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伏虎降龍4-5

字數:6128   加入書籤

A+A-


    允冠百王劉秀傳!
    314
    劉秀帶著親軍返回洛陽,朝中百官慶賀收降赤眉。劉秀隻是淡然一笑,毫無欣喜之意。劉秀很清楚,收降赤眉不過隻是了結一事,現在還有千頭萬緒的事情等著他去了結,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劉永、秦豐、鄧奉、董、彭寵、董憲、張步、李憲等勢力。
    宛城被圍行將一年,堅鐔孤軍堅守,岌岌可危。
    薊縣被圍已近半年,朱浮獨木難支,城池恐怕旦夕將破。
    逃亡東方的劉永依靠董憲與張步的支持卷土重來,日漸強大。
    張步圖謀反叛,一直蛇鼠兩端,年前劉秀派光祿大夫付隆出使張步,至今音信全無。
    秦豐自稱楚黎王,北結鄧奉,新納延岑,重新變得堅不可摧。
    這些都需要劉秀一一了結。
    劉秀首先收到朱浮的快報,薊縣被彭寵與張豐死死圍住,已經無法得到外麵的任何糧草,城中糧食已盡,情況危急,請求劉秀支援。劉秀權衡再三,認為彭寵器量狹隘,雖然有張豐響應,但他們的氣度、能力與實力不足以成事,不會成為威脅,當不急於平定。而南方的幾股勢力,兵力強盛,聲勢浩大,占據了中原與南方之間的富庶之地,而且與東方的劉永、李憲等勢力相互勾結,互通有無,形成了相互聯動之勢,勢必要早日鏟除,否則往後越加難以平定。劉秀給朱浮回複道“去年赤眉軍盤踞長安,無法無天,我判斷他們在糧食吃盡後必將撤往東方,我們最終將降服赤眉,後來證明果然如此。如今,北方的叛逆,為形勢所迫,也必不能長久維持現狀,內部一定會發生變化,必會出現互相爭殺。當前朝廷軍糧緊張,必須等到小麥收割後才能考慮行動。”
    過兩日,付隆的密信送到洛陽。付隆在信中道“臣為陛下出使張步,本當如願,不料張步貪圖劉永封王的誘惑,忽起反叛之心。現在我不幸為叛徒所囚禁,無法繼續應有的任務,臣願陛下早日發兵,剪滅逆賊。臣不敢以自己的性命為念,隻是愧疚未能完成陛下交給的使命。如果有朝一日能夠生還朝廷,我願因辱沒使命而受死,如果我不幸葬身逆賊,那麽我的父母兄弟就要連累陛下了。付隆隻能在遠方遙拜陛下,願陛下、皇後和太子永遠享受四方朝拜,願大漢江山如日月永久。”
    最初,劉秀派太中大夫付隆持節出使青、徐二州,招降各地割據勢力。付隆為人信義有節,所到之處向吏民發布檄文,講解大義。當時劉永被蓋延擊敗,很多依附劉永的人便紛紛歸降付隆,被劉永封為輔漢大將軍的張步也派出屬下隨同付隆到洛陽,呈上奏章與鰒魚以示歸降。後來睢陽人再度反叛,歸降劉永,劉永派人封張步為齊王,封董憲為海西王。張步懼怕劉秀的強大,又貪戀劉永給的王爵,便故意將劉永封自己為王的事說與付隆,希望從劉秀那裏也能得到同樣的封賞。付隆當即拒絕道“高祖曾向天下昭告,非劉氏不得為王,現在以足下之功,最多隻能封十萬戶的侯爵。”張步不滿足於封侯,便扣留了付隆,而接受劉永的王爵,付隆在關押中秘密寫信給劉秀。
    劉秀見信後立馬召見付隆的父親付湛,將付隆的奏章遞給他。
    付湛看完後,熱淚盈眶,跪地拜道“陛下聖明,臣願陛下不必以付隆為念,早日平定逆賊。”
    劉秀流著淚,扶起付湛道“付隆是大漢的忠臣,朕恨不能答應張步,得求付隆生還。”
    付湛道“陛下萬不可違背高祖之約,讓我付家成為千古罪人。付隆死不足惜,隻願陛下江山永固。”
    劉秀淚流不止,連連歎氣。但劉秀知道現在既不能封張步為王,也不能率兵征討張步,因為還有比張步稱王更緊急的軍務在等著他。
    南方,困境重重!
    宛城,危在旦夕!
