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神都會武
字數:6220 加入書籤
九月初九,重陽,戊寅。
宜祭祀、訂盟、嫁娶、出行、會友。
忌破土、安葬、作梁、開市。
旭日東升,宮門大開迎八方之風,群豪匯聚於天樞廣場之上。就在太陽完全升起,光芒普照大地之時,隻見女皇現身於城樓之上,萬民拜服,山呼萬歲。
女皇已是古稀之齡,卻依舊神采奕奕,絲毫不顯老態,容貌宛如一個剛達中年的女人,肌膚嬌嫩不輸少女,龍額鳳頸,威武莊嚴,不愧千古第一女帝。
她一揮手,全場皆靜,當即有官員走出拿出詔書朗聲念道:“朕今召集天下武人匯集於神都會武,以揚武風。今天下盛武,豪傑鵲起,前無古人。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是以止戈為武,正也。因而武人因無畏、懷仁,乃稱無敵也。是今,會武明義,擇武人之魁,保國安民,懲惡揚善,以為表率。大足元年,九月初九。”詔書念完,群豪激奮,再呼萬歲,女皇仰首張臂,接受萬民朝拜。
神都會武開始,會場分為五個,分別已在定鼎門大街、天津橋南、新中橋南與建春門大街,長夏門大街搭好擂台。今日是初賽第一日,共有三場比賽,參加之人紛紛按照之前皇榜所公布的名單去到各自的擂台等候。
這場盛會引來了天下人圍觀,人人走上街頭,擁擠在大街上觀看比賽,因此朝廷派出重兵維護秩序,駐守在各個要道兩旁,以防發生動亂。
聶蕭被分到建春門大街組的擂台,場地搭建在南市附近的十字街口。
辰時一過,比賽立刻開始,四十名參賽武人各自施展輕功上擂台,有的拔足而起,有的奮力跳上,有的緩步走上,有的足尖輕點而飄然上台,各展神通以震懾對手。
聶蕭等人站在台下觀看。此時台上最為亮眼之人便是那來自乾坤幫的無名,他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麵容冷酷,一身勁裝,四肢修長,手中並無武器。無名站在擂台中央,氣勢一放,霸氣十足,吸引數名敵人一齊攻他,刀槍棍棒,拳腳暗器從四麵八方籠罩而來。
隻見無名架勢一擺,使出了乾坤幫幫主子虯的成名拳腳功夫“十八般兵器拳”,出拳似錘,劈掌如刀,起腿為鞭,彈指成鏢,即使以一敵多,亦不落下風。
慕容樂把玩著扇子看了一陣,說道:“這無名武功高強,拳法變化多端,難怪年紀輕輕便位列乾坤幫四大護法,果然名不虛傳!”
聶蕭道:“擂台之上不乏高手,但無名卻能在其中橫行無阻,若是不出意外,這場比賽的優勝便是他了。”
黑影抬手指向擂台上的一個獨臂男子道:“金風刀,王錚。”
眾人向著黑影所指望去,隻見一個手持金刀的漢子在人群中衝殺,他是來自關中的刀客王錚,看他刀法極為霸道,所過之處無人能擋,與無名兩人將擂台分成了兩部分,二人各占一半,各自虐打對手,等著最後的相遇。
大半個時辰過去,擂台上已經沒有多少人,除了無名與王錚,其餘幾人皆是傷痕累累,此時這兩人互相對了一眼,雙雙衝向對方,隻聽“鐺”的一聲,兩人互相交擊一記又立刻分開,向著對方本來的地盤殺去。
李旭是關中人,也曾聽聞過王錚,此時見他如此厲害,隻覺有些意外,不禁說道:“這王錚名氣並不怎麽響亮,想不到卻這麽厲害!”
戚離搖頭道:“江湖之中有太多浪得虛名之人,卻也有許多深藏不露的高手,因而名氣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武功的高低。”她與戚滄海離開峨嵋山之後,一路見過不少徒有虛名之人,因而有感而發。
王錚一刀殺敗了麵前的最後一人,無名也將眼前的最後一人打得重傷昏厥,此時此刻,擂台上就隻剩他們二人進行最後的對決。
王錚橫刀身前道:“不愧是乾坤幫的四大護法之一,武功之強,令人佩服不已!”
