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信徒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A+A-




    東西造出來了,就要賣出去。
    大明傳統的農村社會,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東南江浙富裕,北方和內地農村普遍貧窮。具體到而今的湘鄉,雖然不至於像明末的陝西,河南一樣,但是農民大都是一貧如洗,購買力低下,農民也不是不想買,而是不能。後世解放前的農村還有很多農民在用石製和木製工具種田,而陶碗,在經濟硬著陸的九十年代初,朱誠一家還在用,而不是用好看滑膩的瓷碗。
    雖然附近的消費者購買力低下,但是這裏的市場還是很廣闊,陶碗是日常生活消耗品,大家吃飯的家夥,不可或缺;起陸村附近,還沒有看到有陶器廠,最近的購買地是十六裏外的青龍鎮才有,大概是要一斤半糧食或十文錢一個,(明製,本文采用朱誠的前世網絡記憶,一石糧食九十二至九十四公斤,一斤(明)為五百九十六點八克,一斤(明)為十六兩,一石糧食大概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五十七斤(明),一兩設定為一千文,為了便於以後筆者的計算計算,默認為一石糧食一百五十斤(明),一斤(明)為六百克,一石糧食相當於後世的九十千克,另外,一兩銀子相當於後世五百元的購買力,一文錢相當於零點五元,1.5明斤x600克=900克,青龍鎮中碗單價為糧食1.5明斤=900克=1.8市斤=拾文錢=五元錢,後世米價兩塊到四塊錢每斤,後世超市的中號瓷碗大概也是兩塊錢到五塊錢不等,大米和糧食有別,古代農業社會農產品和工業化產品價格也是差異巨大。
    市場=消費人口x購買力x購買欲望
    朱誠現在的產品,雖然傻大黑粗,但是也耐用耐摔,是每個人吃飯都要用的,又是日常消耗品,總是有需要的,朱誠相信,隻要它夠便宜,就能勾起潛在大明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就會有市場。
    青龍鎮的中碗賣拾文錢或者說一斤半(明製)糧食一個,朱誠覺得半斤(明製)糧食的價格就很好了,關鍵是要快點賣出去,解決現在的生存問題。
    找好市場,定好價格,接下來就是看怎麽賣了。
    做事先要多謀,提供多個選擇,然後要善斷,找到較好的方案。
    朱誠不打算自己去賣產品,因為太小太弱勢了,人人可欺,需要尋找合作者。
    人的貪欲不可測,需要有製衡,選擇一個相對有操守的人。
    在幾個熟人裏麵,首先排除掉姓朱的三太公和老實人朱鬆,都是姓朱,要是起了利益爭執,朱誠一定是孤家寡人一個,同宗之內沒有人會幫他說話,孤兒無人權。
    所以要選合作夥伴,最好在起陸村同樣勢單力孤的外姓人裏麵選,老朱家對外時應該會同仇敵愾,合夥欺負外地佬應該是他們樂意做的事。
    教書先生解安,貨郎鄭超,蕭大娘,首先排除掉假清高的解安,要靠他打開市場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豈不餓死;鄭超,看上去鬼精鬼精的,一點都不安分,現在的朱誠肯定會被他欺負,不放心;蕭大娘就不錯,心地善良的佛教徒,追求的是積善行德,造福子孫,有田有地有鋪,是初期合作的好選擇。
    三月二十下午,朱誠來到蕭大娘家。
    “蕭大娘,吃飯了沒”,朱誠看到人就立即打招呼,這時候的農村人一般都是一天吃兩頓,一頓朝哺,一頓昏食。
    “是朱誠,大娘剛吃完,你呢”,其實朱誠是踩著點過來的,估算著蕭大娘家吃完飯才過來,可不想被人當成吃白食的,特地來混飯吃。
    朱誠開始了自己的忽悠之旅。
    “大娘啊,我最近又老夢到觀音菩薩”,
    “又夢到了,菩薩跟你說了什麽”。是的,每次朱誠與蕭大娘的共同話題就是拜菩薩談菩薩,一個佛教徒和另一個偽佛教徒,蕭大娘可能沒有想到一個小孩子滿口都是胡話。
    “哎呀,我求菩薩保佑我能吃飽飯,能過好日子”
    “菩薩說,我還要繼續吃一陣苦”朱誠說,
    “可憐的孩子,沒爹沒娘,遭了這麽多罪,菩薩怎麽不發發好心,幫幫你呢”蕭大娘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做祈禱狀,“南無阿彌陀佛,菩薩保佑!”
