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24

字數:7834   加入書籤

A+A-


    二十四、廉頗老矣
    汶上縣城、城西。
    將近一萬唐軍的精銳步兵掩至,唐軍領頭的是四大帥之一的孟知祥,石敬瑭輔之。
    梁軍守城西的是有“天下第一都”之稱的“廳子都”,“廳子都”雖然幾度擴充,但是因為選拔條件太嚴苛,加上難以避免的折損,至今不過區區五百來人。
    “廳子都”清一色的騎兵,人人俱是精銳中的精銳。據說隨便在“廳子都”拉一個出來都是當將軍的料,他們每一個的心理素質和武功都過硬,總體戰鬥力相當恐怖。因王彥章守在北門,現在帶領“廳子都”的是副都指揮使趙廷隱。
    亂世生存,大多靠抱團取暖。在這個民不聊生的年代,為了生存,一般百姓無不想方設法向武力集團靠近,靠攏不了的要麽流離失所,要麽死於非命。
    武林各門派本就和地方勢力近水樓台,遂紛紛就近聯合。加上長時間的戰亂不止,依附各勢力而生存的武裝部隊逐漸演變成為了武將們的私人武裝。在大量的私人武裝中,隻有精銳者才有資格被稱為牙兵,一般武將的私人牙兵隊伍編製在500人上下。牙兵中的佼佼者,能被稱為“某某都”,如朱漢賓的“落燕都”,宋彥筠的“戰棹都”,李從珂的“橫衝都”等都是名頭極其響亮的私人牙兵隊伍。其中王彥章率領的“廳子都”被譽為“天下第一都”,盡管楊吳的“黑雲都”據說能和“廳子都”分庭抗禮,但“黑雲都”是國家軍隊,編製更是高達五千人。五千人才和五百人平起平坐,“廳子都”的強悍可見一斑!
    至於天下第一牙兵的殊榮屬於“銀槍節效軍”,但銀槍軍編製高達九千,這已經是“軍”並不是“都”。
    趙廷隱看著不斷接近的唐軍大部隊,唐軍帥旗上的“孟”字早被他看到。以五百對一萬,盡管對手是唐軍的精銳,趙廷隱也有五成把握能擊潰來者。因為對麵來的不是“銀槍節效軍”,而且絕大部分是步兵,而他們是“廳子都”!
    當年若不是“銀槍節效軍”反叛投唐,李存勖如今能拿什麽翻盤呢?
    想到這裏,趙廷隱猛然喝道:“諸位,按事先的布置全體衝殺,上!”
    “喝!”諸軍高聲答應,五百“廳子都”騎兵瞬間往對方掩殺。
    殘陽映照下,五百梁軍動若脫兔,以數倍於唐軍步兵的行軍速度衝殺過去,“廳子都”逆時針的繞了一個半圓,鋼刀般攔腰刺向一萬唐軍的側翼,務必要在唐軍的中段炸開花。這該是“廳子都”的“最後一戰”,眾戰士心中難免激憤,喊殺聲格外悲涼。
    “放箭!”孟知祥喝到。
    以步兵對騎兵,弓箭是最好的武器。
    “咻!”
    “咻!”
    “咻!”
    九千箭雨向“廳子都”籠罩過去。
    “叮當!”“咚嚨!”
    格擋之聲四起。
    無奈“廳子都”的戰士個個武功高強,裝備也完備。一輪箭雨下來不單止傷不了他們,也延緩不了多少他們的去勢。
    再一輪箭雨,“廳子都”眼看要殺到唐軍跟前。
    汶上四周除了少數樹林,地形以平原為主,極利於騎兵野戰,即使多次與梁兵交戰的孟知祥也無法在此種地形阻止“廳子都”精騎實施其攔腰切割戰術。阻止不了,並不代表沒辦法應對,此次孟知祥和石敬瑭分前後軍進擊,就是為了預防“廳子都”此種切割戰法。
    眼看“廳子都”尖刀般切割戰場,處於前軍的孟知祥果斷喝道:“散!”
    孟知祥身旁的傳令官會意吹響號角揮動旗號,傳令全軍分前後兩部作戰。
    孟知祥看著身旁身穿一身白鎧甲的趙季良,指著“廳子都”的“趙”字帥旗高聲道:“季良,是時候會會老朋友啦!”
