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臧霸走泰山

字數:4974   加入書籤

A+A-




    兗泰山南武
    臧霸與昌豨出了南武陽城,就近到附近村子裏轉悠,想看看能否遇到熟悉的麵
    說來也湊巧,二人一到村口,就遇到了幾位昔日的泰山“戰友”,正扛著農具,有說有笑,往村外
    應該是去修整田地的,像這樣的事,臧霸、昌豨一路已遇到了許
    一臉火熱的昌豨,急切上前攔住,一番寒暄後,說明來
    “宣高大哥已被徐州刺史拜為騎都尉,大哥有了出路,不忘昔日舊友,故而特來尋爾等前往徐州共”
    神采飛揚的昌豨,眉宇間滿是傲嬌,猶如被陶謙拜為騎都尉的不是臧霸而是他,環視眼前的幾個昔日泰山賊匪,一副“羨慕吧”的神
    不過,昌豨失望了,他並未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絲一縷的羨慕與熱切,似乎昌豨口中的那個“騎都尉”,還不如他們的村長榮
    “呃……”
    這就有些尷尬了,昌豨盯著眼前幾人來回掃視兩圈,訕訕一笑,幹脆直奔主
    “怎麽樣,大冷天的,別去地裏挨凍了,收拾收拾,跟我們走吧,到了徐州,有吃有”
    幾個被攔住的昔日泰山賊匪互相對視一眼,並沒有人要放下手中農具的意
    其中一人笑笑,看了看站在一邊裝深沉、扮冷酷的臧霸,又瞅了瞅臉上一副“為你好”的昌豨,問出了他們所關心的問
    “去徐州當兵,有軍餉嗎?”
    “軍餉?”
    昌豨一愣,除了豪強、大戶人家的私兵,大漢朝廷的漢軍就沒有給錢
    “服兵役不是應該的嗎?”
    昌豨將目光瞄向臧霸,看他何說
    臧霸也莫名其妙,一語不發地注視著幾人搖搖
    陶謙並沒有說當兵發薪,能提供武器、糧草、護甲就不錯
    看到二人的表情,幾個昔日泰山賊匪便明白了,沒
    “去徐州當兵,給分田嗎?”
    這回昌豨不再問臧霸,他直接搖
    “分田?想得美!走遍大漢,就沒有當兵給分田的地”
    眼下的大漢,即便給豪強、大姓當私兵,都不會賞賜半分
    “那肯定更不會分房子了對不對?”
    已有些不耐的臧霸直接點頭,他不想再打啞謎,隻想知道這些昔日的賊匪是怎麽想
    “你們這般問,到底是何意?”
    另一昔日泰山賊匪站出來,指了指村外不遠處的田地,又回頭指了指身後修葺一新的房舍,給臧霸、昌豨指點“迷津
    “在泰山陶郡守手下當兵,每月可領三百錢,外加半石糧食;若在軍中擔任職務,職位越高,薪俸越”
    “若戰死,家人一次能得五十貫撫恤金,多分十畝免稅良田,若有子女,同樣每月給予其一貫,直至成”
    “若傷殘的,家人一次能得三十貫,多分五畝免稅良田,每月再發放一貫錢”
    第三人又站了出來,給了臧霸、昌豨最後一
    “若你們能給出這些好處,看在昔日的交情上,應該會有人跟你們去徐州”
    臧霸、昌豨一臉震驚,對視一
    “不可能,這是騙人的吧,這得每月花多少錢糧才能養得起兵?”
    尤其是對戰死與傷殘的撫恤,即便是大漢朝廷,也辦不
    至少徐州養不起,不然,陶謙手中早就兵甲數萬了,不至於此番隻招區區三千
    昌豨回過神,又打量了一番昔日的幾個賊匪,似笑非笑地瞅著他
    “有這般好事,怎沒見你們去給陶應當兵呢?”
    起先說話的村民,臉上泛起一抹自
    “我們或因為年齡,或因為體力,或不想當兵,所以沒能成為陶府君手下的玄甲”
    昌豨瞬間無語了,麵上現出一抹鄙視與譏
    “說了半天,這般好事,原來沒你們的份啊!”
