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見龍在田44
字數:4767 加入書籤
很久很久以前, 有朋友向呂昭抱怨過一件事。
她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隻柔弱的小貓咪碰瓷,當時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凍, 還下著雪, 小貓咪蹲在破爛的紙箱裏瑟瑟發抖, 小聲咪咪,用一雙大得過分的眼睛定定地望著她, 目光楚楚可憐。
朋友一時心軟,把小貓咪抱回了家。
但她已經養了一隻貓了,原住民本來獨享全部的愛,吃著罐頭玩著球, 忽然晴天一聲霹靂,鏟屎官有別的貓了!還把貓帶回來了!
長達幾個月的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那你把小白貓送走唄。”呂昭的目光掃過她手背上明顯的爪印子,嘖嘖搖頭。
“小白那麽可愛,它沒了我不行!”朋友長籲短歎,“但是小黑已經絕食一天了。”
“你是在炫耀吧!”呂昭十分懷疑, “我一隻貓都沒有,我不懂你的痛苦。”
朋友虛弱地搖搖頭, “確實,你不懂我的痛苦。”
呂昭一直覺得朋友就是在明著抱怨暗地裏秀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記憶被逐漸壓入腦海深處。此刻呂昭福至心靈地想了起來,朋友的麵容早已模糊, 但這並不妨礙她終於能理解那種微妙的糾結感了。
郭嘉和陳群敘舊完畢, 不約而同地看向呂昭, 似乎在等待下一步指示, 或者想看看她有什麽反應。
呂昭從昔日的回憶中蘇醒, 雙眼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戴上了濾鏡, 恍惚間仿佛覺得是兩隻貓在直勾勾地盯著自己。
不,修改一下,頂多隻有陳群像貓,郭嘉哪裏是貓,他分明是一隻滿肚子壞水的狐狸!看看他背後的尾巴,都晃到天上去了!要藏不住了!
呂昭用略帶譴責的詢問目光看向郭嘉:你到底跟長文說了什麽?看看把人氣得,小臉煞白。
郭嘉的眼神清澈且無辜:普通的寒暄而已,您不是聽到了嗎?
……我沒聽到啊!
暴露了自己走神的事實,呂昭默默挪開視線,假裝無事發生。她快速整理了一下表情,恢複一本正經的模樣,關切地望向陳群:“何事?”
陳群把厚厚一疊宣紙裝訂成的筆記本擺到呂昭麵前的桌案上,“這是我根據府中留下的資料,重新整理的一部分汝南縣戶口名冊。”
竹簡太沉重了,搬來搬去實在不方便,出門在外時尤甚。反正自家有個造紙廠,等郡中的少府再去采買筆、墨、封泥等辦公用具時,呂昭幹脆就讓他們把竹簡換成了宣紙。
頂頭上司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影響到下麵辦事的人員,呂昭喜歡用宣紙,其他人或是投其所好,或是融入氣氛,也漸漸都跟著她改了習慣,再加上她之前為了推廣紙質書籍,刻意壓過宣紙的價格,對普通官員來說用宣紙還是用竹簡其實沒多大差別,因此這次辦公用具的版本更新迭代完成得相當順利且平穩。
甚至很多人開始自我找補,紛紛表示宣紙輕薄易攜帶,又方便書寫,當真是好東西,君侯英明。
呂昭讚同紙比竹簡便利的觀點,但覺得真的沒有必要順便吹捧她一番。
這批宣紙是不是又改良過了?摸著比之前的更加舒服。呂昭隨意地想著,手指輕輕撫過書頁一角,將其緩緩翻開。
郭嘉也想看,他一撩衣擺,直接跪坐在呂昭旁邊,坐姿很不穩重,上半身幾乎要整個探到呂昭麵前的桌子上去了。
陳群有種心肌梗塞的感覺,他深吸一口氣,剛想出言嗬斥,就見呂昭一麵嫌棄地用毛筆抵住郭嘉的肩膀,將他往旁邊推開,一麵把名冊朝他的方向挪了挪。
“什麽都想瞄兩眼。”呂昭歎道,“看吧看吧,看完了給我想想怎麽辦。”
“我可不敢班門弄斧。”郭嘉懶洋洋地回道。他保持著單手托腮的姿勢,側著
臉朝陳群飛了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陳群:“……”
陳群微微睜大眼睛,話全部憋在喉嚨裏,半個音節都吐不出來。
他要窒息了。
呂昭對這倆人暗地裏的小動作毫無察覺,她十分認真地瀏覽著名冊。
陳群不會無緣無故交出一本名冊,他應該是在默默觀望著,根據呂昭的反應來決定後續要如何做。
而呂昭大概猜到是什麽情況了。
在科技水平不發達的古代,想要進行人口普查,隻能使用挨家挨戶登記的原始方法,不用腦子想也能知道,這種方法很容易被鑽空子。
“四萬……”目光掃過陳群最後的總結,呂昭合上冊子,慢條斯理地問,“包括從袁公路家裏查出來的那六千人?”
