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古代的高速公路

字數:5463   加入書籤

A+A-


    不過正當譚星淵被古代交通工具折磨的時候,忽然瞥見知秋看著起伏的車廂,眼睛發直,整個人彷佛陷入某種沉思。
    忽然知秋臉上閃過一絲魅惑,然後兩眼含春的看著譚星淵。
    以至於譚星淵虎軀一震,畢竟一個三十歲如虎的少婦,看著震動的車廂能有什麽壞心思呢
    此刻知秋親啟朱唇,帶著少婦特有的韻味,說道:“譚先生,此去三河灣起碼五百裏,長路漫漫,不如做一些愛做的事情”
    說話間,兩眼上下打量著譚星淵。
    狹小的空間,孤男寡女,況且以知秋的身手,譚星淵還是成人之美比較好一些,而且就當是旅行的風景吧!
    於是乎,整輛馬車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震動。
    一種是隨著道路起伏的震動,還有一種是有規律的起伏。
    半晌之後,譚星淵探出頭來,詢問道:“已經行駛多少裏了”
    周廣臉上邪魅一笑,說道:“譚先生,好身體啊!已經行駛了六十裏了。”
    這語氣怪怪的,第一次聽說有人用距離衡量那玩意事情。
    但是譚星淵沒有理會,隻是好奇在古代,怎麽知道行駛多少距離的
    於是問道:“周廣,你是怎麽知道行駛六十裏了”
    這倒是說到周廣的專業領域了,於是侃侃而談道:“這官道沿途都有驛站,每一個驛站間隔六十裏,前方就要到達驛站了,所以我說咱們行駛了六十裏。”
    這不就是後世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嗎
    譚星淵暗暗吐槽:真是一日六十裏啊!
    待到了驛站的時候,馬車緩緩行駛進去。
    這些驛站隻接待官方的過往車輛,但是譚星淵也有官身,所以也有資格進入驛站歇息。
    在這裏給馬兒喂喂草料,喝喝水。
    而周廣則檢查這車輛和馬匹情況。
    知秋則意猶未盡,不斷的向著譚星淵拋媚眼。
    以至於譚星淵正色道:“你是本官的貼身護衛,可不是來要本官的命的。”
    知秋不以為意,反正去三河灣,起碼三天的路程,機會還是有的。
    乘著這個時候,譚星淵和周廣聊了起來。
    “我看,你沒有輿圖,怎麽就能找到去三河灣的路”譚星淵疑惑道。
    周廣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然後說道:“首先就是方向感……”
    周廣得意的說著,譚星淵大體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首先三河灣在京城以東,隻要順著官道一路向東行駛便可以。
    而且古人的官道,路麵雖然還是土路,但是表層的土都是經過高溫蒸煮過的。
    這樣的裏麵上千年都不會長出花草樹木,一直是光禿禿的。
    而且為了駕駛的人不迷路,還在路兩邊栽上同一種樹木,這樣就可以在駕駛的時候,區分不同道路了。
    並且道路上還有各種指示碑。
    所以憑著絕佳的方向感,以及經驗,周廣駕車走遍天下,也不會迷糊。
    這一席話,說的譚星淵茅塞頓開。
    自己前世就是一個離了導航便寸步難行的路癡。
    可是經過周廣的介紹後,譚星淵才明白,後世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都是學習古人的經驗。
    所以現代人不一定比古代人聰明,隻是現代人擁有了更先進的技術罷了。
    此時周廣試了試馬的鼻息,以及身上的溫度,感覺馬的體力恢複了。
    於是繼續駕著馬車出發。
    就這樣走走停停,晚上則在驛站過夜。
    三天之後,馬車駛進了三河灣。
    不過河道上,卻沒有陳泰瀾的船。
    於是馬車順著河灣一路向河灣村駛去。
    總算在河灣村的小漁港外,看見了陳泰瀾的遠洋船。
