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英雄落幕8-12
字數:6320 加入書籤
10-8
劉縯走了,劉玄也難過了一陣,但很快就輕鬆起來,心中所有沉重的壓力終於揮之而去。他這才明白之前的所有不安都來自於劉縯,現在終於感覺自己是真正的皇帝了。他再也不用膽戰心驚,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了。他的聲音變得洪亮,他的神情變得坦然,他的舉止變得從容,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他的變化。
劉玄和幾個將領正在殿中一邊說笑,一邊商議如何處理劉縯家人,忽見劉秀匆匆進來。
劉玄一愣,幾乎懷疑自己看錯了,他沒想到劉秀會這麽快就回來了。眾人也都吃驚地看著劉秀,一時不知所措。
劉秀往前兩步,向眾將領一拱手,然後向劉玄拜道:“劉秀拜見陛下。”
劉玄趕忙請起劉秀,劉秀沒有起來,接著道:“臣劉秀有罪。”
劉玄見劉秀臉色平靜,心中的慌亂也安定下來。
劉玄與眾將領都是一驚。劉玄忙道:“太常將軍在外征戰,勞苦功高,何罪之有?”
“聽說兄長冒犯陛下,臣心中不安,安排好軍務便匆匆回來向陛下請罪。”
劉玄扶住劉秀,將他拉起來,誠懇道:“大司徒雖然有罪,又哪裏與文叔相關。”然後歎道:“唉,我本是賞賜劉稷,哪知他不領情,還打罵來使,最後伯升也在怒氣之下,辱罵眾人。唉,我本來不忍……”
劉秀忙道:“陛下聖明,現在我們義軍剛興,理當從嚴治軍,不然何以服眾。兄長有罪,理當懲處。我知他性格一向魯莽,卻未及時勸勉,致使他有辱君臣,身為三公,影響不好。我劉秀也是有罪。”說完朝劉玄一拜又向眾將致禮。
眾人紛紛起身致禮道:“劉將軍不要過謙,此事與你無關。”昆陽之戰,劉秀將功勞歸於眾位將領,自己未得封賞,很多將領卻因此得到封賞和提拔,這些人對劉秀都有真摯的敬重和感激。
劉秀向眾人道:“承蒙皇上和各位將軍寬恕,劉秀不勝感激。”
王鳳道:“劉將軍還沒有去大司徒府吧?”
劉秀道:“待罪之身,不敢顧及家小,先來向皇上請罪。”
劉玄道:“你趕緊回大司徒府吧,家裏人還望你多安慰。”
劉秀道:“謝陛下惦記,望陛下對家人能一一寬恕。”
劉玄道:“文叔放心,大司徒雖有錯,但絕不會遷至任何無辜之人。伯升對我們義軍也實有大功,大司徒府的所有待遇不變。請文叔向大司徒府的人表達我們的安慰之心。”
劉秀再次道謝,這才匆匆趕往大司徒府。
朱鮪等劉秀走後對劉玄道:“陛下,我看劉秀私自離軍,是不是也當……”
劉玄不悅道:“大司徒死了,文叔回來看看,難道還不應該?”
李軼道:“大司馬的意思是要不要問罪於劉將軍。”
王常忙道:“劉將軍為人謙遜踏實,又在昆陽之戰中立有大功,大司徒之事與他無關,不當牽連於他。”
王鳳也道:“大將軍所言極是,劉將軍雖和大司徒是兄弟,但兩人完全不同,況且劉秀也有功勞,怎麽能妄加罪名呢?”
