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章尾小記

字數:635   加入書籤

A+A-




    鼓的使用,其實較早就出現在文獻和傳說記載《呂氏春秋·古樂篇》有雲“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谿穀之音以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就出現了似鼓的麋革缶器,作為打擊樂器,基本結構應是盛裝器皿上加皮革,可敲打出聲,《說文》中有言道:“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
    後《禮記》中也載:“土鼓蕢桴,葦龠,伊耆氏之樂”表明上古鼓器可能最早為土陶製到《史記·五帝本紀》中有寫到黃帝“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的記載,雖沒有提到鼓,但常先作為黃帝時期的重要大臣,就有“常先製鼓”的傳說流傳,成為了發明鼓器的代表人到宋代《太平禦覽》描述時,更造就著名的“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的神
    而鼓隨著時代流轉,不僅被廣泛用於祭祀禮儀中,後逐漸在軍事、舞樂、傳信報時等各類用途裏大放光到唐代時,結合多元文化,逐漸大成,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鼓類,同時將鼓樂、鼓舞推到了一個盛世高如範成大《題開元天寶遺事》中側麵反映出玄宗對羯鼓的喜好,和當時鼓樂的高超技甚至其子侄汝陽郡王李璡,亦是打的一手好羯鼓,而備受皇帝喜正是:“禦前羯鼓透春空,笑覺花奴手未一曲打開紅杏蕊,須知天子是天”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