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22

字數:7479   加入書籤

A+A-


    二十二、促膝長談
    詩仙樓、前廣場。
    石銳和劉延朗坐在一處石桌前等候著三樓的談判。下人奉上茶葉器皿,石銳邊沏茶,邊和劉延朗閑聊。周廣和周銳兄弟不懂茶道,何況他們既是晚輩,也和劉延朗、馮道屬於不同係統,索性在另一邊的石凳打盹。
    “來,喝茶!馮兄不過來嗎?”石銳先喝一口,遞過一杯茶給劉延朗,也同時邀請馮道過來喝茶。
    劉延朗雙手接過茶杯,聞了聞茶香,淺嚐一口後問道:“嶗山的綠茶嗎?”
    “嗯!劉兄眼力不錯!正是嶗山一帶種植的綠茶!尊者(趙岩)對生活一向有要求,茶葉都是上好貨色!”石銳話題一轉,問道:“劉兄近期會回碭山嗎?”
    劉延朗,宋州虞城人,其祖父和父親都是唐朝的戍邊軍事將領。劉延朗姐弟三人少年時曾拜入碭山派學藝,唐末天下大亂,劉延朗的姐姐劉若蘭邂逅李從珂,劉若蘭婚後一家隨李從珂加入了李嗣源麾下。
    劉若蘭是碭山派近百年來最出色的女弟子,曾經是師門的希望。
    劉延朗和石銳雖然互不認識,但都對對方的事跡有所耳聞。
    “哦?”劉延朗分析石銳話裏的含義後,搖頭道:“大師說的是郭大當家近期會聯袂宋州王回碭山祭奠的事情吧?自從我姐嫁入李家後,我們再也沒回過碭山了!老實說,我是沒想過大師兄他老人家會在這個時候改弦旗易幟,郭崇韜真的神啊!”
    袁象先曾是劉家三姐弟的同門大師兄!雖然劉若蘭嫁李從珂時朱溫還沒篡唐稱帝,但當時朱溫與李克用之間已經勢成水火,劉延朗總覺得自己有對不起師門的地方。現在袁象先突然率先歸降,劉延朗不免感到唏噓。多年相處,劉延朗隱約覺得袁象先不是會輕易投降的人。
    “緣起緣滅,事物或許真有命數。馮兄,你覺得對嗎?”石銳歎道。
    馮道其實已經坐了過來,隻是劉、石兩人像是在敘舊,他沒有插話而已。
    馮道歎道:“對啊!本來知祥委托我過來照應兩位世侄,我是沒想過會來的。隻是碰巧發現李嚴在巴結趙延壽,我有點放心不下才跟過來的。”
    “對,李嚴是在吃兩家茶禮。”劉延朗呿道:“不過這不是很正常嗎?”
    “直覺,雖然他這次過來是有其他事要做,但我能看出他的不友善。”馮道說。
    石銳呿道:“我們又有哪個是友善的呢?”
    馮道再喝口茶,搖頭道:“不一樣的,李嚴護著的小子是真的不友善。可惜我有大孝在身,此間事了後,我就要回瀛州老家守孝。石兄,三年後我再向你挑戰。”
    石銳眼裏精芒閃過,饒有興趣問道:“能得馮兄約戰,我與有榮焉。但馮兄曾和梁震先生問道,我自問本事不足。”
    “石兄是當局者迷。”馮道回話道:“你剛才和那女娃一戰,心中似乎是有大石落下。心無掛礙,你將要突破了。”
    “突破?”石銳一震。
    劉延朗也看著石銳,似乎也有一點感悟。
    “對!”馮道歎道:“不是家父剛仙去,我又怎肯多等三年!我本無心到這裏,結果老天卻讓我認識了石銳兄。你能說這不是命數嗎?”