    此時船已經收起了帆,下了錨,靜靜的在河麵上搖曳著。
    顯然,陳泰瀾在船上,用望遠鏡已經看帶了譚星淵的到了。
    於是立刻派小船把譚星淵接了上來。
    上次一別,已經接近一個月了。
    當譚星淵剛上船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大蒜味道。
    以至於知秋不自覺的把鼻子捂了起來。
    陳泰瀾看見譚星淵不禁唏噓起來。
    以至於表情痛苦的說道:“譚先生,我還以為你把我忘在這裏了呢!”
    譚星淵一廂情願的以為,這是老友之間見麵時候情感流露。
    一時間還有點小感動。
    但是陳泰瀾很快卻說道:“這地方太苦了,連個青樓也沒有。”
    譚星淵這才想到,這些船員隻要出海回來,一定要逛青樓。
    而陳泰瀾整個人都會泡在青樓裏麵,還美其名曰:日日日。
    現在倒好,在這窮鄉僻壤中,實在是憋壞了。
    譚星淵安慰道:“陳兄,受苦了,我保證將來這裏一定會蓋一大片青樓。”
    陳泰瀾不解的看向譚星淵問道:“就這裏”
    而知秋則一臉鄙夷的看向譚星淵。
    譚星淵解釋道:“此處是三條河流匯集之處,若是在這邊建設大型港口,在開發一條配套的漕運一條街,那麽過往船隻一定會在這裏歇腳,到時候開青樓,豈不是穩賺的生意。”
    陳泰瀾想往的看向這處破舊的小漁港,內心疑惑道:這破落的地方真能這樣開發嗎
    不要過譚星淵說行,想必一定能行。
    想到這裏,內心不禁心馳神往起來了。
    此時譚星淵問起了陳泰瀾的近況。
    原來陳泰瀾躲到這裏後,受到河灣村村名的熱烈歡迎。
    因為當初譚星淵坐著陳泰瀾地船去東海國運鹽的時候,在這裏遇到了水匪埋伏。
    多虧了河灣村的少年何盛的提醒,才有了提防,並且把這貨水匪全部剿滅。
    而這夥水匪,原本為害一方,現在被譚星淵他們剿滅了,自然受到河灣村村民的歡迎。
    隻是河灣村實在太窮了,隻能送些粗茶淡飯。
    特別是河灣村的人都喜歡吃大蒜,所以陳泰瀾以及這些船員,沒有辦法,也隻能硬著頭皮吃大蒜。
    隻是吃習慣後,真的欲罷不能了。
    這也難怪滿船的大蒜味。
    一陣寒暄之後,譚星淵急切道:“蔣猛那一夥水匪在何處”
    蔣猛就是譚星淵當初在三河灣俘虜的水匪。
    當時沈虛通過硝石製冰的方法,讓這些人用冰水泡腳,以此刑訊逼供。
    最後蔣猛才招了。
    原來這些水匪都是和禁軍副都檢點唐淵私下勾結的。
    這些水匪的行為也都是受到唐淵的指使。
    譚星淵此次前來,就是為了把蔣猛以及唐淵寫給他的信件,全部帶回去。
    這些都是關鍵的證據。
    此時陳泰瀾雲淡風輕的說道:“那十幾個水匪都去河灣村贖罪去了。”
    這句話聽的譚星淵一臉的懵。
    陳泰瀾接著解釋道:“河灣村村民對我們這麽照顧,沒辦法,就把那些水匪作為禮物送到河灣村幹活去了。這就要禮尚往來。”
    譚星淵一時間無言以對,但是河灣村的村民對這些水匪,是有深仇大恨的,別出來問題。
    於是陳泰瀾立刻帶著譚星淵去了河灣村。
    陳泰瀾駕駛著小船,載著譚星淵和知秋上了岸,而後徑直朝河灣村走去。
    隻是這次看河灣村,外麵的土地已經被人重新規整過了。
    還有一些秸稈燒後,灰白色的灰燼均勻的鋪完土地上。
    而這些都是肥料。
    當初譚星淵到達河灣村的時候,發現不少人因為水匪死了,還有一些人逃了出去。
    譚星淵想幫扶一下河灣村。可是河灣村土地種植糧食,收成頗少。
    唯獨大蒜適合生長。
    於是譚星淵給了河灣村五百兩銀子,讓村長在來年後帶著眾人大力種植大蒜。
    並且成熟後,譚星淵來收購這些大蒜。
    譚星淵準備到時候開發糖蒜和蒜泥這種產品。
    如今看這些地,已經被收拾過了,看來年後就會大規模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