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二十四小時生產

字數:11010   加入書籤

A+A-




    高原最佩服林知瑜的地方,就是她為人大氣有責任心還特別有主見,遇事不慌不忙,處事有條理,分寸感把控的很好。
    孟浪將她朋友宋錦為打了,這事就擱一般女人身上會咋做?
    有的女人會為了顧全所謂的大局選擇隱忍,畢竟孟浪再混蛋再不是人,名義上也是孟季凡的堂弟。
    他之所以敢這麽耍不要臉,不就是仗著自己這層身份,覺得沒人敢惹他麽。
    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就算不管孟浪死活,也得給孟季凡留幾分臉麵。
    她們一般都會選擇把這口氣忍下去,事後再從別的事兒上找補。
    高原跟著孟季凡做買賣已經有十年之久,見過各種各樣的人,最煩的一種就是有什麽話當下不說清楚了,將記恨憋在心裏。
    等著大夥兒都以為事情翻篇了,毫無防備的時候來一手。
    有的人不會隱忍,反而會不管不顧地大鬧,甚至如同潑婦一般撒潑打滾,將一哭二鬧三上吊那一套發揮到極致。
    老實講,高原最怕跟女人打交道,他向來對女人敬而遠之,一來是因為他覺得這些人特別麻煩,跟她們打交道比扛兩百斤大米跑十公裏還累。
    二來他完全搞不懂這些人心裏到底在想什麽。
    她們一會兒一個想法,從來不按常理出牌,有的還刁蠻任性,有的恃才傲物,還有的不懂裝懂。
    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她們自己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從來不會出錯。
    等問題發生的時候,她們會毫不留情地把責任全推給別人。
    把自己摘幹淨的同時,還能紅口白牙地誣賴別人。
    之前孟季凡在南方開公司,招了幾個女銷售員,那場麵堪稱地獄,三個人八百個心眼。
    今天誰跟誰不對付了,明天誰又在背地裏說哪個壞話了,總之一天天的就沒有一刻安靜的時候。
    她們還能因為幾句玩笑話引發一場罵戰,甚至因為個人意願在工作上相互為難。
    嚴重影響到了工作也毫不在乎,隻為了能給自己出一口氣。
    高原根本應付不了,也十分厭惡麵對這樣的人,不能控製自己情緒,是非不分不講道理,還把工作跟個人生活混為一談,利用職務之便,在自己小小的權利範圍內最大限度的去為難別人。
    上班成了負擔的時候,就沒意義了。
    就是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曆,有了比較,所以林知瑜才顯得特別珍貴。
    她在這件事兒上,簡單粗暴卻不牽扯別人。
    孟浪讓人打斷了宋錦為兩根肋骨,她讓人打斷了孟浪一條腿,還及時將這個禍害清理出去。
    過後,加工廠該管的事兒她也管,對孟季凡也沒有半分遷怒,大大方方接受孟季凡的禮物跟歉意,還盡心盡力地幫加工廠度過難關。
    轉眼間,給加工廠談成了一大批訂單。
    關鍵她找的客戶都十分靠譜。
    不是機關事業單位,就是國營單位,總之人家講信譽,不差錢,這銷售款在交貨的時候就能給結清,不會拖著不給。
    跟這樣的客戶合作,不僅長期穩定,還不用有欠款不還的擔憂,這擱誰心裏都舒坦呐。
    別說孟季凡激動地無法置信了,他就是當場跳舞,把房頂給掀翻了,高原也不覺得奇怪。
    因為這種開心他能感同身受,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要他說,孟季凡是三生有幸,才找到了林知瑜這麽優秀這麽靠譜又十分有分寸感的合夥人。
    孟季凡這次聽清楚了。
    確實是賣出去了十八萬盒鯽魚罐頭。
    一罐鯽魚罐頭賣七毛錢,那十八萬罐就是十二六千塊錢,刨去成本還能剩下七萬多的利潤,他占三成的股,那分到他手裏就有兩萬來塊錢。
    而且林家妹子說,這十八萬鯽魚罐頭估摸著一個禮拜就能消耗掉,也就意味著他一個禮拜就能掙兩萬塊錢?
    一個禮拜消耗掉十八萬裏盒,一個月不用多了,來兩次他就能得到四萬塊錢的分紅。
    那一年呢?
    他豈不是要發大財了!
