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州府

字數:1934   加入書籤

A+A-


    魏晉以來刺史職權有三治民、治軍、監自漢末大亂,刺史漸得操持行政權,帶將軍者並得領兵指揮軍事之權,稱為領兵刺不領兵的刺史則稱為單車刺單車刺史究屬少數,大多數的州刺史均加將軍之號,得開府置僚屬,故其佐吏有州吏與府佐兩州吏的任用權屬刺史,將軍府佐由朝廷除授,而事實上刺史仍可薦舉,且得直接板受地位較低的參由於魏晉以後軍事頻仍,刺史加將軍者其權始重,加督者尤魏晉時刺史之領兵者,必加都督諸州軍事,其實是以都督兼領刺史,隻治其所駐的一州,其餘各州則仍另置刺史,專理民事,而專理民事的刺史也就是所謂單車刺此時張寧以安北將軍兼領蔚州由持節都督周邊數州,更添晉為護庫莫奚中郎將,無疑是獨領一方的大員,非同小按元魏一朝慣例若他能再進一步,便得回朝任八公顯位,持坐論朝政之以他的年齡萬沒有此等資曆,因而眼下這等任命乃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對此張寧自然是心如明鏡,不過他如今已然無需在意其他,大刀闊斧行事的同時也著手任命各級官員,搭建起軍府與州府兩套班州府之中,資格最老且行事穩重的吳之甫,是為當之無愧的別駕從事此職執掌州中總務,職權甚重,好事者常稱其職居刺史之以吳之甫的資曆任別駕斷無人非按魏製上州別駕為四品,蔚州又是懷荒、柔玄、禦夷三鎮所合因而吳之甫實則已堪比四品高對於一年前還是位在百官之末,以流放罪臣之身任軍鎮小吏的吳之甫而言,人生可謂是陡然出低穀陡然越高峰,搖身一變成為哪怕中州刺史也得以禮相待的人受職當日他老淚縱橫幾乎不能自己,連道受將軍之恩重耀門楣,此身難以為還是張寧親手將他扶起笑著出言寬慰,又半真半假地訓斥其當眾失態,方才使其將涕淚給咽了回主財穀簿書,職權稍遜別駕的治中之職則授予莫敬盡管他昔日以禦夷鎮將的身份與張寧平起平坐,此刻又失兵權,但論起官位要職蔚州治中自是高於禦夷鎮將,何況又主財穀簿書足可見張寧對其的信任與器重,無人敢於小別駕與治中可謂是州府中僅次於刺史的高官,本隻應由朝廷任命,刺史僅有舉薦之好在張寧又任北道都督,對此可一言而決後再報於朝廷即另擢原禦夷鎮別駕忽爾海為主簿,掌刺史節杖文書,傳令檢比起前兩道任命,使忽爾海為主簿實在是出乎眾人意畢竟主簿雖位次於別駕與治中,但屬刺史親近之吏,常受刺史委任處理州務,為其喉舌耳倒不是說忽爾海之能不足以履任,而是他實在不算都督心加之此番安北軍在柔玄得勝,西至釜山東到濡水,北臨化德都已在蔚州掌控之鹽池察汗淖爾也在其中,受北道都督張寧本人持節管製,這使得本在行逐步滲透掌控之事的忽爾海、呂雄兩人一時有些發如此情形下兩人功績並不出眾,忽爾海又何以任蔚州主簿呢?不過唯有張寧知曉,在得知自己受任北道都督後而內地諸州一片混亂時,忽爾海果斷趕回跪倒在自己跟前決心投效,不再有回轉內地之他顯然是個聰明人,知曉何時應當作出決對此張寧自是不會拒絕,相比出身本地豪強大族的官吏們,他還是更意屬忽爾海,事實上主簿之位也唯有忽爾海更加適其下使原禦夷從事史魏有根為蔚州州都,主職州吏選署與督拔擢原各鎮從事、三科征辟出之才以及豪右大族子弟各為典簽、都官從事史,簿曹從事史,兵曹從事史等諸部從州府之下又以賀理、陳廣、王元亮、李蘭等為六郡郡守,各郡如郡丞,功曹,中正以及其下縣令、屬吏皆逐一任命提拔征辟,形成從州治到郡府,郡府至縣,縣到三長的行政體由於官職之位的增設以及直屬轄境的擴大,一時間許多地方僅有郡府與三長,其間的縣製還未搭建起好在眼下的蔚州有足夠時間去從容以待,而相比起州府的搭建,軍府卻是要困難不柔玄之戰安北軍大獲全勝,不僅殺敵近萬陣斬破六韓拔陵,還繳獲了柔玄、沮如兩城中堆積如山的輜重糧秣、武器軍備,與此同時還有著近六萬人的降俘!其中叛軍兩萬人,中軍萬餘人,各州郡兵三萬兩萬叛軍自不消提,張寧早已逐步摸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處置手先從中挑選身強力壯者入營遣專人整訓,以軍令魏律約束,數月後再打散融入軍而三萬州郡兵則是人心惶惶,比起被俘的叛軍更為驚要知道就在張寧領軍破鎮的前一個時辰,他們才向叛軍跪地乞降,孰料還不等被其收編就又攻守易如此一來其身處情勢就倍顯尷尬,若是某位脾性暴虐揉不得沙子的將領領軍,定然會將其以投敵論處,其位於內地州郡的家眷也會被發配流放,貶為營因而比起真正的叛軍,他們反倒更為惶恐不安!其無不期望這位安北將軍,新任北道都督可網開一麵,然而在無盡的等待與煎熬中甚至爆發了數次試圖衝營而逃的事如此情形反倒是諸將有些束手無策,畢竟是諸州子弟兵若是真以叛軍對待未免過苛,再沒有比六鎮武人們更清楚淪為流民營戶的苦難處可要是不論,又無法留其在軍中效力,徑直放走未免又太過兒戲了說不得還會授人以經幾番商議最終由張寧拍板向諸州子弟承諾,為安北軍效力三載便赦無罪放其歸去,若不願則以叛軍士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