    唐軍這一萬軍隊雖然全是步兵,但為首的各將領都配有馬匹,孟知祥一馬當先,嚇得趙季良和身後多名將領趕緊勒馬跟上。
    唐軍後軍,石敬瑭部。
    石敬瑭收到孟知祥傳來的信號,也立馬吩咐手下做出部署。以二十敵一,還有五百“左射軍”壓陣,石敬瑭自覺沒有比這更好的安排了。
    石敬瑭身旁一騎靠近,來人短小精悍、目光炯炯,他指著“廳子都”某處旌旗處說道:“他們應該在那個方向!”說話者赫然是曾經在“蘭陵入陣”中露過一手的楊邠。
    石敬瑭笑道:“我們上!”呼嘯一聲,“左射軍”和唐軍後軍紛紛向獵物奔去。
    那邊廂,孟知祥和石敬瑭似乎都找到了獵物。這邊廂,老相識卻不期而遇。
    城西的梁軍唐軍正鬥得不可開交,激戰中的某處,兩方將領正在對峙。
    本是跟隨孟知祥的數名唐軍將領中被一位梁軍將領截斷了去路。
    去路被截的正是目前在唐軍裏頗有人氣的康延孝。康延孝乃粟特人,藍瞳,身材高大,外貌威武雄壯,年少時在李克用麾下當過親兵,後因犯事逃至朱梁。在朱梁時,楊師厚和朱友謙都曾經收留過他,康延孝在梁軍裏也吃得開,不過後來“銀槍節效軍”和朱友謙先後降唐。康延孝逼於無奈又換了老板,段凝雖然收留了康延孝也給了他先鋒的位置。但這次梁軍全麵反擊時段凝情願提拔董璋也不重用他,康延孝相當不服氣。何況康延孝是不同意段凝以黃河水阻擋唐軍的計劃。得益於郭崇韜多年來在梁國內部的情報深耕工作,康延孝的心裏變化被郭崇韜清楚把握。在郭崇韜的勸降攻勢下,康延孝從新投入唐軍懷抱,而且他得到的利益和地位都要高於在梁軍時。這次梁唐間的最後一戰,郭崇韜有其他任務並沒有參戰,故其安排了康延孝跟隨孟知祥。
    看見來人,康延孝勒停了馬,其身旁的一名驍將李肇不等康延孝發話即揮槍攻向梁將。
    李肇年約25年,中等身材,愛好勇鬥狠,是康延孝的心腹。
    “鏘!鏘!”
    眨眼功夫李肇已經和梁將過了兩招,梁將的功夫明顯不在李肇之下。
    “小肇,回來!”康延孝身旁的另一名將領喝到。
    “哼!”李肇冷喝一聲後退回康延孝身旁,梁將則從容留在原地並沒有追擊。
    叫回李肇的將領名叫趙瑩,38歲,華陰人,曾考中朱梁進士,文才出眾,是康延孝的掌書記兼智囊,隨康延孝一同投唐。趙瑩的話在康延孝這裏很有分量,李肇當然乖乖聽命。
    “大師兄!好久不見!”康延孝發話與對方打招呼,隨手還行了個禮,康延孝四十出頭,對方梁將充其量35,康延孝卻稱其為師兄?
    “馮暉?”李肇偷偷地溜到趙瑩身旁機靈問道,後者微微的點了點頭。
    “廳子都”裏在正副都指揮使以下,還設有五個指揮使,馮暉正是其中之一。馮暉出身於魏州,自少被楊師厚收為大弟子。康延孝投靠楊師厚時是帶藝拜入其門下,馮暉年紀雖不及康延孝,但的確是康延孝的師兄。楊師厚死後“銀槍節效軍”變節投唐,康延孝無奈轉投朱友謙。因李存勖重用劉詞而冷落馮暉,馮暉憤而出走改了投楊師厚的好兄弟王彥章。劉詞32歲,乃楊師厚的二弟子,同樣是康延孝的師兄。李肇年青且成為康延孝心腹是近幾年的事,所以李肇隻聽說過馮暉的事跡並沒有見過其人,而趙瑩年紀閱曆都在,自然認得馮暉。
    “許久不見啦,難得你還認得我!我剛才看到孟知祥、趙季良朝著我們的副都指揮使(趙廷隱)方向奔去,心裏剛有點觸動,我就看見你了。我琢磨著我們是不是也該敘敘舊了!”馮暉隨口答道,語氣間透露出一絲無奈。
    康延孝投了郭崇韜後被後者重用。
    “師兄願意的話,延孝必定盡力走動!”康延孝試探道。
    梁唐間壁壘分明,康延孝在對陣中還稱馮暉為師兄,誠意十足。
    馮暉搖搖頭,大笑後說道:“大丈夫又何須馬革裹屍,不過王鐵槍他老人家決心要為國捐軀,我馮暉堂堂男子漢絕不能現在就當降卒。八年啦,當年你的功夫要比我高,不如現在陪我走幾手當敘舊如何?”
