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13

字數:7014   加入書籤

A+A-


    十三、生存法則
    夜、汶水北岸某處無人村莊。
    一所大宅。
    郭子淩、宋傑沒有急於趕回須昌,而是隨便在附近找了個地方落腳。
    大宅的天井裏,此時郭子淩用柴枝搭起了架子,生好火,正準備把在河裏抓起的大魚串好往架子上烤。
    宋傑在宅子巡邏了一番,手裏拿著兩瓶小酒笑嘻嘻的往郭子淩走來,他道:“這宅子的主人肯定走得很匆忙,不光房間裏有被褥,廚房裏還有酒呢。”
    “這裏的主人應該是附近一帶的富戶吧,財物太多沒法全部帶走。誰叫你小子偏要往最大最豪華的房屋裏鑽。”郭子淩呿道:“快過來幫忙!”
    “來嘞!”宋傑幫忙串好大魚,道:“這叫劫富濟貧,難道我傑少堂堂七尺男兒還要往窮人的屋裏揩油?何況隻是少些柴火少兩壺酒,即便這裏主人回來了也不一定會發現。哎!不是東邊打仗就是西邊打,何時是個頭!”
    郭子淩搖搖頭,道:“誰知道呢!還記得那傳真大師說過的話嗎?他說即便李存勖統一了北方,梁震也不看好唐國,說李存勖日後很可能會亡於內亂!哎,梁震名列天下三大宗師,我真怕他說的話會變成事實。”
    “哎!”宋傑歎道:“天下要亂下去,我們也無可奈何。你老哥應該更擔心梁震的另外一個看法吧?你親爹和李嗣源對傳國玉璽有野心。你爹和李嗣源同是唐國實力最強的人之一,假如唐國出內亂,很難想象他們會不卷入其中。或許孟叔也是這樣想,所以才急於認我們為義子吧!事情還沒發生,或許還有轉機。來,喝口酒!”說罷,宋傑遞了一瓶小酒給郭子淩。
    郭子陵接過酒,碰壺。“喝酒!”
    “好!”
    “這半個月的經曆比我們過去十幾年加起來都要精彩。傳說中的武林高手我們也見了有十幾二十個吧?”宋傑侃侃道:“義父、傳真和尚、趙岩那種級別就算了。往下一點數,不男不女,十阿兄,景延廣,史弘肇,徐知誥,還有那個白衣符彥卿,你說我們和他們還差多遠?”
    “噗!”郭子淩忍不住笑道:“分別之前義父的確說過我們現在的實力已經和一般的領域級相距不遠,但你老哥才喝一口酒也不該這麽飄啊!我們沒見過符彥卿出手,誰知道他有多厲害。但你還記得陳思讓嗎?老陳說過符彥卿是唐軍30歲以下的第二高手,身手和柴叔都有得比,至於韓倫、安重榮就不是他的對手了。那不男不女、徐知誥、史弘趙恐怕也和柴叔差不多。至於那懂禦箭術的景延廣,我覺得比柴叔還可怕。現階段,我們在武道上的任務是要正式踏入領域級。要和成名的高手比,應該是兩三年之後的事情了吧?”
    “吃烤魚吧!這麽認真幹嘛!”宋傑拿起烤魚吃了起來,呿道:“義父這麽急趕去劉楊,大軍應該快要行動了。我們兩兄弟還不是軍人,現在回須昌好像也沒事可幹。老郭的任務就是陪我倆,他身上應該有不少錢。須昌城西有賭場、有窯子,我們先不回去老郭他應該也不寂寞吧?”
    郭子陵吃著烤魚,白了宋傑一眼,沒好氣問道:“這裏靠近前線,我們去哪裏逛?”
