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四月八(二)

字數:2746   加入書籤

A+A-




    到了江南,四月八又是漢族的節日!江南一帶漢族民間風俗,江南一帶人們用山上的烏飯草(烏飯葉)將糯米浸成烏色(不同於黑色),將染過色的米煮成的飯叫烏飯,這一天要吃烏米飯。
    另外還有布依族、侗族等民族都在四月八這天過節。
    漢族客家節日
    “四月八”是為紀念東晉名臣謝安而設,現在已成為陳東各姓團結共處的象征,並定於每年農曆四月初七、初八、初九3天舉行盛大的廟會。世事推移,“四月八”現在便成了陳東傳統的客家文化節日,祈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廣東惠州流傳著的客家童謠“節朔歌”,其中一句便是“三月清明四月八”。
    在台灣客家地區,四月八有鬥燈,又稱七星燈,具體是由“米鬥盛米點燭,鬥內由兩方斜插兩支木劍,中央置一麵圓鏡及剪刀、尺、秤、算盤、錢、土等”完成。燈火代表北鬥星火;米代表五穀豐收;涼傘代表君臨天下,神明下降保佑眾信;鬥懺表示祈求各人元辰光彩;算盤代表公平、公正、公道;劍代表示除妖除魔,驅凶避邪;尺狀青龍屬木,意渡人;秤狀白虎屬金,意公平、公正;剪刀狀朱雀屬火,意剪邪立正;鏡子狀玄武屬水,意照出邪魔,並意團圓。簡單的說就是用鬥燈驅邪消災的意思。
    據說這項活動的起源在於民國初年,當時市區上、下街區有兩家士紳於元宵節賽花燈,因難分軒輊,相約媽祖生再賽,又打成平手,於是約在“四月八”浴佛節決勝負,而地方信仰中心永貞宮和義民廟也共襄盛會,因而蔚成迎神賽事,曆久不衰。
    壯族節日
    農曆四月初八,是壯族的牛魂節,又稱脫軛節,流行在桂北龍勝一帶壯族山村。壯族人愛牛,敬牛,他們認為四月初八是牛王的生日,所以將這一天定位牛魂節。這一天,人放犁,牛脫軛,主人家要用新自釀製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飯來喂牛;這一天,要清掃牛欄,給牛洗刷身體,牛沐浴時,還要敲鼓助興;這一天,更不能打牛,如果打了牛,他們認為,會把牛魂驚跑,對農事大為不利;這一天,午間家家都要舉行敬牛儀式,這時,全家坐在擺滿酒席的桌邊,由家長牽牛繞桌一周,同時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飯。最後,全家站起來撫摸牛背,表示對牛的祝福。
    佘族節日
    又稱“牛歇節”
    佘族自稱“山哈”,“哈”為佘語,意為“客人”,指居住在山裏的客人。佘家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種,以“佘”作為民族的名稱,始於南宋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
    瑞雲是硤門佘族鄉佘族聚居地之一,佘族同胞在這裏拓荒墾土、勇敢拚搏,並以歌代言,以歌傳情,在漫長曆史長河中創造燦獨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服飾、婚嫁習俗、山歌盤唱等民俗風情。農曆四月初八歌王節,又稱“牛歇節”。
    據說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兩位歌王,一個名叫鍾子期,一個名叫鍾儀。楚國樂師伯樂彈琴的曲調“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誌在流水,唯有鍾子期能和其腔。
    鍾子期死後,伯樂將琴摔掉,從此再也不彈琴。鍾儀本是楚鄖公,被鄭國推薦獻給晉國,晉王要他彈琴唱歌。鍾儀接過伯樂和鍾子期彈唱的技藝,“與之琴、操南音、操土風”。晉王聽了大高興,重用他,封他為禮部侍郎之職。
    後來為了紀念佘家這兩位歌王,佘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設壇祭祀,舉行歌會,大唱“大喝”和“小喝”,並把這一天作為佘族傳統佳節“四月八”歌王節。同時這一天又是佘家耕牛過節,為酬謝耕牛一年辛苦勞作,“嚴禁鞭打以定牛魂”,還專供好草料和家釀最好的牛酒給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聲唱“牛歌”:牛角生來扁扁勢,身上負著千斤犁,水牛做飯給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時,由此又稱“牛歇節”。
    侗族節日
    九寨侗族人民管四月八為牛王節。牛王節,侗語叫“脫生尼”,意為“牛的生日”,又叫“牛王會”,侗語,意為“為牛生日會餐”。這一天各家的婦女都在家裏為牛煮白米飯,炒油茶,條件好的還要煮雞蛋供牛食用,以示在春耕大忙之前,人們對它的深情慰問和熱情獎賞。中午吃會散席後,人們到家裏,袖子一挽,手插木盆,試試盆裏的米飯油茶燙不燙手,然後端起木盆、帶著雞蛋烤酒到牛圈去,叫牛飽飽的享用。
    這時候,主人往往要抱著牛頭親熱愛撫一番,說:“牛呃,你是我家的財,你是我家的寶,一年到頭,害你辛苦,你就好好的吃,好好的喝吧。願你無災無難,無怪無瘟跟我展勁幹活,換來個五穀豐登,百般興旺,待到來年,我再來好好招待你。”這時,牛好象懂人性,它伸伸舌頭來舔人,眯眯眼睛向人笑。牛吃飽了,在一旁的娃崽就拉它出去吃嫩草,衝洗身上、梳理毛發。梳洗是很認真的,誰家的牛身上不幹淨,毛發不光亮,人們就鄙視他家,說他人懶。牛出去後,主人就清理牛圈,然後墊上幹燥蓬鬆的稻草或茅草,讓牛舒舒爽爽度過自己的節日。過牛王節,不準放牛打架,更不準宰牛吃肉,也不準牛勞動。總之,牛王節這天,就是雷公下地,也難動它的半根毫毛。家主們在這一天要陪伴牛過生日,牛拉回圈後,他們在牛圈邊轉來轉去,修修補補,生怕不周到,對不住自己痛愛的耕牛;有的就牽牛出外,遊山吃鮮草,享受山水自然之樂。
    這一天,人們還要觀測天氣,預測年成。更希望是個太陽天,一來好為牛收拾,使它節日歡暢愉快,養精蓄銳,迎接梨耙;二來這還是預示年成可望豐收。本來立夏那天對於年成好壞已略知一二,農諺說:“立夏要下,立夏不下,梨耙高掛”。真的,據說這一天對農民、對人間來說,關係重大。如果這一天真的是豔陽高照,那人們興奮得其樂無窮,甚至會認為這就是牛王爺爺聖威顯靈,降給人間的吉祥,於是全村男女老少都陶醉在狂歡的節日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