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宗教改革

字數:4901   加入書籤

A+A-




    “等等,無遮大會?什麽意思?”楊正正用心的聽著,見蕭首相冒出來說爺爺設立無遮大會,不由得製止,詢問道。
    “哦,無遮大會就是法會,施舍財物、辯論佛法的法會。此法會不分貴賤、善惡、智愚,所以又叫無礙大會。”聽到楊正突然製止,蕭首相也是有些不解,不過還是解答了下。
    楊正眨巴了下眼睛,心中也鬆了口氣,還以為是別的無遮大會呢。
    “其實除了這些,一般還要劃分大片土地給佛寺,讓他們有收入。還要賜予奴仆”
    沒等蕭正航說完,楊正趕緊拜拜手,說道:“停停停,別說了。再說下去我的皇宮都要給他們了。”
    剛開始還沒覺得,現在聽到蕭首相的講述,楊正也感覺到麻煩。
    自己祖宗是支持佛教,爺爺在位期間也是賞賜不斷,自己一下全給改了,必然會有人說不孝。
    可是自己的錢財不可能賞賜給他們的。
    再者說了,自己信仰的是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又不是那群和尚。
    棘手啊。
    一時半會還想不出太好的主意,隻能先安排說道:”此事太過重要,我要好好想想。這樣吧,蕭首相回去抽調人,先統計下漠南漠北有沒有佛寺,裏麵有多少僧侶之類的。我也好決策。”
    蕭首相考慮了下,回答:“是,臣這就回去安排。”
    待蕭首相回去之後,楊正又把韓安和孫國安喊了過來:“給你們一個任務。統計一下漠南漠北各地有多少寺廟道觀,其中有多少道士僧人,有多少奴仆,有多少田地,多少金銀。總之,一切信息都統計一下,特別是違反律法的事情,明白了嗎?”
    楊正看著二人,交代了任務。
    “是,陛下。”二人回答完畢,見楊正點點頭,趕忙抽到人員調查去了。
    趁著現在容易統計,畢竟都是新城,如果有也大都是新成立的,也不會在深山老林裏麵。
    佛教改革倒是很麻煩,直接廢止肯定不行的,畢竟百姓也需要信仰,這個時候也就儒道佛,又沒別的。
    但是限製還是需要的,這樣發展下去,天下財產他們占了大半,必然是下一次滅佛。
    唐朝唐武宗滅佛的時候,宗廟的資產占了天下的十之六七,太多了。
    更何況,寺廟利用信徒上交的龐大的資金,發放高利貸。
    是的,封建社會,和尚放的高利貸是大頭,不比其他財團的少。
    很多富戶和百姓更是將田產掛靠在寺廟下麵,來避稅。這就造成了財稅的流失。
    可以說隋唐時期的寺廟是佛教發展曆史上最肮髒的時期。不僅是稅收,還包括各種亂七八糟的關係,包括男女關係。
    得道高僧唐玄奘的徒弟,就是肉身布施,然後被腰斬的。
    楊正開始翻閱後世武宗對寺廟做的措施,看能夠提供新的思路。
    武宗首先是對所有寺院進行抄沒,將廟產收歸國庫。這個楊正感覺倒是沒有必要,不過對於寺廟和道觀收取一定的土地稅收,房產稅收還是有必要的,也能增加些地方的收入。
    強製大多數的僧侶還俗,轉為納稅戶籍。將沒有度牒的僧侶視為非法,嚴格控製僧侶數量。對於發放度牒,楊正覺得很有必要,但是要嚴格一些,不能和封建社會某個朝代一樣,缺錢了就售賣度牒,有時候一年售賣十萬冊。
    對於度牒的發放則是需要考試,從裏麵挑選一些經書,進行背誦默寫講解翻譯等。楊正還不相信了,會有那麽多讀書識字的人去出家。
    至於將寺廟改為學校衙門等公共設施,這個要看是否有違法犯罪的寺廟,有的話倒是可以。
    打擊寺院的商業活動,限製寺院的財產,也是有必要的。這就需要加強稅收了。
    其他的像斬殺鼓吹妖術的寄生僧侶啊,限製貴族和民間對寺院財產的捐贈數量啊,拆毀多餘的寺院,每座城池隻留一座啊,這些都有必要,但是要稍微改革一下。
    最重要的還是對一些佛教的著作進行依法燒毀,傳教不能亂傳。
    不過這些事情還是要專門成立一個機構進行管轄,不然地方政府恐怕沒那個膽子管理。現在的佛教可不是後世的乖乖孩子,現在他們可是有僧兵的。相當於專業的打手,不可不小心。
    不過還好,自己現在是在草原。而且最終,還是要看看調查結果,才能確定如何行事。