    孟季凡激動地手都在發抖,感覺渾身的氣血都在往腦袋上湧,整張臉開始泛紅,他就知道林家妹子是個做買賣的好手,跟著她一塊兒做買賣,不僅前途一片光明,還能一起掙大錢,以後說不定會成為最有錢的商人。
    當初他看到林知瑜的第一眼便有這種感覺,沒有原因,單憑他多年來的直覺。
    這種直覺在他人生中很多重要時刻,救了他的命。
    所以孟季凡一直都相信自己不會看錯人。
    事實證明,他的確沒看錯。
    跟著林家妹子幹事業能發財。
    興奮過後,孟季凡突然意識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臉上的紅潤也迅速褪去,換上了一抹愁容。
    他皺眉道,“我手裏這五萬罐,人家要的急,也已經簽好了合同,肯定得排在前麵。
    林家妹子一下子拉來這麽多訂單是好事兒,可咱們得生產力跟不上啊。
    現在生產線已經調到最快了吧?
    一個班次能生產多少盒?”
    “咱們一共是兩條生產線,現在都調整到了最快,一個班次一條線的話能產出兩千五百盒,兩條線一個班次能生產出五千盒。”
    這還是工人們一刻都不歇的產量,他們若是喝喝水,中午休息一會兒,怕是連這點兒量都產不出來。
    高原這會兒也冷靜了下來,大腦知道思考了,之前大批量的訂單紛至遝來,他光顧著跟孟季凡激動,壓根兒沒想到他們有沒有這麽大的生產量。
    一個班次生產五千盒,車間的工人一天不休,那十天就是勉強能把孟季凡手裏那五萬盒的訂單給生產完,他給人家承諾的交貨日期為半個月。
    有五天的時間,足夠運送到南方。
    起初,那些人一聽工期這麽長,並不願意,覺得孟季凡連現貨都沒有,實力太差。
    這鯽魚罐頭雖然美味,可若是總供應不上,也挺惱人的。
    他們想要訂貨的心思有些動搖,誰都想在第一時間拿到現貨,恨不得立馬就擺在店裏賣。
    等上半個月,那豈不是會少掙半個月的錢?
    要知道這鯽魚罐頭在北方已經開始批量賣了,雖然南北競爭還談不上,但總歸有種慢了人家一步的感覺。
    那些人讓孟季凡回去後抓緊生產,最好在一個禮拜之內便把他們要的貨給做好發出來。
    不然就不訂了。
    還是孟季凡憑借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把他們勸好了。
    說什麽好飯不怕晚,北方到南方的距離不近,光是運輸也得個三兩天,還有就是如今鯽魚罐頭在北方十分紅火,南方還沒有大批量進,他們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而且已經驗證了南方人也喜歡吃這鯽魚罐頭,接受度很高,不是有好多人都拿著包裝去飯館跟商店打聽有沒有這種產品,能不能從北方進點兒過來,賣的貴一些也沒關係。
    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以後發財還不指日可待?
    那些人又怎麽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事實上,天下的商人都黑,隻有更黑沒有最黑,他們自然也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的掙,也都願意當第一個。
    所以他們才逼著孟季凡盡快把鯽魚罐頭安排出來,交貨日期越早對他們越有利。
    孟季凡跟他們拉回掰扯了一番,那些人才勉強同意,半個月之內一定把產品交出來。
    他對廠裏的情況也不是一無所知,起碼生產線調整到最快一個班次大概能生產多少他心裏有數。
    因為那兩條生產線是他安裝的,相關的數據他也知曉。
    總之,他手裏那些訂單,最快十天就能趕出來,最慢的話撐死十二天就足夠了。
    反正能在交貨期內把貨交出去。
    那麽林知瑜手裏那些訂單呢,那可是十八萬盒。
    他手裏這些訂單生產完了,要十二天之後才能開始生產她手裏的訂單。
    一天按著五千的量算,十八萬盒那就是三十六天。
    這些訂貨的客戶都在北方,直接拖人家一個多月啊?
    那叫啥事兒。
    不過生產力就在這擺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孟季凡有些傻眼,他是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辦公室的門突然被人從外麵敲響。
    誰啊?
