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第227章 金彈銀床(一)

字數:4479   加入書籤

A+A-




    第章金彈銀床(一)
    劉煦這輩子活到今日,也算經曆過大風大浪,可聽完卓思衡所述,仍是憤驚交加道:“難道父皇遇刺與越王有關”
    皇後或許沒有告訴兒子太多當年的沉屙與舊怨,卓思衡也覺該由皇後親自告知才好,故而沒有言明,隻道:“與舊日之事有關,或許也與越王有關,當日我便奇怪,為何幾個世子那麽巧偏都不在,有人見聖上遇刺去報信家中倒也不奇怪,可奇怪的是,濟北王世子明明已到了禦前,卻是和越王碰麵再行離去,現在我全都明白了。”
    “卓侍詔是覺得濟北王世子劉倫是和我弟弟有所勾連”
    “與其說勾連,不如說是被拿住了把柄而受到威脅。”卓思衡沉吟半晌道,“水龍法會行刺一事,雖不是世子主使,但就在此事上他有把柄被越王知曉,故而要挾其與自己攜手。世子不能自主,便借故歸家征求濟北王意見,父子倆無路可走,便上了越王這條賊船。在那之後,濟北王世子屢屢發難,想來都與此事有關。”
    太子驚異之餘許久才沉聲道:“濟北王和其世子意圖拉攏朝廷命宮不止,竟然還與皇子共謀,簡直膽大妄為聞所未聞。”
    “表哥是已經想好對策了麽”範希亮問道。以他對卓思衡的了解,表哥絕不會在提出問題時沒有準備好答案。
    卓思衡低頭一笑道:“咱們不是到了人家的地盤了麽有一句古話說得好——來都來了。”
    ……
    “卓侍詔,真的有‘來都來了’這句古話嗎”
    在前往濟北王府的路上,劉煦惴惴不安問道,他顯然被卓思衡說服執行計劃,可心中卻因計劃的內容過於大膽而無法安坐於馬上。
    卓思衡心道我帶回來的古話應該也算古話吧,可話是這樣想但不能這樣說,他為了安撫太子的心緒說道:“我怎麽會騙殿下呢再說楊令顯已然按照吩咐派出,殿下可以放心與我同行。”
    看卓思衡胸有成竹之態,劉煦也稍回緩些緊繃,思索後道:“我們貿然前往,會不會反倒讓他們起疑”
    “我們到這裏的消息隻怕就會讓他們起疑了,虧心之人自有虧心之事,更何況他們也擔心姮姬之事敗露,但我們不是給他們留了驚喜麽”卓思衡的語氣好像是探望親朋準備了什麽意外之喜來慶賀般鬆弛,“殿下,你務必要牢記‘事出於意外,雖智者亦窮’這個道理,超出人意料的事會讓人對自己的智識和能力產生疑惑,而動搖就是破綻,如果沒有這個超出預料的驚喜,我們就量身定做一個超出他們認知的意外。”
    劉煦點點頭,也許是為了讓自己輕鬆些,也許確實是心中存有疑問,他又笑道:“卓侍詔,孔夫子的《論語》裏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但你好像是個例外。”
    卓思衡也笑答:“孔夫子不是還說過克己複禮為仁麽我們今天是來驗證聖人所言仁之一字的另一種詮釋方式,所謂為仁由己,那我們今天如果成功了,就是成仁成功,由我們自己創造的仁才是真的求仁得仁。”
    ……
    本【】朝的藩王王府不許置於州府市鎮,濟北王府在慕州一側的燕略郡內,看上去雖規製輝煌,但所在街道實在無法與帝京一些富戶的宅邸所臨繁華街市相比,隻是王府畢竟是王府,高屋建瓴又有特例門庭市街,然而因配著蕭條少人的北地小鎮便顯得有幾分不配搭的詭異。
    怪不得藩王想搞些動作,非要聯上本地官吏與京中皇子才能壯膽。卓思衡望著眼前的場景想道。
    但是還是打錯了算盤。
    大人醒醒,已經不是藩王可以造反的地方武裝割據時代了。
    濟北王與自己的世子劉倫在收到州府衙門的通傳後,已在敞開的正門前帶著一家老小恭候多時。劉煦當朝皇太子的身份地位尊貴擺在這裏,二人見劉煦騎馬近前,急忙拜迎太子殿下下馬到訪。
    卓思衡則按照規矩早在街門口就下了馬步行過來,他遠遠看著太子春風滿麵和煦陶然的模樣心中甚為欣慰:孩子真的長大了,已經開始會騙人了。
    他走至門前向濟北王和世子劉倫行禮時,一家血脈甚遠隻能追溯到太宗的堂親已然寒暄完畢,劉倫見卓思衡便耐不住性子,尤其想到在國子監時自己受到的折磨,眼下在自己的地盤可算仰首伸眉,恨不得用鼻孔去直視卓思衡,而其父濟北王卻適宜得多,對卓思衡也同樣噓寒問暖事無巨細關懷,頗有仁厚的長者之尊。
