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新朝氣數1-3
字數:4800 加入書籤
11-1
殘陽如血,映在未央宮上,把雄偉的未央宮照得一片赤紅。
王莽坐在書案前,認真地翻讀經書。整個案桌上擺滿了各類書籍,從《詩經》、《周易》到各類兵法,王莽從容不迫地一一通讀。自從昆陽大敗之後,王莽便不再著急,因為朝中已經沒有可調用的兵馬,他心中反而淡定了。他又一次研讀了幾年前太史為自己計算的新朝氣數和曆法大綱,隻見上麵清晰地寫著新朝氣數還有三萬六千年的運數。王莽心中坦然了,便不再計較不斷奏上來的緊急軍情。大臣們惶惶不安,一次次請求皇上拿出主意。王莽把眾臣怒罵一通,又再次給大家講新朝還有三萬六千年的氣數,不可慌張無措,失了新朝氣度。大家見王莽如此,也不敢再報,但暗地裏各自開始作著自己的打算。
王莽拿過《周易》細細研讀,光線漸暗,王莽卻渾然不知。一名宦者在門口欲進不進,見王莽讀得興起,正連連拍著案幾,宦者趕忙退到門旁,蹙眉不語。
王莽忽然讀到“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心中大喜,“莽”正是指自己,是說自己能夠平定四方,而升是指劉伯升,高陵是指高陵侯之子翟義,這不正是說這兩人終究將伏誅嗎?前日大長秋張邯說給自己,自己還半信半疑,今天再細讀,才知果然不是妄言。王莽心情舒暢,合上書,滿懷喜悅地看向外麵,那是西邊建章宮的方向,是王莽最喜歡的去處,建章宮是武帝劉徹時期建造的離宮,舞榭歌台山水鳥獸無所不有,與未央宮有兩條複道相連,現在建章宮的上空紅霞滿天,一派勝景,但讓王莽激動的不是眼前勝景,而是《周易》的讖語來的恰是時候。
第二日上朝,王莽對群臣宣告《易經》已經昭示,劉伯升終將像翟義一樣遭誅。眾臣祝賀一番。王莽令人押著幾名囚犯去公開處死,並讓人警告百姓,說處死的便是劉伯升。
而後王莽詢問群臣是否有事要奏,眾人沉默不語。王莽見群臣無事,心覺安慰,屏退眾臣,獨留下國師劉歆。劉歆改名劉秀多年,但在王莽眼裏,他隻是新朝忠實的國師劉歆。
王莽問劉歆,“國師,最近可有什麽天象異動之事?”王莽與劉歆是兒女親家,又深信劉歆術數高超,所以對於天下之事願聽劉歆之言。
劉歆猶豫不決。
王莽不悅道:“有什麽你便直說,不要對朕隱瞞。”
劉歆忙道:“最近紫薇星黯淡,陛下要注意身體,恐怕亂民會有一時之威,好在終不能成勢。”
王莽欣喜道:“有國師之言,朕就放心了。”
11-2
劉歆回到府中,心中忐忑不安。自從二十九年前算出“劉秀當為天子”並改名劉秀後,劉歆無時不想著重建劉氏江山。這些年來,王莽誅殺了無數劉氏子弟,也誅殺了劉歆兩個兒子,仇恨之火一直壓在劉歆的心底。當年同為新朝開國功臣的甄豐,被王莽封為右伯,甄豐之子甄尋有稱帝野心,向王莽討要他的女兒即漢平帝的遺孀黃皇室主為妻,王莽大怒,逼殺甄豐,又抓捕甄尋入獄,最後牽連到劉歆的兩個兒子劉棻和劉泳。王莽不問青紅皂白,一律處死,借機又株殺公卿列侯數百人。因為事關謀反之事,劉歆不敢求情,隻能自保。王莽念劉歆輔佐有功,又確有忠心,才沒有追究劉歆家族的責任。
後來王莽的四兒子王臨娶了劉歆的女兒劉愔,王臨的大哥二哥因事被王莽處死,而三哥王安身體有病,於是王臨被立為太子。王臨在侍奉母親期間與王莽的侍女原碧偷情,兩人唯恐奸情敗露,暗地裏準備謀殺王莽。劉愔深得家傳,精通星象。劉愔告訴王臨最近有白衣之會的星象出現,預示宮中會有大人物死去。王臨猜想大人物就當是父親王莽,於是決定謀反。結果事情敗露,王莽將王臨處死,又逼死劉愔。
兒子和女兒都被王莽所殺,使劉歆心中的仇恨更加強烈,圖謀起事的心愈加急迫。但劉歆從來不是魯莽之人,既然天意已在自己,就絕不能輕舉妄動。今日王莽單獨將自己留下,讓劉歆感覺不妙,難道他有所覺察?
劉歆決定尋找機會早日動手,他相信新朝的氣數行將殆盡。如今天下紛亂,雖然南陽已立天子,但他確信真龍天子就是他劉秀,這是二十九年前就算好的,絕不會有錯。況且算出未來大勢的不止他一個人,道法高明的方士西門君惠也有同樣結論,西門君惠對讖語與星象有相當造詣,兩人常一起論道,彼此欣賞。西門君惠也推演出讖語“劉秀當為天子”,放眼天下的劉秀,還有誰比新朝國師公劉秀更有資格呢。兩人暗中早已開始準備。
劉歆讓人請來西門君惠,問西門君惠:“道長近日可有什麽新的發現。”
西門君惠低聲道:“國師公,近日有彗星掃過皇宮,正是劉氏複興之兆,當早圖大事。”
劉歆猶疑不語。
西門君惠又道:“我知道國師公擔心獨力不足以成事,我已經為你謀得衛將軍和大司馬的傾力支持。”
劉歆一震,這正是自己最大的顧慮,“你確定他們的真心?”
