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9

字數:7752   加入書籤

A+A-


    九、崔盧李鄭
    須昌城、孟帥府、郭子淩、宋傑起居的莊園。
    宋傑和郭子淩剛對練完、梳洗過後,換上便衣在茶幾前喝茶。
    “篤篤!”敲門聲響起。
    宋傑起身開門,來人正是郭威。
    “郭大哥請進。”宋傑招呼道。
    “我看見你們房間還有燈光,所以過來。方便說幾句嗎?”郭威問道。
    郭子淩答道:“郭大哥進來喝口茶再聊,我和小傑也打算聊一陣再睡。”
    郭威接了新的“三陪”任務後,也能暫時住進帥府。
    郭威喝了口茶,說道:“我覺得李筠背後,有宦官或者伶人的身影。李筠算什麽人?居然敢惹四大帥的身邊人?真搞出事情來誰會保他?”
    “他的頂頭上司也不會嗎?”宋傑疑惑道。
    “不是不會,是不敢、也沒必要。沒錯,他的頂頭上司就是李嗣源的二公子,那李二公子的影響力不算小了。但影響力再大也要看對手是誰,我這種小蝦米,他想怎麽捏都行。但對付你們,李二公子的影響力就不太夠看了。李嗣源的接班人多半不是那李二公子,而你們卻有可能接孟帥的班......”郭威答道。
    “慢著!我們接什麽班?什麽意思?”郭子淩打斷了郭威的話問道。
    郭威再喝口茶,嘿嘿樂道:“幹嘛大驚小怪?你們難道還不知道嗎?孟帥膝下最大的兒子才4歲,小屁孩能不能長成人還是未知數。等你倆當了孟帥義子,那等於是孟帥多了雙保險,按這個道理去想,李二公子哪裏會主動惹你們。所以我才以為李筠背後有宦官或者伶人當靠山。”
    宦官和伶人加起來的勢力絕對惹得起孟知祥。
    宋傑疑問道:“不要說什麽義子不義子了,這幾天都聽膩味了。說回李筠吧,單憑他一個似乎不夠實力殺我們啊?真要動手那些閹人娘炮不是應該派些更厲害的人過來嗎?”
    “我們軍人大多瞧不起宦官伶人的,會主動投靠過去的大多是一些沒骨氣的,那些沒骨氣的能有多強?有些強的即便投了過去,一般也不願意把自己和宦官的關係暴露出來。所以在軍隊地盤裏,那些不男不女是派不出多強的人出來的。那李筠自以為懷才不遇,的確很有可能已經被宦官收買了。不是這樣的話我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釋,就隻剩這個可能了。孟帥既是外戚,又是軍隊高層,宦官伶人和孟帥不咬弦是大概率的。權力蛋糕就這麽大,孟帥多了,他們就少了。所以他們對付起孟帥來是無所顧忌的。”郭威氣憤道。
    宋傑沒有說話,郭子淩沉默了一陣,提議道:“有一就有二,那些閹人肯定不會輕易罷手的,我們就兵來將擋順其自然吧!既然大家都睡不著,我們不如喝兩杯?順便論論英雄?”
