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雍正禦筆(三)
字數:3268 加入書籤
“可惜什麽難不成這幅字不真”
火爆脾氣靳鬆超忍不住地問道。
“啊啊!不、不、不……靳老板您誤會我的意思了。”
向北寒一聽對方語氣不善,就知道自己剛才自言自語說的那句“可惜”,讓靳鬆超接受不了。
於是他趕緊解釋道:“兩位老板!我剛才認真仔細地把整幅字的每一個細節都看了。包括絹、墨、印泥,以及裝裱。這些都沒有問題,肯定是出自清宮的東西。”
“真的那你的意思是說這幅字是雍正的真跡”
遲海潮喜形於色地問道。
向北寒一笑,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對書法風格進行了解釋。
“剛才我說的那些書畫鑒定的先決條件都對,那咱們就再來說說這幅書法作品本身了。雍正是位奇特的帝王,出色之才華、剛強之性格、傳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歎。他的書法平和而規矩,充分展現一位有誌帝王的修為與靜氣。”
“至於這幅字嘛,嗯……總體來說具備雍正皇帝的書法特點,運筆轉折也都很見功力。但是和他精品傳世的書法作品相比較,還是相差了那麽一點兒。”
聽向北寒說道這裏,靳鬆超的臉刷一下就撂下了,氣哼哼地質問道:“你是說這件東西不真,是仿的”
向北寒一笑,搖搖頭。
“哎呀!到底你是看真還是看假,或者是你根本就看不了,痛快兒地說,少吊人胃口。”
靳鬆超竟然急眼了。
“鬆超!你沉住氣,讓向老板慢慢解釋,咱們不也正好能多學點兒東西嘛!”
還是遲海潮涵養好些,雖然他也急切地要知道這件東西的真偽。
向北寒心裏清楚,現在必須要說結果了,不然這兩個老頭說不定得動手。
一笑,說道:“兩位老板!你們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經過鑒定,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說,這幅字我還是看真的麵大。這幅書法作品從哪一方麵講,都符合雍正皇帝的書法特點,並且也符合皇帝禦筆親書的規矩。剛才我之所以說‘可惜’,並不是說它不真,而是說這幅字不是雍正皇帝本人認可的精品書法。”
頓了一下,向北寒接著說道:“雍正皇帝親手書寫的書法真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一幅冊頁,共三十七開冊頁,每頁有七行字,每行約十二字。這些就和眼前的這幅書法卷軸有區別。另外,那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冊頁前後都會有精美的佛教故事畫。我記得應該是四大護法,佛祖和眾多菩薩一起的法會圖。但這一幅隻是進行了裝裱,沒有畫作。”
“那這說明什麽呢”
遲海潮認真地聽完向北寒的解釋,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點點頭,向北寒接著說道:“兩位老板!這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紀年時間是‘康熙五十年’,而那件被行裏人都熟知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紀年時間是‘康熙五十三年’。這說明,雍正皇帝在留下那件書法藝術精品之前,也曾經上手練習了很長時間。畢竟五千多字的經卷,一字不差、一氣嗬成地寫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還有,那幅真跡後麵蓋了三方章,分別是‘恭臨皇父禦筆’‘樂善不倦’‘大和齋’,而這幅字隻蓋了‘大和齋’的一方章。”
“那就說明,雍正皇帝自己寫完這幅字之後,他自己雖然沒有找出什麽大毛病,但是並不是非常滿意,所以也就不太重視。但他不重視不代表手下的人不重視。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用過的所有東西都不能隨便丟棄。雖然寫這幅字時候,他還沒有登基做皇帝,但也是王爺。所以,這幅字就被雍正身邊的人小心地收了起來。等到若幹年以後,當他正式成為雍正帝以後,身邊人就把這幅字拿了出來,並且按照宮廷的規矩裝裱了起來,收到了皇宮內院之中。”
“剛才我聽向陽說,兩位老板的這幅字,是在長春收到的,對嗎”
向北寒問道。
靳鬆超點點頭,說道:“是在長春郊區的一個老農家裏得到的。”
“那這就靠譜了。這幅字很可能是在滿清滅亡的時候,由宣統皇帝溥儀偷偷帶出紫禁城的。為了懷念先祖,他就把這幅字帶到了長春偽滿皇宮裏。後來,就不知道什麽原因散落到民間了。”
向北寒把自己鑒定的所有結果詳細地說明了一遍。這讓遲海潮和靳鬆超露出了滿臉的欽佩。
尤其是靳鬆超,更是一改剛才滿眼不信任的神情,鄭重地問道:“向老板!你的意思是這件東西雖然是雍正皇帝親筆所書,但不是精品,對嗎”
微微搖頭,向北寒說道:“也談不上精品,或不是精品的。這寫字的人對自己的書法都有一個衡量的標準,他本人認為不太好,到了別人眼裏那就是精品。就比如說王羲之所寫的《蘭亭序》,被後人奉為‘天下第一行書’。但整幅書法作品裏有多處修改,說白了,那就是王羲之在飲酒到了半醉不醉的微醺狀態下寫的一幅草稿。但是,等到王羲之從醉酒狀態清醒過來以後,想要通篇謄抄一幅精品的時候,卻再也寫不出那張神形兼備、飄逸灑脫的感覺了。所以,說法作品的精與不精,就看是什麽人欣賞,因人而異吧。”
聽了向北寒這樣的解釋,遲海潮和靳鬆超臉上的表情就更高興了。畢竟一代帝王的書法作品真跡,那可是大價錢啊!
“唉!這雍正皇帝在曆史上被人的點評是褒貶不一,爭議很大,都說他是篡位當了皇帝,這到底是不是真的,現如今誰也說不清楚了。”
黑皮在一邊認真聽完向北寒的話後,感慨地說道。
向北寒一笑,說道:“說雍正皇帝是篡位,其實就是無稽之談。有些野史上說,雍正皇帝在康熙的遺詔上,把‘傳位十四皇子’篡改為‘傳位於四皇子’,把那個‘十’字填了兩筆,變成了‘於’。其實就是一些人閑的沒事兒瞎造的謠。清朝的聖旨都是兩種文字書寫的,前為漢文,後為滿文。漢字的‘十’可以改成‘於’,滿文的怎麽改都是拐彎抹角的筆畫,要是動一筆,傻子都看得出來。”
“哦!還有這麽一說呢看來我這書讀的還是不夠啊!”
黑皮自言自語地說道。
不過,他的這句話倒是把在場的人都給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