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契丹人(上)
字數:2714 加入書籤
在突厥幕府時代,對於東方的畏懼並隨著雙方的熟悉而消失,因為很快,更大的刺激就來了。
塞爾柱王朝統一了從河中到地中海的廣大地區,還活捉了東羅馬皇帝,打進了天方教各國長期未能染指的小亞細亞,在這裏分封了羅姆蘇丹國。
在東方,遼被金滅亡之後,耶律大石率領殘部逃到西域,建立西遼,並且與這裏的霸主塞爾柱王朝發生了矛盾。塞爾柱的中興之主桑賈爾於是決定親征,消滅這些東方來的異教徒。
桑賈爾並不是昏庸的人。相反,他年少有為,征戰一生,是當時著名的英雄人物。
1歲的時候,失去父親的桑賈爾就在呼羅珊擔任總督,東征西討,鎮壓各地反叛勢力。之後,他又加入了突厥王朝例行的內戰,19歲時就擊敗了一群親戚,奪取蘇丹之位,成為各突厥王朝的宗主。
迎戰西遼的時候,桑賈爾57歲,依然在各處親自征戰。他顯然不是不懂軍事的人,相反,從中亞草原的喀喇汗,到敘利亞、小亞的各王朝,幾乎都交過手,硬靠著武力把四分五裂的天方教世界重新捏合起來,軍事經驗和政治經驗都非常豐富。
而他的敵人,後來真正意義上,從契丹到愛爾蘭都大為出名的耶律大石,比他小兩歲。戰績上,也遜色的多。
如果按北宋的觀點,耶律大石其實是個文官。雖然有個耶律姓,但他家和皇帝的關係太遠了,最後是靠科舉才當成官的。
遼國的科舉隻有漢試,考試內容就是傳統的漢文試題。雖然後期對所有民族都已經放開,但其他人想去考試,也都得跟漢人去卷。本來人就少,文化底蘊也比不過人家,因此考上的寥寥無幾。而耶律大石,就是史書裏僅有的兩個契丹進士之一,屬於學霸級的人物。
考上之後,他就去翰林院了。契丹語把翰林稱為“林牙”,因此宋的史書裏,他也被稱為“大石林牙”,意思就是當翰林的大石。唯一的優勢,大概是遼宋製度頗有差別,他們學的更多的是唐製,所以文武分離不太明顯,讓耶律大石還有一些參與軍事的機會。
不過,在來到西域之前,耶律大石的戰績也不怎麽樣。
他的戰場高光時刻,是反擊北宋的進攻。
遼國的最後幾年,失敗幾成定局。在燕雲地區,統治也變得嚴重不穩,很多當地漢人希望能夠投靠北宋,獲得庇護,不少地方官吏主動向北宋投降。
北宋認為這是收複此地的好時機,於是調動大軍,以童貫為宣撫使,種師道為統製,率軍十五萬北上。
遼國政權此時已經瓦解,天祚帝自己逃跑,不知道躲哪兒去了,燕京的官員們找不到皇帝,於是推舉耶律淳稱帝,史稱“北遼”。北遼小政權人少勢單,隻湊出來兩萬人,去前線與宋軍對峙。
宋軍很快發現,敵人的後方十分空虛,於是決定,挑選六千精銳,繞過前線,偷襲燕京。大將劉延世率領十萬人,作為後援。燕京的守衛果然非常鬆懈,宋軍成功混入,城裏還有漢人響應宋軍,最後,全部七座城門都被宋軍控製,而城裏的人甚至還沒發現異常。
然而成功之後,宋軍卻不去擴大戰果,反而都跑去飲酒、奸淫,肆意屠殺劫掠市民。市民遭到突然襲擊,竭力反抗,和宋軍糾纏起來。北遼朝廷因此得到了喘息的時間,緊急從前線調兵回援。
北宋援軍遲遲不到,遼軍則已抽調三千人迅速趕回。此時,進城的宋軍精銳,還在和市民打的有來有回,沒有防備。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遼軍突然殺到,宋軍大敗,六千精銳幾乎損失殆盡,隻逃回四百多人。
聽說前鋒精銳失敗,宋軍主力大為驚恐。幾天後的傍晚,營地外偶然有野火燒了起來,宋軍當即炸營。統帥劉延世直接燒營逃走,宋軍主力自相踐踏,伏屍百餘裏,在山澗摔死的人不計其數。神宗熙寧、元豐年間就開始積累下的大量軍械物資,幾乎丟失殆盡。
而遼軍此時,甚至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麽。等第二天天亮,才發現宋軍已經崩潰了。耶律大石這時候開始率軍追擊。遼軍大罵宋朝破壞盟約,一直追到宋軍作為後方基地的古城,宋軍後續部隊也隨之潰散。
這就是耶律大石最好的戰績了。看起來戰果很大,但耶律大石在裏麵的作用非常有限,可能都不如那天傍晚的野火。而且,擊敗宋軍,說實話也沒什麽好吹的,並不能體現一個將領的真正水平。
在麵對真正的敵人金兵的時候,耶律大石就十分狼狽。他擔任好幾次地方官,都當不了多久,因為守一次城就被金人攻破一次。整個軍事生涯裏,對金國,保持了全敗的記錄。這種表現,確實很難啟齒。
當然,桑賈爾可能並不知道他的戰績。不過,這也不會影響一個老將的心態。
雖然戰前給耶律大石寫了一封充滿挑釁的信件,但這應該隻是一種刺激敵人的計謀。桑賈爾實際上並沒有輕敵,相反,雖然嘴上蔑視西遼,但在行動上,他十分重視這些新出現的敵人。
為了迎戰,桑賈爾利用蘇丹的威望和宗教的號召力,召集了呼羅珊、錫斯坦、加茲尼、馬讚德蘭、古爾等各地政權的軍隊參加聖戰。大半個天方教世界被動員起來,按波斯史學家的記載,到達的士兵超過十萬人。桑賈爾光召集和檢閱這支軍隊,就花了六個月。
年,也就是宋金議和、南宋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的這一年,耶律大石率領西遼軍隊主動西進,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迎戰塞爾柱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