朱鮪道:“不是妄加罪名,畢竟大司徒是他兄弟。如今兄弟死了,他雖然來請罪,但在他心中又豈能沒有懷恨之心。我是怕日後有禍患啊。”
李軼接口道:“大司馬的擔心有道理,一奶同胞,終是禍害,鏟草除根才能消除隱患。何況劉秀的能力出眾,隻怕將來也不是一匹好馬。”
王鳳道:“大司徒還有兩個孩子,隻怕將來他們也會報仇。”
朱鮪道:“孩子還小,不著急,但劉秀能力非凡,現在就是危險。”
劉玄原本對劉縯被殺心存遺憾,畢竟是自己的族兄,但也清楚為了自己的皇位也隻能這樣。現在聽著他們一味議論殺這殺那,好像他們不是人,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可他們畢竟是與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宗室子弟啊。劉玄心中大為不悅,憤然道:“殺了劉縯劉稷也就罷了,你們還要殺多少劉家人才覺得安全?是不是哪天連我也殺了。”
眾人一驚,萬沒想到劉玄說出這樣的話來,麵麵相覷,竟不能回話。劉玄說完以後,自己也嚇了一跳,心想自己是依靠綠林軍將領擁立起來的,而今劉縯一死,便是他們的天下,他們真要殺自己,自己又哪有反抗之力。突然想起劉縯死前對他大聲喊的話,劉玄突然明白自己現在不僅不應該再打壓劉家人,反而應該倚重劉家人,畢竟自己是劉家宗室。這些綠林軍將領將來怎樣不好說,但劉家子弟畢竟是自己人,他們才會是自己最可靠的力量。
沉默半響。朱鮪道:“陛下莫怪,是臣等妄加議論,實在是好意,希望為陛下免除任何可能的隱患。”
申屠建也道:“大司馬是一片忠心,況且大司馬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
劉玄點點頭道:“大司馬的擔心沒有錯,但太常偏將軍確實無罪,又有大功,我們怎麽能加罪於他,隻怕天下英雄也不服啊。”
劉秀日常與這些將領友善,大家對他頗有好感,聽了劉玄之言,都紛紛反對加罪於劉秀。朱鮪深知留著劉秀終究是隱患,劉秀越是謙恭,朱鮪就越覺得危險,但見眾人如此,也不能再說。
朱鮪建議道:“要不提拔太常偏將軍,以示對他功勞的獎賞,但不要再讓他帶兵,以防後患。”
劉玄知道朱鮪的擔心並非多餘。劉秀雖然穩重老實,防著點終究沒有壞處。
而後,劉玄封劉秀為武信侯,留在宛城,不再掌兵。任劉賜為大司徒,統管劉縯以前的兵馬,朱鮪又將岑彭調至自己帳下。
10-9
劉秀趕到大司徒府時,府內正籠罩在悲痛之中。劉秀一眼就看見了臨時安置的靈堂,靈堂上到處掛著幡帷,幡帷在輕風中不停地翻卷著,兩排油燈閃著慘淡的光亮,靈堂正中間掛著劉縯的常穿的衣冠,下麵放著劉縯的棺木。隻見向玉和劉伯姬坐在堂前低聲哭泣,劉章和劉興跪在地上,伏地痛哭,不少人在靈堂前低聲說著話。劉秀鼻子一酸,不敢看劉縯的衣冠和棺木。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終究沒有讓眼淚流出來。
眾人見劉秀緩緩走過來,都停下議論和哭泣,一起望向劉秀。劉章和劉興抬頭看見劉秀,跪行著爬到劉秀腳下,抱住劉秀的腿,哀聲叫著“三叔。”然後放聲大哭。
劉秀撫摸著兩個孩子的頭,咬著牙不敢說話,隻怕一說話自己也要痛哭起來。眾人圍著劉秀道:“大司徒死得太冤了。”
“太冤了。”
“文叔,不能讓大司徒就這麽冤死啊。”
“不要說了。”劉秀突然大聲喝道。眾人都楞了,全場一片寂靜。
劉秀長長出了一口氣,終究沒有讓眼淚流出來。看過眾人,劉秀緩緩道:“大司徒既然已死……以後就不要再說了……皇上和諸位將軍讓我問候大家。”劉秀說完了這幾句,再也說不下去了。
眾人呆呆地看著劉秀,不知所措。劉秀表情木然,對周遭一切視若不見。
劉秀扶起劉章和劉興,緩緩走過去,在向玉跟前跪拜下去。向玉扶起劉秀,劉秀不敢起身,輕聲道:“嫂子,快葬了大哥吧。”劉秀眼中噙滿了淚水。
向玉沒有應聲。劉秀輕輕抬頭對向玉低聲道:“嫂子節哀,大家都要好好活下去。”
向玉從劉秀悲哀而堅毅的眼神裏讀懂了他心中之意。
眾賓客慢慢散去。劉秀趕緊將劉縯草草下葬。
10-10
鄧晨見劉秀木然不語,知道他將悲哀深藏於心,擔心他過度壓抑,便找機會安慰劉秀,“文叔,伯升已去,不要過度悲哀,我過幾日就要北上,你千萬要保重身體。”
劉秀道:“二姐夫放心,我知道分寸,你自己多保重。”
鄧晨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既然我們選擇了起事,就無法避免這一路的凶險,開弓沒有回頭箭……”鄧晨想起了鄧家祖墳被扒,想起了在小長安遇難的劉元和幾個孩子,也不禁萬分悲痛,隻是不敢在劉秀麵前流露出來。
一提到大哥,劉秀幾乎無法自抑。半晌才道:“是的,我們不會放棄的,大哥也不願看見我們放棄。”
“文叔,你還記得蔡少公說的話嗎?”