    “就是因為靠近前線我才想碰碰運氣啊!”宋傑答道:“我們現在在汶水北岸,距離南岸的汶上梁軍大營應該五六十裏。憑我們如今的腳力,趕過去最多小半天時間。還記得王樸嗎,去年他雖然不辭而別去了從軍,但是我記得他對王彥章的事情很熟悉,說不定他在‘廳子都’呢!不過‘廳子都’的要求高得離譜。所以我才說碰碰運氣,希望他老哥不在東線戰場這邊吧!不過他即使在這邊,我們要找到他也不容易。梁軍也有一萬多人,誰知道王樸隸屬哪支部隊、駐紮在哪。”
    作為王樸的兒時玩伴、好朋友,宋傑和郭子淩的確不希望王樸在東線戰場。因為這次決戰,梁軍是敗多勝少。
    “梁軍四路大軍盡出,東線這邊的一萬來人隻能算是小部隊。王樸在這邊的概率真的不高。不過來都來了,我們就過去瞧瞧吧!不過我們必須小心景延廣和史弘肇,他們肯定是‘廳子都’的高手。雖然隻是幾個照麵,而且天還下著雨,但是絕頂高手的眼力和記憶力不是開玩笑的。”郭子淩回應道。
    宋傑放下烤魚,再喝一口酒,回話道:“他們手底這麽硬,在‘廳子都’裏身份不會差吧?我們不亂跑應該不會碰到他們。可惜我們以前的武功太低,根本沒能力判斷王樸夠不夠實力進‘廳子都’。我們就在外圍逛逛唄!說不定真的有意外收獲呢!”
    “好嘞!就這樣愉快的決定!”
    安史之亂以來,河北三鎮自成一國,由於三鎮的主要外部生存壓力在唐朝廷而不在北方遊牧民族,百多年來盡管長城多有損壞,曆任盧龍節度使都沒有閑暇去修補,久而久之長城喪失了應有的屏障功能,以致北邊的契丹人勢力能輕易跨過長城直入,契丹人借著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中壯大。
    兩年前,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勸李存勖稱帝,李存勖不許,但李氏稱帝的野心已經端倪畢現。成德軍將領張文禮(趙王王鎔養子)首先不服、舉兵殺王鎔據鎮州反叛,義武節度使(轄定、易、祁三州)王處直害怕李存勖討伐鎮州時來個假途滅虢,遂秘密聯絡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背叛李存勖,契丹空國入寇。逼於形勢,李存勖親征反擊,在沙河橋大敗契丹人,收複鎮州。事後李存勖隻能高舉輕放,殺掉叛首,放過其餘。李存勖親自兼任成德節度使,把出迎的王處直養子王都封為義武節度使,並以其子李繼岌娶王都的女兒。
    契丹雖然大敗而回,但此次入寇阿保機的軍隊卻毀掉了一大段長城,以致媯、易、幽、薊、平五州麵對契丹人偷襲的風險大增。河南的朱友貞也趁河北反叛之機收複了不少故地。如今兩年過去,梁唐爭霸還在持續,不過梁滅唐興的契機已經出現。
    義武軍轄定、易、祁三州,首府為定州,本是唐朝廷遏製河北三鎮的橋頭堡,黃巢之亂後開始割據。王都歸順李存勖後,因契丹騎兵威脅,易州反成了義武軍的重點駐軍地。
    易州地處媯州之南、幽州西南,為河北門戶,不直接和契丹接壤。但媯州的居庸關和易州的紫荊關已殘破不堪,幾乎夷平,易州在來去如風的契丹鐵蹄下近乎不設防。
    易州因易水而得名,傳說當年燕太子丹送荊軻易水之上,即此水也。州治易縣之北的白馬鄉傳說得名於三國時候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不過公孫瓚喪身的易京和易州不是同一個地方。
    易州全州在開元盛世時期人口超四十萬,如今隻剩四五分之一。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漢人再少再窮,在草原民族眼裏還是肥羊。
    唐帝國北部邊境重鎮、易州。
    易縣西北、雲夢山山南、義武軍駐地。
    秋高氣爽,訓練有素的唐軍士兵正在校場做日常操練。雲夢山西臨紫荊關,南扼通往易縣的交通要道,在紫荊關重修之前,乃駐軍的理想場所。
    王都身穿甲胄,巡視著兵士的操練,心腹和昭訓在一旁陪同。
    “噗呲!”