    “好!我在昭空寺等你。”
    “吱呀!”廣場一邊的客房門開,王樸從裏麵走出。
    “是王樸小兄弟嗎?過來喝口茶如何?”石銳柔聲問道。
    王樸走來,馮道和劉延朗走一邊賞月去了。
    王樸坐入另一張石凳,接過石銳泡的嶗山綠茶。
    “石大師的耳力真厲害,我剛才特意放輕了腳步聲,隔了幾十步遠大師還是能輕易認出。”王樸說道。
    石銳泡著一壺新茶,笑道:“我看小兄弟的年紀比文萱要小幾歲,但是修為比她不會差多少。我雖然長居此處,卻不敢坐井觀天啊!王樸小兄,你認識石康嗎?”
    “石康?”王樸訝道:“大師說的不會是一位‘廳子都’裏普通士兵吧?”
    石銳點點頭,道:“他是我的兒子!我常聽他提起他在軍裏的同伴,王樸是他提及得最多的名字,剛好你也叫王樸。你不必叫我大師,我還留著長發,算什麽和尚呢!這僧袍我打算穿到有尊者的確切消息後就脫掉。”說罷,石銳還揮了一下衣袖。
    王樸瞪大了眼看著石銳,好一會才不好意思的說道:“石叔叔,仔細看的話石康的樣子和你挺像……。”
    石銳把茶杯倒滿,再喝一口,笑道:“你是想不到我的兒子也會在‘廳子都’吧?我是汴州人,石康完全滿足進入‘廳子都’的良家子條件呢!何況排擠王鐵槍的是張漢傑。何況尊者以前和王鐵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隻是後來變得惡劣罷了。”
    “現在兗州地麵,梁軍有一萬禁軍,加上‘廳子都’和青蓮幫的武裝,總戰力一點不低,而且沒有補給問題,石叔認為是什麽原因導致我軍現在的士氣如此低落?”王樸突然問道。
    石銳歎了口氣,道:“我不懂軍事。至於張漢傑,那孬種說什麽汶上幾乎沒有防禦工事,硬是龜縮在兗州。不是怕張漢傑鳩占鵲巢,我們全幫早移師汶上,不是隻去1500人了!”
    王樸輕蔑道:“張漢傑真的是孬種,隻敢對自己人動手。”
    石銳好一會才歎道:“雖然尊者突然離去,我以為還有機會和王鐵槍在汶上城外浴血奮戰一回,沒想到如此關頭還在這裏耽擱著。”
    “石叔既然擔心石康,當初和梁彥溫當家一起過去汶上不就可以了嗎?”王樸問道。
    “生死有命,我反倒不擔心康兒。在亂世中生存,如果沒有幾把刷子,遲早也要栽跟鬥。何況青蓮幫始終是佛門的一個分支。假如張漢傑知道我不在總壇的話,他可能會冒險殺進來的。”石銳答道。
    石銳的武功在青蓮幫裏是最高最可怕的。
    “噔噔!噔噔!”
    下樓的腳步聲響起。
    侯章陪郭子淩走在最前,趙暉和李嚴緊隨其後,其餘人跟在後麵陸續下樓。
    王樸看到眾人的表情和下樓的排序,料到事情談成,趕緊迎上,石銳則還在悠閑的喝著茶。
    侯章哈哈笑道:“子淩公子,希望你們的事情順利。”
    “好的!”
    ……
    翌日、十月初四。
    滑縣、白馬渡口、北岸。
    大隊梁軍人馬正在附近樹林忙碌工作,他們砍伐大量木材,準備搭建渡河用的浮橋。時間緊迫,渡河人員眾多,需要木材的量相當大。一處河灘邊上,一艘小漁船擱淺在岸邊,一人一馬的屍體被打撈上來,死人被截斷的長槊貫穿,隻能側放地上。兩名高級軍官正圍在旁竊竊私語。
    一名個子矮小的主將走至,問道:“你們覺得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爹!”其中較年輕的一人答道:“這人是被長槊從迎麵穿胸致死,從這槊的截斷的麵位推斷,長槊長度有可能達到兩丈,這槊頭應該是‘戰棹都’用的上品!我們軍裏應該沒有能使這種長槊的高手。”
    “哦?”主將好奇心起,靠近圍著屍身走了一圈,隨腳輕輕一挑,屍體胸前的斷槊已來到主官手上,屍體也隨著轉了半圈,露出了右肩的“虎頭”紋身。
    主將右手托著下巴,嚴肅說道:“在水裏泡了一段時間屍身還能保持柔軟,除了死了不會太久,這死人生前看來是個超級高手。你們兩有聽說過右肩有‘虎頭’刺青的超級高手嗎?”
