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災民

字數:5953   加入書籤

A+A-




    京城的街道還是那樣的繁華熱鬧,  行人往來不息,過年的喜慶還未曾退下,勤快的客商已經帶著各地產物,  東西南北的奔波起來,街道上叫賣聲不絕,  更添一份熱鬧。
    一行人自學堂接了晨哥兒,幹脆就在這附近找了家酒樓將晚餐解決。葉林一家與墨竹墨溪和侍衛們分兩桌坐下,點些酒菜正吃著呢,就聽旁邊一桌,  一個頭紮藍色布巾的漢子操著陝北口音,跟另一人敬酒:“我說老弟,你要跑貨可不興再去山東府,今年那邊糟災,到處都是流民,現下滿山遍野把路都堵了,好些都跑到了京城,城外都是饑民,  我進城時差點把我的貨給搶了!”
    “嘿,  真晦氣。”長了一臉麻子的漢子呸了一聲:“我這貨都備好了,  不能跑以前的老路線,  這可怎麽辦?”
    那頭紮布巾的漢子笑道:“不如老弟你跟我一起跑南邊的路,  咱兩個好兄弟,路上一切開銷按份子平攤,  還有可靠的鏢師確保安全,到了南邊還可以給你介紹收貨的下家,我就算你一成利做費用即可,你看怎麽樣?”
    麻臉漢子躊躇著不答聲。
    頭紮布巾的漢子又勸道:“現在京城都差不多被饑民給圍起來了,  幾萬人都不止,再不決定,咱們安全出城都難,你可要想清楚了盡快決定才是……”
    兩人之後的對話葉林不再關注,他震驚的問道:“京城外真有這麽多災民?”
    墨竹墨溪對視了一眼,這段時間他們都沒出府,不知竟發生了這樣的大事。倒是葉林家一個侍衛答道:“確實如此,也就是這幾日的事,現在城外的流民越聚越多,或有幾萬人。朝廷已經在城外開設粥鋪施粥,有些善心的富貴人家也在籌糧,據說京城守兵接命令不準讓流民入城,以免造成混亂。”
    葉林眉頭緊鎖,“不行,我要去看看。”
    他吩咐侍衛們帶葉婆婆和弟妹回家,就要往城外走,墨溪墨竹急忙將他攔住:“先生不可!城外危險,您若去那遇到什麽事,叫奴才們如何跟貝勒爺交代?”
    “我知道你們擔憂我的安危,我隻遠遠的瞧上一眼,絕不靠近,這樣可行?”
    “不可啊,先生還是要保重自身為上!”墨竹見葉林還是一臉堅決,急切轉頭看向葉婆婆。
    葉婆婆哀歎一聲:“剛剛跟你說的話,你轉頭就忘了?你要出了事,可讓我們一家人怎麽辦喲?”
    葉林苦笑一聲,“不是我固執,隻是這事朝廷必要管,我身為貝勒爺的清客,怎樣也必須要親眼見一見,才好根據情況給貝勒爺出謀劃策。”
    涉及正事,葉婆婆不好再勸,但也不願意就這樣放他去,正在幾人僵持時,葉家侍衛提議:“不如去城外豫園的觀景台,那觀景台有四層樓高,可以眺望遠景,離著難民聚集地也不遠,應當能看看情況。”
    “豫園是城外最大的戲園子,裏麵亭台樓閣,假山流水,仿的江南風格,許多富貴人家常去消遣,因此養了許多侍衛打手,又有高牆,應當不會受難民影響。”
    葉婆婆聽罷,這才同意。
    葉林聽他有理有據的分析,又迅速給出合適建議。這才注意到身邊這個侍衛,雖然當時給家裏找侍衛都一一考察過,是退下來的老兵,又說是品性端正可靠之人。
    因是求了貝勒爺找人走軍中的關係介紹而來,他自然是十分相信的。但一直沒時間深入了解,到此時才發現這人倒是個有心之人,不知是不是在軍中擔任過斥候之類的職位,對各處的消息都留心打聽,而且自有一番他的分析看法。
    葉林略作回憶:“你是叫展宏?”
