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雪上加霜

字數:5697   加入書籤

A+A-




    今日朝上官吏奏報,  目前已在京城五城外各處施粥,但仍有許多災民排一天隊也領不上,饑民人數遠遠大於施粥的量,且有更多人湧入京城,  災民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眾人聽了消息都心裏一沉,  這可不太妙啊!康熙聽了朝堂官員的奏報,  急令直隸順天就地征糧,  又命人去附近糧倉調糧,讓幾位大臣留下待命,就退了朝。
    情況該怎麽處理康熙心裏已有腹稿,  但他也打算趁此機會曆練一下阿哥們,  因此下朝後便叫他們留下一起參詳。
    殿內一片安靜,  諸位皇子都是低眉斂目沉靜思索的模樣,  腦子轉的飛快,在心念電轉間衡量利弊,  思考處理方法和得失。
    消息靈通些,  諸如直郡王,  太子,四、八這樣的,早些日子就聽說了苗頭,時刻關注著。現在果真災民流入京城,  心中是有腹稿的,  可誰知事態變化的極快,災民人數竟然遠超估計。
    若人數不多又有錢有糧,那這事就好辦,簡直是白撿的功勞。可現在錢糧都不夠,人數還在增加……
    該如何解決?誰來解決?
    這就變成個棘手的差事,  幹得好了是應該的。可要處理得不好,激起民憤,那出不出大亂子不好說,但背鍋是一定的。
    當然每年各部賑災都是做慣了的,自然也有一套的賑濟災民,以工代賑的法子。大清這麽大,災害自然也多,哪年一點災害都沒有才叫奇怪了。
    若是流民不往京城走,也沒有各位皇子什麽事,朝廷下令,當地府衙開倉救濟災民就是了。可那兩府官員真是貪得無厭,糧倉竟然虧空如此多,導致災民不得已背井離鄉來到京城。這事就直接逼到眼前了!
    近幾日皇上把幾位阿哥爺都叫來旁聽,這會又單獨留下詳談,意思肯定是要選人去攜理參與一下。
    但哪個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皇城腳下一切要□□,若是一個處理不好,災民生了亂,是不是得要軍隊來鎮壓?可真用軍隊,那這名聲也別要了。
    但想要處理好又何其難,人數這麽多,朝廷調來再多糧也不夠填這個窟窿的。
    因此不管平時多麽活躍的,這時都恨不得自己是個隱形人,不要被皇阿瑪注意到才好。
    直郡王看向太子,這些年太子參與政事最多,又是大清正兒八經的儲君,這事他不管誰管?自個從來都是與軍隊更熟悉,最多幫著同行維護秩序也就是了。
    八阿哥胤禩倒是想站出來表現一把,這事雖然不好做,但好歹也是個正經差事,開始得先擔在身上,才能讓皇阿瑪看到他的本事。可看著直郡王的神色,就乖乖把嘴閉上了。
    大哥明顯想讓太子這派的人來幹這個苦差事,自己可不能在這個時候拉他的後腿。為了一個苦差事,讓大哥心生不快,劃不來。
    太子心裏也犯了難,這事吃力不討好是其一,戶部的銀糧調撥的夠不夠是其二。這幾年戰事頻發,皇阿瑪又剛免了幾省的賦稅,南巡,西巡剛過,花了不少銀子,再加上過了一個年,戶部空著呢。
    周邊糧倉雖能調糧,但也難填飽這麽多張嘴,更何況糧還未調來的這幾天怎麽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若是災民都走到京城邊了,卻還大批餓死人,定會出亂子的!
    如何做才好?
    老倒沒什麽壓力,有直郡王和太子在前麵呢。他也看向太子,這事可算是個文職的活,太子接了自己就不必上了。見到太子沉吟不語,又衝胤禛擠眉弄眼,那眼神明明白白寫著:沒見到太子正為難著嗎?你作為太子的跟班,還不趕快出來為太子分憂?
    胤禛懶得理他。
    前段時間他就接到消息說山東河間去年遭災,有難民聚集,本想著當地州府可以救濟,誰知盡然發展到流民將京城圍了。兩地官員實該嚴懲!
    然而事已至此,當務之急還是先要安置這些災民才是,雖然錢量不夠,但能救一人是一人,且救人如救火,越往後拖,事情越糟糕,必須盡快著手處理才是。最好將災民人數和可用的錢糧統計一下,再能發動城中有錢的富戶……
    老五和老七曆來是不多事的人,這會自然也不可能主動出聲,一個想著若要處理,皇阿瑪盡管安排就是了,跑腿協助肯定沒問題,另一個則想著自己腿腳不好,這個時候就不多添亂了吧?
    九、十、十四等人更是跟沒事人一樣,上麵那麽多哥哥頂著呢,哪輪得到他們操心啊,再怎麽算,這事也落不到他們身上,因此十分的輕鬆自在。
    太子轉頭看了一眼,皇阿瑪的神色不動如山,似乎是等他們主動站出來呢?可沒人吭聲,這氣氛就有些凝滯。
    他想了想,看向胤禛,見他並未推脫之意,便道:“皇阿瑪,此事涉及各方極為繁瑣,兒臣建議一方麵軍中將領負責派士兵負責秩序安穩,另一方麵還需人統籌錢糧進行分發。四弟是個謹慎周全的性子,是協調安排的好人選。”
