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 105 章

字數:6092   加入書籤

A+A-




    葉林的這幾問,叫胤禛生生出了一身冷汗,他站起來幾步衝到葉林跟前,眼神有些凶狠的看著他,張了張嘴,好似要反駁葉林的問題,但最終卻隻是轉過身背對著他,不發一言。
    葉林隻能看見他背在身後的手,死死捏緊成拳,如此用力,以至於平日裏白皙修長的手,此時卻青筋畢露。
    一時氣氛十分緊張,空氣中好像有一根弦,在兩端被越拉越緊,時刻可能會斷。空氣前所未有的讓葉林憋悶,仿佛就要喘不上氣來。他放輕了呼吸,不敢有任何動作,等待胤禛的反應。
    蘇培盛站在一旁,將自己越縮越小,仿佛融入到了殿內梁柱的影子裏。從剛剛講到海貿時,他的汗水就從額頭漸漸滲出,那時他還有心情偷瞄貝勒爺的表情。
    此時他的汗水早已將背脊打濕。葉先生今兒是不是酒喝多了,有些醉了,怎麽什麽都敢說?
    本來海貿敵國這種大事就不應該輕易張口亂說,貝勒爺聽了沒訓斥也就罷了,誰知葉先生不見好就收,竟然膽大包天,連番質問起貝勒爺來!大清的實力是你一個小小清客能隨意質疑的嗎?
    就算那些洋人的國家真的武力更強,那隔著大海,他們最多隻能開幾十上百艘船過來罷了,能有多少人?隻要上了岸,都不用綠營八旗出手,隻千萬普通士兵就能淹了他們,有什麽可怕的?
    葉先生這話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他這是走了招臭棋!若想讓貝勒爺更重視他,不應該說這些大話,貝勒爺脾性最務實,定不喜這種誇大其詞的亂語。
    他打小跟在貝勒爺身邊,不用看,隻聞聞味,都知道貝勒爺這是發了大火了。
    葉先生也著實厲害,貝勒爺向來內斂,至少從不顯輕易露出情緒來,結果都被惹急了,盡然不顧禮儀身份,幾步衝到葉先生麵前。蘇培盛都以為貝勒爺被刺激的要動手了,誰知竟然生生忍下去了。
    他心裏有些惱恨葉林說話太顧及,那話他在一旁聽著都膽寒,葉林盡然有膽子問到貝勒爺臉上!
    蘇培盛縮著,葉林也萬分緊張,但沒過多久便見到胤禛緊握的拳頭鬆了下來,這就把火氣壓下去了?
    他心中十分佩服胤禛的涵養風度,他的話雖是實話,但曆來忠言逆耳。何況像他這樣血淋淋的揭露了大清光鮮亮麗、□□上國外表之下隱藏的真實。
    胤禛此時雖然還不是大清的主人,但他無疑是深愛著這片土地的,也深深為他的祖先能打下這一片壯麗河山,他的父皇能將大清治理的海晏河清而自豪。
    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過許許多多的朝代,流淌過幾千年的曆史。任何一個朝代的帝王敢自詡□□上國,定然不是出於狂妄自大,而是對自身實力武力的自信。
    這份這份自信是從何而來呢?是又一次次成功的開疆擴土中累積而來,這一次次的勝利也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君明臣賢,最終萬國來朝。
    越是深愛這個國家,越為它驕傲,自然越無法接受現實與理想中的落差。
    而葉林這話,就好像告訴一個為自己孩子驕傲的母親,其實你家孩子根本沒你想象的那麽好,他在學校不是名列前茅,而是學啥啥不會的最差倒數幾名!
    就算說這話的是學校的老師校長,估計家長都要衝上來問一句,是不是你們學校教的不好?孩子這麽聰明,怎麽會成績不好呢?若說這話的隻是旁人,家長必定要跳起來與他爭吵一番。
    很多人都有一樣的心態,你可以說我,但你要說我孩子,我非得上來跟你拚命!養育幼崽的母獅最為凶悍,就是這個道理。
    他之前所說海貿的好處時,說到練兵以防止他國侵擾,這與他的三問並不相同。國家富裕,自然有想占便宜的豺狼窺伺,想要分一杯羹。這很正常。
    談了三個所隱含的意思,卻是打破了貝勒爺對大清國力與自身地位的認知。“四方皆蠻夷”的思想在這片土地上流傳了幾千年,認為大清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自然也很正常。畢竟周邊小國比起大清來說確實多有不足。
    但今天他這番話,說白了,其實是點明大清比起西方許多國家,在軍事上已經落後了不止百年。這話他在除了貝勒爺之外的任何人麵前,都是絕對不敢說的。
    這話在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判一個妖言惑眾,妄圖動搖國本,那是一點都不冤!
