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方案1

字數:5270   加入書籤

A+A-




    葉林謝過胤禛,坐在兩人身旁,接過小太監遞來的茶,輕抿了一口,有些憂心忡忡的將他見到的情況描述了一番:“學生昨日到城外一趟,見災民人數眾多,各個骨瘦如柴,且精神狀態十分差,瞧著很不好。在施粥時恰好遇到一女子的孩兒在她懷中咽氣,哭聲慘痛,讓人不敢直視。”
    胤禛歎道:“每年各地天災朝廷都有賑濟,但去年河南山東遭災,可當地糧倉卻虧空大半,無力賑災,導致災民湧入京城,此時城外約莫已有近六萬人,還有災民陸續自各地到來。
    今日官員在朝上奏報,雖五城外都設有粥棚施粥,但米粥並不充足。皇阿瑪對此十分憂心,希望能盡快安撫災民。”
    葉林皺眉:“隻怕此事並不好辦,災民流離失所,一路跋山涉水流浪過來,就為了能吃飽肚子。朝廷可還能從其他地方拿出足夠的錢糧來救濟嗎?”
    “正是這個問題……”,胤祥接過話頭:“都知道國庫現在空虛能拿出的銀子不多,銀錢緊張的很。再說糧食,皇阿瑪已經命人往附近州府調糧過來,但糧車行駛緩慢,且的些時日才能到京城。就是這些糧食調過來了,隻怕也不夠這麽多災民吃多久時日。”
    葉林眉頭皺的更緊了:“且現在正是乍暖還寒的時候,隻怕衣物也不充足,凍餓之下,可能會有許多人生病。”
    胤禛指尖在案上輕點:“再一個,這麽多人聚集在一起,若是不能好好安撫,萬一起了些亂子,京師重地達官貴人極多,出了事可就不妙了。”
    這話有理,葉林一歎:“而且救濟一日是可以,五日也行,但月餘呢?有再多錢糧朝廷也沒法一直養著他們,勢必還要讓這些災民回鄉耕種。”
    “可若是回去還能有活路,他們又何必千裏迢迢的跋涉過來?兩地幹旱,不知何時才能降雨,他們就算回去還能否趕得上今年的播種?若是趕不上,回去還不是死路一條?”
    胤祥心道葉先生的考慮確實周全,隻是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先解決京師的救濟問題,後續事宜,自然有皇阿瑪考慮,或是耕種上一些,再調遣其他地區的存糧應急。
    於是說道:“是啊,不過這些災民烏泱泱一片越聚越多,對京城的治安是個隱患,首要的還是得先想個法子,將他們盡快穩住才是。”
    葉林點點讚同,這些人已經處在最基本生存都無法保障的人生最低穀,想安撫他們其實並不難,能有口吃的,有口喝的,心裏有些希望,便不會有哪個不長眼的敢來鬧事,關鍵是能不能滿足這最低的需求。他想了想問道:“不知以前朝廷的賑災方式是什麽樣的呢?”
    胤祥心裏一沉,這都不知道還能提出什麽好的建議來?
    胤禛卻想到葉林每每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因此十分耐心跟他解釋:“左不過就是發放災糧,設置粥棚,將他們找一個地方安置,能再找些醫生開藥治病也就是了。
    等身體恢複些了,就會將他們遣返回鄉,畢竟就如先生所說,朝廷沒法一直供應著他們。一般水旱災,會賑濟一月。根據情況嚴重不同,或再增加賑濟時長。還有一類是工賑,讓災民去做些水利農田建設,再發放錢糧給他們。”
    胤祥聽了補充道:“隻不過這些災民是經過長途跋涉的,身體狀態可能不足以支持田地勞作。而且他們拖家帶口,想來一些老弱婦孺也沒法工作。”
    “目前朝廷錢糧不足,以工代賑是必須的,安穩人心也要做好,醫療健康也得保障。可處處都要花費,錢糧又從哪來?”“”
    葉林閉目沉思,房內一下安靜下來,幾人都在開動腦筋。
    忽然他站起身來,走到桌案旁,自顧自的取過筆墨來,蘇培盛也極有眼力勁兒的到跟前幫著磨墨。
    隻見他埋頭書寫,筆下不停,好似不用思索般,迅速就寫滿了一張紙。胤祥忍不住好奇,墨還未幹,拿過來就看。
    葉林也不管他,繼續埋頭寫著。
    胤祥讚歎一聲,湊到他四哥身邊一起看這紙,隻見其上寫著“管理方式:軍事化管理。京城八方分十六個營地,每個營地派八百士兵看守。營地分三個區域住宿,男、女和老弱,分別由士兵把守。後兩者可申請到男子營地去探望,男子不可到女子和老弱營地探望。另設醫療區,飲食區,休閑區和工作區。”
    胤禛點點頭,約莫四千人一個營地,人數規模不大,八百帶著武器的士兵也足以控製。同時男女分開可以避免一些欺男霸女的情況。
    再往下看,竟然還有一個簡略的地圖示意營地的分布狀況,女子、老弱營地被飲食醫療工作區等圍在中間,男子區在最外圍,被營地外圍士兵和內部飲食醫療區域的看守士兵夾在中間,這樣看著就更安全了。
    還寫著:“軍事化管理,定時起床,洗漱,吃飯,工作,運動,有規律的狀態讓人安心。”
    胤祥比了個大拇指。
    此時葉林第二張紙也已寫完,蘇培盛看主子們眼巴巴等著呢,忙將那紙輕輕地捧了過來。兩人一看,隻見那抬頭寫著:開源節流,以工代賑的多種方法。