    315
    當初鄧奉反叛時,南陽人董在宛城起兵響應,正在南陽平亂的堅鐔立馬率領將士回擊。但宛城堅固,一時難下,堅鐔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在夜晚時分登上城牆,砍死守城人員進入宛城,而後在宛城擊敗董。董逃到堵鄉,與鄧奉聯合。
    鄧奉在新野擊敗吳漢後率大軍來攻打宛城,被堅鐔擊退。自此宛城便一直在鄧奉與董的南北圍擊之中。這期間,一同入城的右將軍萬修病死,隻剩堅鐔獨守宛城,而後岑彭、吳漢等人多次率軍來救,但始終無法突破鄧奉的防線。
    宛城被圍一年來,道路堵塞,糧道斷絕。宛城軍民初始每日還能分配到少量糧食,後來糧食沒有了,堅鐔帶領軍民在城中種食蔬菜,與大家共度艱難。每每遇到鄧奉或董進攻,堅鐔身先士卒,帶領大家奮勇抵擋。堅鐔身上多次被城下矢石擊傷,但他鎮定自如,毫不退卻。堅鐔的勇敢與堅韌感染了城中的每一個人,大家相互激勵,努力堅守,苦苦等待著援軍,全城軍民相信堅鐔一定會帶領大家等到勝利的時候。
    一次次聽到援軍北來,又一次次聽說援軍受阻,就這樣希望著又失望了,失望了又希望著。
    自鄧奉反叛以來,劉秀已先後派出吳漢、岑彭等九名將軍,都被鄧奉一一擊敗,朱佑還被鄧奉生擒。最令劉秀難以容忍的是,鄧奉與董、秦豐等勢力相互勾結,對抗洛陽,劉永、張步等人正是借助鄧奉在南邊的牽製,才得以重新壯大。
    宛城在鄧奉與董的壓力之下,日漸艱難。宛城乃當世大城,當初漢軍和綠林軍正是從攻取宛城開始征戰天下。王莽的宛城堅持了五個月即告陷落,長安也由此不保,劉秀的宛城已經堅持了十一個月。
    此時的宛城,糧草盡絕,萬民恐慌。
    城中軍民每日都會走上城牆向北張望,遠方每一次塵土飛揚都會掀起眾人心中的希望,眾人既盼是洛陽的大軍,又怕是鄧奉的進攻。
    堅鐔不忍喝退眾人,隻能叮囑守城的巡邏士兵加倍小心。
    這一天,豔陽高照,春風拂麵,一如往日。
    日日翹首期盼的軍民又在城上張望,又看見了圍城的兵馬在移動,越來越多的兵馬!那些兵馬沒有向城牆湧來,而是沿著兩邊散去。
    城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人人凝神靜氣,注目張望,連堅鐔都過來了。整個宛城如靜止了一般,所有人呆呆地望著遠方。兵馬漸近,已經能看見彼此交戰的身影,城上人緊張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又是一次援軍在攻擊,隻是不知這一次,援軍能否突破鄧奉的防線。遠遠望去,隻見有人被擠倒在地,有的車輛被棄置一邊,人影綽綽,隊形淩亂。城上人第一次看到與往日不同的景象,人人瞪大了眼睛,滿眼全是驚疑、緊張和希望。
    忽然有人喊道“皇上來了!”
    “皇上來了!”
    旗幟上鮮明的“漢”字隨著快馬上下翻飛,劉秀騎著戰馬,岑彭、耿弇、賈複、傅俊、王常、臧宮等將領緊緊隨在劉秀身邊,後麵的大軍滾滾而來!
    城上的人歡呼起來,有人喜極而泣,有人跪坐在地,有人淚流滿麵,有人放聲痛哭。
    堅鐔也不禁熱淚盈眶,劉秀還是當年征戰的模樣!堅鐔身子搖搖欲墜,覺得再也無法支撐,但他不敢倒下,他還要召集將士,要隨劉秀一起出征。
    劉秀親征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宛城,饑餓的軍民們奔走相告,一年苦苦的期盼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死氣沉沉的宛城終於在陽光下鮮活如生,這一天是宛城人最盛大的日子。雖然戰事還沒有終結,但劉秀親征的消息已經讓這個城市充滿了生機與希望,讓所有軍民艱難的等待得到了幸福的告慰。
    劉秀率著軍隊進入城內,無數的軍民跪迎在道路兩旁,人人淚流滿麵。劉秀看見城中軍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也是萬千感慨,但他沒有時間感慨,隻令堅鐔將士繼續留守城內,便帶著兵馬穿城而去。
    原來鄧奉聽說劉秀親率大軍南下,不敢與劉秀對抗,隻留董在堵鄉防守,然後率軍連夜後撤走。鄧奉剛走,劉秀的兵馬便進到堵鄉。董聽說劉秀禦駕親征,也不敢交戰,派部將帶領數千人阻攔,自己趕緊撤退。劉秀令岑彭做先鋒,大敗董的部將,追至堵陽,董隻得率眾投降。
    劉秀馬不停蹄,一路追到宛城,穿過宛城後,繼續追擊,直到小長安,劉秀的兵馬終於追上了鄧奉。
    鄧奉隻得迎戰,劉秀親自率眾作戰,大敗鄧奉。
    鄧奉逃回營寨,劉秀率軍包圍。
    過了一會兒,鄧奉袒露著臂膀被朱佑押送到劉秀麵前。
    朱佑押著鄧奉向劉秀請罪,劉秀當場赦免朱佑。
    而後鄧奉叩頭請罪,劉秀看著鄧奉年輕而愧疚的神情,不禁充滿了憐惜。在宛城之畔的小長安,劉秀曾經失去了親人——二姐劉元和二哥劉仲,如今二姐夫家的親侄兒就跪在自己麵前請罪,自己怎麽能忍心殺了他。他是那麽年輕而勇猛,他是那麽陽光而單純,而他的罪過又是那麽讓人心碎。
    站在劉秀兩旁的將領們憤怒地看著鄧奉,恨不能將鄧奉碎屍萬段。
    鄧奉一臉平靜,所有的憤怒與仇恨,他視而不見,他隻在乎劉秀之心。鄧奉看了一眼劉秀,見劉秀滿眼責備與憐惜,不禁滿心羞愧,低下頭,不敢再看。
    劉秀沒有做聲,將手一揮,令人將鄧奉押下去。
    劉秀掃過眾人,平靜問道“各位將軍,如今鄧奉投降,大家有何建議?”