    不等康延孝答應,馮暉策馬向前,氣機交感下,“水銀瀉地”瞬間攻至。
    康延孝也用“水銀瀉地”回敬。
    趙瑩沒有插手的意思在一旁壓陣,李肇則忙於應付外圍的攻擊。
    戰場另一方。
    石敬瑭正追著獵物,殊不知他手下的頭號猛人劉知遠在對陣中被梁軍衝散了。
    此刻劉知遠正臉紅脖子粗的和對方撕咬著,盡管劉知遠平時就一副關雲長的紅臉像,但眼前的對手確實是硬骨頭,連他也啃不動。
    又走了十來招。
    “砰!”
    借著硬拚的反作用力,劉知遠見機和對方拉開距離,借機換氣。
    “怎…怎…麽又是…你…你?叫什麽……麽…名…名字?”劉知遠結巴問道。劉知遠平時不多話,口才不好是一個原因。
    李嗣源部是對梁作戰的主力,劉知遠作為麾下一等一好手一向是衝鋒在最前線。他早就和眼前梁將在對陣中有過交手,但這麽親熱的接觸還是頭一回,棋逢敵手,劉知遠不禁好奇發問順便多喘幾口氣。
    “嗬嗬!都聽說‘紅麵關公’劉知遠口齒不太伶俐,傳說果然不假。我們總算不打不相識,難道你就打聽不出我藥元福的名號嗎?”梁將回答了劉知遠的問題,順便反嗆。
    藥元福,40歲,其是“廳子都”的第三號人物,五指揮使裏排名第一。劉知遠早聽說過藥元福的大名,隻是礙於其口齒不好,為人相對孤僻,因此劉知遠在戰場上曾和藥元福走過幾回也不知道對方是誰。
    “失…敬…”劉知遠不再多話,再向藥元福攻去。
    “劉信、彥超,原來對手是藥家軍,難怪能擋住我們‘四俊’!你們小心點,崇哥我要收拾了眼前的硬骨頭才能過來幫你們!”劉崇邊怪叫邊大喊,總算和對手鬥個旗鼓相當。
    劉崇,28歲,乃劉知遠胞弟。和劉知遠一樣,劉崇的臉也特別紅,不過除了紅臉,他還生有雙瞳,口齒伶俐,沒有半點結巴。劉崇為人無賴好賭,憑著其和劉知遠的身手,一般的士兵都隻能給他欺負,耍無賴流氓才是亂世裏最適合的生存哲學。劉信是劉知遠從弟,慕容彥超則是他們的同母異父弟弟。“四俊”這種不太要臉的綽號,是劉崇自封的。
    劉崇口中的“藥家軍”,是指藥元福和他的五個兒子,全家都進入“廳子都”,這在“廳子都”的曆史裏絕無僅有,此刻劉知遠、劉崇等四人率領的近百人,就是被藥家六人阻擋著!