劉秀低頭不語,他永遠記得和大哥、鄧晨一起在蔡少公家聽到的話。但這一切都不重要,沒有什麽比大哥在自己心中更重要。可大哥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在自己心中的分量了,劉秀的眼裏噙滿了淚水。
鄧晨見劉秀低頭不語,安慰道:“伯升走了,他的理想不會走的,還在所有劉家人的心中。文叔,你不會讓他失望的。”
劉秀難過地看著鄧晨,輕聲道:“現在劉玄已經是天子了,劉家的起事終究沒有白費。”
鄧晨搖搖頭道:“一切還沒開始。”
鄧晨靠近劉秀,突然扶住劉秀的肩膀,堅定地看著劉秀道:“你才是劉家唯一的希望,也是天下人的希望。”
劉秀心中一震,強自鎮靜地看著鄧晨。這一對飽經苦難的郎舅相對而視,劉秀握住鄧晨的手臂,低聲道:“多保重。”
10-11
陰麗華從新野趕來時,劉秀已經處理完劉縯的後事。
送走賓客,劉秀回到房中,見陰麗華一個人在房裏,房中光線昏暗,靜寂無聲,窗外夏蟲嗡嗡鳴叫,彷佛在夜空中引著人的心。劉秀緊走幾步,上前擁住陰麗華,輕聲道:“麗華……”心中的傷痛讓他說不出話來。
陰麗華心疼地望著劉秀,還沒有說話,便紅了眼圈。劉秀不想讓陰麗華看見自己的傷痛,想擠出一絲笑卻笑不出來。劉秀戲謔道:“見到我就這麽難過?”說到“難過”便再也說不下去。
陰麗華搖搖頭,咬著牙不說話,低下頭忍不住輕輕抽泣起來。劉秀強裝的堅強終於被溫柔地融化,再也忍不住,一把緊緊抱住陰麗華,無聲地痛哭起來。陰麗華止住哭泣,輕輕撫著劉秀的後背。劉秀傷心欲絕,難以自持,一下跪伏在地,抱著陰麗華的腿嗚嗚哭泣。陰麗華看著心愛人的悲痛,不禁心如刀割,輕輕地撫著劉秀的頭,任劉秀盡情地痛哭,也一任自己的淚水盡情地流。
10-12
馮異回到父城,勸說父城長苗萌一起歸降劉秀。苗萌道:“如今天下大亂,新朝想必不會長久。但更始新立,也不知是否能夠成事,我們當選擇一個值得托付的主。”苗萌對馮異一向是言聽計從,但對歸降之事還是心存疑慮。
馮異道:“劉伯升是天下一流的英雄豪傑。劉文叔也是世不二出的英雄,他帶的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從不擄掠,他們兄弟必然是能成大事的主。”
苗萌道:“現在隻怕還難說未來如何。”
“昆陽之戰,震動天下,已把新朝的主力和氣數滅盡了。現在正是我們作出選擇的時候。”
苗萌最終同意馮異的建議,又與馮異一起勸說周圍五個城池。大家對馮異的才能與見識深信不疑,一致願聽從馮異安排。
正當馮異帶領大家準備歸降劉秀時,傳來劉縯被殺的消息。眾人大吃一驚,苗萌心中不安,便問馮異道:“如今劉伯升被殺,我們是否還要歸降?”
馮異道:“降還是要降,但如今劉伯升被殺,說明更始帝容不得天下英雄,也必難長久。但劉秀一定是能成大業的人,你我降劉秀就是。”
傅俊久等劉秀不來,又不見馮異來降,心中著急,更加確信馮異有詐,必不肯就這麽輕易歸降,也就不再把劉秀的叮囑放在心上。傅俊引兵去戰,連續十數日進攻,終究沒有任何進展,隻得退兵回營。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八月,劉玄派遣王匡率大軍進攻洛陽,又派申屠建和李鬆等人率軍進攻武關,直指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