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中風 口中的話一出,李學政就……

字數:6579   加入書籤

A+A-


    口中的話一出,  李學政就覺得自己有難臨頭。
    要知曉自古以來,並非是沒有女子進入貢院的。
    相反的,曾經有兩三位女子,  不但踏入過這貢院之中,更是考取過功名。
    所以說他們後來於仕途無望,然若隻是因此,將其人於史書之上抹去,  未免有些過分。
    縱然李學政再不將女子放在眼中,  也不敢直接將其的存在抹殺。
    當下他隻覺得眼前一黑,  自己拿女子不得進入貢院的規矩說話,  實在是自掘墳墓。
    果然這句話話音剛落,  黛玉便眼中滿含讚賞的點頭說道:
    “果然不愧是李學政,果然學術通天,既然女子可以進入貢院,  那大人又為何在此阻攔黛玉呢?
    更何況,天地君親師,  如今黛玉乃是奉著君命,  自然可以進入貢院。
    又或者難道諸位大人,  想要為抗聖旨不成?”
    黛玉站姿筆直,  雙肩放鬆,  長長的脖頸抬起,  仿佛月下最優美的天鵝。
    然而他雖然說話極其溫和,偏偏做出之言語,卻如同一把利刃,  紮在麵前那些迂腐之人的心中。
    李學政嘴唇一哆嗦,他剛想反駁,便感覺身後被人戳了一下。一瞬間他反應過來,  自己如今已然落入陷阱之中。
    身後之人明顯是讓他暫時退避,然而李學政這人偏偏帶著幾分執拗,他當下也不理會,盯著黛玉再一次說道:
    “賢侄女,我勸你還是趕緊回去,這貢院不該女子進入。你身為女兒家,在家中操持家務就好,何必來自貢院呢?
    若是因你進入貢院,而壞了貢院的風水,眼前這些橘子有哪一個肯放過你。”
    李學政眼見著說不過黛玉,幹脆禍水東引,想讓這些舉子與黛玉辯駁。
    原本站在門口附近看熱鬧的學子們,未曾想到這件事情竟能聯係到自己身上,一時之間紛紛低語,嘈雜之聲,隱約可聞。
    黛玉早已看出對方禍水東引之計,隻是他既想東引,也要看這舉子們是否聽話。
    她不慌不忙仍舊麵容帶著笑意,轉頭看向站在旁邊的那三四十名舉子,眼神從他們麵容之上一一掃過。
    那些橘子本來還有些不以為然,誰知道,不過與其對視一眼便心中驚訝,額頭之上開始冒出冷汗。
    眼前的少女明明是嬌俏之人,可偏偏雙眸如同利刃,在其麵前隻覺得自己衣衫不整,再無半點私密可言。
    一時之間,不管是半百老者還是垂髫少年,都紛紛垂眸躲閃,連原本嘈雜的聲音也瞬間不見。
    黛玉十分滿意地抽回自己的視線,轉頭看向李學政,語調之中帶著一分嚴肅:“李學政,如今你見他們,還有什麽不同意的模樣嗎?”
    李學正看著剛剛還在嘰嘰喳喳,這會兒一個個如同鵪鶉般縮著不肯吭聲的學子們,隻覺得自己心中怒火翻騰。忍不住想罵出聲,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他勉強笑笑,口中強辯說道:
    “他們……他們是覺得你身為女子,竟然大庭廣眾拋頭露麵,實在有礙瞻仰,是以這才不肯看你。
    這乃是這些書生有君子之風。”
    李學政如今被黛玉氣得發昏,脫口而出此言,然而話一出口,李學政便想把這話咽回去。
    他一時隻覺得,自己實在昏了頭,怎麽能說出此言?
    果然他話音未落,黛玉已然變了臉色,剛剛的溫柔,可人的一分不見,言語之中滿含嚴厲,脫口說道:“什麽意思?難不成李學政說女子不該拋頭露麵?
    我大慶朝男子女子皆宜,哪裏隻有男子可在市麵上行走,女子便要待在閨閣之中的道理?
    當日裏,□□皇後曾經有過禦令,大慶朝,女子不需覆麵疊巾,天下無不可行之處。
    更是體恤平民女子,自出嫁之日,皆可鳳冠霞帔。□□皇後的垂訓尚在於耳,如今李學政竟說出女子不該拋頭露麵之話,難不成竟是有意學那前朝迂腐之事?
    又或者李大人,你對大慶朝,對□□皇後,對當今萬歲,有所不滿?難不成你還打算恢複那遺老遺少?”
    黛玉這話如同一把鋼刀,直接插入李學政的心中。他當時一個哆嗦,張嘴便想反駁,然而因為一時氣急,卻是說不出話來,隻能手腳不停地顫抖。
    這話實在太過誅心,此時說出此言,一旦宣揚出去,別的不說,他這個學政從此再不必去當。
    大慶朝因是草根出身,是以對於女子並無前朝那般的嚴苛。甚至大力提倡女子可以成立女戶,隻要能夠保證足夠的稅費便可以。
    江南本來卻是,前朝遺留甚深。然而因為這幾年朝廷大力的推舉,使得女戶林立,甚至有些女戶所賺之銀兩,比一家兩三口男子都要多。
    更何況在不到一年之前,江南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紡織機。這種紡織機不但價格低廉,且出貨快速,最重要的是,隻需要兩人便可完整操作。
    這下子卻是大大提升江南女子的地位,畢竟一台紡織機,不過十幾兩銀子。兩人做工也隻需半個月,便可以回本。
    而一個壯年男子,若是普通之工作,根本不可能賺到同樣的價值。
    所謂五鬥米,不折腰的終究是少數。可以說黛玉此言,一句話便將李學政僵死在當場。
    給李學政八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說□□皇後,所說那是錯的。
