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禍起蕭牆9-10
字數:4656 加入書籤
允冠百王劉秀傳!
299
對於薊縣,劉秀可以暫且不管,對於長安,劉秀卻不敢放棄,這是通往天下的階梯。鄧禹的來信卻讓劉秀再次陷入取舍兩難的困境。
鄧禹沒有收取長安,也沒能安定三輔,甚至連劉嘉也未能招降。關中和三輔地區一日更比一日混亂,糧食被赤眉軍和延岑的兵馬搶走,老百姓難以為繼,饑餓的人相互為食,老弱病殘的人成了人們爭相奪取的對象。麵對這樣的局麵,鄧禹已無能為力。
對於這樣的局麵,劉秀一樣無可奈何。
劉秀請朝臣們商議。
卓茂道“長安曾經是大漢的都城,如今雖然破敗,依然是天下的中心,陛下還是應早日收取關中。”
“朕何嚐不想,每每聽到關中百姓的慘狀,讓人傷心泣淚,可現在洛陽哪裏還有人可去平定關中?”劉秀看向群臣。
群臣麵麵相覷。
龐萌道“陛下可否將東方的兵力抽調關中?”
“減少東方兵力,劉永勢必坐大,幽州和南陽也會跟著壯大,隻怕長安未平,東方已失。”
“陛下何不從南陽調兵,鄧奉必不敢向北發展,等解決了關中,再圖南方。”
“鄧奉不向北,但未必不向南,何況還有秦豐集團,南陽是通往南方的門戶,一旦失去,南方將不可複得。”
有人道“臣以為現在長安混亂,各方勢力強大,目前就算調集重兵,隻怕也是徒勞無益。還不如我們全力平定其他地方,任由長安勢力相互爭鬥,待他們各方削弱時,我們再抽出兵力進入關中,豈不是事半功倍。”
“萬一他們不是各方削弱,而是形成了更強大的勢力,又將如何?況且也不敢保證將來就一定能從別處抽調兵力。”
又有人道“武力征服未必就是上策,大司徒精兵良將尚且未能奏效,何況他人,臣以為可以考慮派出能言善辯之人去說服這些人。”
“這些人擁兵數以十萬計,動輒攻城略地,殺人如麻,如果能聽信良言,何至於成現在這樣的局麵。”
“陛下英明,現在關中就是一群惡霸混戰,不可能靠一番言論平定,大司徒之所以不能平定關中,就是因為對強賊心地寬厚,縱容了他們肆意作為,現在朝廷須進行強力征服。”
“什麽樣的人可以前往?”
“這個人要能打得了勝仗,能籠絡住人心,能受得住委屈,還要能不變初心……”
“說得好!”劉秀忍不住拍案叫好,“誰可勝任!”
“……”
“……”
眾人竊竊私語,終究找不出一個人來。
君臣麵麵相覷,一時無語。
劉秀又何嚐能找出這樣的一個人!鄧禹尚且不能,何人可以擔當?
整整一個白天,也沒有人能推薦出合適的人選。
夜深人靜,劉秀一個人徘徊在南宮後殿,苦苦思慮。殿中蠟燭已不知熄滅了多久,劉秀默然不覺,夜色深沉,看不透無邊的黑暗。劉秀想不明白,朱浮怎麽會弄亂了幽州?鄧禹怎麽會拿不下長安?吳漢又怎麽會丟掉了南陽?他們何嚐不是一流的人才,如果蓋延、岑彭再出點差錯……劉秀心頭一緊,放眼天下,到處都是群雄割據,到處都是百姓流離,稍有不慎,隻怕洛陽也難以安定,劉秀頭皮冒汗,隻覺人生世事太過微妙。
劉秀歎了口氣,想起當初帶著一幫逃難的人何其艱難,為了混一頓好飯,差點要了命。劉秀不禁啞然失笑,為方才的緊張和心中的怨氣感到慚愧,大不了重新奔命何妨,何必看低自己,何必看低自己手下的英雄。也許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也許每個人都有短視之時,豈能以一時成敗論英雄,若人人都是麵麵俱到的英雄,何須走到一起。想當初兄長屈死,天塌了一般,自己何嚐不是亂了方寸,夜夜落淚,難以自持,要不是馮異婉言相勸,也不知何日才能走出彼時的悲傷。
想到馮異,又想到了蕪蔞亭的麥豆粥,劉秀突然哈哈大笑,剛才竟沒有想到!馮異最早追隨自己,在低落時給予鼓勵,在危困時給予支持,凡有艱難,總在人前,凡有榮譽,總在人後,所領戰事,無往不勝,所得降卒,無不信服。
就是你,馮異!你就是朕收取關中的最好武器!
