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想有個家

字數:6751   加入書籤

A+A-




                      了解《尼羅河上的慘案》的人都知道,波洛偵探在說這句話時,船上的情殺案剛剛結案。
    這個時候他對小情侶說的話,就好像一個經曆豐富的老人對年輕人的告誡。
    好比老話“小心駛得萬年船”。
    所以,“悠著點”的確更符合劇情。
    當然,這不是江山的意思。
    上一世他有幸受邀參觀了“上海譯製片廠”的檔案室,其中就存放了80年代前後的譯製劇本。
    上麵紀錄的翻譯台詞,很多都有三改四改的經曆。
    當年的老藝術家追求的是精益求精。
    在之後譯製片的質量逐漸走弱,導致後人更喜歡看原聲電影。
    “悠著點?……這真是太……”呂組長第一個開口“胡廠長,這次對味了吧?”
    他一時形容不出自己想要表達什麽,就感覺這句“悠著點”,一定是廠長要找的那句。
    “妙啊,哈哈哈,”
    聽了江山的翻譯,一直為這段翻譯如鯁在喉的胡嘯,頓覺全身舒暢“悠著點~你是怎麽想到的?”
    江山笑道“我就把自己設想成大偵探波洛,然後就想自己當時會怎麽說。”
    “有道理,”胡廠長感覺這思路很值得學習“你這位小同誌很有譯製影片的天賦啊,不錯不錯叫什麽名字。”
    “江山。”
    “呂組長,”胡嘯顯然對江山非常滿意“這位小江同誌我要了,一會把咱們廠的福利跟他說一說。”
    他邊說邊往門外走,拿到滿意的答複後,胡廠長得趕緊回錄音棚“噢對了,小江同誌剛剛那句話值兩塊,別忘了今天就給人家。”
    能解決廠長的心結,呂組長的心情也不錯“放心吧!”
    就這樣,在胡廠長離開後,江山和那位歲數稍大的男同誌一塊被翻譯組留了下來。
    “因為目前咱們單位沒有多餘的崗位編製,所以隻能招二位同誌為臨時翻譯,”
    呂組長對兩位新同事說道
    “但廠裏給你們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一天三塊錢,工作一天算一天,我這打考勤,一個月後到會計室結算。咱們這的正式工工資也沒這麽多。”
    這話江山相信,1978年,浦江市的普通工人每月工資40元左右,市級幹部也不過7、80元。
    所以,江山對這份臨時翻譯的工作非常滿意。
    就在他快要走出大門時,身後的呂組長又追了出來,笑嗬嗬的遞了兩塊錢給他。
    並告訴了江山,在他們浦江譯製片廠有個不成文的規矩。
    當廠長或配音導演大呼“誰來幫忙想一句好詞,兩塊了兩塊!”
    江山明白了“就像我今天這樣?”
    “對,”呂一這會越瞧江山越順眼,就在十分鍾前,江山又通過了曰語的考核
    “最近文化部搞了個《華曰友好橋梁影片展》,咱們廠正在趕譯兩部曰本電影,”
    江山點點頭,印象中這一年正好處於華曰的蜜月期。
    呂組長向江山繼續交代道
    “分兩個組同時進行,明天你就進《追捕》那組幫忙。”
    “《追捕》?”聽見熟悉的電影,江山有點激動“好嘞,明天一定準時到。”
    呂組長笑著拍了拍江山的肩膀“小夥子,好好幹吧!”
    回家的路上,江山忽然感覺,回到了1978年也挺有意思。
    下一秒看到了手裏的兩塊錢,頓時又收起了嘴角的笑容。
    現在是1978年9月,久冰初融的節骨眼。
    在第一股春風尚未平穩落地前,按兵不動才為上策!
    按兵不動倒是穩定,可窮也窮的非常穩定!
    一米八的塊頭,這一會兜裏就幾個子。
    最近,他說話都不敢太大聲。
    ……
    距離晚飯還有些時間。
    老舊的木製高低床上,睡著江家的兩兄弟。
    “老三,最近頭還疼嗎?”
    這一會,睡在下層的二哥江河,伴著一陣咳嗽聲“疼的厲害就說,二哥領你再去趟醫院!”
    江山敲了敲床框“少說點話,別一會又喘起來!”
    二哥喃喃的道“放心~死不了,早習慣了!”
    江山沒再說話,每天晚飯前他先要眯一會,不然怕待會通宵的夜班抗不下來。
    如今他睡的這屋,約莫7、8個平方。
    身處大雜院的江家一共三間平房,一間江山父母,一間大哥大嫂帶著一雙兒女。
    剩下中間這屋一隔兩半,前麵放著一家人吃飯的餐桌,後麵這間小的住著江山和二哥。
    一張高低床,一張寫字台,外加一個五鬥櫥,很舊但依然穩固。
    這原本是小妹江川的房間,今年二位當知青的哥哥返鄉回城後,小妹就在外麵的餐桌旁搭了張小床。
    江山上一世是個孤兒,一直渴望有個家,不曾想在這一世反而實現了。
