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

字數:4960   加入書籤

A+A-




    
    第章苔花牡丹(三)
    卓思衡的威信在十日內成倍數增長,&bsp&bsp以至於他踏入六曹衙門來找潘廣淩商討岩窯事務時,嚇得所有官吏都跑出來迎接。
    看著在衙門前兩側站成兩排大氣都不敢喘的大小官員們,卓思衡心裏哭笑不得,&bsp&bsp但表麵上卻非常和藹,對每個人和他們正在補的舊日積壓怠政進行了親切的問候和探討,並且表示何大人昨天來了信,說永明郡山水之美非人間門盛景,&bsp&bsp他已經打算多逗留些時日,要卓思衡替他多多勞心郡內政務。
    一群人屏息凝神聽完麵如死灰,&bsp&bsp落在卓思衡手裏的日子無限期延長,&bsp&bsp各個都心照不宣眼前的二把手不但對付下屬有魄力手腕,&bsp&bsp架空上級也是他的強項。
    他們對視一眼後,&bsp&bsp發覺每個人的內心和目光都仿佛在咆哮著同一句話你跟我說這是二十四歲新晉官吏該有的手腕和能耐?
    六曹衙門的屋子並不大,&bsp&bsp往最裏走的院子才是工曹,這裏人最少,&bsp&bsp屋子最荒僻,&bsp&bsp但可能因為是工部的原因,吏員們動手能力強,&bsp&bsp年久失修的門窗都是修補過的,&bsp&bsp看起來舊是舊了點卻還能用個十年八年,倒比別處多了欣欣向榮的感覺。卓思衡知道這是要歸功於工曹的主事潘廣淩,他正在內堂屋裏研究岩窯的釉漿如何提彩,&bsp&bsp卓思衡一進去就聞到很濃的化學試驗室氣息,&bsp&bsp乍一看還以為進了哪家道觀的煉丹房各種爐子燒具、性狀不明的粉末與液體,&bsp&bsp地上堆著的盆筐裏不是碎石就是礦物,還有些他叫不上名的植物。
    “卓大人!你來看看這個!”潘廣淩一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整個人就會煥發著與平日全然不同的神采,&bsp&bsp張牙舞爪都透著可愛,卓思衡湊過去看,發現他正在調弄一小甕深灰色的泥漿。
    “這就是釉漿?”卓思衡去過窯廠所以能認得出來。
    潘廣淩興奮點頭道“吳興跟我說,他們始終參詳不出如何讓釉色淡一點和細膩點的方法,我想著會不會是因為咱們本地的高嶺土太多水汽疏鬆多孔,燒出來的胎胚表麵就不夠光滑,我想反其道行之讓釉漿更粗糙點能填補空隙,就試著多加些釉料和草木灰,起初不是很融合,掛漿的時候總有斑駁,但後來受大人啟發,燒了點劍麻取出的麻灰進去,你看現在釉漿就順滑多了!”
    卓思衡忍不住拍他肩膀連稱幾句好極,自己也坐下來查看,桌上放著好些岩窯改進後的成品,其實比之從前卓思衡在帝京見到的已有不少起色,至少在粗糙方麵改良頗多,但那個泥漿的土黃色確實太紮眼,如果不解決這個顏色,大概岩窯的發展也必會因此而限製。
    他說了自己的想法,潘廣淩歎道“這事兒我與吳興也說過,我好歹也是讀書官宦人家的孩子,家裏父輩親友書房中用得是什麽樣的瓷器、廚房裏的器皿都見過好些,我告訴吳興,但凡稍微有點臉麵的人家最看重瓷器的成色和雅觀,放在書房多是白青藍三色,偶爾有紅也是豆紅的淡雅色彩,這個泥巴色怎麽都進不了真正願意花錢買這些東西的人的家門的。”
    “吳興不是也跟我們說過麽?”卓思衡回憶起來道,“他說本地來調釉漿的泥土隻能出這個顏色,比不上其他地方,這是不可能改的,窯燒瓷器隻得就地取材,要從遠處運來,一個是土壤的天養之性被毀,隻怕不堪得用,一個是耗費也太多,燒出一個器皿來非得賣貴才不虧,可賣貴了誰又會花大價錢選咱們的東西呢?”
    “是這個道理。”方才的興奮漸漸淡去,潘廣淩皺起眉來,“許多嚐試吳興吳窯頭已經做得差不多,我們能幫上的地方也都已經幫了……”
    卓思衡搬了把椅子過來挨著潘廣淩坐下道“小潘,你知道為什麽咱們這兒的土磨粉燒出來的釉色是黃色麽?”
    潘廣淩搖搖頭“吳興說他自小跟著家裏長輩學的就是這個顏色。”
    “岩窯附近挖釉土的山你是見過的,你還記得是什麽顏色嗎?”
    “紅色,有點深的,比丹朱暗,但又不像酡紅。”
    “對,因為這些土裏含鐵。”
    “鐵?”潘廣淩撓撓頭,“但咱們這兒也不出鐵礦啊……”
    卓思衡沒有辦法同他解釋紅土中存在有大量的遊離氧化鐵的原理是因為地球地殼在多年演變中經曆的沉積和風化作用,也不能解釋這種遊離氧化鐵經過窯爐一千度以上高溫的燒製變成黃色是因為鐵元素通過反應變為了三價鐵離子,故而才有這種獨特的顏色。
    他隻能用高中化學知識以外的部分來做解釋道“我來瑾州路上曾去問過沿途的燒鐵廠和官辦鑄造局,他們說礦裏常有石英和長石的鐵礦,熔煉的時候就會容易出來琉璃或是瓷釉的質感,我想正是因為這個,其他窯的釉質才會有類似玻璃的剔透細膩,而我們這裏沒有。”