    第一條就寫著:出力幹活的可得幹糧或更多粥飽腹,耍滑偷懶者,無力幹活者,隻得普通賑災粥,隻能維持餓不死罷了。
    胤祥一看便笑了。有旁邊吃幹糧的人對比著,大家肯定都想努力幹活,掙口飽飯吃啊!這一下子就把災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再往下看,就見其上寫著二、女子做工。他心裏疑惑,這些都是農婦,能讓她們做什麽工呢?往下一看,不僅拍掌叫好,這不但能做工,幹得好豈不是還能掙些錢來?
    原來上麵寫著:製作軍服,隻需將布匹裁成幾片,前後縫合一番,就成了怪模怪樣的衣服褲子了。旁邊配著小圖,上麵畫了一件上衣,旁邊寫著“套頭衫”。下麵又是個褲子,寫著綁腿褲,旁邊標著可做大中小三種尺寸。又畫上了日常穿著的衣褲用於對比。
    胤祥看著這衣褲,沉吟半響對胤禛說道:“這衣褲和日常服侍有許多差異,不過照著圖來看確實容易製做。若是發放軍服,倒也可行,就是不知皇阿瑪那邊同不同意?”
    胤禛點頭:“這服飾不僅好做,而且還節省布料,你瞧這左右對比,這節省下來的料子得有半身衣料了。想法果然極好,隻是確實是要請示皇阿瑪,若是能成,就可從軍費中撥出一小塊作為製作衣服的工費了。”
    胤祥一喜:“這不就是開源了!”
    胤禛點頭,笑而不語,心中則在想,這想法雖好,但要落在實地,還得仔細考量。若是八旗子弟,定然看不上這種簡易製作的衣服。倒是各地綠營或駐守邊疆的士兵,或可一用。但不管用在哪兒,至少能讓朝上那些軍部老大人們鬆口,從軍備支出當中扣出那麽一點錢來。
    “隻是這與日常穿著的馬褂不同,不知士兵們能否接受?”
    葉林已經寫完了第三張紙,這時走過來正好聽到他們說的話。便笑道:“要做馬褂常服也不是不行。咱們隻需將女人們組織起來分工合作,每人隻做一個工序,就算是最麻煩的盤扣,也都不算什麽了。最後再拚湊起來,速度一定大大提高,這樣成本就降下來,價格要比外麵賣的低許多。想要省錢的自然會願意接受貨物。”
    “若還是不行,其實做出來的衣服也可以低價賣給貧苦百姓,就叫做工裝,下地幹活時候穿是沒問題的,價格也便宜,又節省布料,肯定還是有人願意買。”
    胤禛與胤祥對視一眼,若是再加上價格低廉這一項,應當會更容易說服皇阿瑪和軍部的大人們。兩人點點頭,繼續往下看。
    葉林在一旁給他們解說:“三、老弱做工。老弱也有活可幹,幫著燒火做飯,洗衣清掃,大營裏的後勤事務都可以交給他們。能從那麽遠跋山涉水的過來,想必再老弱也還有股子韌勁,一些日常生活事務總是能做。”
    四、男子做工。青年男子幹活需得出營,分成小隊,由士兵帶領去做活。當然這活計需要事先聯絡好,再分配給他們。”
    “正好莊子上的溫室大棚和貼房小棚都已看出效果,冬日也能叫人吃上新鮮蔬菜,製法也簡單,估計也有許多人想在自己莊子上修建。”
    “不如就請京中各家想要造溫室的人家都列上單子出來,讓有經驗的把這些災民稍加培訓,帶著他們免費給人家修建,隻需在修建期間能管他們吃頓飽飯就行。”
    “等他們回了鄉,這也是一門手藝,一路回鄉都可以聯絡各地的莊戶,用同樣的辦法讓他們賺些糧食銀錢。”
    胤祥撫掌大笑:“這方法太好了,又給朝廷省了錢糧,又教給他們了一技之長,還給京城以及到河南、山東府的各家莊子都蓋上了溫棚,一舉三得啊!”
    胤禛看著葉林,眼中閃過亮色:“不僅如此,帶這些災民返回家鄉,又能將溫棚的修建技術傳播開來,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在冬天吃上新鮮蔬菜,照著先生的說法可以補充維生素,身體更加健壯,不易得病。”
    葉林謙和的一笑:“這不算什麽。”
    這時胤禛依然眉目舒展,葉先生這是幫他搬走了心中大石:“先生不必自謙,我知你才華過人又心係百姓,這才能相處如此好的法子開源,助災民獲得新生。
    除了修建溫棚,還可以考慮京城的道路維護、城牆修建。”
    胤祥一拍手:“早該修了,京城大街小巷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好些路常年都破爛不堪,坑坑窪窪難走的很,一到下雨還會積水。”
    “每年撥給工部的銀兩也不少,卻沒見有什麽像樣的改進。若真能成,又能從工部的銀子中扣出一點,不花銀錢隻要負擔一些糧食,想必工部的大人也會同意。這可又是開源節流了!”
    胤禛心中想到,若要實施,必須同時兼顧安全才行,最好將施工的地方暫時封閉,讓行人由其他地方出入,這樣便可萬無一失。隻是一營安排八百兵卒不知是否足夠,屆時可以再加千人,機動靈活安排到人手不足的營地去。
    這計劃已經十分周詳妥帖,兩人對葉林手中第三張紙上的內容更加好奇了。
    兩人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還寫著好幾條,看著比前兩頁更多?!:,,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