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章尾小記

字數:663   加入書籤

A+A-


    終於到了比較“魔改”的一篇小記信封圖案都是亂想的,未有考據),此次談及的紙封指代的意思,其實是作者通過“魚封”二字所改的,取自《四時怨別》“傷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封雁”一句中魚封雁帖的典故也有說魚書雁帖、魚箋鴈帖等當然本人不是研究文學的專業人士,隻能片麵的從自身的認知解讀,此很有可能源於取魚腹藏尺素、雁足係帛書的寓意,這二者都是古人對於書信的雅
    為何不是羊封、鳥封、馬封,而是魚封的說法,個人認為有可能是由常說的“魚傳尺素”一詞衍生出來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從此句中可知,魚作為信的傳送載體應該是有悠久曆史的,甚至魚形的信封在一段時期應是非常流當然資源有限,作者僅能查到有一些魚形木刻圖樣,以兩塊木板拚接成整魚,中間有小草可暗夾書解開綁縛繩索,便可取出書
    除此之外,信封在早期也會常用一般的竹簡竹片,棉紙木牘魚封的原型),傳說再以粘土封緘,蓋印係繩,姑且在作品中,會設定這種方式一直到唐代還有使用,隻是應不是常見民間傳信所用,而封口材料也考慮加入了漆樹汁等粘性至於大家熟悉的火漆、這個由於起源和廣泛使用的時代眾說紛紜,難以明確,就暫不列入考慮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