    “好嘞!”宋傑一個鯉魚打挺,縱身出去找酒去了。
    “幹!”三人一飲而盡。
    郭威放下酒杯,倒起酒。打哈哈道:“既然是論英雄,就等我這軍中老司機先說吧?反正軍裏的事情你們兩個新兵蛋子也沒我清楚。”
    “嗯!先從哪裏說起呢?”郭威皺起了眉,想了好一會才開始說:“從皇上身邊開始說起吧,
    文官那邊先不說,先說武官的吧。皇帝之下,直屬有三衙,三衙分為內衙、中衙、外衙。剛才參加演武的安審琦就是外衙的。那幫三衙武官,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有安審琦的修為。論高手數量,三衙是最多的。還記得白衣劍客苻彥卿嗎?他就是內衙的指揮使。三衙裏高手如雲,即便把四大帥麾下的所有高手集合起來,也不一定有三衙多。不過三衙高手有皇帝製約,你不去招惹他們就好,他們一般不會主動搞事情。三衙之後,就輪到四大帥。四大帥裏,郭帥多負責情報後勤工作,他麾下很多高手應該都不止一個身份的。像十阿兄,我以前也不知道王祚和韓倫是郭帥麾下的。至於大太保李嗣源那邊,作為軍隊主力,最厲害就是‘橫衝都’和‘左射軍’,‘橫衝都’的頭目叫李從珂,他是大太保的養子。‘左射軍’的帶頭則是石敬瑭,那是大太保的女婿,據說都是萬人敵。而苻存審控製的是邊防軍,邊防軍主要和契丹人練,暫時和我們的關係不大。不過苻帥那邊有一個人最有可能和我們發生關係,白衣苻彥卿,那個白衣帥哥劍客就是苻存審的第四子。看來我要和他搞好關係才行。”說著說著,抱大腿的心態又在郭威心裏冒出來了。
    “咦?這樣說來,苻彥卿不是有兩個身份?”宋傑問道。
    郭威點點頭,道:“裙帶關係嘛!也可以說是投名狀。四大帥的族人裏是有一些在三衙裏當差的,像大太保的長子李從璟,他也在內衙裏。”
    郭子淩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挺起胸略為嚴肅的說道:“威哥剛才說得有點籠統,郭帥那裏我補充一下吧。其實郭帥除了負責軍隊後勤和情報工作,他主要參與管理朝政,文官係統裏有很多是郭帥的人。五姓七望知道嗎?幾乎所有在朝當官的世家大族裏都有郭帥的人。”
    “牛啊!原來郭帥的主要勢力是在朝堂上,難怪他那個係統不怎麽搶奪軍功!”郭威歎道:“我還以為他的實力不如李嗣源,才需要和孟帥聯合。現在看來聯合是假的,郭帥是在支持孟帥。怎麽這情況我一點也不知道?”
    宋傑知道郭子淩的真實身份,自然不會對郭子陵剛才那番話感到出奇。他說道:“以前聽竇夫子說過,‘崔盧李鄭王’是前朝的五姓七望吧?不過這些家族在黃巢起義後都沒落了。”
    “對,是沒落了。但就算沒落了,把他們組織起來還是一股很強大的勢力。”郭子淩說道:“郭帥算是這些沒落家族的領頭人吧。單論手中武裝力量四大帥裏肯定是李嗣源和苻存審占優。但治理天下是要靠文官的,如果說綜合實力,郭帥才是四帥裏最強的。那些大家族,隻要每一個都有兩三個拿得出手的頂級高手,加起來可能足夠編成一支軍隊了。”
    聽罷郭子淩介紹,宋傑禁不住大訝道:“天呀!‘廳子都’不就是這樣組織起來的嗎?這樣看來,孟叔叔的實力差了不止一兩條街啊!”
    “可能不止!”郭威凝重道:“我相信連三衙這樣高手如雲也很難抽出一支‘廳子都’來,由500個懂氣機交感的高手組成的部隊,哪有這麽容易弄出來。能組建出銀槍效節已經是極限了。難怪那些閹人想對付你倆,你們是由柴叔護送你們到這裏的,閹人是怕你倆和郭帥陣營的關係太密切啊!郭帥陣營的實力已經強得離譜,假如孟帥站隊郭帥那邊,那幫閹人戲子可能會活不下去。”
    有人自然有江湖,江湖嘛,唯爭權奪利而已。唐朝廷裏,宦官、伶人陣營與郭崇韜為首的文官陣型是爭鬥得最為激烈的。小小的變量都能引起雙方重視。
    “管他呢!”郭威歎道:“反正我隻是小人物,連站隊的資格都沒有。”
    “我們無端又和不男不女的對上了,聽得我有點發毛。”宋傑頓了一頓,做了個無辜的表情,續道:“不過我和淩少不是那些閹人的主要目標,隻要我們懂做人,以後應該不會太難過的。”
    “有點累了!”郭子淩伸了伸懶腰,道:“幹了這杯恭喜郭大哥晉升就散吧!幹。”
    “此話怎講?”
    “老陳這種人才現在都歸你管了,你老哥不是升了?”
    “哈哈!原來如此,幹!”
    “幹!”
    “幹!”