    “那怎麽辦?”潘廣淩聽罷隻覺得什麽戲都沒得唱了。
    然而卓思衡卻篤定地笑了,慢條斯理自隨身的竹編挎箱裏取出個淡青色恍若雨霧般的小盞來說道“經驗豐富的鑄造工還同我講,那種好瓷的翠青和縹色他們也偶然見過,那是因為礦上送來的鐵不夠純,廢渣多才有的情況,但這種不純的礦石摻在石灰釉或者是草木灰釉裏,就會形成影青這樣漂亮的顏色,這也是幾處官窯就地取材的好處了,比如這個青州密窯的青瓷,便是如此才有的好釉彩,想必小潘你爹的書房裏好些此窯的筆洗和呈盤吧?”
    潘廣淩連連點頭。
    卓思衡又取出個乳藍色的細口寬身溫壺說道“爐工還說,要是送來的鐵礦裏有磷礦雜質,那燒製時可能就會有藍色的結晶,越州安窯就是這個著色,隻是磷礦伴著鐵礦的含量極不穩定,因此安窯每次出窯時都好像在摸骨牌,不知這批會是哪種藍、多深的藍,但也恰恰因此,極漂亮的深淺藍色釉彩可遇不可求,安窯才如此名貴。”
    最後,他又摸出一個清透幹淨的白瓷小碟來“慕州的當窯就最神奇了,他的釉色之所以有這種極其純淨的白,大概就是因為當地的土壤裏幾乎沒有鐵,都是石英同雲母研磨搗碎,再加上瑪瑙粉,最後才能燒出這份天下獨一無二的晶瑩剔透來。當窯能作為官窯數百年曆經多代,不是沒有道理的。”
    “可是這都是他們天生天養的長處,我們岩窯如何比得?”潘廣淩隱約覺得卓大人的自信不是沒理由的,然而他又實在很難相信這個問題真的能得以解決。
    “其實除了追求開窯刺激體驗的安窯,其餘的窯廠或多或少都會幹涉釉漿的含礦量來調整色澤,我也問過吳興,他說他們也曾經試過在裏麵摻些石灰粉,可是這樣上出來的漿色就更深了。”卓思衡停頓時笑了笑,“小潘你這裏不是有拿回來的岩窯釉粉嗎?咱們來試試看。”
    潘廣淩趕緊自一旁的布袋裏舀出一碗還沒調成釉漿的釉粉,這是岩窯所處山間門紅土岩塊所研磨又淘靜過篩沉澱後的細膩粉質,為自己嚐試,他還沒往裏摻草木灰,隻見卓思衡取出一個小陶瓶來,拔出塞子,屋內立刻充滿了令人皺眉筋鼻的強烈酸氣。
    “這是咱們這裏的土醋?”潘廣淩揉揉鼻尖,“沒有兌水農家剛出來那種才有這味兒,大人口這麽重的嗎?”
    他依稀記得卓思衡是北方人,他自己在南方土生土長,隻聽人說北方人口重好酸鹹,但不知道居然能用這種醋下口。
    “我哪能喝,家裏買來的醋早兌過水才用,這是之前打農戶家裏買來的,剛製好沒兩天,勁兒最大,讓我們試試。”說完,卓思衡把醋倒進那一碗褐土色的釉粉裏。
    “然……然後呢?”潘廣淩被醋味兒嗆得腦殼痛,但看這釉粉比他的反應可小多了。
    卓思衡又不能解釋醋酸和鐵中和,會產生乙酸鐵,而乙酸鐵裏的鐵離子是正宗三價鐵,也就是會變成淡黃色的溶液,這個淡黃色可比燒出來的沙黃色泥漿色要好看得多了,若是這個化學實驗可以成功,他們就能嚐試讓形成岩窯尷尬釉色中的鐵含量以化學方式降低,從而形成更淡雅更素淨的顏色,並且減少雜質,加上潘廣淩所想得辦法,如果成功,那釉色也會更加細膩均勻,大概效果不會太差。
    可是醋不是醋酸,雜質很多,或許還會有天然物質形成的乳酸,這些都是實驗的不可控因素,故而卓思衡也不是百分之百確定是否成功,會不會需要調整醋的純度和成分,這些都要慢慢一次次嚐試。
    但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自己那些年的理科生總算沒有白當,如果他的化學老師知道這位得意學生還能活學活用到這份兒上,大概會更喜歡的自己的。
    思考之間門,卓思衡看潘廣淩拿出紙筆記錄,又自己調出一碗帶草木灰的釉粉來,照著卓思衡的加量也兌上醋,說看看效果有什麽不同。
    做對照組實驗?卓思衡被這番操作驚豔到,心想潘廣淩這小子要是在他來得地方,一定是個極好的理科人才,隻是可惜……
    他在可惜當中忽然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並沒有嚇到他,反而讓他心底和眼前都是豁然開朗,仿佛看見一直以來自己所希冀的願景一般。
    “小潘,我想問你一件事。”他努力壓抑心中的興奮和雀躍,隻假裝合格的成年人,在事情還沒有具體頭緒的時候,卓思衡不打算泄露他所萌生的創造天機。
    “大人想問就問,我一定知無不言。”潘廣淩此時覺得岩窯的事兒有了盼頭,又是佩服卓思衡的奇思妙想和博聞強識,不管卓思衡問什麽他都會照實相告。
    卓思衡斟酌語句,隻用看起來不那麽激烈,但在此地生活之人眼中確實有點離經叛道的話問道“若是科舉能考這些數理工器之論,你會作何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