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用魔法打敗魔法

字數:5050   加入書籤

A+A-




    “官家,王禦醫到”
    沒過多久,雷允恭領著一個四十出頭,提著藥箱的中年男子,急匆匆的跑進了延義
    翰林院位於內東門的東南邊,距離崇政殿很近,跑的快一點,五分鍾左右就能趕
    所以,他們趕來的很及
    “臣王惟一,參見陛下!”
    一進門,翰林醫官王惟一立刻向趙禎行了一
    趙禎微微點頭,立刻囑咐
    “王禦醫,請為孫侍講診”
    “臣,謹遵聖”
    緊接著,王惟一連忙來到孫奭身前,為其診脈,雖然他更精通針灸一科,但對於治療昏厥之症,他也有幾分造
    準確來說,任職於宮廷內的醫官,基本都會治療昏厥之
    畢竟,先帝就是得了風疾,且接連複發,以致不注1)
    片刻後,王惟一收回診脈的手指,躬身回
    “回陛下,孫侍講因肝陽上亢,以致氣血上逆,幸得施救及時,血氣淤堵之症稍
    以臣觀之,孫侍講宜靜養半月至一月,期間,需配用平肝潛陽之”
    出了這麽一茬事,今天的經筵,肯定是開不下去
    因此,趙禎直接下令
    “雷押班,遣人送孫侍講回”
    “王禦醫,馮侍講,你們也跟著一起”
    其實,這情況也有點出乎趙禎的預
    他竟然把一個大儒說暈了?
    看樣子還是激動暈的?
    總感覺,有點夢幻的樣
    少頃,趙禎親自將孫奭送到了門口,看著他踉蹌而行的背影,他默默地送出了一句祝
    希望孫奭能夠盡快恢
    如果對方真的因為經筵出了什麽意外,趙禎心裏還真有點過意不
    這邊,趙禎剛剛回到內殿,王曾立即對著他躬身一
    “陛下,臣請賜對!”
    “準!”
    隨後,趙禎從容自若地走到了禦座前,緩緩落
    他既然敢提出‘性情一也’之說,自然是做足了準
    辯論,他是不怕
    但,也不是什麽人都有資格站在他麵前
    王曾,作為宰執大臣,當然有那個資
    “臣請對!”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該當何解?”
    王曾的問題很有意思,他是從‘吾三說’出發,既然人性的善與惡,重點在‘習’之一
    那為何孔子又說‘上知’和‘下愚’不移?
    不移!
    即,無法改
    ‘習’與‘不移’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悖
    趙禎氣定神閑地坐在椅子上,娓娓而
    “上知者,近超我也,明德也,自是不移!”
    “下愚者,近本我也,安於所執,自暴自棄,不知‘習’也,自是不移!”
    大致意思是,上知智)者,知道主動學習,所以,不會變,而下愚者,自暴自棄,不知學,沒有主觀能動性,所以,也不移)
    “此謂,上知與下愚,不移也!”
    “朕以為,上知、中人、下愚,非生而不移,蓋因‘習’之不同,故相遠也!”
    “知‘習’者,當格物,當知至,當意誠,當心正,當身修,當家齊!”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是故,一切皆在‘習’也,在教化也!”
    “此亦謂,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
    “皆在教化也!”
    “孔子又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者,思無”
    “此句,孔子之言,重點當在‘思’之一字也!”
    “思,容也!”
    “容,盛也!”
    “是故,思無邪,即,引人、勸人向善也!”
    “是故,上知、中人、下愚,知‘習’者,皆可移也!”
    既然能引人向善,那上人、中人、下人,當然是能互相變化的,如果不能,又何以‘引’之?)
    聽到這番解釋,隻見王曾呆呆地立在原地,雙目怔怔地望著趙
    他,默然許
    另一邊,丁謂、馮拯等人,亦是一言不發的看著趙
    官家之言,似乎比前人之說,更合理?
    一時間,現場又是一
    眾所周知,唯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趙禎采用的策略也不高明,以子之矛,攻子之
    用孔子的話,來注釋孔子,誰敢說他的錯?
    當然,在注釋的過程中,摻雜一點私貨,那是在所難免
    習,在格物,在教
    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變現有的學風,培養一批符合改革要求的官
    畢竟,治國的關鍵在吏治,而治吏的關鍵,又在治
    以當前的通訊手段,以及行政效率,他不可能,也無法事必躬
    再好的政策,最終還是要靠人來施行,來落
    所以,培養一批有理想、有抱負的新生代官員,很重
    其實,縱觀曆史,趙禎也不是第一個這麽做的
    嚴格來說,孔子是孔子,褒成宣尼公漢朝追封的諡號)是褒成宣尼公,先聖唐太宗追封的諡號)是先聖,至聖文宣王真宗追封)是至聖文宣
    他們都是孔子,但也都不是孔
    儒學發展到宋朝,早已失去了最初之真意,如果孔子此時複生,很可能會上演一出‘我竟然看不懂自己所書’的場景?
    隻能說後代的儒學家們,閱讀理解做的太好!
    像漢儒董仲舒,硬生生將《春秋》開篇中的‘春,王正月’,解釋成了‘大一統也’的意注2)
    以孔子為背書,闡述了大一統的必要
    然而,‘春,王正月’四個字,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董仲舒這麽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吹捧‘大一統’的中央集權製度,是為了迎合當權
    此後,董仲舒因牽強附會得來的學說,果然被漢武帝采納了,於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言論,究其根源,不外乎四個
    維護統治!
    而今,趙禎不過是效法‘先賢’罷
    旁人做得,他為何做不得?
    與其讓那些腐儒占領思想高地,不如他自己主動占領!
    左右都是借聖人立言,誰不會啊?
    作為曾經的辯論賽王者,論牽強附會,他還沒有怕過誰!
    要戰?
    那便戰!
    ————————————
    注1:老趙家應該是有家族遺傳病的,趙匡胤具體是怎麽死的,千古謎案,記載中是暴斃,太宗是舊傷複
    真宗是風疾,不能言,仁宗也是突然發病,不能言,英宗,也是得疾,不能語,神宗,亦是得疾,不能
    哲宗,亦是風疾而
    老趙一家子,估計是心血管類疾病,很可能是高血壓,冠心病之類
    至於徽宗,不提也
    注2:最早闡述此論點的是《公羊傳》,董仲舒接力,又夾帶了一次私貨,推崇大一統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