    幾名士兵同時命中靶心,眾人一陣歡呼。
    離遠看到王都的將校紛紛敬禮,王都則頻頻點頭示意,義武軍軍士將校士氣高漲。
    和昭訓問道:“現在快到十月,有些地方都開始下雪了,契丹人還會來嗎?”
    王都走到校場邊的一株大樹下,停下道:“契丹人蝗蟲一樣,餓了自然會來。”
    和昭訓站在王都身旁,複問道:“契丹侵擾不斷,與其駐紮在這裏,我們倒不如重修紫荊關?”
    “重修?等李繼岌做了太子,我女兒當上太子妃之後再討論吧。”王都斬釘截鐵道:“李存勖和劉玉娘(劉貴妃)這般折騰,誰知道這國家能堅持多久!現在重修紫荊關隻是為他人做嫁衣,還會破壞我們和契丹的關係,哼!”
    “咚咚咚!”
    集結的鼓聲敲起。
    一名將校打扮的軍士精神抖擻走近,行禮後朗聲道:“報,前方斥候回報,一股約兩百人的契丹騎兵小隊越過了紫荊關,往易縣方向奔去,我軍騎兵部隊馬上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出動。”
    王都回敬對方軍禮,答道:“記住以驅趕為主!出發吧!”
    “諾!”
    一聲回答,軍士馬上飛身遠去。
    王都,年約45,年幼時因生有異象被王處直收為養子。王都能當上義武節度使是因為定州將領不願聯絡契丹,大家遂推舉他替代王處直。
    當時,王處直兒子王鬱(約38歲)是李克用女婿,李存勖的妹夫,王鬱害怕父親造反受到牽連,帶著全家逃至契丹,被阿保機收為養子。王鬱一表人才,投降契丹後終於英雄有用武之地,和統領契丹南部軍事的皇後述律平之弟阿古隻在燕趙一帶攻城掠地,此番契丹騎兵輪番侵擾易州,就是王鬱的策劃。
    百多年來中原內戰不斷、無暇外顧,草原上的後起之秀阿保機趁機統一契丹各部,不斷收留逃難而來漢人精英發展壯大。阿保機不但組建起部落騎兵和漢人相混合的契丹精銳禁軍“斡魯朵”,而且在漢人精英謀士韓知古、韓延徽、康默記等輔助下建立了胡漢分治的南北兩院製度。除了文臣,還有大量的燕趙名將投奔契丹,他們當中的盧文進和趙思溫連王鬱也自歎不如。
    由於王都是李存勖的親家,掛名弟弟王鬱又是阿保機的養子,唐和契丹都是王都惹不起的主。在左右逢源首鼠兩端的小軍閥扭曲生存哲學之下,王都為求自保,既逢迎李存勖,也不完全拒絕阿保機。正是這種扭曲心態,才會出現現在這種紫荊關口損壞不修、契丹人入寇則被動驅趕的奇怪現象。
    看著軍士遠去,王都悠悠問道:“給李存勖的奏表擬好了嗎?”
    “已經按你的意思寫好了。”和昭訓道:“九太保(符存審)的病情在上一份奏表已有提及,但不見皇上(李存勖)有其他安排。這次再提交一次怕不怕?”