    翌日,江淩城郊。
    大江旁的官道,兩騎沿江往南飛奔,正是高個子高從誨和王保義。
    高從誨指著對岸,說道:“對岸就是公安,劉玄德當年就是以那裏為據點最終建立蜀漢。現在對岸還在偽蜀(前蜀)手上,保義覺得我們能否把對岸奪過來,成就劉玄德那番事業?”
    王保義微笑道:“公子現在已經是荊南節度留後,收複荊南各州是份內事。何況對岸屬峽州地界,峽州本就歸荊南管,我方收複峽州可謂名正言順。現在偽蜀朝政混亂,公子定能揮軍重塑荊南。”
    “好,名正則言順。看來梁先生把家選在這裏頗有深意。前麵不遠的山崗就是他老人家的住處,我們趕緊去拜會這位大宗師。駕。”高從誨說道。
    “駕!”
    梁府坐落在一處小山崗上,能遙瞰大江,山崗上樹木繁茂,植物葉子開始變黃,陣陣涼風吹拂,秋意頗濃。高王二人把馬留在了山崗下,徒步登山崗。
    “公子,想不到這麽多年過去,我們又有機會一起登山拜見高人。”王保義感歎道。
    “哦?”高從誨答道:“上一次我們是去嵩山少林寺嗎?感覺這山崗的氣派和嵩山差得不是一般遠喔!”
    王保義笑道:“但是這次我們要見的高人可是比少林寺的出家人名氣大得多,大概也不會像上次那樣不被接見吧?哈!”
    “哈哈!應該不會吧,雖然說梁先生不願意出仕,但始終心係百姓,這十幾年來梁先生為荊南的穩定做了不少謀劃。”高從誨說道:“咦!你看,梁先生的家門口已經有人來迎接了。”說罷,高從誨加快了腳步。
    “但願不會拒見吧!”王保義說罷,跟了上去。
    梁府修建在山崗的中部,依山而建,山道離梁府間的百來步距離修建了石階。高從誨就是在山道離石階的不遠處看到梁府有人出迎。
    石階盡處是平台,一個六七歲小童看到兩人,即伶俐的說道:“爺爺說過最近幾天會有貴客光臨,特意命我在這裏等候,我叫梁迥,今年6歲,兩位公子請進。”說罷即欣然開門而入。
    梁府門口頗大,橫匾上書‘荊台’二字。梁迥領路在前,行進間沒發出半點聲息,輕功明顯不俗。
    高從誨跟在後頭,問梁迥道:“小先生,請問一下,大門的‘荊台’橫匾是什麽時候換上呢?”
    梁迥回頭微笑道:“橫匾是最近才換的,爺爺說這裏住得很舒適,不想搬了,所以要加些新裝扮。其實爺爺不說我也猜得出最近會有客人來,因為以往每次有客人來之前外麵的哨崗都會有調動,更何況爺爺還遣走了所有下人。現在整個‘荊台’就隻有我們幾個,嘻!”
    說話間,梁迥帶二人又穿過一處宅院,直抵一處叫‘荊園’的花園。園內遍植花草樹木,楓樹類植物也栽種了不少,在此初秋季節,楓葉轉紅變黃,特有秋天氣息。園內有一石亭依假山水池而建,亭子左右兩柱各寫有兩句詩,曰:
    “桑田一變賦歸來,爵祿焉能浼我哉。
    黃犢依然花竹外,清風萬古凜荊台。”
    梁震舒適的挨在亭子裏的一張太師椅上,閉目養神。太師椅旁右邊的石桌上放著一長一短的子母雙劍,正是其早年賴以成名近二十年卻罕有出鞘的名劍“兩儀”。
    梁震年介花甲,臉容古樸,身穿白色道袍,一派仙風道骨之象。聽見梁迥把人帶到‘荊園’,梁震即朗聲道:“郎君請進。”
    梁迥沒有繼續引路,示意高王兩人自行入園。
    兩人來到亭子前,分別行禮。
    高從誨介紹道:“和晚輩一同來的是王保義,他是已故盧龍節度使劉仁恭的親孫。”
    “哦?”梁震道:“這樣說來你和‘薊門戰客’是表兄弟咯?”
