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風雲突變3-4
字數:6065 加入書籤
13-3
不久,劉秀這路人馬到達邯鄲。邯鄲是商朝時就建立起來的城邑,到周朝時是趙國都城所在地。邯鄲商旅繁華,人口雲集,從先秦以來的幾百年,一直是與長安、洛陽、臨淄與成都齊名的五大都城之一。
一路走來,劉秀每日都要接觸很多人,需要隨時隨地與人交流。自從鄧禹來後,鄧禹便替劉秀分擔了很多交流訪談的工作。鄧禹接待的不僅有專門來拜訪劉秀的普通百姓,還有各類江湖英雄。尋常小事或普通人員鄧禹便自行處理,凡是鄧禹認為非常重要的人或事便交由劉秀處理。
這天,鄧禹帶著一人來見劉秀。劉秀知道凡是鄧禹陪同或推薦的人,一定非同一般。此人年齡約三十出頭,國字方臉,雙眉如劍,身著朝廷官服卻沒有半分官僚之氣,一眼望去神清氣爽,舉手投足氣度不凡。
鄧禹向劉秀道:“這是騎都尉耿伯山,聽說大司馬在這裏,特來拜訪。”來人叫耿純,字伯山,任執掌騎兵的騎都尉。騎都尉的官職隻有北方擁有騎兵的部分郡縣才有設置。
劉秀此前聽鄧禹分析河北各地的豪強大戶,說起過巨鹿郡宋子鎮的耿家。耿家是當地的大戶,耿純的父親曾在王莽時任濟平尹,耿純在長安遊學幾年,在新朝謀得納言士一職。王莽覆滅後,耿純投到劉玄政權下,聽人說宛城李家幾兄弟俱為朝中重臣,尤其是李軼,善待賢良,正受皇上重用。耿純便去求見李軼,但登門拜訪李軼的人太多,耿純多次拜謁,都得不到接見。後來終於見麵,耿純見李軼誌得意滿,並非真心接納賢良的態度,便對李軼道:“我看你也是有龍虎之姿的人,又恰逢風雲際會,才得以脫穎而出,不過幾個月,你們兄弟幾人便都有了榮華富貴。但並未見您有德行傳於賢人,也未見您有恩惠施於百姓,如此暴發的富貴,您不感到兢兢自危,反而沾沾自喜,恐怕不是讓功名長遠的做法。”李軼雖然不以為意,但見耿純見識不凡,又是钜鹿大姓子弟,便任命他為騎都尉。請劉玄授以符節,讓耿純去安定燕趙地區。
耿純聽說劉秀在此,便前來拜見。對劉秀道:“早聞大司馬的大名,耿純一直很敬仰,今日才得以有機會拜見。”
劉秀笑道:“你我同為朝廷安定天下,何言拜見?燕趙之地是耿將軍的家鄉,倒是我應向耿將軍多請教。”
耿純道:“大司馬才高德著,天下無人不知,我耿純不過是一小鄉民而已。大司馬親自到河北之地安定百姓,正是我們燕趙百姓之幸。”
劉秀道:“安定天下何嚐不是你我之心,隻是如今四方動亂,百姓遭殃,如果大家不能戮力同心,不與百姓同有歡憂,隻怕安定也隻是一時,難有長久。”
“大司馬果然是高瞻遠矚,要是朝中大臣都如您之心就好了。”
“朝中大臣各任其職,大家所慮不一而已。”
“大司馬到河北已一月有餘,以後可有什麽打算?”