    但這些日子以來,葉林自認為對胤禛還是有所了解的,他雖然十分嚴於律己,看似嚴肅威嚴,而其實對自己人卻十分寬和,他並不會因為別人與他意見相左,就心生忌恨或是對此人看不順眼,反而極其稀少的,能以客觀理智的心態去看待分析。
    雖然每個人時刻都有正麵、負麵的情緒,但葉林能看出來,貝勒爺一直是在控製自身的情緒,不讓其影響自己的判斷。
    這點,葉林自己在職場鍛煉多年,都隻能勉強做到就事論事,不受別人的態度想法所影響,卻不知胤禛是如何鍛煉出來的?
    總之,他還是比較放心,相信就算胤禛當了皇帝,也不會因為忠言逆耳,而自己用手握生殺大權,就隨便來一句“拖下去--”
    葉林當然也不想因這些話惹的他不快,失去胤禛對他的好感,因此他自覺也是婉轉的將自己的意思表態出來,半點沒提:大清現在已經落後了,比不上海那邊國家的話。
    他心裏也是做好胤禛會生氣的準備的,不過他想著今日兩人聊的不錯,就算胤禛生他的氣也不會太久吧。
    他卻沒想到,不過片刻後,胤禛就轉過身鄭重朝葉林拱手作揖:“剛剛失禮了!先生所言,振聾發聵,實乃老成謀國之言,點醒人心,我能得遇先生,是我之幸,亦是大清之幸!先生請受我一拜!”
    葉林覺得他的話已經很婉轉了,但那是他從一個現代人的角度看。在胤禛聽來,這三問沒有半分婉轉,而是幾乎是像三個巴掌糊在了他的臉上!
    他轉過身背對葉林,是因為他感到自己已經在意識到葉林的話是對的後,臉漲的通紅。就如同幼時,皇阿瑪當著太子和其他兄弟的麵,說他喜怒不定的場麵重現了一般。不對甚至比那更讓他痛苦。
    因為皇阿瑪說他的缺點,他認可,也願意努力改正,隻是他向來對自己要求甚高,叫皇阿瑪這麽說,自覺十分丟人。
    可如今,葉先生這話若是妄人胡言就罷了,他不過一笑置之,警告說此話的人不可再胡言亂語。但讓人痛苦的是,他聽懂並且也在心中認同了葉先生的判斷,這如同當麵打碎了他的驕傲,不是對他自己的,而是對大清國的。
    某一時刻,他心裏甚至產生了一絲對葉林的恨意,恨他為什麽有如此深的見解,將大清和這些西方來的國家都刨開了一樣,看個分明;恨他看出來也就罷了,為什麽偏要當著他的麵說了出來。
    有些話雖真,但卻沒有人想聽,藏在心裏就能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可轉瞬他這一絲恨意就變成了羞愧,自己怎能有如此低劣的想法?
    胤禛又用力攥了攥拳頭,他不是這樣昏庸的人!
    這世間看出大清與西方國家之間差距的人,定不止葉先生一人,隻他府裏其他的清客,有幾位對國與國之間的謀略也是極為擅長的。但除了葉先生誰有這個膽量甘冒風險,將這話在他麵前點明?
    收錢幹活和真心相待的區別,他還是能看得出來的。
    他深呼吸了幾次,緩和了麵色,將激蕩的情緒壓了下去。並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記住今日,葉林對他的一片真心實意,決不能做那等忘恩負義之事!