    王保義稍微一震,恭敬的答道:“對,‘薊門戰客’王思同是我表弟。當年爺爺和大伯輪番奪位導致家族混亂,我和家父輾轉亡入梁國,思同一家則留在了晉國(後唐)。我和思同快20年沒見了。想不到梁先生足不出戶,對後輩事情卻如此了解。”
    梁震微微一笑,道:“我隻是少出戶罷了,況且季興也時常來走動,江湖傳聞還是能聽到一點。今天郎君匆匆過來,是有問題要問嗎?”
    高從誨不好意思的答道:“晚輩幾年沒有來拜見先生,這次匆匆過來的確是有問題想問。”
    “坐下再說。”梁震指了指太師椅左側的椅子。
    坐下後,高從誨問道:“晚輩鬥膽問先生,先生覺得朱梁這次的勝算是多少,假如我爹真的入洛,安全回來的把握有多少?”
    “根據目前情報的來看,郎君覺得李存勖的敗算是多少呢?”梁震反問道。
    高從誨答道:“李存勖那邊並不全是優勢,至少澤潞的李繼韜和北邊的契丹會對他造成麻煩,我覺得偽唐的勝算也隻是一半一半。”
    “李繼韜實力隻能勉強暫保,至於契丹,他背後還有渤海國這條芒刺,不拔掉渤海,契丹很難大規模南侵。李存勖既然懂得壓製東南的袁象先,恐怕也能拖垮北線的段凝。我幾乎能斷言,即使宋州那邊的消息以最快速度傳至段凝帳中,段凝也來不及回師救援,何況挖斷黃河堤壩時,段凝也沒想過回防吧?李存勖最大優勢在於禦駕親征,隨時可以對汴州實行斬首。朱友貞最大的劣勢是失了人心,隻能坐困愁城,連袁象先都坐山觀虎鬥的話,其他藩鎮更指望不上。朱友貞應該是要敗了。”梁震搖頭分析道:“至於季興兄入洛後能否安全回來,那就要賭他和故友們的交情,還有李存勖的胸襟了,把握應該有六七成吧。”
    “隻有六七成?”高從誨震道:“先生不是認為唐國內部山頭林立,政治混亂,可以加以利用嗎?”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梁震悠悠說道:“假如李存勖在滅梁後能改變國策學年青時候的苻堅勵精圖治、與民休養生息,一統天下也指日可期。但現在看來,李存勖除了胸襟能比苻堅,生活上卻腐敗太多太多了。唐國內部,除了皇帝的‘製敕’,曹太後的‘誥令’,聽說準備被立為皇後的劉妃也能下‘教命’,加上宦官伶人肆意弄權斂財,即便老百姓不反,其內部早晚也會生亂。季興兄隻要準備足夠充足的財物,平安回來的可能性還是很高。”
    “晚輩還有一個問題想問。”高從誨看著梁震問道。梁震點了點頭。
    “除了孫光憲,晚輩還聽說和凝也是花間派年青一輩的出色高手,我能把他也拉攏過來嗎?”高從誨問道。
    “嗬嗬!”梁震笑道:“據說和凝19歲中進士,現在已頗有名氣,連馮道都把他視為名士想要引薦給李存勖,郎君想和李存勖搶人嗎?孫光憲雖然比和凝年青,但武功才情絕不會比和凝遜色。”
    “未知本次去尋孫兄弟,先生有信物給後輩嗎?”王保義試探問道。
    梁震沒答話,指了指石桌上的名劍‘兩儀’。
    如今的武林後輩多隻知梁震的‘兩儀掌’而不知名劍‘兩儀’,但王保義和高從誨均出身武林世家,對武林掌故知之頗多。兩人步近石亭時已留意到‘兩儀’,剛才隻是不方便問而已。
    王保義驚訝道:“先生要把名劍‘兩儀’作為信物?”
    “老夫今後會在這‘荊台’山繼續隱居,‘兩儀’留在這隻是浪費,我相信孫光憲定能輔助郎君,就讓他執‘兩儀’陪兩位共同守護荊南百姓吧!”梁震歎了口氣,續道:“記得當年馮道前來和老夫論道時,我還讓他把玩過‘兩儀’,兩位有興趣領教一下當年馮道的劍招嗎?”
    “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