    江家一共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分別按照海、河、山、川的順序起了名字。
    江山排行老三,下麵還有一個上高二的妹妹。
    “自己”之前的風評並不咋地。
    返鄉回城剛沒幾月,就已成了遠近聞名的街溜子,前陣子打架還差點把命給送了。(其實已經送走了)
    當時睡在下鋪的二哥,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硬生生替他擋了幾磚頭。
    當年“江山”15歲初中剛畢業就嚷嚷著下鄉,說是為了讓身體不好的二哥可以留在城裏。
    其實就是不想再繼續念書了。
    雖然第二年,二哥江河還是下去了,卻不妨礙二哥一直念著他的好,知青時再苦再累也要省下口糧給弟弟寄去。
    “唉~”
    一聲長歎後,江山從回憶裏抽離了出來。
    外麵傳來了江媽的聲音“吃飯啦!”
    51號大雜院,共分前中後三院,江家所在的後院最清靜,除了江家隻有一對姓李的老兩口。
    初秋的季節,一家人圍坐在門前的空地上吃飯。
    江山一邊吃飯,一邊就著夕陽看報紙。
    江媽給他碗裏夾了一筷肉“這孩子最近真是魔怔了,吃飯還看報,今兒可有你愛吃的紅燒肉。”
    江媽長了一張國泰民安的團臉,最不放心的就是小兒子江山。
    為了能把小兒子調回城,江媽咬牙辦理了提前退休,前主才得以順利回城進廠。
    可每個月18塊的學徒工資,他轉手就能為女同事花掉17塊,然後回家再鬧,從沒給過江媽一個好臉。
    在江山的回憶裏,江媽暗自流了不少眼淚。
    想到這,江山趕緊把紅燒肉一口塞進嘴裏“媽,真香!”
    江爸看了他一眼,忍不住苦笑“那是你好久沒見著肉了。”
    江媽的廚藝一向不咋的,江家的夥食就更不能提了。
    反正在江山穿來的一個月裏,沒見過幾次葷腥,水果更是連影子都沒有。
    江媽提前退休,退休工資減半每月16元。
    江父所在的浦江服裝廠,自年頭開始就沒發過獎金。
    為了完成上麵不斷下發的就業人員分配任務。
    現在廠子裏已經是一個工人後麵站著一個學徒工。
    工人工資也從原先的36元降到26元。
    1978年,知青開始返鄉回城。
    忽然間,每個單位都接到了擴大人員崗位的通知。
    上麵的目的很明確,允許身體不好的職工提前退休,工資減半。允許三份工作五個人幹,工資也同理。
    目的就一個,加快解決待業青年的工作分配。
    江家一共兩位知青,也不知道老二康複後,能不能順利分配。
    江山這邊正盤算著,老大江海忽然想起了什麽“對了老三,你今天去譯製廠了?”
    江山點頭“去了。”
    大哥有點意外“你還真敢去啊?人家沒把你轟出來?”
    “小瞧人了不是,”江山給二哥夾了一筷肉“譯製片廠的胡廠長親自接見了我,還讓我明天就上班。”
    “嗯?”老大愣住了“他們廠究竟招的是什麽工種?”
    “翻譯啊,譯製片翻譯,”江山又給大哥夾了筷肉“幸虧你幫我開了封介紹信,不然連門都進不了。”
    這下,不光是老大,全家都愣住了。
    翻譯,老三什麽時候會說外國話了?
    江媽擔心道“小仨,你可不能去別人單位忽悠。”
    剛來那會,江山一聽這稱呼就全身別扭,聽久了倒也服了。
    “沒忽悠,這就是今天的工資,”
    江山把兩塊錢遞給了江媽“放心吧,你家小三會的多呢。”
    江媽看了眼手裏的錢,又看了看江山陽光般的笑容,立刻跟著笑了起來
    “這廠倒是規矩,去了就給發工資了。就是太少了,一個月才兩塊。”
    “一天的。”江山強調了一下。
    “淨吹牛,”小妹江川忍不住白了他一眼“瞎話張口就來。”
    前主之前的很多行為,一直讓小妹江川很冒火。
    在她眼裏,三哥就是一胳膊肘向外拐,拿錢給別人使的二百五。
    江爸和二哥笑而不語,他們都太了解老三的尿性。
    隻有大哥江海在沉默,昨天弟弟忽然來找自己幫忙開份介紹信。
    當時江海也不信,就讓他說了兩句,雖然沒聽懂,但感覺倒不像是假的
    “老三,”江海疑惑道“你真的會外語?在哪學的?”
    江山就等著這一句呢,他這會放下了筷子,環顧一圈
    “你們知道前幾年,我在鄉下是怎麽熬過來的嘛?”
    話音剛落,小院寂靜無聲。
    此時,江山的臉上掛著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滄桑,仿佛已經陷入回憶“初中剛畢業那年我就去了蘇北……”
    最令人信服的謊言,就是九真一假。
    。