    “正是。”展宏抱拳答道,目光炯炯的看著葉林。
    葉林笑道:“好,那你這幾日就跟在我身邊,有些事還要辛苦你去做。”
    展宏能不放他在軍中的本事,又在林家人麵前表現自己,自然是個有上進心的,見到葉林注意到他,心中激動,抱拳回道:“遵命!林先生有事盡管吩咐!”說罷就在前麵引路。
    到了豫園,葉林一行人進去就見亭台回廊,小橋流水無處不精美,雖葉未綠,但梅花桃花已有盛開的,襯著清澈見底的一汪池水,與金紅各色的錦鯉,宛如仙境。萱姐兒,晨哥兒和葉婆婆哪裏見過這般景色,各個都看的目不轉睛。
    裏麵熱鬧非凡,遠遠的就能聽到戲子的吟唱聲,客官的叫好聲,端是繁華興盛、欣欣向榮的模樣,不虧是京城八園之一的豫園!
    引路的小哥介紹,除了中間種著各色花木的園子可以開遊園會外,豫園南北各有一處戲台子,因距離遠,可以同時唱戲,又互不幹擾,西邊有大型的樓閣,可以欣賞歌舞,各處炭火都旺著,不用怕寒冷,東邊還有一處極高的觀景台,可以將豫園景色一覽無遺。
    “客官您是去青黛樓或曼音館聽戲,還是去環翠閣賞舞呢?”
    “先去觀景台吧。”
    小哥笑道:“好勒,您這邊請,我們這還有千裏眼可以租用,能看得更遠更細致,客官可要嚐試一下?”
    “自然需要。”
    葉林顧不得欣賞豫園景色,一路疾走,終於到東邊見這觀景台足足有層樓高,又是建在小山坡上,怪不得可以看到全景。
    一刻鍾後幾人終於登頂,引路的小哥見葉林轉到平台另一側,望向城外的方向,心中有些奇怪。他眺望遠方,隻見遠處烏泱泱一片,似有人群聚集,這才反應過來這位客官竟然是借著觀景台來看城外災民的。
    不過他可不管客人到底是來幹嘛,隻要付了費用就好,不一會便將千裏眼取來。
    隻拿眼看,葉林也看不真切,但能看得到的,就比學校升旗儀式上,看到下麵密密麻麻的學生隊列還要多,至少得有幾千人。
    用上千裏眼,效果更佳,視線拉近,再去看隻見災民個個麵黃肌瘦,衣衫襤褸,兩兩的或坐或站在一起,臉上一片麻木,了無生氣的樣子,再加上走動間拖遝蹣跚的步伐,讓他恍惚以為這是喪屍圍城,末日大片的場景!
    怎會有如此多人流離失所?!當地的衙門官員都是幹什麽吃的?!為什麽不賑災放糧?
    葉林回到府中,立刻請見貝勒爺,卻得知胤禛這兩日都不在府中,無法得知朝廷對災民的處置,他隻能先自己想想辦法。
    這麽多人在城外聚集,雖然大頭還是得靠朝廷,但自己現在手中有錢,怎樣也得出一份力才是,於是他便叫展宏去城裏收購些糧食柴火,再雇些人手,第二日又帶著侍衛出城去施粥,這次墨竹墨溪也不敢攔他,隻帶了更多侍衛,隨身保護。
    親身走到饑民跟前,葉林受到震撼更大,真真正正見到餓的眼中發綠光是什麽樣。
    他們車馬上帶著糧食,那些人就不錯眼的盯著不放,雖然有侍衛在側,災民不敢上前搶奪,但那些眼神讓他感到懼怕,怕這些人眼裏流轉的人性獸性,怕這些人蜂擁上來將他撕碎了吃掉。
    等鍋架起來開始熬粥時,難民蜂擁而至,將粥棚圍了個嚴實,眼看著一些婦孺被擠最後,葉林忙叫侍衛們嗬止,以免發生踩踏,又叫排成兩隊,男子一隊,女子一隊,可災民根本不聽,隻一個勁兒的往前擠,雇來熬粥發粥的仆役都嚇得不敢冒頭。
    侍衛們大聲嗬罵,又將刀劍拔出威嚇,饑民這才乖乖排隊,好不容易排好,卻見右邊男子隊伍排出去老遠,而左邊女子隊伍卻隻有四五十人。
    見隊伍中還有個瘦小女人抱著個孩子,探頭看向粥桶,葉林示意負責盛粥的大娘給她多盛一碗,那女人當即跪了下來不住的磕頭,嘴裏喊到:“多謝大善人,多謝大善人救命之恩!”