    兩人均搖搖頭。
    “十五六年前,汴洛一帶出現了一個另人聞風喪膽的采花賊,他的右肩就紋有‘虎頭’。都說當年這人沒死,現在看來的確如此。”主將續道。
    “張漢頂?”兩人同時疑問道。
    主將點點頭,答道:“張氏父子不諳水性,殺他的人挑在黃河上下手,這死人多半是張漢頂!張漢傑可能是派他來找援軍的。去你姥姥的張漢傑,‘廳子都’都要被你玩壞,還找你的死鬼兄弟來送死,我操你娘!”說罷,主將一手割去張漢頂的人頭,目露凶光狠狠道:“仁沼,你和小徹包好這人頭去卞州走一趟。敢殺張漢頂的人絕對不會放過張漢傑,張漢傑人多,萬一這廝沒被殺死,你們伺機補刀!”
    朱梁朝廷,皇權暗弱。朝內朝外派係林立,彼此之間矛盾重重,中央的各項決策下來之後大多難以有效執行。張氏兄弟憑著功臣之後、外戚的裙帶關係扶搖直上,張漢傑在國內儼然一人之下。但張家兄弟無才無德,橫行霸道,品行敗壞,在朝廷內外到處結怨,連同一黨的段凝都背地裏對他嗤之以鼻,其他人更不用說。
    小個子主將名叫王晏球,52歲,他是董璋、霍彥威的結拜兄弟。梁國內部,戰將裏首推王彥章,其次輪到霍彥威和王晏球,段凝的排名都要在其後。和霍彥威出身相似,王晏球年青時遭逢戰亂,被卞州富戶收養。王晏球沉勇有謀略,曾任“廳子都”的副都指揮使,當過王彥章的副手,後來歸於袁象先麾下。多年來,“廳子都”因著王彥章的關係處處被張漢傑打壓,積怨日深,王晏球一直把帳記在心裏。本次出征,王晏球作為借將本想有一番作為,結果趙岩的意外死亡揭開了朱梁外強中幹的麵紗,“多米諾”骨牌紛紛倒下,隻剩悔恨和唏噓。和王晏球對話的兩位軍官,是他的兒子王徹和大將賈仁沼。
    “爹,我們回防卞州要緊,殺人的事不是應該放一邊嗎?何況張漢傑不是還在兗州?”王徹問道。
    王晏球哂笑道:“真要回防,段凝何苦隻派個範守遇來我這裏做監軍監督我們開路?他軍裏還押著一大堆金銀珠寶不肯丟掉呢!段凝是料定張漢傑不敢和唐軍正麵交戰,才會有這番安排,這老狐狸明擺鐵了心思要投降。”
    “投降?”賈仁沼和王徹同時大驚道。
    王晏球臉色有點蒼白,憤然道:“張漢傑孬種一個,逃兵他是當定。此消彼長下,我看唐軍最晚初十就到開封,我們怎可能來得及去救?封丘一帶,存有大量物資,而且俯視開封,我們渡河後就在那裏駐紮,等段凝和李存勖談判去吧。隻可惜了王鐵槍,我多年的老拍檔!”