無名冷冷道:“若是怕了,便自己跳下擂台認輸,不然被我打死便可惜了。”
王錚大笑道:“哈哈!我王錚從來也沒怕過,倒是你,莫要被我一刀殺了,浪費了這一身好武功!”
無名冷哼道:“哼,廢話連篇,還是手上見真章吧!”說著腳步一動,身形化作一道流影衝向對方。
王錚心中一凜,趕緊舉刀相迎,看他上步轉身,橫掃一刀“金風掠地”,金光乍起直叫人難以直視。
忽見無名腳步一頓,俯身踢出一記掃堂腿,待得對方避過立刻掌刀劈出,“鏘”的一聲與王錚的金刀撞在一起,緊接著橫擺一拳,猶如流星錘掃來,力道之大令王錚心中大驚。
王錚撤刀抵擋,借力向後退開,還未站穩便見無名箭腿踢來,又快又狠,一連在他的刀上踢了三腳,震得他差點握不住刀柄。
兩人一交手,王錚便落了下風,此時打得有些束手束腳,卻依舊與對方纏鬥了上百招,此時忽聽王錚怒吼一聲,刀勢一轉,刀招一改大開大合,變得繁雜亂眼。
看王錚雙手持刀,刀招變化隻在方寸之間,逼得無名連連後退,此時無名表情微微一變,眼中多了幾分殺意。
無名雙手一合,夾住金刀,王錚立刻轉動刀柄逼開對方合掌,忽覺無名內力一吐,一道霸道至極的內勁從刀身傳來,震得旋轉的金刀嗡嗡作響。王錚趕緊將刀往地上一拖,反手挑起,這才將勁力化解。
未等王錚有下一步動作,無名便跳了起來,雙手張開,好似大鵬展翅,又如餓鷹撲食,唰的雙爪落下,一爪抓在對方右手手腕,一爪抓在對方胸口,當即抓傷了王錚,令他胸口鮮血直流,手腕亦抬不起刀來。
王錚大驚,趕緊向後一滾,以左手持刀猛掃,但無名卻不退反進,雙腳輕跳避過來刀,接著箭腿在他手腕上一踢,金刀應聲而落,此時王錚趕緊向後退,但被無名追上一腳踢在膝彎,頓時跪倒在地。
王錚趕緊揮手叫道:“我認輸了!”
說時遲那時快,王錚話音剛起,無名的掌刀已經來到,唰的一下,王錚的腦袋從中間橫削而破,半邊腦子落在地上,半邊腦子還頂在脖子上跳動,看那傷口平滑得如利刃斬過一般,驚得台下觀眾一片驚呼。
“第一場勝者,乾坤幫無名。”裁判朗聲宣布獲勝者,看那無名冷笑一聲,緩緩走下擂台,混入了人群之中。
聶蕭眾人都看得清楚,那無名的掌刀乃是以內勁包裹手掌使出,卻又不知是如何達到如真刀一般鋒利的效果。
趁著清理擂台的空檔,參加第二場比賽的武人都已來到了場邊,眾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聶蕭也拿著卷浪寶劍去到台邊。等到擂台清理幹淨,裁判宣布開始,聶蕭便回頭笑了笑,足尖一點地,飛身上台,與眾人戰在一起。
李旭之前仔細看過了榜單,聶蕭這一場比賽的對手之中有許多名門,他心中有些擔心,不禁問道:“這場比賽裏有十六個名門,兩個大派,不知聶兄是否應負得過來?場上之人哪個對他比較有威脅?”
慕容樂扇子一張,笑道:“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
李旭愣道:“果真?其中可是有萬劍山莊與洞庭龍王幫的高手!”
戚離叉著腰笑道:“萬劍山莊與洞庭龍王幫固然厲害,但蕭兒更強!”