    胤禛也立馬站了出來:“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十看著四哥站了出來,也跟著站出來道:“兒臣也願為父王分憂,祝四哥一臂之力。”
    康熙在上麵坐著,將眾人的神色都收入眼中,見老四和十主動出來分憂,便也不再多說什麽:“好,那此事就由你們兩個跟著戶部一起辦理吧。”
    兩人齊齊應道:“兒臣遵命。”
    胤禛神色鄭重:“兒臣這就回去參詳,盡快拿出方案來。”
    康熙擺擺手,讓他們離開,又傳等候的大臣來見。
    幾人慢慢退了出來,太子胤礽拍拍兩人的肩膀:“好好幹,有什麽事不好辦可以來毓慶宮,孤幫你們周旋。”
    兩人躬身道:“多謝太子!”胤礽轉身回了毓慶宮,他身為太子,輕易不能出宮,隻能盼望老四能將這差事辦好了。
    直郡王跟老八一同出來,後麵還跟著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是無事一身輕。
    幾人看向胤禎和胤祥的眼裏都透著些同情,直郡王大步走過來,哈哈一笑說道:“行啊老四,長出息了!到時候看看你能做出什麽成績來,可不要讓大哥失望啊!”
    老八也溫和地說道:“有什麽能幫得上的盡管提,弟弟在這裏就先預祝你們一切順利。”說罷衝二人拱拱手,也緩步離開了。
    老九、老十見到這情形也跟著說道:“弟弟們就預祝四哥差事順利。”說完,也快速閃人了。生怕他們四哥抓壯丁去幫忙,個個都打算著這些日子宅在府裏,少露麵的好。
    十四暗暗瞪了十一眼,這麽主動積極的站出來,豈不是將他這個親弟弟都比下去了?本來他們都還沒出宮建府,前麵那麽多人,且輪不到他們呢,朝上站了半天,又是長身體的時候,注意力都在什麽時候可以走人回去吃飯上了。
    十突然冒出來,他都沒反應過來皇阿瑪就讓他們出來了,再想說什麽也遲了!
    今天這一出,又想到十那種老在先生麵前踴躍表現的情態了,真是的!再看他四哥胤禛也沒怎麽注意他,幹脆轉身奔著香噴噴的午飯去了,誰有能耐誰去吧,小爺不伺候了。
    對這幾人的態度,胤禛倒不是很在意。本來對這幾個弟弟也沒抱什麽期望,都還是十幾歲的年紀,能指望他們幫著做什麽事?就是十,也是見他主動站出來與他一起分擔,心中感動,帶他曆練一番罷了。
    老五老七倒還有幾分良心,過來對胤禛道:“四哥若有差遣,盡管派人來找弟弟,能幫得上的,弟弟定會助四哥一臂之力!”
    胤禛笑著點點頭。
    人都走了,胤禛也拉著胤祥:“十弟,此事宜早不宜遲!你跟我到府裏商議一番吧。”
    “好的,四哥。”
    兩人轎子都沒坐,騎馬趕回了府中。
    胤禛看十是帶著他曆練,康熙自然也不可能真將事都交給兩人就不管了。願意站出來的,正是讓他們趁此機會磨煉一番。
    於是他先命八旗大臣各按旗分在城外處煮粥賑濟,派佟國維、明珠等人監督賑災情況,又調漢大臣以及內務府盡力籌集糧食,也分另外處賑濟災民。
    這樣一來,八旗、漢大臣、內務府各自出錢出力,算是把京城的權貴也發動起來捐糧捐錢,且將災民穩住些時日,等州府糧倉的糧食運至,便可派人將災民遣返原籍。
    胤禛胤祥兩人快馬回到四貝勒府,一進門,胤禛就吩咐蘇培盛道:“去請葉先生到書房來議事。”兩人便先去書房將朝服換下。
    胤祥心中奇怪,何時四哥府裏有了這麽一位葉先生,他怎麽不知道?
    等兩人洗漱完,換過家常衣服在書房坐定,蘇培盛命人上了些茶點,胤祥剛吃了兩塊栗子糕,就見小太監打了門簾,一個翩翩少年郎進來,對胤禛躬身行禮道:“主子爺您找我。”
    胤祥十分震驚,能被請來參與災民安置這種國家大事的議事,就算不是個白胡子老頭,也應該是個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才是,怎麽會是個這麽年輕的少年,看著跟自己一般年紀。
    前些日子得到了些消息,胤禛就跟府裏的清客談過若災民往京城來,該如何處理,隻是當時葉林傷還較重,加上消息也不一定準確,便沒叫他。
    昨日為災民的事忙碌到晚間才回府,得知葉林專門為災民的事來請見,這才想著今日若有空閑,可以與他一同探討。
    胤禛頷首:“葉先生不必客氣,這位是我十弟胤祥。”
    葉林打眼一看,巧了,這不正是他剛來京城時,在貝勒府門外見過與四爺同行的另外一位少年嗎?
    “見過十爺。”葉林又一躬身。胤祥連忙叫起。心中又覺震驚,自己雖然見得不多,但清客門人一般不都得跪下請安的嗎?
    看這位葉先生自在的模樣,看來在四爺哥府中地位十分高。
    葉林作為一個現代人,根本沒有下跪的意識,也不讓身邊人天天跪他。除了初次跟胤禛見麵,入府後漸漸就徹底忘在腦後,不知為何胤禛也並未讓人提醒,就這樣一直不曾改。
    胤禛溫聲對葉林道:“快坐吧,這次找先生來是想商議一下災民的事,皇上將這個差事交給了我和十弟。聽下人報,說葉先生昨日去了城外給難民施粥?傷還未好,先生還要擅自保重才是!先生親眼見了,覺得如何?”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