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返鎮
字數:1956 加入書籤
六鎮未來……張寧屏穩心神,他可不會蠢到認為李崇是在臨終問哪怕此刻的情形與之一般無他斟酌著道:“六鎮當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話還未說完李崇已是嗤笑一聲:“張將軍真將老夫視作閉目塞聽之輩了麽?”他直起身子,深陷的眼窩中寒光閃過:“餓殍遍地,哀鴻遍野之時還如何秉忠貞守退讓?”張寧唰得一下冷汗就下來了,隻感覺如芒在李崇怎會說出這話來,他是得知了什麽嗎?是爾朱度律在其間搬弄是非,還是說有其他穿越者?這一刻張寧甚至想到若自己此刻持刀殺出,切思力拔一眾能否護送自己回到營中,斛律金又是否會跟正當他心亂如麻時,李崇嘶啞的嗓音再度響起:“張將軍無需多慮,今日老夫招你而來所為的其實隻問一句話,倘若朝廷將改鎮為州,你認為可能解北疆疲敝困頓之局?”改鎮為州?張寧恍然,元魏末年似乎確有此但那乃是六鎮之亂爆發後朝廷無力立刻鎮壓的無奈之舉,於是朝廷下詔“諸州鎮軍貫非有罪配隸者,皆免為民”,且改鎮為州派遣黃門侍郎酈道元為持節大使,撫慰六酈道元當然是因六鎮反叛而沒有成行,在後世看來這隻不過是元魏朝廷亡羊補牢之後來元魏更是衰敗,再無絲毫威信可言,改鎮為州之事遂卻不想李崇在叛亂爆發前就有此的確,似他這樣的人物豈能瞧不出六鎮的現隻是現在來做未免太晚了些,更何況李崇在朝堂上的分量還遠無法促成之張寧心裏如此想,口中卻是道:“六鎮現狀非是一朝一夕所致太祖時諸鎮皆由親近重臣擔任鎮將,並以俊傑子弟輔佐,六鎮之人皆能免除賦稅、差然而至太和年間後,六鎮中多為流民罪吏,在此為伍上不過軍主,而其京師同族卻個個為高官顯貴,天差地末將到懷荒之後發現六鎮對鎮民的管理甚是嚴苛,凡在本鎮以外遊蕩的,各地兵將均有權將其捉如此一來六鎮子弟既不能出外求學,又無法入仕,每當他們言及所受的境遇,都會禁不住淚流滿若隻是改鎮為州,恐怕難以根”李崇聞之久久無言,張寧也不知等了多久後抬頭望去卻見對方已然是懨懨欲睡,好似精力耗他啼笑皆非,稍作思慮後便準備輕輕退出房也不知是不是幻覺,當他緩緩退出時隱約聽到李崇處傳來一聲長張寧當即停下腳步輕聲試探叫道:“崇帥?”仍是無人答應,於是張寧隻好走他並不知曉就在自己離去後,李崇緩緩起身用微不可察的聲音自語道:“如此人物好似錐處囊中,遲早是有出頭之日”府外斛律金正與切思力拔細細交談,見張寧至此連忙迎幾人翻身上馬,向著鎮外按轡緩對張寧而言,適才那番對答其實隻是淺談一二,並不如何鞭辟入可也正是這簡單的三言兩語令李崇徹底意識到了北疆六鎮的糜爛,似張寧這般展露出頭角的世家子弟都認為六鎮無救,即便改鎮為州一事能夠施行又如何呢?畢竟無論如何,張寧都理應是如今六鎮中最期望脫離的人物,他應當比任何人都希望六鎮能夠發生改……當晚,張寧在帳中置酒與斛律金徹夜長次日元修義召張寧於帥帳,賜柔然戰俘兩千,戰馬五百匹,牛羊各千頭以及十數車糧秣輜重以褒戰至於昔日曾允諾的,以及張寧獻策奇襲王庭之功則隻字未張寧也好似忘記一切,在元修義一番慰勉中不改親睦之期間張寧得知元修義有意截留剩餘的數萬青壯,將其盡數充入柔玄鎮中,張寧思索片刻向元修義請求劃出部分青壯於懷元修義自然應允,大筆一揮就讓懷荒鎮多了青壯一萬八千人,並承諾將在歸途時詔令各州官吏將相應青壯戶籍遷至懷荒,若他張寧不嫌棄,連帶著其親屬也可一並送再過一日大軍班師回朝,張寧亦是與莫敬一共同率部踏上歸楊鈞,斛律金離去前與張寧作若無變故,在來年春日那場席卷六鎮的叛亂中,楊鈞將戰死於懷朔念及於此張寧自是生出幾分感歎與無他本想著借此機會將禦夷到懷朔諸鎮連為一片,可天不遂人願,賀拔度拔的頑固與爾朱度律的突然殺出使得此事再難成功,如今唯有自己與莫敬一還能相互照楊鈞覺察出張寧的不舍,大笑連連隻說如今方才覺得庭梧將軍有這番作態,實在是難斛律金也隨著笑出聲來,對於後者張寧並不覺得如何難過,因為他知曉不久之後自己就將與其再度相張寧望著楊鈞再說不出更多,他本已準備了許多勸說暗示之語,可到頭來好似都是多餘,最終千言萬語都匯聚為了一次鄭重其事的晚輩之賀拔度拔則是率部徑直而去,唯有其長子賀拔允前來拜謝張寧,與之作十餘日後張寧與莫敬一共歸懷荒,兩人在鎮將府中商議多時最終定下,將在來年開春於兩鎮間建立驛站與烽火台,以期互待到莫敬一率部離去後,張寧將兩千戰俘擇優充入切思力拔麾下,以圖重整懷荒騎同時將此戰所得的牛羊牲畜,以及各類金銀珠寶盡數賞賜給有功將士,而不幸戰死者亦是得到撫恤,其親屬一律免除來年租調勞接下來的日子裏,各鎮相安無懷荒中一眾官吏忙著安置青壯戰俘,發放一應牛羊,各級將校則是在短暫的休整後各自整軍,招募軍誰都知道懷荒來年還有大戰,三戍未收,域內未盡,戰事不會停唯有張寧得以忙裏偷襲,好好的補足了一番精就在這安逸的閑適中,日子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正光五年的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