    汶上縣城、城北、一個人的鏖戰場。
    禁衛軍六大都指揮使與對方甫一交手就折了勇力可與三國時許褚比肩的翟璋,剩下的五都指揮使在萇從簡帶領下硬是和王彥章酣戰了近大半個時辰,此刻太陽已經接近落山,夜幕準備降臨,戰場內外甚至是汶上破爛的城牆上都點起了火把。
    包括萇從簡在內的五名都指揮使汗如雨下,身上各有掛彩。反觀王彥章雖然也有幾處擦傷,但神情淡定、氣脈依然悠長,五都指揮使大概是“耗”不下去了。
    “不是王鐵槍眼光老道出手即令你們減員,相信結果會更完美,回來吧!好讓王鐵槍也回回氣。第一回合算是王鐵槍贏了,我方再派人接第二回合!”說話的是李嗣源。
    能和王彥章纏鬥近一個時辰而沒大傷,五都指揮使算是值了。畢竟對於王彥章這類天下數一數二的高手,單挑和群毆對他也不會有太大區別。但是王彥章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隻要時間一長即使其內氣再悠長身體也受不住,隻需多耗幾回合,必定能完成李存勖的吩咐,活捉王彥章!
    “唐軍必勝!唐軍必勝!”
    喚回了五都指揮使和遣人抬回了翟璋,唐兵士氣沒有低落反而高漲起來,喊聲震天。因為士兵們已經看到將要出場的是誰。
    一男一女正排眾步出,每踏出一步都仿似攜帶著風雷之威、王者之氣,兩人滿身盔甲在火光映襯下格外肅殺。
    “唐軍必勝!唐軍必勝!”
    “晚輩李從珂見過王鐵槍!”身高七尺五、外貌雄偉的男將遙呼王彥章。
    “晚輩劉慕蘭見過王叔叔!”一身英氣的女將喚道。
    第二回合出陣的赫然是唐軍的王牌李從珂及其夫人劉慕蘭!
    唐軍首將,前有周德威,現有符存審。符存審年事已高,舊病舊患快要了他的命,在李存勖的軍隊將領年輕化的指導思想下,李從珂正是下一任“首將”殊榮的最高人氣者。因著劉慕蘭的關係,李從珂確實是王彥章的晚輩。
    劉慕蘭,34歲,能生出李惠明如此動人美麗的女兒,劉慕蘭當然也是極其出眾的美女。盡管已經34歲,但看上去他和李惠明像是一對姐妹多於母女。慕蘭,取名木蘭的諧音。相傳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在北魏出現的巾幗英雄,也有說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發生在隋朝,說法繁雜不一。除了花木蘭是哪個時期的曆史人物難以說清,連花木蘭的故鄉在哪也是眾說紛紜,其中在虞城縣就修有木蘭廟,廟中設木蘭像,該廟修建於唐朝,至今有兩百年曆史。劉慕蘭乃河南人,小時候拜入碭山派門下,虞城乃宋州地盤,小時候的劉慕蘭很喜歡去木蘭廟玩。慕蘭的名字,就是袁象先幫她改的。袁象先和王彥章是好友,劉慕蘭當然就是王彥章的晚輩了。
    “唐軍必勝!唐軍必勝!”
    李從珂每踏出一步均重若千鈞,顯然使出了氣機威壓。
    王彥章已經戰了大半個時辰,李從珂明顯是要占體力上的便宜,要對方加速消耗。
    “呼!呼!”風聲咧咧作響,氣氛更加肅殺!
    “都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在晚輩看來這都是年青人哄老人騰出位置的伎倆。可惜軍事不是政治,玩出了火就不是死一兩個人能忽悠過去的!假如朱友貞這次還是把梁軍的東線指揮權全部交給前輩的話,或許這次的結果還像過去那樣不分勝負,可惜啊!朱友貞居然信了張漢傑的鬼話。我軍攻陷開封城已經是時間問題,前輩真的不考慮從投大唐的懷抱?”李從珂說話間已走至離王彥章隻隔七步距離,李從珂周圍像是有一股氣旋圍繞,顯然是功力運至頂峰。
    劉慕蘭則站在李從珂右首,同樣也是運功戒備,把功力聚至巔峰。
    王彥章“哈哈”一笑,道:“大唐早就滅了,你們建立的隻是偽唐。好一個廉頗老矣,能在最後一戰與你夫婦過招,無憾了!事後代我像袁太尉他問個好,出招吧。”
    王彥章擺出守勢,無懼李從珂夫婦施展合擊。
    “鏘!”
    “白帝”槍出,李從珂一招“朝辭白帝”當先刺出。
    本應和丈夫同步出手的劉慕蘭不知什麽原因慢了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