話說聶蕭這幾個月以來勤加苦練,武功大進,不止劍法境界提升,就連內功也強了許多,此時一上場,便如入無人之境,手中寶劍連連揮舞,在陽光下顯得流光溢彩,那劍花劍影好似煙火綻放,賞心悅目。
打了許久,四十人已去一半,聶蕭不願濫殺,所以隻敗不殺,卻也因此引來了旁人的注意,當即便來了八人圍攻。
這八人同時出手,有的攻他下盤,有的殺他上路,有的打他丹田,有的撞他側肋,總之將他的退路全部封死,看上去十分凶險。
聶蕭不慌不忙,手中寶劍轉攻為守,以坤勢抵擋,當即劍影繞身,擋掉了對方的齊攻,接著身子向旁邊一滑,以震勢刺出一劍,當即打脫了兩人的兵器,接連飛起兩腳,將那兩人踢下擂台。
剩下六人一驚,立刻分散開來,卻見聶蕭跳上空中以離勢封住他們的退路,緊接著劍勢再變,以乾勢使出一招“似幻似夢銀花開,繁華落盡還複來”,將三人籠罩在劍招之中,先是挑落了對方的武器,接著又以劍鋒劃破他們的衣服,讓他們知難而退。
這三人歎了一聲,當即跳下擂台認輸。
剩下的三人中,有兩人手中無兵器,一人用劍,此時聶蕭追上,以坎勢攻出,劍勢宛如大浪侵襲,遮雲蔽日而來,驚得那兩個無兵器之人連連後退,隻有那劍客挺劍而上。
那劍客名叫張晨雲,乃是隴右萬劍山莊的代表,手中分金劍亦是寶劍,此時寶劍連出,頓時漫天劍影展現,虛實難分,宛如萬劍齊出,聲勢非凡。
聶蕭見到對方劍法非凡,忍不住叫道:“好劍法!”當即手腕一轉,一劍緩緩刺出,乃是兌勢。
這一劍看似猶如老牛拉磨一般慢悠悠,卻蘊涵無窮變化,隻見聶蕭身子慢慢移動,手腕也緩緩轉動,竟以毫厘之差避過了對方聲勢非凡的劍招,輕輕一點,正好點在張晨雲的劍身上。
張晨雲頓時大驚失色,隻因這一劍似有萬鈞之力,想要撤劍卻又撤不開,像是被對方吸住,而且越陷越深,難以自拔,逼得他無可奈何,隻能鬆手棄劍。
聶蕭微微一笑,劍招忽然變快,將落在半空的分金劍挑了起來,唰的一聲插回張晨雲腰間的劍鞘之中。
張晨雲輸得心服口服,抱拳道:“聶少俠劍法高絕!在下佩服!”說罷便縱身而起,跳下了擂台。
此時李旭在台下瞪著眼睛叫道:“聶兄的劍法竟已到了舉輕若重的境界!”
聶蕭聽到李旭再說自己,轉頭一笑,卻忽聞身後勁風撲來,接著有人喝道:“好小子!竟敢在對敵時分心!且吃我一槍!”
來人是洞庭龍王幫少幫主,人稱“八百裏蛟龍”的楊飛,其槍法已得其父真傳,一手“雲夢龍王槍”極為霸道。
此時楊飛一槍刺來,宛若遊龍,讓聶蕭一凜,立刻跳起反手以巽勢出劍,以快打快,以剛製剛。
兩人在擂台上鬥了起來,越打越快,那楊飛雖使的是長槍,但速度絲毫不落,此時銀槍飛刺,留下道道殘影,令人目不暇接。
聶蕭對“狂風劍訣”的研究頗深,雖無法領悟其精髓,但其要義卻已銘記於心,此時以巽勢與人對敵,且越打越快,不知不覺間便使出了“狂風劍訣”。
聶蕭周身掀起一道旋風,將其包裹在內,此時劍氣浮現,激蕩得四周風起,驚得台上台下之人皆望向他,看他手中寶劍已快得難覓蹤影,招招製敵先機,壓得楊飛不住後退,隻有招架之力,無還手之功。
聶蕭劍意大盛,長嘯一聲,突然四周大風驟停,隻見他劍勢一轉,變成震勢,猛然一劍猶如驚雷劈下,刷啦一聲,楊飛的銀槍當即從槍頭分開,再一路將槍杆分為兩半,眼看劍鋒就要落到自己頭上,驚出了一身冷汗。
寶劍停在楊飛頭頂,劍氣吹斷了他的頭發,將他的發髻斬斷,此時他雙腳發軟,心驚肉跳,當即抱拳,二話不說退下了擂台,悻悻而走。
此時場上再無強手,剩下的十來人更不是他的對手,聶蕭朗聲一笑,跳入人群中收尾,寶劍揮舞打得眾人心悅誠服,不一會便就隻剩他一人英姿颯爽的站在擂台上。
“第二場勝者,神劍穀聶蕭。”裁判宣布結果,當即引起一片掌聲,隻因聶蕭整場比賽未殺傷一人,皆是打得對方心服口服,所以才令這一眾圍觀之人由心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