    夜涼如水,新月當空,次丘,朱莊大宅。
    郭子淩、宋傑、王樸、李惠明、劉延朗五人結伴同行,再次回到前天曾落腳過的大宅借宿。劉延朗或許有看星星的看好,如此涼夜,他在某處的屋頂看星、賞月。王樸和宋傑打掃好衛生,準備找郭子淩聊天。
    “青蓮幫的好東西真不少,害我背大包小包的。幸好剛才的晚飯還不錯,匆匆忙忙的總算也吃飽了!”宋傑說道。
    王樸打趣道:“小傑你這叫得了便宜還賣乖,你不是還順手拿了把趁手的短刀嗎?這麽重,大可以還回去,嘿嘿!“
    “噓!”宋傑突然間扯著王樸,低聲道:“你看那裏,我們還是乖乖回方間打坐。“
    王樸順著宋傑提示的方向看去,馬上轉身回室內,嘀咕道:“還是你小子眼力行,前腳還沒邁出門就看到淩少在屋頂鬼鬼祟祟,不幹情報工作真的浪費人才。“
    郭子淩和李惠明正某處房頂促膝長談。
    “幾天來,我還是首次和小姐單獨交談。冒昧一問,你似乎對李嚴有看法,是有什麽原因嗎?”郭子淩靦腆問道。
    李惠明看著郭子淩,微笑道:“想不到你問我的第一句話是因為其他人。”
    “不好意思!”郭子淩道。郭子淩有一直留意對方,但是獨處機會來了,他變得不會說話了。
    李惠明沒有回答郭子淩的問題,反而問道:“你相信我嗎?”
    郭子淩臉上微紅,點點頭。
    李惠明娓娓說道:“我母親一族年青時都在碭山派學藝。碭山派開派之初,隻有兩把鎮派名劍,‘信陵’和‘霸王’。不知道從哪一代開始,碭山派多出了另外一把名劍——‘色空’。色空劍法傳聞隻適合女子修煉,曆代莫不如此。當色空劍傳至我娘,本有機會災江湖上再放異彩。不過我娘後來嫁了我父親後,始終突破不了‘空即是色’的最後境界,她武道至此再無進境。不過色空劍法對她的影響沒有就此打住,我從小對‘色空’劍就有莫名的感應,我直覺它一直在呼喚我,隻要堅持修煉。我能達至‘色即是空、見性成佛’的境界!”
    聽對方一番闡述,郭子淩有點失落,茫然道:“色即是空、見性成佛?惠明不是真的想當尼姑吧?”
    李惠明搖搖頭,噗呲笑道:“子淩這樣不覺唐突嗎?不一定是要當尼姑才能修佛吧?我娘也沒當過尼姑,也晉入了‘明心見性’的境界。禪從來不是向外探詢而能得到的東西,必須要內心領悟。或許是我爹真的優秀,娘她最終放棄了晉窺‘見性成佛’的機會。幾百年來沒有人突破的境界,交棒到了我的手裏。”
    郭子淩因為自己剛才的低能答話感到更加臉紅,冥冥中,他覺得會與這位年紀相約的鄰家女孩有一段姻緣,遂說道:“色空劍法和我所練的武功有相同的見解,‘自性具足,見性成佛’是其最高境界,我覺得自性具足某程度來說就是明心見性,一切隻能體悟、不能外求。我還在探索‘自性具足’的境界,不知道明惠到了‘明心見性’的境界了嗎?”
    李惠明垂下頭,低聲道:“你似乎經過了我的提醒,懂得用精氣神去探索人家呢!我心的修煉還差點火候。要不然也不會和你聊這番話了。你知道嗎?符彥卿的武道修為雖然和你義父還有差距,但是心靈的修養已經非常接近,我怕和他一起會重蹈我母親的覆轍。我不是說你不如他,你們的年齡差了八九歲,你到了他如今的年齡,說不定武道成就會更高。咦?你不高興?”
    被拿來和符彥卿比較,郭子淩有點沮喪、失落,一陣涼風吹過,他哂笑道:“惠明太看得起我了,我在卞州虛度了將近六年,武功並沒有得到名家指點,八九年後的成就真沒有符彥卿現在這麽高呢!”
    “你生氣了,色空劍法的‘色即是空、見性成佛’到底是一種什麽境界連古籍也沒有記載,估計曾經修成的人都飛仙見佛祖去了,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麽!惠明提前和你說的這番話無非是給大家打個預防針,你這樣就受不住嗎?”李惠明說完,微微一笑,即飄然離去。
    李惠明今晚的對話不乏曖昧的情意,難道襄王有夢,神女也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