    “這隻能怪我自己,菩薩說,我前世做的好事不夠,所以今世注定要受苦啊”
    蕭大娘認真聆聽菩薩的教誨。
    朱誠鄭重朗誦了一段《三世因果經》:
    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世世福祿深。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誠聽,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實非輕。
    今生做官為何因,前世黃金裝佛身。前世修來今世受,紫袍玉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衣蓋如來蓋自身。莫說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
    蕭大娘越發虔誠,對朱誠所說的話深信不疑。文化程度不高的蕭大娘,對朱誠這個不識字的小孩,能說出這麽多艱澀難懂的佛經,那是相當充滿敬意,這發自內心的敬意,不是給朱誠這個苦孩子,而是給托夢於朱誠的觀音菩薩。
    朱誠說的道理,都隻是轉述菩薩的話。
    “菩薩說我前世雖然不是大惡人,但是做的善事也太少了,那些做了很多好事的大善人都可以轉世輪回到富貴之家,像我這種好事做的不夠多的人,就要繼續受苦難”。
    “誰說不是呢,菩薩說的話真是有大道理”蕭大娘回應道,“後來呢,菩薩還跟你說了什麽”
    “我不心甘啊,我就苦苦哀求菩薩,給我指點迷津,讓我不要在挨餓受凍了”
    “菩薩怎麽說?”
    “菩薩看我求得可憐,所以就心軟了”
    “菩薩真是慈悲”蕭大娘。
    “是啊,菩薩真是大慈大悲,菩薩說我與佛門有緣,願意點化我。然後還教了我一些有用的東西,要我幫助世人,多做好事,早日脫離苦海”,朱誠鄭重其事,做感激狀。
    “菩薩真的有點撥你,還教你東西?”
    “是啊,以前我哪裏懂什麽東西,你看我現在不變樣了嗎”
    是啊,以前的朱誠真是笨頭笨腦,與尋常小孩沒什麽不一樣,現在多有靈性,說話頭頭是道,比大人還有根據,這都是菩薩點化的功勞,蕭大娘可以確定。
    幸好沒有聯想到鬼上身,朱誠慶幸。
    “菩薩不僅教我東西要我多做好事,她還說,人多力量大,要我找身邊的善人一起做善事,這樣才能幫助更多的人,讓天下蒼生早日脫離苦海”
    還有這種說法,蕭大娘有點發愣。
    “可是我苦苦尋找也沒找到菩薩說的大善人,哎”……
    朱誠一聲長歎,做頹廢狀。
    按照菩薩說的,今生多做善事,來世就可以享福。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蕭大娘你,”肉戲來了,“我之前真是瞎了眼,我要找的大善人不就是你嗎”
    對麵之人有點驚愕和不好意思。
    “蕭大娘,你先別搖頭,聽我說,我發現你的樣子和夢中跟我說話的菩薩好像”
    “真的嗎?”聲音很小,
    “怎麽說呢,我其實說的是你的眼睛和菩薩的眼睛很像,都是目光慈和,很溫暖”,
    “真是太像了……”
    朱誠想表達的意思是蕭大娘是活生生的觀世音,蕭大娘懂了,也信了。
    “蕭大娘,你願意和我一起做善事幫助世人嗎”
    經過一頓忽悠,蕭大娘對朱誠的話言聽計從,毫不懷疑。
    朱誠把自己打算賣陶碗的情況告訴了她,把陶碗的價格定在了半斤糧食一個,一斤糧食七文錢,青龍鎮賣一斤半糧食一個,蕭大娘從那裏拿貨自己家裏賣兩斤糧食一個,價格的巨大差異,也把她嚇了一跳。
    想到這邊的可憐的購買力和購買欲望,朱誠覺得要來一劑猛藥,刺激一下。否則,價格還是一樣高的話,不知道一天能不能賣出一個,那朱誠還不是要繼續挨餓,隻要有賺就行。
    對蕭大娘的說法,則是,菩薩說的,要多做善事,不要計較太多。是的,菩薩的指示最重要。
    朱誠與蕭大娘定好章程,陶碗,半斤糧食,也就是八兩,一個;每賣出一個碗,朱誠分五兩糧食,剩下三兩歸她,買賣時朱誠不出麵,蕭大娘在貨源方麵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泄露朱誠的秘密,做好事不留名,這對雙方都好。
    不僅對外要守好秘密,蕭大娘對家人也要守口如瓶,就算她的家人知道了也不能亂說,幸好她老公和女婿都是贅婿,對她言聽計從。
    當晚朱誠就拿了二十個中號陶瓦給蕭大娘。
    “商品到貨幣是一次驚險的跳躍。如果掉下去,那麽摔碎的不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老馬《資本論》
    貨幣不僅是金銀銅,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糧食布帛就是硬通貨,古時候,交換不發達,人們貪穀帛本身都有使用價值,樂得以穀帛為交易媒介,總比沒有一個客觀的物價標準以物易物為方便。
    穀帛為幣,是經濟形勢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