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生機

字數:3359   加入書籤

A+A-




    三月份是春耕春種的季節。
    休息了大半年的田地,需要有人將它叫醒來,所以需要犁田,把僵硬的土地破開,翻出底下的土壤,但是,很多農民家裏是沒有耕牛的,也請不起別人來幫忙犁田,那怎麽辦?唯有自己動手,用鋤頭挖田。
    朱誠而今有八畝二分田,田不多,但是自己人去挖田的話,也會花很多時間,兩三個人,沒個十來天搞不定,關鍵是不劃算。請人犁田也是請得起,但是朱誠偏偏叫朱青石和堃三,去雇傭十個家裏比較缺糧的壯年男女來幫忙挖田,每天四斤糧食,不包吃,花了三天時間把水田挖一遍,鄉親們力氣是有的,就是缺少用力氣的機會,雖然工作三天才掙了十二斤糧食,但是聊勝於無,對於窘迫的人家也能多撐幾天,朱誠也能由此觀察哪些人比較老實吃苦。
    之後,就是播種育秧,朱誠雖然自認是農民,其實根本就不懂怎麽種田,至多就是小時候幫父母幹了些農活,算是參與了農事,沒有親身實踐水稻從播種育秧,到收獲的整個過程,一直隻是個旁觀者,其實啥都不會,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朱誠不懂播種育秧,一切由朱青石忙活,朱誠有些見解,都要小心翼翼的提,生怕誤導了真農民朱青石,因為以朱青石的性格,朱誠怕自己的亂彈琴,會被朱青石不加辨別的執行,一個不好,外行指導內行,誤了種田大事就不好,人貴有自知之明。
    選種,肥田,大家都知道是對的,而且要堅持不懈在這兩方麵奮鬥幾十年,朱誠還提出了“劃出幾塊小麵積的試驗田,做各種不同條件的實驗,並做好記錄”,每年根據產量的不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這個必須要重視,從今年開始做起來,李大和朱二姐做好協助。
    除了播種育秧,還有個事,朱誠一直在做,但做了快一年,還沒有完成,那就是搞腳踏式打穀機。朱誠以前以為這個很好弄出來,結構很簡單,一目了然,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確實沒什麽技術含量,如果放到後世,甚至二十世紀初,很多人應該一看就能搞出來,但是朱誠這邊一動手,就好像難住了,難住他的不是什麽奇怪物件,隻是朱誠一直沒放在眼裏的一根軸承,兩個齒輪,幾個螺絲,看起來不打眼的東西,確是不可或缺,這幾個東西,在明朝說出去,別人也不一定知道是什麽東西,又是無中生有,隻能自己努力解釋,形容,叫鍾南等人努力去做,去打製他們沒見過的東西,搞個鐵件打磨,削切,一直到朱誠認為滿意為止,螺絲,齒輪費點時間,心力,也慢慢搞出來了,雖然質量不敢保證,但軸承就不太好弄,長了就容易斷,要是高速滾動時,跑了出來就不好了,殺傷性有點大,而今,為了更牢靠一點,保險一點,朱誠還特意搞了個坩堝,煉出了十幾斤鋼出來,怕它不保險,又對它千錘萬打,反複錘煉,總之為了腳踏式打穀機不那麽危險,朱誠竟被動的搞出了鋼。
    有了鋼,再努力人工打製軸承,一直摸索,而今過了快一年,終於搞出了稍微可以的兩根軸承,除了這些,腳踏式打穀機就幾乎是木材組成,一些木板,一個大木滾筒,一些鐵鉤,材料齊全,邊組裝邊修正,一直到令朱誠滿意為止,至少,其他人沒見到過這個東西,經過一年的努力,一台腳踏式打穀機終於展現在大家麵前,朱誠第一個上去踩一陣,滾筒呼呼的轉,前麵的鐵鉤環由清晰可見,到模糊,再到一片虛影,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如此高速轉動的大家夥,人力原來也可以如此表現,如此吸引人,每個人都依次上去踩著玩,興致很濃。
