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為政以德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這一次,孔子與葉公圍繞著治政依法還是依德的問題開展了辯論,誰也沒辯過誰。
反倒是自己的弟子中,隱隱有幾位被葉公的以法治政理念給吸引了過去。
想當年孔子在魯國治政時,少正卯的思想非常前衛,也吸引了大量孔子弟子。最後,孔子不得不以少政卯嚴重違法而誅殺了他,這才將眾弟子給拉回到孔門。
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如果連自己的弟子都動搖了,那自己是完完全全失敗了,還談什麽讓楚王或者其他列國諸侯接受自己的治政理念?
所以,孔子必須要向弟子們把為何以堅持以德治政的道理講透。
絕對不允許再有自己的親傳弟子懷疑自己學術思想的事發生!
孔子嚴肅對眾弟子解釋道,為政者,必須推行德治,而不是靠嚴苛的刑法。如果實行德治,無論是公卿大夫,還是民眾百姓,自然而然會團結在執政者身邊。
孔子指著天上群星,對眾弟子道“二三子,可見北辰乎?無論天道如何運轉,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北辰,即北極星。孔子舉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無論天體如何運轉,但北極星始終位於天穹中央,群星圍繞北極星而轉。
在孔子眼裏,這個北辰,即堅持以德治政的國君。天上群星,即因此而心服口服的群臣與百姓。
眾弟子皆點頭,表示認可。
仲由卻看了看浩瀚的星空,貌似還有點不解,問道“夫子所言,定然錯不了。但弟子還是覺得,為政者,既要德治,也要法治,兩手都要抓。”
孔子微微搖了搖頭,對眾弟子道“子路所言,貌似有理,但不合禮教。二三子切記,為政者,如果強調用法製禁令去約束百姓,百姓心中隻有對法製禁令的恐懼。
百姓所言所行,無非是為了逃避法製懲處,即使因此而實現治理有序,那也是表象,因為百姓心中,並未堅定其廉恥之心。
如果為政者推行德治,以上率下,用禮製教化百姓,百姓所言所行,皆發乎內心,因此而堅定其廉恥之心。百姓有了廉恥之心,又何來違法亂紀?”
眾人紛紛稱善,仲由也摸了摸頭,訥訥道“弟子雖然學了很多夫子的道理,對以德治國自然是懂的。隻是,這些年追隨夫子走了不少國家,總覺得列國諸侯皆有不同國情,治政也應有所不同。”
孔子嚴肅道“德治的根本在於禮製,禮製自先賢周公製訂以來,已然非常規範。
列國諸侯各有不同,關鍵就在於基本摒棄了周公禮製,這才導致列國內亂不已,列國爭鬥不已。
二三子切記,治國理政,萬萬不可荒廢禮教,這是根本,刑法隻是輔助而已。”
眾人皆不語了,仲由還是在內心嘀咕著,總覺得老師所言存在一些欠缺,但自己又說不上來。
想起孔子將要赴楚國為官,仲由不禁問道“那夫子一旦入楚為官,推行禮教勢在必行。但看楚國的情況,能成功嗎?”
孔子信心滿滿,嚴肅道“子路差矣,隻要能夠推行禮教,天下都可以治理,何況一個楚國?”
見仲由張口欲語,孔子有點生氣,他對仲由道“子路,吾所言,汝真的懂了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就是智慧。”
仲由麵紅耳赤,再也不敢插話了。
孔子想了想,覺得自己對仲由有些過分,歎了口氣,道“如果為師之主張,在楚國無法推行,那就在列國諸侯也無法推行了。
如果真的那樣,那為師將乘小舟而赴海外,海外亦有百國,總有一地可遂吾誌!”
眾人皆不語,仲由更是臉漲得通紅,覺得自己剛才的提問觸及了孔子內心之痛,心下甚為自責。
是的,大周王朝最正宗的宗邦魯國,都沒能讓孔子順利推行禮教,這中原列國,還有哪個國家可以讓孔子的理想付諸實踐?
見眾弟子皆低首不語,孔子突然朗聲笑道“如果為師真的要赴海外,估計真正能夠追隨為師身邊的,也就子路吧。”
眾人皆尷尬不已,仲由則有些自得。
孔子此語,絕對不是隨口說說,因為自從仲由拜孔子為師這麽多年來,無論孔子在魯國,還是去齊國、衛國、宋國、曹國、陳國以及現在到了蔡國,眾多孔子弟子中,也就仲由始終陪伴著孔子!
仲由見孔子如此評價自己,不由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咧著嘴笑了起來。
孔子一看,又好氣又好笑,他微微搖了搖頭,對仲由道“子路啊子路,汝亦勿得意,為師之所以說汝能追隨,主要還是因為汝勇武,至於汝其他的才能,還是沒有什麽值得表揚的。”
眾人這才明白,孔子並非刻意要抬高仲由,而是眾弟子中,也唯有仲由不但勇武有力,而且確實對孔子忠貞不二。
這樣的人,既有保護孔子的能力,也有甘願追隨的自覺。
誰都願意追隨孔子,但並非是誰都有能力保護好孔子。
孔子是一個率真的人,他對弟子們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直言直語,從不文過飾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剛評價了仲由,孔子又把顏回叫過來,讓顏回站在眾弟子麵前,道“剛才,為師提醒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二三子都要切記。
大家再看子淵,每次為師講學,子淵必認真聽講,且從不質疑與反對,‘終日不違’。
一開始,為師認為子淵愚笨。但後來,為師多次觀察子淵私下裏與眾弟子研討學業,發現子淵非但掌握了為師所授之學業,甚至有不少方麵超越了為師。
子淵並非愚笨,也並非他不懂裝懂。他愛動腦筋,總能獨立思考,並有自己的見地。這樣的學生,為師認為,足可以成為表率了。二三子,做學問,就應如子淵一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顏回被表揚得不好意思起來,這是孔子不止一次表揚顏回的學問在某些領域已經超過了自己。
孔子絕對不是忌賢妒能的人,盡管後來曾經有人說孔子不少弟子比孔子還賢,孔子內心也有過不痛快。但他對弟子的了解是客觀的,也並不因為自己教出來的弟子超越了自己而詆毀。
孔子隻是直率而已,對自己的弟子,尤其是自己一直很欣賞的弟子,表揚和批評都是赤裸裸的。
如孔子表揚端木賜通達物理,表揚仲由勇敢果決,表揚冉有多才多藝,都是治政人才。但也批評端木賜雖精於商道但學問不足,批評冉有不直言勸諫。
至於批評仲由的話,那是常態化的。
後世的唐代文學家韓愈說,“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相信孔子是讚同這句名言的。
在我們對孔子的認知中,尤其是通過《論語》、《孔子家語》等記錄孔子言論的史料,我們總能發現孔子是經常與自己的學生在一起的。
正因為經常在一起,所以孔子就有了對自己學生評價的資格。
孔子曾說過,“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用現代的話講,孔子認為,要了解一個人,觀其言行的目的,觀其言行的動機,觀其專注的領域,就會了解這個人。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春秋魯國風雲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