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良禽擇木9

字數:3643   加入書籤

A+A-


    允冠百王劉秀傳!
    349
    建武四年,馬援帶著隨從前往洛陽。
    馬援在洛陽驛館住了近十日,也未見到劉秀,隨從們對馬援道“看來劉秀比公孫述更講排場啊。”
    馬援心中也是不悅,安慰大家道“洛陽是中原中心,現在四麵受敵,做天子的恐怕每天都要應對很多情況,不像蜀國,四麵各有屏障,宛然天府之國,在那裏做天子當然悠閑很多。”
    這天,馬援正百無聊賴,忽見前幾日相見的小黃門過來,急急對馬援道“皇上今日回來了,請馬將軍前去相見。”
    馬援笑道“見一次皇上真不容易啊。”
    小黃門道“如果馬將軍有意留在洛陽,每天都能見到。前幾日,皇上到河北巡行去了,剛剛回來,一聽將軍來了,一刻也不停,趕緊讓我來請將軍。”
    馬援隨小黃門進入皇宮,快到宣德殿,遠遠便見宣德殿南走廊下站著一人,頭戴方巾,一身青布衣衫,正在廊簷下張望。
    小黃門輕聲對馬援道“那就是皇上,皇上已經等不及了。”
    馬援跟著小黃門緊走幾步,隻見劉秀已經迎了過來,小黃門剛剛開口,“陛下……”
    劉秀點點頭,一擺手,小黃門便退到一邊。劉秀一把迎住馬援,握住馬援的手道“我一直久候先生年複一年了。先生到洛陽時,我正好去了河北,很抱歉讓你久等了。”
    馬援要行跪拜禮。劉秀拉住馬援笑道“我與先生雖未謀麵,我們卻早已是故人了,當初令兄歸附洛陽,我便知道你了,後來又聽君叔常常說起你,心中一直盼著你來呢。”
    馬援道“慚愧慚愧,馬援常居邊野,疏於禮節,請陛下恕罪。”
    劉秀將馬援迎進殿內,笑道“先生遨遊在兩個皇帝之間,今日才見到你,慚愧的應該是我啊。”
    馬援環視殿內,見殿堂雖大,但陳設簡單,四周放著簡單的案幾和短榻,北麵的案幾和短榻也是一樣,隻是放置在稍高一階的台子上,想必就是劉秀的專座。馬援沒想到劉秀的用具還不如隗囂,不禁心覺震驚,緩緩道“當今之世,不隻是君王選擇臣屬,臣屬也當選擇君王。”
    劉秀大笑,“那先生的選擇如何呢?”
    馬援正色道“我與公孫述本是同鄉,我們自好,當初無話不談。我從隴西去成都看望他時,他高坐在金鑾寶殿之上,四周戒備森嚴,經過繁文縟節才傳喚我進去,而我們之間已經無話可說。而今,我遠道而來,沒想到陛下竟如此樸素,也不怕我是奸人刺客?”
    劉秀一邊將馬援帶進偏殿,一邊笑道“先生不是刺客,但先生是說客!”
    馬援見房中是一色的案幾短榻,隻比大殿多了兩排書架和案桌上兩摞半人高的書簡。不禁歎道“如今的局勢,反複不定,稱王稱帝的人,不計其數。但放眼天下,隻有陛下氣度恢弘,可比高祖。今日見了陛下,才知道帝王自有成為帝王的非凡之處啊。”
    劉秀請馬援入座,誠懇道“高祖當年起兵,幾年之內便廓清四海,統一天下。而今我才德微淺,總是四麵受敵,對手層出不窮,哪裏敢與高祖相提並論。”
    馬援道“高祖隻有一個對手,項羽雖然勇猛,不過是匹夫之勇,而陛下的對手,無一不是禮賢下士、老謀深算的強人。若高祖在世,想再統一天下,恐怕未必如願。而陛下胸懷雅量,政務兵事無不能親力親為,陛下的才能,馬援從未所聞。”
    劉秀笑道“才德不足,便當以勤來補拙,如此勤奮,也常恐思慮不及。今日得見先生,正好請教天下大事。”
    “不敢當,不敢當,但有所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兩人談論天下之事,滔滔不絕,直到吃飯時間,兩人還意猶未盡。劉秀讓人將飯菜送到殿中,兩人用餐後繼續討論。過一會,有人來奏報關於如何處置東方軍務之事。劉秀請馬援稍候,拿過奏報當即批示,處理完畢,兩人繼續交談。剛交談一陣,又有人請劉秀定奪南方征兵事宜。如此三番,劉秀隻得請馬援先回驛館休息,等自己處理完緊急事務再找他。
    隨從見馬援回來,紛紛圍過來問馬援感受如何。
    馬援歎道“相見恨晚,相見恨晚啊!”
    眾人見馬援一臉歎服之情,都很驚訝。馬援平日處世不驚,很少為俗事動容。
    “皇上有什麽表示嗎?”
    “表示什麽?”
    眾人嘿嘿直笑。馬援這才明白眾人之意,笑道“你們是不知道啊,劉秀完全不同於公孫述。公孫述眼裏隻有權勢和利益,他雖有才能,卻都用在了謀求權勢和利益上,與他一起,自然會想到榮華富貴。而劉秀眼裏是天下與黎民,他的才能因為胸懷寬廣而顯得更加高遠,他的德行因為正直仁義而顯得更加光明,與他一起,讓人想到的是功名與上進。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真命天子,是千古少有的明君。”
    馬援見眾人臉上尚有猶疑之色,便將自己與劉秀見麵的情形和說話的內容一一講給大家,眾人完全折服,紛紛道“那咱們就留下來追隨他吧。”
    馬援道“我們是隗將軍派來的使者,要讓隗將軍也知道洛陽天子的心胸與才德,讓他能夠安心歸附洛陽才是我們做臣子應盡的責任。”
    接下來的幾天,劉秀幾乎每日都請馬援過去談話。兩人聊起天下事,無論巨細,總是言辭切切,意味不絕。
    過幾日,劉秀巡行,請馬援同行,一直巡行到東海郡才返回洛陽。
    馬援親見了劉秀處理政事與軍務的能力與胸懷,心中十分佩服。而劉秀詢問馬援對各處割據勢力的看法,見他既能從大處著眼,又懂得如何從細處入手,對他也是十分欣賞。
    回到洛陽,劉秀對馬援道“你有世不二出的才幹,我誠心希望你能早日安心洛陽。”
    馬援道“陛下是千古明君,能在您手下為將既是幸運也是不幸。”
    “文淵何出此言?”
    馬援道“陛下寬厚仁德,總能放手讓將領們權宜行事,做您的將領,豈不是幸運?但陛下思慮廣遠,總是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做您的將領,一切計劃始終超越不了你的謀略,豈不是不幸?”
    劉秀笑道“文淵之才,非一般將領,胸襟闊達,視野高遠,幸好公孫述與隗囂非你之才。”
    馬援忙道“不是我馬援有才,而是陛下有眼光和胸襟,能夠相遇陛下,是我三生之幸。”
    “幸與不幸也不過隻在心念之間。”
    “人生最大的幸運就是得遇明主,才為所用,最大的不幸就是懷才不遇,齎誌而歿。”
    劉秀大笑。
    不久,劉秀派來歙送馬援回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