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路線選擇
字數:2912 加入書籤
除了買房,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在世界公園北邊,有個規劃中很大的科技園正在招募企業入駐。
這個園區四年前開始破土動工建設,去年初才正式確立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小道消息說,明年將會成為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高科技園區。
是噱頭還是真有其事不得而知,負責園區招商的一位姓劉的幹部,和老金的關係不錯,臨別之際,拍著胸脯向小金吹牛,隻要獲得了高科技企業認證,今夕文化可以立刻搬進科技園,享受最優惠的政策。
按照老金的話說,這個科技園區入駐情況挺一般,都是京畿地區的國有大企業在撐場麵,說是總部入駐,其實就是租了個辦事處,安排類似“駐京辦”的人在裏麵辦公而已。
園區主體在京城西南角,四環線邊上,開發的程度還不夠,大公司不願意來也很正常。
至於要不要將今夕文化總部搬進去,金尚還有些猶豫。
暫且不說高科技企業的資質認定,如今公司的主營業務,還是足球隊、報刊雜誌發行、影視歌曲版權價值開發、本地物流服務等等,不管是網站還是即時通訊軟件,都是看不到回頭錢的純投入。
今夕文化搬進園區後,金尚本人肯定要常駐主持大局,那樣的話,就無法兼顧報刊雜誌發行和俱樂部球迷之家的網吧管理了。
這年頭,上哪去找懂得門戶網站如何運作,即時通訊軟件該怎麽玩,還比較可靠的負責人呢?
將科技園劉主任的話暫時壓在心底,金尚和金時直到晚上九點多才趕回家。
……
第二天上午,新的一周開始,陸陸續續上班的同事們,臉上都掛著難掩的笑意。
《京西都市報》和《知音雜談》的成功,大家都出了力了,尤其是後者,受歡迎程度遠超想象,截止到今天早上,已經賣出了將近七萬四千多冊。
如果不出意外,一周賣出十萬冊不成問題,口碑繼續發酵的話,十五萬冊都有可能。
從京城婦聯官方口徑的統計數據來看,初期爆發式增長已經過去了,但是銷量回落並不是很明顯,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知音雜談》後,轉化成讀者的比例相當高。
這次周刊雜誌的熱銷,和網吧大火不同,後者那是老板一個人的創意帶來的成功,前者是群策群力的結果,每個參與者都多多少少有點功勞。
另外,前天足球隊贏了比賽後,老板親自將獎金發到每個球員教練手裏的事,也傳開了。
小金老板雖然年輕,做事也很毛糙,不如老金和善,可真要出了成績,給錢也相當痛快,比摳摳搜搜的老金大方多了。
年輕創業者不太靠譜的形象,這次終於有了比較好的轉變。
『參與感,歸屬感,成就感!』
親身感受到公司的氣氛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尚坐在辦公室裏,在記事本上,不自覺地寫下了幾個字。
以前,今夕文化是金尚一個人的公司,除了老板,都是拿錢幹活的打工仔,現在,已經有一部分人,將這家草創的新公司,當做了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的一部分。
至少,是人生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備選,不再是以往可有可無,隨時準備一言不合就提桶跑路的態度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使得金尚感覺這次收獲比以前都要大得多。就連和學校計算機學院達成合作,網站改版在即以及即時通訊軟件項目啟動,“金手指”得到的好處都沒有公司走上正軌要更多。
確實,有“先見之明”的金尚,可以比較輕易地發現未來哪些領域藏著“大蛋糕”,可是,沒有一副“好牙口”,也吃不下,哪怕勉強吞下,身子骨不夠強健,也消化不了。
前世的金尚,在網上聽一些金融圈的投資人吹牛,說什麽掏錢主要是看人,看團隊,而不是看項目,還以為是胡說八道,現在倒是覺得,這種說法還是有點道理的。
今夕文化不夠強,哪怕金尚有無數發財致富,改變世界的好點子,實現不了也白搭,最後隻能被更有實力,執行力更強的競爭者學走後趕超。
『團隊建設,招賢納士,人才培養。』
將最關鍵的體悟寫在紙上後,金尚頓覺眼前豁然開朗。
身為老板的金尚,自然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公司員工也要往同一個方向使勁才行。
一味砸錢,招攬的隻會是見錢眼開的工資小偷,留住人才,待遇要到位,人情也不能少,更要滿足員工們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原本平常的辦公樓,洋溢著溫暖人心的氛圍,一股熱流憑空生處,湧入金尚體內,和原本的金色能量團融合在一起,作為載體的“金掃帚”末端的裝飾長穗也輕輕晃動著。
遠處,被放在球迷之家榮譽展廳的銅嗩呐和被金時放置在書房的貔貅鎮紙遙相呼應,分享著“金手指”本體變強的好處。
不僅三樣被激活的物品本身能力變強了許多,連“套裝屬性”的效果也變得更加有效了,原本體內還沒有被清掃的黑灰色負麵能量球體,被壓製得更加順服了。
除此之外,金尚還發現,隻要激活“金手指”顯化,眼前的房間,似乎出現了一個個閃動的虛幻光輝的影像,提示著目前的組合,還缺少什麽東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