劉秀沒想到耿純突然問起未來打算,彼此初次見麵,不知他有何用意,心中有所警覺,不願直言,便笑道:“現在不過隻安撫了邯鄲以南的幾個郡縣,安撫工作任重道遠,以後還要多努力。至於打算,自是希望將朝廷委任的工作做好。以後還望伯山多支持,一起安定好河北。”
耿純笑道:“雖然隻有幾個郡縣,但大司馬所過之處無人不稱讚。您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河北,大司馬絕不是普通人可比。”
“我不過是替皇上傳播朝廷的恩義,哪裏有什麽名聲可言。”
耿純歎道:“河北之地,正需要這樣的恩義,劉漢江山,正需要您這樣的英雄。”
劉秀不願深說,隻向耿純詢問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百姓情況。耿純看出劉秀對自己有防備之心,聊了一陣,便告辭出來。
耿純出來,見鄧禹正和其他幾個人在一起討論郡縣政策的製定。耿純方才與鄧禹交談過,見鄧禹年紀雖輕,卻胸懷遠大見識非凡。現在見這些人衣著簡樸,生活清苦,但人人臉上都充滿著希望和快樂的神情,正在為如何製定一個百姓所擁護的政策而爭論,人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彼此爭論卻毫無私意。耿純心中不禁感動,普天之下真正能使英雄傾心的莫過於才德,這些人願意追隨劉秀,一定能一起成就一番大業。
耿純回去後派人為劉秀送來馬匹與縑帛。
過幾日,耿純再次來拜見劉秀。劉秀對耿純所贈深表感謝。
耿純道:“明公到河北是為國家建立安定大業,我不過盡一點地主之誼。”
“你這地主之誼太重了,讓我受之有愧。”
“這點禮對於能夠放眼天下的英雄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劉秀大笑,“原來這些對於耿將軍不過是九牛一毛,那我就受之心安了。”劉秀從鄧禹那兒知道耿純有真心追隨之意,言談之間便已親近。
耿純並不言笑,平靜地看著劉秀,正色道:“這些於我並非九牛一毛,隻是對於能夠放眼天下的英雄而言,便是九牛一毛。天下英雄,莫過於明公。”
“耿將軍說笑了。”
“這是我心裏話。”
劉秀凝住笑,若有所思地看著耿純。耿純馬上向劉秀拜道:“如果明公不嫌耿純魯鈍,耿純願追隨明公。”
劉秀扶住耿純,心中猶豫。耿純的傾心讓劉秀欣喜,雖有鄧禹推薦,但畢竟與耿純不曾深交。何況他是李軼提拔使用的人,自己如何敢托以真心,大哥之死讓劉秀不敢有絲毫大意。劉秀笑道:“伯山的心意讓我感動,你我都是為了追求理想,願為國家建功立業的人。以後不管在哪裏,我劉秀不會忘了伯山的情意。”
耿純見劉秀並沒有真心接納自己,心中失望,但也明白劉秀的苦衷,知他對自己還不放心,便道:“河北現在觀望者居多,將來能逐鹿天下的英雄必在河北。我離開洛陽,便是希望能在河北與英雄一起成就大業。明公是我心中的英雄,我知道明公心中的猶疑,我願以後用自己的行動來表明自己的心意。”
劉秀見耿純一臉誠懇,也不願讓他心存猜疑,忙道:“我明白耿將軍的心意。我確實心有猶疑,一是河北豪強變民太多,不知何時能夠平定,二是以我現在的處境,怕難遂將軍的心誌。所以,未來怎樣,現在說什麽也隻怕為時過早。”
“天下之變已經不會太早了,隻要明公不棄,我耿純願赴湯蹈火。”
劉秀不再猶疑,朗聲道:“耿將軍之心,我劉秀定當不負。”
耿純便拜在了劉秀帳下。兩人又對河北形勢深談一番。劉秀叮囑耿純留在邯鄲做好安定工作,自己率領眾人繼續北上招撫。
13-4
劉秀還未動身,傳來赤眉軍將在邯鄲城大肆行動的傳聞。原來樊崇帶著眾將領回到赤眉營地,原本人心不穩的赤眉軍一下便安定了。大家聽說劉玄給樊崇隻是徒有虛名的列侯,還將他們軟禁起來,人人都很憤慨。但赤眉的士兵們經過了幾年戰爭,都已厭倦作戰,現在天下又回到了漢室,大家覺得沒有什麽仗可打了,人人都想早日歸家。樊崇等人見軍心浮動,便決定把部隊帶往遠方,遠離家鄉,讓將士們無所念想。往西去有洛陽、長安這樣的大都市可以發財,還可以去和劉玄的綠林軍一較高低,以報當初在洛陽的軟禁之仇。一番商議,人人稱好。於是,樊崇便帶著赤眉軍一邊往西行進一邊尋找發財的機會。
這天,有人求見劉秀,說是有消滅赤眉的絕好謀略。
