色不悅。
王常道:“並未決戰,豈可輕言投降。”
“隻怕投降也難有出路。”馬武就想著痛快廝殺一場。
劉秀朗聲道:“絕對不能投降!我們既然已經起事,豈能投降。投降必然使新軍迅速南下,我們主力必然不保。我們一同起義,如今麵臨強敵,如果置眾多兄弟不顧,豈是英雄所為?如果主力不保,我們又豈能保全?與其敗亡,還不如拚死一戰。隻要我們守住昆陽,宛城旦夕即下,宛城一破,主力就會立馬前來援助。到時內外夾攻,必可破新朝大軍。賊兵一破,我們大事可成。”
眾人聽得劉秀之言,既是慚愧又是佩服。人人都是經曆過生死的人,原本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隻是見著新朝軍隊源源不斷湧來,才被一時浩大的聲威所震懾。
王鳳道:“城中糧草隻能堅持一個多月,隻怕等不到宛城獲勝,昆陽先破了。”
劉秀道:“我們豈能死守呢,城內兵馬自是堅守不出,我們另尋求救兵。定陵和郾城在昆陽之東,敵軍的目標是南邊的宛城,他們絕不會向東進攻,定陵和郾城也就不會有兵臨城下之憂,我們可去那裏求得援兵。有了援兵,我們就可內外攻擊,使敵軍無法全力進攻,自然就解了昆陽之危。守住昆陽,就可等待主力前來決戰。”
劉秀見眾人點頭稱是,趕忙道:“既然大家願意同生共死,那就請速速決定誰留下守城,誰外出請兵。”
城下的新軍已逐漸圍住了昆陽,遠遠可見數裏之外的人員已經開始搭建營房。
王鳳道:“我願守城。”
又有數人應道“我願守城。”
劉秀問:“誰願去請援兵?”
眾人默然。
劉秀心中的念想已經讓他無所顧忌,他向各位抱拳道:“好,我願前去請援,那就拜托各位,務必守住昆陽,我一定帶兵馬回來。”
“我願同去。”鄧晨站了出來。
“好。”劉秀對鄧晨心生感激。
緊接著李軼也挺身而出:“我願同去。”而後宗佻等人均願隨劉秀前往。
劉秀正與諸將商議,忽見兩人奔來,遠遠叫道:“我們願隨劉將軍一同前去請兵。”
劉秀一看,前麵一人身材高大,濃眉大眼,卻是前日自己領兵初到潁川時投奔入伍的王霸。王霸字元伯,是潁川潁陽人。王霸本是在當地管理監獄的小吏,但他一向胸有大誌,又不滿王莽無道,便辭職在家。聽說劉縯起義,王霸便有投奔之心,後遇劉秀的兵馬巡察到潁川,便投奔入軍。劉秀見他談吐不俗,將他留在帳下。
後麵一人儀表堂堂,衣著整齊,名叫任光。任光是南陽人,字伯卿。劉縯初圍宛城時,劉賜奉命帶兵進攻宛城,見幾名士兵圍著一人撕扯。原來是士兵們見那人衣著光鮮,欲搶那一身衣服,哪知這人寧死也不肯脫衣服。劉賜見那人長相忠厚儀表不凡,便將他救下,留在軍中,那人正是任光。劉玄稱帝後,任光成為劉賜帳下一名偏將軍。剛才耳聞劉秀要去請兵,便欲同往。
到了晚上,王常等人將劉秀及同往請兵的十二人從南門送出。劉秀向王常抱拳道:“昆陽勢急,有勞將軍擔待。”
王常知道劉秀擔心王鳳守城不堅定,便道:“劉將軍放心,我們會堅守城池,此去艱險,各位多保重。”
眾人一一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