    卓思衡與劉煦被讓入正廳,劉煦依照卓思衡來之前的吩咐,非常主動地誇讚王府陳設與布置,然後適時道:“我在宮中時亦有聽聞,及濟北王府雖在北地,卻有一處地龍溫園,四季如春華茂似錦,不知此次可否有幸一觀”
    濟北王笑道:“太子殿下願意賞光已是小王闔家之榮。且讓犬子引路。”說罷又看向卓思衡道,“他們年輕人愛這些俏的熱鬧的花哨玩意兒,我上了年紀腿腳不便,也不知卓大人是否賞光與本王一道飲茶品茗”
    四人一路都不說來意和正事,急得人自然會急,無需卓思衡和劉煦先提。
    聽到這樣說,卓思衡笑道:“王爺吩咐,下官豈敢不從。”
    將四人拆開後,劉煦隨著劉倫遠去,卓思衡明白這是濟北王想借此機會支開太子試探自己,真巧,他也是這麽想的,隻不過不是試探,而是圈套。
    自室外進入到室內,水仙花馥鬱的香氣盈滿周身,書房已備好茶飲茶點,濟北王禮讓幾次後率先坐下,笑道:“早就聽聞殿下不日即將抵達慕州尋訪,無奈不知殿下是否公事繁忙,不敢貿然相邀一盡地主之誼。幸好本王沒有先去函求問叨擾,見太子殿下和卓大人神色疲倦,也知這幾日如何勞碌辛苦。”
    卓思衡飲下一口熱茶後也不知是苦到微微皺眉還是煩事入心,歎道:“本是即將打道回府的,誰知聖上一道旨意,隻好再多留幾天,不過事情也算處理得七七八八,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若是路過叔叔的家門而不如,豈不讓聖上以為他失禮目無尊長這才特意前來拜訪。”
    “聖上的旨意可是為了方琿方大人一案”濟北王哦了一聲後問道。
    “正是。”卓思衡撂下茶盞歎道,“這事兒觸冒龍顏,下官於吏部考課大年又無有發覺,故而聖上怒斥臣失察,即便差事辦好,這回去隻怕也是難以恕罪的,都是方琿此人太過敗德,豈止有辱斯文!簡直是棄國法而不顧!”
    “本王因循祖製,不敢過問太多朝政,隻是從前與方琿有過些許尋常婚喪宴席裏的往來,見其儀表堂堂且談吐直率,以為是能臣良吏,誰知竟如此不堪”濟北王好像第一天知道方琿方大人的奇妙愛好一般,竟有些許悲憫的表情道,“隻是可憐了那些無辜女子,如今不知該何去何從……”
    “這事讓範大人去操心罷……”卓思衡擺擺手道,“不瞞王爺,下官這一趟差事可是辦得提心吊膽,回去帝京將方琿生前所書的幾封往來書信和自述的與那些女子及其原本來曆的記錄算作證據,再連同案卷奏章一並上交,下官也算不負聖上所托了。”
    濟北王即便極力控製,還是可以看出瞳仁在聽到此話後不受控製的增大,立即以好奇作為掩飾道:“什麽……書信和記錄”
    ……
    溫園顧名思義,內裏物候適宜,猶如春日,花草繁茂多為南地珍奇,劉煦無心賞玩,可樣子還是做得十足,向心不在焉的劉倫不住詢問花草的來曆名目,轉了半周才道:“這裏地方真好,回去我也想上議父皇在禁苑設個用來冬日養體。聽聞王叔一到冬日便會身體不佳,可有試過在溫園中陶冶調養”
    “試過,一般風寒期間在此處短住還算有效。”劉倫邊說便不住用眼神去瞥劉煦,似乎想知曉其真正的心思,索性和他閑扯閑聊,於是順口道,“隻是北地雖有不少奇珍名藥,卻無名醫。之前的幾個庸醫實在惱人,幾幅藥下來沒個成效,反倒拖得父王病入嚴冬,更是難好,都教我們趕出王府去了,如今這個倒是醫術不錯。”
    劉煦牢記卓思衡的提點:劉倫不如他父親聰明,從前在帝京和國子監時就見其急躁不耐的個性,且沒有盤算,不然怎麽會和越王搞到一處去卓思衡要劉煦自由發揮,將一切話題努力引至恫嚇上去,總之先嚇上一嚇,再施以詐挾。
    這正好是個合適的話題。
    與卓思衡相交多年,劉煦也逐漸學會了許多原本想都不敢想的語言技巧,此時他心念一動,竟全然配合慍怒的表情施展了出來:“哼!天底下的大夫庸醫居多!父皇也是被耽誤了龍體,不然怎會如此!王叔和堂兄皆是仁厚,不願加罪於醫者,父皇亦說要善待醫徒,我卻深覺不然!”
    劉倫在京中與劉煦有過一些王孫子弟層麵的交往,知曉其性格柔和,第一次見他發怒,心道此人竟如此至純至孝
    誰知此時,麵目猙獰的劉煦話鋒一轉,盯著他道:“畢竟傷損父母之軀的人,即便隻是幫從者,於親子亦是可殺大罪。為人子若對此輩仁慈,那才是天大的不孝。堂兄,你說對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