來人叫劉林,是河北宗室子弟。劉林的父親是漢宣帝時的趙繆王劉元,因為逼迫十六名奴婢殉葬,被朝廷撤消了封國。
劉林出身富貴,為人豪爽俠義,喜歡結交豪傑,一直期盼在天下大亂中建功立業,重振祖業。更始政權建立後,劉林去過洛陽,見劉玄和他的那些將領胸無大誌能力平庸,劉林判斷劉玄終將不能長久,便一直圖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劉林在邯鄲認識一位江湖術士王朗。王朗在江湖上給人算命常常八九不離十,為人所稱道。兩人相交多年,王朗屢次給劉林說天下還將屬於劉氏,又說河北有天子氣。劉林對王朗的話深信不疑,整日到處暗訪,尋求未來天子的動向。劉林心有夢想,一直堅信,凡成大業者,要麽自己卓爾不凡,能獨樹一幟,要麽能跟隨王者披荊斬棘,超越平凡。劉林沒有一統天下的誌向與能力,但他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獨樹一幟的王者,但卻可以是依附王者的英雄。劉林希望找到未來的天子,跟隨這樣的人成就一番大業。
劉林聽說大司馬劉秀巡行河北,被官民所稱頌,又知劉秀是昆陽大戰的主導者,還是劉縯劉伯升的弟弟,而劉縯又被劉玄所殺。劉林一下豁然開朗,天子氣必然就是指劉秀,擁有才德,心懷冤仇,偶然之故到了河北,一切都是天意!劉林心中大喜,忙來拜見劉秀。
劉秀見劉林將自己扮成一副遊俠模樣,青灰短袍,還帶著一個方形頭冠,腰掛一把長劍,打扮很是滑稽。但見他麵色凝重,儼然一副舍我其誰的大義神態,對他又有一絲好感。這是劉秀到河北後第一次與當地的劉家宗室子弟相見,心中很覺親切。
兩人寒暄一番,劉秀笑問劉林道:“聽說劉兄足智多謀,對赤眉軍有取勝之法?”其實,劉秀並不在意劉林是否有取勝之法,現在當務之急是安定河北。
劉林嘿嘿一笑,沒有直接回答劉秀,隻是問道:“如果能夠建立大功,會有什麽封賞?”
劉秀笑道:“為國家建立大功,朝廷自然會有大的封賞,至於王侯將相,那就在於功業大小了。”
劉林心中一喜,笑道:“我倒不在乎朝廷有什麽封賞,我隻在乎大司馬的封賞。”
劉秀正色道:“我不過是代表天子巡行河北,賞功罰罪也是代表朝廷,豈是我個人所為。”
劉林見劉秀說話一本正經,便也不再說笑,直盯著劉秀道:“我看劉玄也不能長久,真正的天子,現在正在河北。”
劉秀心中一驚,喝道:“劉林,你膽敢妖言惑眾,小心我對你不客氣。”
劉林不屑一笑,“劉玄能做幾天皇帝?天下人盡知,又豈是我劉林能夠左右的。倒是這真正的天子嘛,恐怕沒幾個人能知。”
劉秀道:“你如果是來和我討論天子的事,那就免開尊口。如果你確有什麽良謀好計,就請直說。”
劉林見劉秀對自己的話不為所動,心中暗喜,這正是成大事者必須的謹慎秉性,又悄悄觀察劉秀的容顏,見他器宇軒昂,額頭隆起,果有傳說中帝王的日角之相。又見他神情和藹中透著溫潤雅致的大度氣概,劉林暗暗歎服,心中完全相信劉秀就是未來的天子。劉林道:“我今日來就是想為大司馬貢獻良計,希望能助大司馬早定河北。”
劉秀這才溫和一笑,“請劉兄直言。”
劉林道:“如今赤眉的主力盡在河水之東,如果我們在列人縣(河北肥鄉縣)的東邊掘開黃河,那麽數十萬赤眉大軍瞬間便會成為魚鱉。赤眉一除,還有誰能與大司馬相爭天下。”
劉秀萬萬沒想到劉林會說出這樣的謀略,不悅道:“這不是我們應當采取的謀略。”
“為什麽不是,一舉便可獲有大功,難道不是良策嗎?”
劉秀憤然道:“虧你想得出,赤眉軍不過是變民,縱然有搶劫之罪,也不當如此滅絕。何況還有無數的無辜百姓,你於心何忍?”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劉秀怒道:“成大事者也當不違天道方為成大事。否則不過豬狗暴富,一夜梟雄。”
劉林見劉秀居然如此固執,沒有半分做大事的胸懷,搖頭道:“大司馬是做大事的人,怎能這樣?無毒不丈夫嘛。”
劉秀怒斥道:“無複再言,請君自重。”做著手勢請他出去。
劉林見劉秀眼中流露著厭惡的怒火,不禁心中失望。劉林對劉秀的希望完全破滅了,也不敢多說,嘟囔著“怎麽這樣”便被劉秀請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