    雖然可靠性不高,效率不知道怎樣,還沒經過考驗,成本高得離譜,付出了好幾人一年的心血,寶貴的鋼材,隻為了打穀時省一兩天的時間,其實大明的人力不值錢,多請幾個人幹活就能解決這個煩惱,但是朱誠覺得,很值。
    這個過程,這次經驗,這些副產品都是彌足珍貴,誰會重視這些呢,在旁人眼裏,可能會認為朱誠任性妄為,一個大玩具而已。
    看著腳踏式打穀機,看著製作這個東西所剩餘的材料和工具,朱誠又對鍾南等人下達了新任務,充分利用這次經驗和成果,改進運輸工具。
    現在朱誠越發覺得運輸是個耗時耗力的大問題,載重輕,行動難,行動慢,騾拉車也好,板車也好,雖然比挑擔好像好一點,但無法滿足朱誠發展的需要了,這次要用上軸承,齒輪,螺絲等東西改進運輸工具,提高運輸效率,還要製造一些鐵釘子,鐵輪子,轉向輪,不能讓運輸卡了脖子。
    不僅運輸工具要改,路也要修一下。要想富,先修路,不僅適應於國家,也適應於個人。
    朱誠打算修三條毛馬路,方便運煤炭,運鐵礦,運石頭沙子。先修南山至上孟衝煤塘那條一裏長的路,然後修南山去石塘村石山的路,也差不多就一裏路,真是巧合,最後修南山至相思橋的路,大概兩裏路,比較曲折,坡度大。這三條路所經的地域幾乎是無主荒地,除了相思橋附近有人有田土,合理的避開大多數土地糾紛和麻煩。路不要很寬,平地修個三尺寬就行,危險的地方,轉彎的地方修寬一點,能容人走,容騾子拉著車走就行,主要是要結實,平坦,少一些歪路。把一些陡的地方鏟平加寬,把一些凹進去的路段填平,把路上有阻礙的樹枝全部砍掉,把一些土質疏鬆,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身泥的路段全部鋪上煤炭渣,還有就是截歪取直,少繞路,縮短路程,今年一定要修好這三段煤炭渣進屋路,以後有條件了,再加寬和改善路麵。飯要一口口吃,今年能把這三條三尺寬的毛馬路修好,朱誠都覺得是個大工程。
    做事的時候就感覺人少,可以朱誠年紀小,無權威,沒有高超的管人管事經驗,一切都要時間積累,所以隻能慢慢來。
    朱誠做事慢,有些人做事就相當快。
    堃三一剛進來,不到半個月,就被他弄出了“美酒”來。本來要他尋岩洞,找土硝,製火藥,沒想到他對釀酒最為上心,仿佛無師自通,而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好像還比他老爹釀得好喝,他說的。
    難道釀酒也講天賦,酒鬼就對酒敏感,可能是吧。
    以前堃三是沒有充足的糧食,沒有用不盡的燃料給他發揮,沒有這個財力給他實驗,沒有這麽多人力供他指揮,有點製約他的本事了,而今,他可以任意施為,於是半個月立新功,為朱誠增加了賣酒和搭售陶器酒瓶的業務,對得起朱誠了。
    不僅如此,他還不務正業,自動搞起了陶瓦片。二月份開始,這邊就來慢慢準備建材準備改善居住環境,堃三看到這邊還沒有瓦,就主動請纓自己搞。磚瓦不分家,能製磚就一般會製瓦,會搞陶器就會做陶瓦,因為陶瓦更容易搞,隻需要增加一個模具瓦桶就行,之前,朱誠機緣巧合就沒有搞過瓦,覺得太容易,沒有操作過,沒有做過,所以就一直空在那裏。堃三可不想再住茅草屋了,一定要有磚有瓦。這邊主要是少那個模具瓦桶,陶土,陶器窯,燃料煤炭都是現成的,堃三認識好幾個木匠,木工,沒過多久就讓他弄來了三個瓦桶,有了瓦桶,陶瓦就好搞了。這個朱誠也熟,見到過很多次,首先是將練好的泥堆成一個方正的泥墩,再是,用鐵絲勾邊成長度統一的泥片,然後,緊緊貼在旋轉的瓦桶四周,將多餘的泥料劃走,最後,從瓦桶上取下已形成環狀的土坯,置於室外晾曬,晾幹以後劈成四瓣,就得到瓦坯,之後,隻要把這些瓦坯放到陶器窯裏煆燒,陶瓦就算做成了,極其容易,比做陶器更輕鬆,沒有技術含量。
    堃三的積極性很高,想法多,這裏就是他的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