    或許朝廷上的大臣見到能讓胤禛時,他會對他們抱拳回禮。葉林沒上過朝也從來沒見過,但在這個貝勒府,以及葉林所能接觸到的所有人裏,沒有一個有資格讓一位皇子貝勒給他行禮的。
    他也從來沒想過自己可能有此殊榮,他根本沒有預料到這個場景,在他想象裏,能不被訓斥太狠都已經算是好的了,畢竟他剛對著一個手握生殺大權的封建王朝皇子說了不中聽的話,他都做好貝勒爺盛怒之下,被訓幾句趕出書房的準備了,結果這會兒他成了那個漲紅了臉的人。
    胤禛朝他施禮,他瞪圓眼,不由自主的往後小跳了一步,側身避過,有些受寵若驚又有些無措的說:“貝勒爺言重了,學生再有如何的聰明才智,若不能得遇明主,得貝勒爺賞識認同,也隻能是平白蹉跎歲月罷了。”
    此時胤禛的神色已經看不出一點不妥,他站直身體,唇邊含笑,垂目溫和的望向葉林:“先生不必自謙,我本以為你隻是才幹過人,誰料不過二十的歲數,竟然已經有國士的眼光和見解了!如今回想起來,我對先生許多地方都照顧不周,還請先生見諒!”
    葉林叫他誇的麵色緋紅,真想以袖掩麵,他這哪有這麽厲害,不過是占了先知已經知道曆史發展的便宜罷了。
    他連連擺手,有些緊張:“貝勒爺對我照顧的已經是無微不至,那個,嗯,學生為有一句: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注1豫讓論方孝儒
    胤禛看到他的樣子,唇邊笑意加深,他心裏一歎,葉先生如此不禁誇,麵皮這麽薄,倒真符合他的年紀了:“好,還望以後先生能多多助我,如有像今日這樣的話,沒有外人時,也大可放心的說與我聽。”
    葉林點點頭,放鬆下來,兩人相視一笑,氣氛回暖。
    若他們此時回頭,看看站在陰影裏的蘇培盛,定會被逗笑出聲,他此時震驚的張目結舌,一隻手不上不下的晾在空中,完全忘了要去擦拭額頭的冷汗。這模樣,哪裏是平時沉穩練達,遇事八風不動的蘇公公?
    他這會兒半點沒有猜準伺候了多年主子爺的心思,反而是差了十萬八千裏。
    胤禛是細細讀過珍藏在宮裏的典籍的。特別是那些大清建國之前與前朝征戰的記錄。一方麵是幫著了解前朝的問題,另一方麵也是學習先祖的功績。
    天秤並不是一直朝他們傾斜的,雖然當時前朝已經積重難返,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自草原而來,人數少,地也不熟,全靠將士們能戰善戰。
    但即便如此,前朝紅夷大炮的出現也給了先祖努爾哈赤狠狠一擊,若不是後來他們自己也仿製出紅衣大炮,那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讀到這段曆史,他就深深被這些槍炮的力量所震撼,而有了這些武器在手,少數人戰勝並統治大多數人便不再是夢想,而是能輕易達成的事,大清的建立就是典型。
    蘇培盛不過一個奴才,即使跟在胤禛身邊學了許多,但也沒有資格去看這等戰爭資料,視野閉塞之下,自然無法理解葉林所思所想。
    胤禛對葉林所描述的情況心驚不已,他本以為大清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國祚安穩固若金湯,卻誰成想實際境況卻以是群狼環伺,而他卻渾然不知。
    不對,或許皇阿瑪是知道大清的處境的,這也就是為什麽他那樣重視優待南懷仁,命他鑄造幾百台紅衣大炮。或許正是因為他知道海外諸國的狼子野心,這才將他們的船隊堅決拒在本土之外。
    他心中驚懼的同時,又感覺到非常慶幸。上天待他不薄,讓他得葉先生輔佐,竟然一語點破了如今的狀況。也叫他仿佛領悟了一些皇阿瑪的所思所想。
    了解周邊各國情況讓他視野廣闊了許多。再看兄弟們間的勾心鬥角、皇阿瑪與額娘難猜的心思、朝堂上的爾虞我詐、草原部族上的各種糾紛……以往叫他深陷其中,時常為之糾結煩惱的事物,仿佛沒有原先那麽沉重了。
    他已經有了更高的視角,更遠大的方向。而他那些個兄弟,想必沒有幾人能如他這般早早的就領悟到這些。
    胤禛下定決心:終其一生,他必將輔佐皇阿瑪、引導太子,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和其他軍事實力的提升,不讓大清落於人後,保大清基業穩如泰山!不過這些也是許久之後的事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