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儒道的隱秘!浩氣宮!
字數:5031 加入書籤
蕭正除其官服,獨往深宮,而後乾帝自縊。
次日,蕭正登基,定國梁,建元萬寧!
“不錯。”
溫道元捋了捋長須,“想必你看到這裏的時候很疑惑,江山易主乃天下大事,豈會如此草草了結。”
“正是。”
蘇平點了點頭,“皇宮森嚴,殺機密布,萬寧帝再如何強大,也始終隻有一個人,如何能做到這一步?”
“因為他背後還有一個極其強大的勢力。”
溫道元的語氣開始變得嚴肅。“在當時,甚至要穩穩壓過皇權。”
“果然如此!”
蘇平雙目一凜,瞥了一眼門外,“這個勢力,莫非就是國子監?”
中州社稷改姓之前,呂正可不就是國子監祭酒麽?
這個猜測,很合理。
溫道元不置可否,淡淡一笑。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原來,在大梁建國之前,皇權並非是至高無上的。
有一個從上古之時就一直傳承至今的勢力,完全能與皇權平起平坐,甚至,某些時候還要壓過幾分。
這個勢力,是儒道的勢力。
其名,浩氣宮!
“為什麽萬載以降,有數次南州的王朝都遠遠強過中州,卻始終沒能滅掉中州正統,竊而居之?”
溫道元的聲音低沉而緩慢,“因為中州有浩氣宮。”
蘇平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吸引,靜靜的聽著。
浩氣宮的來曆已經無人知曉,隻知道這是勢力名稱,也是一座宮殿建築,相傳就隱藏在國子監深處。
關於浩氣宮的來曆眾說紛紜,有人猜測是天地賜予,有人猜測是第一位聖人的寢宮,不一而足。
算的上是天下儒者的聖地,隻有七境之上,才有資格入內修行。
總而言之,浩氣宮自古有之,獨立於王朝之外,又與王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國子監,就是浩氣宮在王朝中設立的教化萬民、監察百官的機構。
那個時候的文武百官,至少有一半出自浩氣宮,出自國子監。
“因為浩氣宮的存在,所以南州的王朝始終沒能如願。”
溫道元解釋道。
“原來如此……”
蘇平若有所思,問:“那蠻族沒有滅中州,是否也是浩氣宮的緣故?”
“這個就涉及到另外一樁隱秘了,以後你會知道。”
溫道元看了蘇平一眼,道:“說了這麽多,其實都是在講一件事情……”
蘇平:“浩氣不弱皇權?”
“正是。”
溫道元點了點頭。
“怪不得蕭正單槍匹馬使得江山易手,有浩氣宮支持,這就說得通了。”
蘇平說完,又有些詫異:“可為什麽,現在都幾乎找不到有關浩氣宮的記載?”
典籍廳的數萬藏書,他也看了萬餘之數,沒有一本提到過這個‘浩氣宮’。
“這個就又要說回梁太祖身上了。”
溫道元笑了笑。
蕭正輕而易舉的得了皇位,自然讓人無比眼紅。
各地藩王、豪強紛紛揭竿而起,想要趁著朝廷動蕩,改變中州一統的局麵,從中分一杯羹。
而這顯然是浩氣宮所不允許的。
於是,隨著一道來自浩氣宮的神秘令諭發布,天下學子群起響應,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迅速將各地叛亂撲滅,甚至都沒有動用多少朝廷的力量。
聽到這裏,蘇平對儒道的強大,對浩氣宮的強大,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然而萬寧帝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在四海平定,再無大亂之後,萬寧帝迅速調轉陣營,將矛頭對準了浩氣宮。
原來,萬寧帝在做國子監祭酒的時候,就一直認為浩氣宮對朝廷的幹預太大,導致王朝的發展受到遏製。
在他看來,大乾王朝的衰落,以及麵對異邦時的軟弱,與浩氣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一點,蘇平倒是能理解。
用書裏那一套來約束普通百姓可以,可是用其來約束帝王,難免遭到嫉恨。
怕是每一位中州帝王,都對浩氣宮有過不滿的念頭,隻是到了蕭正這裏,才終於決定不忍了。
“於是,為了不重蹈大乾的覆轍,蕭正不惜背上背信棄義的罵名,毅然決然的站在了浩氣宮的對立麵。”
溫道元感慨道,語氣中不乏欽佩之意。
“然後呢?”
蘇平好奇的問道,“看現在這局勢,應當是萬寧帝贏了,他怎麽做的?重兵攻打浩氣宮?”
“不。”
溫道元早就料到蘇平有此一問,笑著道:“梁太祖隻派了一個人,一個董姓的大儒。”
董姓大儒效仿太祖,孤身一人入國子監。
這一天,沒人知道國子監內發生了什麽事情,人們知道的,隻有那名大儒全身而退,帶回來一紙盟約。
——眾聖書。
內容很簡單,無非就是大梁保證浩氣宮的地位,但浩氣宮不得以直接手段,幹預大梁的任何政務。
“這怎麽可能?!”
蘇平一臉震撼,“先不說浩氣宮七境之上才能入,就算他是八境的半聖,又如何一人懾服整個浩氣宮?”
溫道元麵露敬仰,聲音低沉而堅定。
“那日,董大儒於浩氣宮門前立言,每道出一句,便往裏走一步,行至元聖雕像之前,成就九境亞聖!”
“他,便是古往今來,人族第三位儒道聖人!”
!!!
蘇平心潮起伏,如驚濤駭浪。
六境大儒立言,直入九境亞聖!
當時的浩氣宮有亞聖嗎?
肯定沒有。
第二位聖人已經逝去數千年,浩氣宮最高也才八境半聖。
在儒道,境界就是一切。
哪怕半聖有很多,麵對九境亞聖,也隻能乖乖俯首。
怪不得能一人懾服浩氣宮。
“第三聖人……等等。”
蘇平猛地一驚,問道:“第三聖人姓董,第四聖人姓什麽?”
“第四聖人,姓朱。”
溫道元皺了皺眉,有些奇怪蘇平的反應。
而此時,蘇平心中已經掀起了滔天波瀾。
在神州大陸的儒道典籍之時,蘇平就已經了解過,第一聖人為孔姓,第二聖人為孟姓。
所以理所當然的,他將這個世界的儒道與前世的儒家聯係在了一起。
畢竟,經典相差無幾,聖人也都一個姓。
可現在才知道,第三聖人姓董,第四聖人姓朱!
前世的儒家五聖,可並不是這樣。
而孔、孟、董、朱,這四位聖人的姓氏,讓蘇平想到了另外的方麵——儒家思想的幾個重要演變節點。
從仁、禮的儒學根本,到‘民貴君輕’,再到‘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再到‘存天理滅人欲’。
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
豈非正應對了儒道的四位聖人?
如果這個推斷合理的話,那麽下一位儒道聖人,就是姓王了?
可惜,自己一個姓王的都不認識,王爺倒是見過幾個。
蘇平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