    這個時候來,有沒有點兒眼力介,是不是想挨削了。
    孟季凡想不出解決辦法來,心裏正發愁,這會兒沒心情待客,更不想見任何人。
    他煩躁地轉過椅子,背對著門口,衝高原揮了揮手,讓高原趕緊兩人打發走。
    高原跟他的時間比較久,他們兩個已經默契到不用多說,往往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是什麽意思。
    高原知道孟季凡心裏愁得慌,沒心思搭理任何人,難道他就有心情了嗎?
    高原無奈地搖了搖頭,正想將來人迎出去,轉身的時候,一雙深黑的眼突然亮了亮,連忙迎了上去,臉上還笑吟吟的。
    “瑜瑜姐?你怎麽這個時候過來了?”
    高原跟孟季凡處成了兄弟,但平時在廠裏甭管有沒有人在,都會稱呼他為孟總。
    林知瑜的股份比孟季凡還多,按理來說應該喊她一聲林總,尤其還是在廠裏的時候。
    可高原會覺得那樣顯得特別生分。
    他見宋錦為總是喊瑜瑜姐,自己年紀跟宋錦為也差不多,所以從一開始他就跟著喊瑜瑜姐。
    這樣顯得十分親切。
    孟季凡:……
    處了好幾年的兄弟沒有一個認識幾個月的女人親切?
    可真是他的好兄弟。
    孟季凡聽到‘瑜瑜姐’這三個字,刷地一下將座椅轉了過來,眼中的亮光一點兒不比高原弱。
    說是鋥光瓦亮也不為過。
    跟電燈泡似的看向林知瑜。
    他可能是因為太高興,連這腦子也愈發不靈光,碰到沒辦法解決的困難,他居然沒想到問問林家妹子。
    她主意向來多,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林知瑜見兩個電燈泡盯著她,十分無語。
    這又咋了?
    她將手裏的支票遞到辦公桌上,“這是之前醬菜店那邊賣鯽魚罐頭的錢,當時提了六萬盒,一盒七毛錢,一共四萬兩千塊錢。
    我之前讓高原去我家拿,他一直沒來,正好我來魚塘這邊辦事兒,就給捎帶著送過來了。
    你們兩這是怎麽了?”
    一個個既開心又發愁的模樣,看著可真擰巴。
    孟季凡看了眼桌上的支票,眼裏的欣喜多了幾分,辛苦了這麽多天,總算是見到錢了。
    他們之前付出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欣喜也就持續了幾秒鍾,很快又陷入了愁容當中。
    聽到林知瑜問話,孟季凡歎了口氣,把碰到的困難事無巨細地跟她說了一遍。
    末了又解釋了一句,“哎,這兩天我跟高原正為了這個事兒發愁呢,壓根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如今我們倆輪流在車間盯生產,所以他也抽不出時間來去你那拿支票。”
    高原跟著點頭,口直心快地開口道,“是啊,瑜瑜姐,如今一個班次把生產線調整到最快,大夥兒一刻也不歇的生產,一個班次才有五千盒。
    我跟孟總剛算了一下,按著現在的生產速度,他手裏的訂單生產完了最快要十二天之後,你那的訂單全部生產完要三十六天,孟總已經跟人家簽訂了合同,所以得先生產,那麽你那邊的訂單至少要等十二天才能開始生產。
    總體算下來,到交貨,至少要等四十八天。”
    差不多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別說人家客戶難以接受,就連他們自己也覺得等的周期太長了。
    一個產品新上市,那必須得有充足的庫存,能及時供應上,才能證明這個加工廠有實力。
    不然就是力量不足。
    誰願意跟力量不足,三天兩頭沒貨的廠合作啊?
    不說別人,他們反正不願意。
    這麽一想,高原都有些沒信心了。
    生產力跟不上?
    林知瑜笑了笑,如今廠裏隻有兩條生產線,訂單又多,生產力自然不夠。
    之前把庫房裏的鯽魚罐頭給清空了,她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鯽魚罐頭受歡迎這一點毋庸置疑,以後一定會很受歡迎,會賣的很好。
    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準備充足的貨。
    結果,誰想到除了報紙上的事兒,當時因為香滿園的生意受到了嚴重影響,廠裏擔心生產太多產品,到時候危機解決不了,積壓到庫房裏會變成一文不值的廢品。
    所以那段時間他們把生產線調慢了一些,生產出來的產品,庫存量並不多。
    等危機過去,香滿園的生意又恢複到以前,甚至比以前還要火爆,訂單像是爆米花一樣紛至遝來。
    他們才意識到要抓緊時間生產,不然沒貨可出,所以又把生產線調整到最快。
    前前後後耽誤了不少時間。
    如今想補救也沒辦法,還挺耽誤事兒。
    林知瑜也沒急著出主意,而是反問道,“這些生產設備質量怎麽樣?”