    幾天的時間很快過去,內閣和近衛以及東廠的調查報告都已經匯報過來了,當然,隻是漠南的,漠北地區,佛教還沒涉及的到。
    經過調查,漠南地區有宗廟七所,其中六所都是自己占領定襄後開設起來的。
    其中六所在定襄,另外一所在馬邑。在建中的也有幾所,除了定襄新城沒有,漠南其他的地區,九原、雲中、五原等地都有。
    大部分的錢財都是當地百姓捐贈的,楊正也有些氣憤,那些百姓們好不容易有幾個錢,自己稅都沒讓他們繳納,他們倒好,全給和尚了。
    定襄新城那邊,雖然沒有佛寺,可是卻有一些和尚到處化緣,很多工人也都樂意上交自己的收入。
    五原縣那邊居然有未建成的寺廟就開始接收百姓開墾的田地,真是膽大包天。
    一會的功夫,楊正看完了情報,麵無表情的說道:“韓安,通知一下,明日上午舉行軍政會議,通知報社的傅星文,銀行的嚴英,也一起過來一下。”
    “是,陛下。”韓安小心翼翼的退了下去。
    楊正則是再次閉上眼睛,心裏想著到底如何處置宗教了。
    想要壓製佛教,必須要有一個強人才行,不然必然是壓不住的。
    想了想,也就中原地區的太史令傅奕比較有名了。
    在中原建國初期,就給皇帝上奏了一份《請廢佛法表》,以天下大治,必共尊李孔之教,而無胡佛故也,的理由,奏請滅佛,但是皇帝沒理他。
    後來不甘心的傅奕再次上奏了一份《請除釋教疏》,再次闡述了佛教對世俗通知的危害,強烈建議滅佛。
    可是朝堂大部分大臣都反對,特別是宰相蕭瑀,把佛祖比作聖人,反對滅佛,隻能不了了知。
    到後麵,周建武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因為政治原因,比較親近佛教,佛教在中原地區還是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現在可以說是傅奕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如果有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想來他是不在乎在什麽地方任職的。
    至少比曆史上鬱鬱寡歡而死要好的多。
    “你們長安還有人嗎?”楊正看著韓安和孫國安說道。
    “回陛下,有的。不過不多。”兩人相互看了眼,回答說道。
    “通知他們,找到中原朝廷太史令,傅奕,告訴他,就說他的理想抱負,我這裏很是支持。問問他有沒有意向到草原任職,如果願意過來的話,不惜代價,把他全家帶過來。速度要快一些。”楊正說道。
    “是,陛下。”二人帶著疑惑,下去傳令去了。
    希望史書上的滅佛狂人的稱號,實至名歸吧。如果真的有滅佛的理想,想來是願意來的,畢竟中原的佛教,他們的朝廷可壓製不住。
    楊正也是絞盡腦汁才想到,現在經過隋末戰亂的影響,可以說中原佛寺的財富,遠遠超過皇室。
    佛教不僅掌握了大量的財富,人口,土地,寺廟還起到隱藏罪犯,馬匪的作用。
    可是中原地區並沒有滅佛,原因何在?
    相對於北方,佛教在南方發展更廣闊。很多士族和百姓都信奉佛教,所以才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說法。
    如果滅佛的話,很容易失去江南人心。
    要知道,江南和北方已經幾百年沒有融合了。即便楊廣娶了蕭皇後,興建江都城,大運河,也隻是加強了溝通。
    可是幾百年的隔閡,不是幾十年能夠擬合的。
    其次,儒教並不是宗教,而是一股世俗的政治力量,在排除掉儒教之後,中華就隻有道教和佛教了。如果滅了佛教,那道教就是一家獨大了。這樣對於統治,也不是好事。
    楊正在想到這裏後,也是發覺自己剛開始決策的錯誤。
    滅佛到不至於,但是不管佛教還是道教,必須全部受到限製。
    兩種宗教,一視同仁。都需要交稅,都不能搶占人口田地,同樣,也都需要考試發放度牒等。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