    “怕又怎樣?”王都問道:“幽州乃盧龍軍首府,位置至關重要,符存審那老頭假如能在幽州任上多撐幾年,誰去理他?何況我隻是推薦其他人去當盧龍節度使,不是我要去頂替,問心無愧。而且重設媯州刺史對易州安危意義重大,假如這次沒結果,過一段時間還是要繼續上一模一樣的奏表。”
    媯州屬於盧龍軍地盤,北部與契丹接壤,南部是易州。多年來契丹人不斷虜掠邊境財貨人口,除了亡命之徒,媯州早成為不毛之地,但名義上媯州還是漢人領土。王都上奏李存勖請求找人接替符存審的盧龍節度使位置,除了自身實力有限,更多是打著小軍閥的算盤。盧龍軍強大起來,義武軍的北部安全才有保障。
    王都本身也並非對幽州全無非分之想,隻是盧龍軍除了節度使符存審,還有其他實力令他忌憚。
    天下牙兵皆父死子繼,第一股令王都忌憚的實力就是符存審諸子。將門虎子,符存審諸子個個武藝高強,尤其長子符彥超已繼承乃父5000牙兵,實力不容輕視。
    其二是幽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楊光遠,楊光遠所部多年來和契丹人爭強鬥勝,其軍極為勇悍、戰鬥力極強。楊光遠能當符存審的副手,實力可見一斑。
    其三,也是最令王都忌憚的,是滄州節度使趙德鈞。滄州也屬於盧龍軍地盤,趙德鈞卻自領一州,不受盧龍軍節製。和阿保機接納逃亡漢人的做法相反,趙德鈞在滄州公開接納逃亡的契丹人,並以之組建其親衛精銳牙兵‘銀鞍契丹直’。‘銀鞍契丹直’最少有3000人,全是精銳騎兵,在河北一帶絕對是實力派大腕。
    王都舉步往馬營走去,邊走邊問道:“出發的準備完成了嗎?”
    和昭訓跟在身後,點頭道:“都準備好了,其中《唐格式律令》共有286卷,號稱‘天下第一品’的李家墨準備了足有兩百斤。但需要這麽急嗎?”
    “哼!袁象先的兩個兒子也出發往劉楊了,還急?”王都歎道:“隻可惜李氏父子逃難離開了易州,白便宜了孟知祥。記住,《唐格式律令》是獻給皇上的,‘李家墨’最少要留一份給田敏,到了朝廷千萬不能吝嗇,該送的都得送。”
    “諾!”和昭訓答道。
    王都湊到和昭訓耳邊,輕聲吩咐道:“趙上交會混在隊伍裏保護你的。我已經吩咐他,假如遇上趙德鈞的人,能殺就殺。連我都打探到了袁象先的消息,趙德鈞那邊多半也會派人去。”
    和昭訓是讀書人,本身武功不高,並不懂傳音入密之法。王都當自己是讀書人,他是很尊重讀書人的,所以一般情況下他不會用傳音去吩咐和昭訓。
    吩咐過後,王都騎上了坐騎,在和昭訓的目送下單騎往軍營門奔去,護送的衛隊早已在營門等候。每天的例行士氣激勵操練算是結束,王都啟程回易州的家裏讀書。出營門不久,王都離遠看到那隊剛才出營驅趕契丹騎兵的人馬開始往軍營返回。
    又是惡心的遊擊騷擾,王都卻不能不理。錢財隻是小事,最麻煩的是勞動力被掠奪。如果在這亂世裏問王都何以解憂,他大概會回答:“唯有讀書。”
    王都是這個時代有名的藏書家,他提到的田敏是朱梁的國子祭酒,卞州有名的大儒、藏書家。王都自然對田敏惺惺相惜。至於以造墨聞名的李氏父子本是易州人,在逃亡的路上遇上了孟知祥,後者把李氏父子收於帳下。酷愛藏書的王都自然感歎孟知祥得了大便宜。亂世求生存,稱王稱霸或許不是王都最想做得事,但卻是不得不爭取的事情。王都打探到袁象先投唐的事情基本屬實,遂決定提前派和昭訓攜重禮出發,好得一個擁戴之功。
    ps:為方便寫作,作為第一人稱時宋傑、郭子淩還是不改姓吧。
    作為皇帝,個人認為李存勖和符堅的敗亡原因很相像,太急了。河北亂了百多年,完全沒有由亂入治的跡象。李存勖剛得河北不久就急著和後梁決戰,總算是天命所歸,朱梁被滅了。北方大部分收入囊中後,李存勖又急著入關中、攻巴蜀,完全沒有停下來搞好內政。後來,河北的亂源壓製不住,爆發了,帝國在野心家的操弄下分崩離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