陳群垂手而立,目光沉靜,“是。”
根據《後漢書》中記載的漢順帝年間的人口普查資料可知,生活在汝南郡的百姓大約有二百一十萬,僅次於南陽的二百五十萬,乃是全國第二大郡,人口非常稠密。
汝南郡下轄三十七縣,即使平均分配,汝陽縣也至少應當有五萬六千人,四萬人的數字未免過於可笑了,尤其是在其中還有六千隱戶的情況下。
實際上汝陽縣的隱戶遠不止此,畢竟那麽多豪強門閥,又不是隻有袁家才隱瞞人口。
清理袁氏隱戶這件事是張遼親自去做的。或許是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作為領袖,汝南士族們掌權的力度比南陽豪強要強得多,行事作風也更為霸道。呂昭怕出意外,派了重兵一同前往。
結果無驚無險,全程沒有一位其他姓氏的士族出麵阻攔,呂昭順利得到了數不清的田產,和大幾千的黑戶。她參考了之前在南陽整編流民的經驗,將黑戶重新編纂入戶籍,經過認真細致的核實,把他們正在耕種的田產分發給他們,多退少補,鼓勵他們繼續生產。
之前呂昭還有點奇怪為什麽汝南士族們反應如此平靜,陳群提交的戶籍記錄證實了她的猜測,那就是在她接收袁術的田產之前,汝南士族們已經瓜分過一輪了。
他們得到了足夠的利益,自然不會過於在意呂昭的撿漏行為。就像飽餐的野獸麵對路過的人類時,會表現得相對平和一些。
而且呂昭占領了汝南是既定事實,她現在風頭正盛,除非袁紹很快幹掉公孫瓚,緊接著揮師豫州,否則短時間內沒人能撼動她在汝南的統治地位。
情況已經是這樣了,汝南士族們煩她也沒辦法。
把她趕走了請誰來呢?曹操嗎?曹操可不是善茬啊,出身也比呂布好一些,有點名望,不好控製呢。而且他已經得了兗州,若是再得豫州,難保袁紹不會多想,曹操是聰明人,即使有野心,也不會現在就暴露出來。
呂昭就呂昭吧,給她漏點利益,大家各取所需,和平共處。
反正總要有個汝南太守,總要有個豫州牧,誰當不是當呢?先湊活著過唄,湊活不下去了再把人趕走也不遲,我們士族可是很講究禮儀、愛好和平的。
“看來您的速度還是不夠快。”郭嘉露出無奈的神色。
呂昭也很無奈,她幾乎沒有拖延,可汝南士族比她更有優勢,人家畢竟是本地人啊!
“您想達成怎樣的結果呢?”郭嘉問道。
呂昭笑了笑,沒有回答。
她可以在南陽的鴻門宴上釣魚再成功反殺,很重要的因素是南陽的池塘裏都是些小魚。如果她在汝南也這麽做,很可能會把袁紹這條大鯊魚釣上來。
所以她得因地製宜,換種思路。
“這個嘛……”呂昭故作憂心,陰陽怪氣地說,“人家可是好心給我留了口湯,我也喝下去了,現在動手,反倒顯得我恩將仇報,像條喂不飽的狼……”
陳
群劇烈地咳嗽起來,目光中流露出不讚同的神色,他還不太能適應呂昭這種明顯夾槍帶棒的說話風格。
您罵人就罵人,怎麽還把自己罵進去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他們想花錢買平安,我配合就是。”呂昭給陳群倒了杯茶,關切地遞出去,“但如果有什麽旱災、蝗災之類的降臨到他們的田間地頭,那也不關我的事。”
陳群呆了片刻,郭嘉趁機悄悄靠近,試圖截胡茶杯。陳群立即反應過來,狠狠瞪了郭嘉一眼,飛快地把杯子抱走了。
郭嘉遺憾地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