    幾個昔日賊匪互視一笑,皆搖搖頭,轉身就走,不想再跟昌豨、臧霸這兩個“瓜子”瞎扯,簡直是浪費時間,這都耽擱修整一大塊田地的時間
    再過一陣子,就是小雪節氣,大地就要徹底封凍,能進地幹活的時間沒多長
    “我們雖然沒有軍餉,可每人有十畝田,每家都有免費房舍!”
    “俺家人多,五口,有田五十畝!”
    “俺聽村長說,來年修好學堂,俺家娃可免費上學、免費午餐,還免費書本!”
    ……
    幾個昔日的泰山賊匪越走越遠,他們的嬉笑談論遠遠傳來,飄入臧霸、昌豨的耳中,讓猶聽天書的二人徹底淩亂!
    當晚,臧霸與昌豨沒再找孫康道別,也沒在泰山郡帶走一人,連夜匆匆離開了曾經的故土,回了東海
    ————
    徐下刺史
    廷議後,陶謙回到後宅,將自己獨自一人關在書房裏,誰也不見,思前想後,整整謀劃了一下
    裏麵有對付琅琊國相陰德的,也有收拾兵曹從事曹豹
    在晚飯前,別駕糜竺來到刺史府求
    “糜別駕,此番前來尋老夫,可是有要事?”
    陶謙瞄了瞄眼前老奸巨猾的糜竺,暗暗有些後悔,按陶應現在的發展,陶謙突然發覺與糜氏聯姻有些草率
    “糜氏配不上重光的野心啊!”
    當然,這裏麵也有陶謙對糜竺今日行首鼠兩端伎倆的不
    若沒有答應聯姻之事,待收拾完曹豹,陶謙都考慮將糜氏也收拾一頓,讓糜竺清醒清醒,腳踩兩隻船,那樣容易被淹
    陶謙之所以變得有些“膨脹”,歸根結底還是陶應的突然變化與強大,讓他有了徹底與徐州各郡國、大姓、豪強叫板的底
    “使君,竺今日來,並非公事,也可以說全非為公事而來,故而,就莫要客套,還是稱‘親家’親切”
    糜竺這個人,做官一般,然而他能把糜氏經營起來,家資積攢無數,的確不一比如投資陶應,不得不說糜竺有魄力、有眼光,是一個成功的商
    “那糜別……親家,此時來找老夫,所為何事呀?”
    陶氏在徐州勢單力孤,還是需要陣營的,雖然對糜竺不滿,但至少糜氏真心投靠,陶謙也不能將他往外
    原本陶謙看好曹氏,可今日曹豹的表現,讓陶謙頓悟,無論給這些徐州大姓、豪強再大的好處,他們都不可能與陶氏一條
    “還是為了妹夫陶二公子的如今子方已帶兵七千從南城前往青州平原郡,被二公子表為高唐令,看來,二公子是誌在整個青州啊!”
    糜竺已看出陶謙是仗了陶應的勢,要對徐州不聽話的郡國下手,但他同樣擔心陶謙操之過急,不但徐州的豪強沒搞定,還影響到陶應的謀
    “故而,在這個節骨眼上,親家公當暫緩對琅琊郡下手,待二公子從青州回師,再圖之不”
    不論是出於公心,還是出於糜氏的利益,在陶應沒有緩過手來之前,糜竺都不想讓陶謙節外生枝,掣肘陶應的布
    當然,糜竺還隱藏著另一層意思,或者是擔
    “糜貞沒有過門之前,徐州絕不能亂,等糜貞過了門,生米煮成熟飯,即便陶恭祖將徐州搞成爛攤子,被朝廷調職、罷免,但妹婿陶重光已在青州站穩了腳跟,我糜氏的富貴,依然有所保障!”
    說白了,糜竺還是有些自
    糜氏乃商賈出身,陶氏是名門之家,雙方的身份地位懸殊很
    在這個存在巨大階級鴻溝的時代,陶應能娶糜氏女,這是糜氏的榮
    即便糜氏的女兒嫁給陶應做妾,也一樣是糜氏高攀,這是身份的差
    尤其隨著陶應越來越顯露出梟雄之姿,糜竺擔心陶氏變卦,被本路攆下
    “哦?你是說,重光帶兵進入青州去清剿黃巾流寇了?”
    這倒是個新消息,自上次收到管家的信息後,陶謙就再沒有得到陶應的最新消
    “親家的意思,老夫清楚了,待重光回來,行了加冠禮,便給他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