2910
此時的馮異正在省親中,馮異平定陽翟(河南禹州)之亂後,劉秀親自下詔令他省親祭祖,但現在劉秀已經等不及了。
建武二年的春天,陽翟亂民嚴終、趙根聚眾作亂,聲勢浩大,剛剛被封為陽夏侯的馮異奉命帶兵平定,馮異兵鋒所指,一戰而定。劉秀下詔馮異省親祭祖,派太中大夫帶去酒肉,賞賜馮異家族,又令二百裏以內的太守、都尉及各級官員參加馮異宗族的祭祖之會。
馮異雖然謙遜低調,但劉秀絕不會因為他的低調而忽視了他應得的榮耀。卿不負我,我必投桃報李。劉秀希望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對馮異的信賴和感激。
當數以百計的官員出現在馮異宗族的祭祖大會時,馮異的感動無以複加,雖然他秉性謙恭,但當宗族父老和親信將士的臉上顯出真情流露的榮耀和激動時,再謙恭的秉性也會為自豪所觸動。這世間從來沒有令人長久心醉的功名,但一定會有令人長久溫暖的真情與分享。馮異從父老鄉親和手足兄弟們的滿足中體會到了最高的功名榮耀,不是脫穎於萬人之上的光彩,而是融合在信賴與分享中的溫情。
馮異百感交集,對於趕來參加宴會的官員們一一答謝。這些官員們對於馮異的功績與品德早有耳聞,此次相見,見他謙遜禮讓,對他更加敬佩。馮異無法推辭賓客們送來的禮物,全部送給父老鄉親和手下將士。
祭祖完畢,馮異心裏掛念著洛陽,現在群雄並起,局勢多變,想必劉秀一定寢食難安。
詔書未到,馮異已回到洛陽。
劉秀喜道“公孫真是知我心啊,朕本願你在家休養一段時間,又日夜盼你早日歸來。”
“臣深受皇上恩典,如今天下未定,臣哪有心思休養。”
劉秀道“現在群雄割據,四方混戰,致使百姓塗炭。尤其是關中地區,原本是天下繁華之地,現在卻成了人間地獄。”
對於關中情況,馮異早有耳聞,忙道“關中曆來是天下中心,關中若定,天下大勢便盡在掌握之中,據有關中再圖四方,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公孫所言極是,隻是現在關中大亂,需要智勇雙全的良將方能平定。”
馮異明白劉秀之意,但他知道以鄧禹的能力尚未平定,自己如何能承擔。馮異一時不敢接話,抬頭見劉秀正滿懷期待地看著自己,馮異心中一熱,俯首拜道“馮異願為陛下平定關中,隻是擔心才能不足,怕有負聖望。”
劉秀扶起馮異道“公孫不必擔心,關中之事,非你無人能勝任。”
馮異見劉秀說得如此肯定,更覺不安。
劉秀道“本來是想待你休養一陣再圖關中,現在既然你回來了,那就早日去吧。”說到這裏,又歎氣,“關中百姓實在是太慘了。”
聽劉秀此言,馮異不敢再推辭,忙道“臣願即刻啟程,為陛下平定關中。”
“好!”劉秀心喜,又道“你此去關中,不隻是要殲滅那些盜匪,還有更重要的事,一是要安撫百姓,讓關中安定下來;二是要控製關中,不要讓公孫述、隗囂的勢力進入;三是要將赤眉盜匪趕向東方,朕要親自收服他們。至於其他亂民,於你而言,當不在話下。”
“這些亂民,兵力強大,隻怕不是短時間能肅清的。”
劉秀道“目前亂民中赤眉軍最強,赤眉正是關中不穩的原因,不收服他們,整個中原就難以平定。你此去關中,不要急於求成,先安定百姓,對赤眉徐以圖之,不必與他們決戰。你隻要將他們趕出關中,朕自有辦法。”
三日後,馮異率軍出發。
劉秀一直送到河南縣(河南洛陽)。臨別又對馮異諸將道“這些年,三輔地區接連受到王莽和劉玄造成的災難,百姓們正慶幸大難未死,又遇到了赤眉與延岑的暴行。生靈塗炭無處哀訴,百姓蒙難無可依靠。將軍們此去討伐盜賊,不是為了攻城略地,而是要安定百姓。朕之所以委任公孫將軍,不是其他將領不善作戰,而是他們喜愛擄掠,隻怕不能解救百姓反而增加百姓苦難。你們不僅能征善戰,而且懂得約束與克製,相信你們一定能成為百姓擁戴的王師。”
馮異和手下諸將見劉秀容色感傷言辭切切,無不動容,眾將叩首領命,慨然西去。
安排好關中,劉秀頓覺心中踏實,馮異若能安定關中,自是大好,如若不能,隻要把赤眉趕向東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