    如今隻憑著此一言,黛玉便將李學政一生的仕途盡數斬斷。
    李學政想明白此事,他顫抖著雙手指著黛玉,隻覺得胸口一陣狂跳,一口鮮血直接噴濺在台階之上。
    此時他已經聽不清,因他吐血而造成的驚呼聲,隻覺得一陣天旋地轉,李學政緩緩向後倒去。
    周圍的官員發出驚駭的叫聲,七手八腳地將昏迷不醒的李學政扶起。
    有人此間偷眼查看黛玉的表情,想要看這小女孩是否有驚嚇的變化。
    然而讓他震驚的是,黛玉一直一臉平靜地看著眼前的鬧劇。唇邊那一抹笑容,竟然一絲都沒有變化。
    她看見有人望著自己,一雙純黑色的眼眸與對方安靜對視。
    那人卻是一哆嗦,懷中的李學政差點被他扔在地上。他垂下眼眸,心中知曉眼前之人,根本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種閨中弱質。
    李學政完了。
    黛玉不在意地看著眼前的景象,她低聲吩咐身邊的小司。眼前之人,不管如何也是朝廷命官,不能夠隨便死在自己眼前。
    跟在黛玉身後的小廝,此時早已經目瞪口呆,聽聞小姐的吩咐,下意識的點點頭,便轉身離開。
    竟是完全忘記,需要跟林如海先行稟告一番。
    林如海站在旁邊,見著嬌女,不過三言兩語便將那迂腐之人“打”得吐血昏迷。心中隻覺得快意,眼神滿是柔和。
    感覺到父親望著自己的眼神,黛玉帶著幾分忐忑地,向父親所在的地方望去。她不知道對於自己所言所語,父親是否讚同。
    然而隻一眼,她便從父親那雙含笑的雙眼中讀到了一切。
    黛玉瞬間覺得眼眶有些濕潤,父親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就該困守在深閨之中,父親乃是站在自己身邊的。
    這個認知讓黛玉欣喜,也讓她心中更加堅定起來。
    她會是父親的驕傲,即便他乃是女兒身。
    小廝慌慌張張地跑出去,此地貢院的街角便有一家藥鋪。他飛奔進去,薅著大夫便跑,等到了貢院門口,大夫此時已然臉色蒼白。
    大夫略喘了一口氣,這才仔細地查看李學政,一時竟發現對方有些口歪眼斜,他緊緊蹙起眉頭,上下打量著說道:
    “趕緊先將人抬進去,這樣子沒有辦法治療,恐怕乃是中風。”
    聽到大夫的話,這些人才反應過來,趕緊七手八腳地將李學政,抬進貢院之中。
    看著的貢院大門大開,那些如同鵪鶉般的學子,這才一個個抬起頭,滿眼之中巨是震驚,好奇不已。
    他們大多是江南的舉子,另外一些則是一些積年老吏以及訴訟師爺們。
    那些師爺和老吏還好,已然心知肚明,如今風向轉變,女子在不是依附於男子之事。
    而那些年輕的舉子們,則帶著極為驚詫的眼神,甚至有一二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然而終究沒有人,再敢說出如同李學政一般的話。
    一個李學政,已經被黛玉一句話氣成中風。那麽他們這些人又能如何,難不成要冒著沒有辦法考試的可能,跟監考官大鬧一場不成。
    再說,縱然是女子為官,與他們又有什麽大不了的。對於他們來說,女子地位提高也好,女子地位降低也罷。
    隻要女子不會占據朝堂的半邊天,甚至搶奪他們的官職,這些人便不會有任何異議。
    當然這些人並沒想到,他們此時還算是幸運,不過短短十數年之後,女子當官已然成為風尚。
    如今的他們,不過是見證曆史而已。
    黛玉看著眼前的鬧劇,一點都沒有任何的緊張,她如今卻是心中安穩。
    隨著清晰的腳步聲,黛玉穩穩當地走進貢院之中。
    那些官員無一人再敢看向黛玉,而舉子們則帶著莫名的驚詫看著那美麗的女子款款地走進,帶著幾分神聖的貢院。
    “此天下奇女子矣。”一名考生口中呢喃說道,他的眼神閃亮,幾乎是帶著崇拜的看著眼前的景象。
    此言一出,身旁有人附和。
    “的確如此,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這樣的女子,實在是古今少有,來日此女子定當非同一般。”
    說話的是一名看起了年約三旬的中年人,隻瞧著對方那身裝扮,此人定是師爺出身。
    他一說話,身邊四五位看起來都是師爺出生的男子,立時點頭附和。
    “不錯不錯,正是如此,這女子一見便不同凡響。”
    “本該就如此,咱們大慶朝才不是前朝,那些女子又哪裏不如男子?”
    “那可不是,有多少女子將孩子含辛茹苦地撫養長大?再說了,在咱們江南,哪家女子不做些副業。說句難聽的話,恐怕有些個女子賺的,比丈夫賺的都多。
    如今那新型紡織機,兩人便可操作,一天足足能做出兩三匹,要知道這一匹布最少可能獲利五錢銀子。
    如若是做那些綢緞類的,賺得可更多呢。”
    這說話的人,顯然是家中有人做這些營生,是以毫不在意地說出。
    這些利潤讓周圍之人也是有些驚歎,要知曉往日裏一家人日常的開銷,也不過二三兩銀子。
    一天一二兩銀子,已然可以足足,供家人開銷一月左右。
    哪裏有比不上男子?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