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腹心
字數:1937 加入書籤
張寧聞之欣然出城,將齊軍士卒盡數免罪收降,如此前軍都城中一般願歸家中可計口授田,以安其對於眾多降將,他卻是予以嚴厲肅凡被迫起兵反叛,不曾肆殺百姓者,皆任其離去亦可接納入安北軍效而曾欺壓百姓,燒殺搶掠者、受葛榮重恩卻悍然背叛者,都以罪論處,不留絲毫情隻是在其死後,對所留子女族人予以善又查收偽齊金庫、糧府以及田地、牲畜無算,將之作為日後施政所其中自然有葛榮建齊以來,各地世族豪強所獻,尤其是良田牲畜,對此無論是張寧還是諸族都默契不恩威並施下,降將降卒徹底歸心,不敢再有它安北軍中有功將士也受拔擢賞賜、在五關處力戰不敵,最終傷重昏迷間被親卒抬走的白樓與尉遲俟兜則功過相抵,隻以罰俸作為處同時張寧又以此為戒,嚴令麾下諸將不得再有輕隨後兩月安北軍盡得幽、平之地,餘下曾以死固守的諸郡叛逆見大勢已去,也都傳檄而待兩州安穩,張寧下令遷鎮北軍府、北道都督府至幽州燕郡薊縣縣經商議都督府廣授官職,各州郡主官因之多有變動調治下六州刺史分為蔚州刺史吳之甫、燕州刺史湯於顯隆、幽州刺史盧琇、安州刺史田修、營州刺史陸士謐、平州刺史薛其中吳之甫為都督府元老,盧琇、田修出身世家大族,湯於顯隆、薛難、陸士謐皆為原朝廷官吏,或是中原世族族人或是當地大儒大而各地郡守縣令則多以都督府吏員以及世家豪強所任,以使張寧的政令可以直抵百盡管如此任命會有不可避免的隱患,對於張寧而言卻已是最恰當適用之相信待到各善政的推行,以及郡學普及會有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等來出頭之介時張寧定然不會吝惜授以官這期間都督府最為重視的,實際還是鮮卑、敕勒以及匈奴等族與漢人的和平相自孝文帝大力推行漢化後,各族大致已無過多紛爭,隻是隨著遷都之後老一輩的六鎮鮮卑貴胄權力突失,漢人門閥的崛起,鮮卑與漢人的衝突才又激這其中又牽扯到素來飽受壓迫的敕勒人,以及反叛後各支叛軍天然以本族族人為主,與其他各族叛軍相互吞並廝殺的事麵對如此局麵,都督府采納安州州都陳守教之策,強遷各族混以三長製為基本治理單位行檢查戶口、征收租調、征發兵役與徭役之職的同時,對其行同伍具榮既保證五家為一鄰時,鄰長需要承擔起幫助其他家耕作生產的職責,起到幫扶主要勞動力去服兵役的家而其中各家服兵役的男子,則要至少兩人在同一伍中,以能夠互相照應,建立起袍澤情如此經曆數次兵役輪換後,各家就會有相同的利益與身後的情誼作為維係,大大減少各族間的矛各地郡府縣衙務必對此進行巡察,但有欺壓之事的,必嚴懲禍同時三長製中,由鄰長、裏長以至黨長、縣吏的升遷都憑此作為考因張寧本是漢人出身,其麾下各大將如斛律金、切思力拔等各為敕勒、匈奴人,從來沒有輕視欺辱之事傳何況漢人世受儒家與佛法熏陶,哪怕儒今日這般在張寧治下地位驟然,亦很少出現主動欺辱它族的事自上而下,此法立時得到推行,陳守教也因此受到拔擢,為郡中大另一方麵,先前安北軍雖入燕安營三州,但以整而論仍不過是占據幾處邊州,哪怕有廣袤的蔚州為基,也僅是一隅之但此番擊敗葛榮所建的偽齊後,坐擁幽燕之地的安北軍處境徹底改變,大有昔日鮮卑崛起之初俯瞰河北乃至中原的勢如此一來,以張寧為首的安北軍勢力,也徹底成為中原大地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這自是爾朱榮等輩所不願見到的,使李洛、侯景連眾而來,與葛榮同謀襲取燕州亦不可謂不是一招妙即便不能奪取燕州,也能占得五關,徹底封死安北軍南下之豈料世家之中自有聯係,張範二氏的聯姻使得張寧悄然入幽州,不但撞破了葛榮調兵,還當機立斷聯合各族奪取軍都城,使其謀劃功歸一此時張寧已據六州數十郡之地,治數十萬戶,單論疆域之巨已然不遜色於昔日十六國中一些小國如北燕、後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從地勢上看,幽燕之地俯瞰河北,易守難攻,民風彪悍,據鐵礦之蔚州占漠南草原之半,在安北軍興起後,多設馬場牧場又與各遊牧部落通商,是為產牲畜牛馬與鹽利的大後而安營平三州雖然貧瘠,可分別占據漁利又曾是各部落久居之地,民悍善戰,同樣適合牲畜繁三者相輔相成,使得安北軍有了足夠的戰略縱加之軍府都督府的幕僚官吏日漸完善,眼下的安北軍實際已與新生的政權無確立各州郡主官後,都督府又引諸多善政於幽平之地,經自願選擇昔日齊卒大多請返原籍,唯有三千人願繼續留軍效鑒於兩州新定,都督府遂免去本年賦稅,用安北軍府的名義,憑借餉祿與完整的賞罰體係以本公開征於是一時間自願入軍者源源不絕,本有八萬三千人的安北軍經鏖戰後竟不減反張寧經深思熟慮後,召諸將於薊城軍府大堂中,欲以安北軍為本改兵“昔日驃騎大將軍李崇在時,曾向朝廷進獻改鎮為州之策,實為國之良朝堂雖最終采納,可諸公卻未得其策之精!”張寧站在巨大的北地輿圖前侃侃而談,軍府司馬張泰、長史盧景融、諮議參軍鄭經平、錄事參軍曾光、功曹參軍齊以信以及王彬等諸將具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