西門君惠是衛將軍王涉的門客,與王涉交往深厚。王涉掌握著宮廷衛兵,他本來是王莽的心腹,但見王莽連親生兒子也隨意處死,心中便有了懼意,總擔心哪天也會被王莽所殺。劉歆對於王涉願意一起推翻王莽確信無疑,但對於大司馬董忠卻沒有十足把握。董忠掌管著中軍精兵,如有他參與,大事必成。
西門君惠道:“現在人人盡知新朝將滅,劉氏將興,還有誰比國師公更能挑起劉家大業?衛將軍和大司馬絕對可靠。”
而後兩人約王涉和董忠前來密謀,王涉和董忠果然欣然響應。最後約定待天象有變之時,由西門君惠負責聯絡通知共同舉事。
董忠回去後找同掌軍權的孫亻及,邀他一起參與。孫亻及心性敏感,心中有事,便寢食難安。夫人詢問他有何緣故,孫亻及便把起事密謀告訴了夫人,夫人又告訴了她的弟弟大長秋陳邯,陳邯直接報告給了王莽。
王莽又驚又懼,立馬將董忠和西門君惠逮捕。劉歆與自己是姻親,王涉是自己的心腹,王莽不願讓人知道自己最信賴的人圖謀反叛,便逼劉歆王涉兩人自殺而不公開罪行,隻將西門君惠斬首示眾。王莽對大司馬董忠參與謀反尤為憎恨,將其碎屍,又殺其家族,用濃醋、毒藥、小利刃、荊條合成一個墓穴埋葬,並施以咒術來驅除災禍。
11-3
王莽連連除掉了自己倚重的至親心腹,頓覺朝中再無可用之人,便提拔了善解符命的五威中城將軍崔發為大司空,又任大長秋陳邯為大司徒,執掌兵馬的大司馬竟一時無人可任。王莽忽然想起了在昆陽之戰帶幾千人逃回來的王邑,被自己重責後已經久未露麵,現在應該是重新啟用的時候了。
王莽問崔發的意見。
崔發道:“王將軍忠心陛下,又屢有戰功,自從昆陽失利後,心中自責,不敢麵對陛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陛下當不究前過,啟用他統兵。”
王莽下詔王邑入宮議事。王邑見到王莽,見他已是須發盡白,不禁心中酸楚。王莽見王邑幾個月來也恍如老了十歲,想著王邑為新朝立有功勞,不禁心中感概。兩人相視之間,震驚難言。
王邑顫聲道:“陛下。”
王莽沒有應聲,呆呆地看著王邑,很久才笑道:“朕和你都老了呀。”
兩人似乎都想起了曾經一起密謀推翻漢室的輝煌往事。王邑笑了,但很快便又凝住笑,低聲道:“陛下,如今賊兵……”
王莽眉頭一皺,輕蔑道:“這些都不足道,新朝還有三萬六千歲的氣數,有點災難也在常理。”
王邑不敢再說。
王莽又歎道:“朕已經老了,如今兒子都已不在……”說到這裏,王莽的聲音有點哽咽,他的傷感終於變得真實。
王邑也不禁鼻子一酸。
王莽馬上恢複平靜,朗聲道:“幸好還有你,有你,我新朝便不至於絕,希望朕百年之後由你來延續我新朝的氣運。”
王邑嚇了一跳,吃驚地看著王莽,以為王莽在說胡話。見他雖然蒼老而疲倦,卻神態自若,一臉認真,不禁又驚又喜。
王莽又道:“今日有災難,正是對我新朝的考驗,現在由你出任大司馬,為新朝剿滅天下賊兵。”
王邑以前任過大司空,如今又要來任大司馬。其實出任什麽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他依然還受著王莽的信賴,依然還能執掌新朝的兵馬。對於他而言,信賴和兵馬比什麽都重要,即使如今的新朝已經沒有像樣的兵馬。
王莽問起天下的情況,王邑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講了。涼州成紀縣的隗崔兄弟一起劫持新朝官員李育,並擁立侄子隗囂為大將軍,攻殺了雍州牧陳慶和安定郡卒正(王莽朝將太守改為卒正)王旬,奪取了他們的軍隊,在天水擁兵自立。
王莽嗤之以鼻,隗囂是什麽人?王莽沒有絲毫印象,隻聽說曾是新朝非常小的官吏,對這樣的無名之輩,王莽一向沒放眼裏。但王邑後麵的消息讓王莽震怒不已,嚴尤和陳茂歸附忠武侯劉望,在汝南郡自立。嚴尤早已老去,王莽原本沒有把他當回事,但他畢竟是新朝最後的名將,還與自己有過同窗之誼,竟然棄自己而去,這讓王莽情何以堪。
王莽怒道:“一定要將這個沒有信義的老東西碎屍萬段。”
王邑又道:“南陽的賊兵已經開始向長安進發……”
“一點小賊,不足為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