    她站起身接過粥,自己胡亂喝了幾口,便將剩下的慢慢喂給孩子,那孩子是個男孩,五六歲的樣子,黑瘦黑瘦的,但眉目還算清秀,身上也被打理的很幹淨。
    那女人歲數看著並不大,二十出頭也有些瘦弱,卻抱著他這麽久都不肯放下,也是個極疼孩子的,難為她是怎麽樣千裏迢迢的帶著娃來到京城。
    女人又哄了幾聲,孩子睡得香甜,忙了半天怎麽都沒喂進去,她幹脆輕輕的掰開孩子的嘴,慢慢將米湯往裏倒,可米湯卻順著嘴角流出,食物進嘴孩子還是一點都沒有反應,不知吞咽。
    她終於察覺出不對,顫抖地伸出手去探孩子的鼻息,下一瞬便雙腿無力的跪坐了下去,大聲嚎哭起來,不知何時那孩子已經沒氣了。
    啊,我的兒啊!老天爺啊……
    那哭嚎聲是如此淒厲,叫聽到的人也忍不住心中酸澀、眼裏濕潤,葉林鼻子一酸,將頭轉過去不敢再看。
    那女人苦的撕心裂肺,氣都喘不勻,墨竹見狀要上前去扶那女子起來,卻被推開,隻見她收了聲,默默擦了擦臉上的淚,對著葉林又磕了幾個響頭,站起來轉身步履蹣跚的離去了。待葉林收拾好情緒轉過身來時,早已不見她的身影……
    看到這場景,眾人心中都十分沉重,葉林想到自己近日來仍對李家的事有些憤憤不平,心中憋屈,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懲治李屏,可再看看眼前的苦難,自己那點委屈又算得了什麽?
    有吃有喝錢財不愁,能和家人在一起,又得貝勒爺回護看重,再搬些現代的技術來,也算能一展所長,有功成名就的機會。比起眼前這幾萬一無所有,連頓飽飯都吃不上的饑民,自己的生活好了不止一萬倍,再時時刻刻糾結那點事,真是無病呻吟了。
    目前最重要的,是能為這些人盡自己的一份力!
    在現代若是哪地遭了災有國家力量及時賑災,一切苦難都不可怕,老百姓也能捐錢幫助一把,雖然心中為受災的同胞難過,但也是充滿希望的,知道災害總會過去,國家總會幫助他們建立新生活。
    可是眼下不同,朝廷賑災也幫不了這些難民太多。這世間悲苦萬千,自己一個人如何救得過來?就是把自己的身價都用來買糧,也是杯水車薪罷了……不知朝廷有何賑災舉措?
    葉林為這些災民憂心時,整個朝廷上下也在因為康熙的帝王之怒而震動起來。好不容易過了一個舒心的年,結果剛過完就被難民圍了京城,簡直是讓康熙堵心的厲害。山東河間這兩地官員是幹什麽吃的?
    去年西巡發現的許多漏洞,官員不能為民除弊,又設立名目,多方征取,以致民力不支,日就貧困。看來他們是完全沒有整改?山東布政使揭報原任布政使劉皚虧空庫銀,原任巡撫王國昌盤庫時竟說並無虧空?而實際上,倉糧虧空竟達五十餘萬石。1
    這些官員不僅巧立名目,橫征暴斂。還如此官官相護,導致災害發生時根本無良救濟災民,簡直是枉為一地父母官!
    可眼下幾萬流民將京城圍住,這一個不好可是要出亂子的!
    京畿大營、五城兵馬司等各處人馬都已調動起來,維護京城的治安。
    朝廷上的老大人們也吵得不可開交,一會說應責令兩府官員就地籌糧,一會說應嚴厲處置這些屍位素餐的當地官員。康熙帶著諸位皇子聽了幾日的朝堂爭論,甚為頭疼。
    現在這麽大的問題已經出現,若著急去追究責任,隻會陷入相互推諉扯皮的困境中,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安撫城外流民才是!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