    眾人見劉秀麵無表情,都不出聲。
    朱佑搶先道“陛下,鄧奉是誠心歸降……”朱佑見劉秀臉色冷峻,神情不悅,不敢再說。又見眾人眼含怒意地看著自己,猛然意識到自己不應該來替鄧奉求情,至少第一個為鄧奉求情的不應該是自己,畢竟自己是鄧奉的俘虜,又是自己押送鄧奉來歸降。
    幾個月前,朱佑率軍救援堅鐔,被鄧奉阻擊並生擒。朱佑被俘後,一直被鄧奉待若上賓。其實在鄧奉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想過要背叛劉秀,鄧奉當初起兵不過是因為對吳漢暴行的激憤。對吳漢等將領的屢戰屢勝,並沒有帶給鄧奉欣喜,反而讓他陷入了更大的無奈與迷茫,但事已至此,他知道再也沒有回頭路。擒獲朱佑後,鄧奉又心生僥幸,他知道朱佑與劉秀從小交好,又同在長安求學,兩人感情深厚。所以,從生擒朱佑那天起,鄧奉對朱佑就格外友善,自己終究有一天要麵對劉秀,他需要有一個人把自己帶到劉秀麵前,朱佑就是最適合不過的人選。吳漢等人知道朱佑被鄧奉生擒後不僅沒有與鄧奉翻臉成仇,還與鄧奉成為親密朋友,都非常憤慨,這些將領們被鄧奉打敗,心中痛恨鄧奉,連同朱佑也一起恨了,眾人此前已建議劉秀解除了朱佑的官職和爵位。
    耿弇見大家不說話,按耐不住,上前道“陛下,鄧奉本是深受陛下信賴的將領,卻公然反叛陛下,不僅給百姓帶來了災難,而且給朝廷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對陛下統一天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臣以為當誅殺鄧奉以警示他人。”
    耿弇和鄧奉都是劉秀手下年輕的猛將,如今卻走在不同的兩端,劉秀心情複雜,一言不發,又看向其他人。
    岑彭道“陛下,鄧奉反叛,橫行經年,陛下若不親征,恐怕宛城軍民都難以保全。陛下親至,鄧奉尚不知悔改,還與陛下交戰,若非戰敗,隻怕仍要負隅頑抗,此種惡行,不可縱容。”
    劉秀默不作聲,在心裏為鄧奉難過,鄧奉啊鄧奉,你為何讓如此多的人恨你,怪隻怪你勇猛魯莽而不知天高地厚。劉秀突然看向王常,問道“漢忠將軍以為呢?”
    “陛下,光複漢室就不能縱容反叛。”
    劉秀點點頭,明白了眾人之心,自己如果一意保全鄧奉,隻怕讓眾位將軍寒心。鄧奉年紀輕輕,卻擊敗了自己手下這些曆經惡戰的大將軍們,還殺了無數朝廷將士,在將士心中已鑄成了不可饒恕的過錯。
    劉秀心中雖然痛惜鄧奉,但也無可奈何。
    劉秀對眾位將軍道“鄧奉背信棄恩,反叛朝廷,給國家與百姓帶來深重災難,罪不容赦,當予以處決。”
    劉秀心中一酸,說不下去,也不忍再去看望鄧奉。
    處決鄧奉後,劉秀到宛城看望城中軍民,論功行賞。堅鐔晉升為左曹,深受劉秀信賴,被常留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