    孟季凡不知道她要幹什麽,如實回道,“那自然是極好的,毫不誇張地說整個廠裏投入最多的便是這些生產設備,都是南方廠裏的高檔貨,而且我買的都是最新款,不是那種一用就這壞那壞的二手貨。
    這東西質量好價格也貴。
    就這些設備的價,若是買一些普通設備,估摸著能多出來四條生產線。”
    當初他買機器設備的時候,問過林知瑜跟孫旺祖的意見。
    林知瑜隻說了一句,要質量好的。
    孟季凡便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裏,所以在南方挑選的設備都是最好的。
    雖然價格高了很多,但質量好啊,而且有多個安全保障,關鍵人家還提供售後維修服務。
    就憑這一點,這設備就差不了。
    林知瑜了然,“如果質量很好,那麽我覺得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開著。
    八個小時一個班次,這二十四小時可以分三個班次,一個班次可以生產五千盒,那三個班次就是一萬五千盒。”
    孟季凡跟高原麵麵相覷,儼然沒聽懂。
    林知瑜微微歎了口氣。
    廠裏一天三個班次這在未來十幾二十年的工廠裏,自然不是什麽新鮮事兒,南方好多大廠都是三班倒,甚至是兩班倒。
    不過現在,他們估計對這個概念會有些模糊。
    高原問,“瑜瑜姐,你說的意思是讓工人們二十四小時不停地上班嗎?”
    那肯定不行。
    工人們得吃飯喝水上廁所還得睡覺,這些都需要時間。
    二十四小時連軸轉,轉一次還行,但凡多轉兩次,人是要垮掉的。
    他們都是血肉之軀,禁不住這麽用。
    就算是鐵打的估摸著也遭不住。
    “機器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開,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工人們不能這麽幹活兒吧。
    幹完二十四小時之後,還不都得累暈在生產線上?”孟季凡也沒搞懂。
    現在這年代,大部分人都是白天上班,很少有晚上幹活兒的。
    林知瑜隻能耐心給他們解釋,“不是讓他們二十四小時幹,而是把二十四小時分三個班次,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為一個班次,稱為白班,下午四點到晚上十二點為一個班次,稱為中班,晚上十二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為一個班次,稱為夜班。
    現在時間緊任務重,又想在規定時間內交貨,所以必須得提高產量。
    這會招工人需要培訓,也需要辦相關手續,再者他們是生手,能獨立熟練操作需要一段時間實踐操作。
    時間上來不及。
    所以,隻能讓現有的工人最大化的參與生產工作。
    一天二十四小時,他們可以上兩個班,比如一個工人上了白班,下班之後就去休息睡覺,休息八個小時之後,再去上一個夜班,這樣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出兩個班次,雖然單個小班次的人減少,生產量降低,但因為總班次比以前多了兩個班次,所以總體的生產量至少會比以前提高至少兩倍。”
    高原還是有些一知半解,但孟季凡卻聽懂了,“也就是說,以前一天能產五千盒,這麽一番調整之後,能產一萬五千盒?”
    那他手裏這五萬盒頂多用三天半就能生產完!
    “嗯,理論上是這樣沒錯,而且工人們還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就是累點兒。
    所以廠裏的夥食的跟上,不說大魚大肉,起碼得保證足夠的營養。
    等把這幾批訂單做完,廠裏有錢了便擴大生產吧。”
    到時候得多引進幾條生產線,再多招些工人,村裏人大部分都有工作,沒有多餘的勞動力,那就從外村招聘唄。
    反正廠裏有專門的宿舍樓,地界足夠大,還有食堂免費供應吃食。
    跟這些人給廠裏創造的效益相比,這些吃食算不上什麽。
    因為鯽魚罐頭的名氣會越來越大,這幾批訂單下去,鯽魚罐頭的受眾人群會越來越多。
    以後說不定還會成為老百姓飯桌上的必備品。
    畢竟這鯽魚罐頭堪稱下飯神器,就著湯汁都能吃一大碗白米飯。
    好吃的食物,無論在哪個年代,都讓人稀罕。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